当前位置:首页 » 度假景点 » 中西方度假

中西方度假

发布时间: 2021-03-09 06:00:56

❶ 为什么中国度假旅游要采取与西方不同的复合模式

中国度假旅游采取与西方不同的复合模式。因为中国的旅游度假的制定计划都是符合中国人的。所以现在间接与西方接轨了。

❷ 为什么中国人放假往老家跑,西方国家的人放假却去度假

这里说的中国人放假往老家跑,那是指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就是春节,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节日,在那天只要没有工作的羁绊或者是推脱不开事情的话,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我们中国的假期最重要的就是春节了,春节的假期也会比较长,一般来说会有七个工作日的时间。

所以他们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花在假期上,享受着生活与家人团聚,与朋友和乐融融,这其实也是很多国家羡慕欧洲地区的原因之一。最近的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对欧洲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很多工作岗位也在流失当中,经济状况也比以前差了很多,现在就真的是不得不在家休息了。

❸ 欧洲国家一般什么时候开始度假

分时度假(旅游)的概念

分时度假(TIMESHARE)就是把酒店或度假村的一间客房或一套旅游公寓,将其使用权分成若干个周次,按10至40年甚至更长的期限,以会员制的方式一次性出售给客户,会员获得每年到酒店或度假村住宿7天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并且通过交换服务系统会员把自己的客房使用权与其他会员异地客房使用权进行交换,以此实现低成本的到各地旅游度假的目的。
可见,分时度假概念具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分时使用权,一个是度假时段的交换。
分时度假是一种将房地产业、酒店业、旅游业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商业新概念,它引入时空经济学原理,对旅游业、产地产业、金融资源进行整合,扩大了资源边际效用,实现了资源共享。

分时度假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度假风气兴盛,法国地中海沿岸开发了大量海滨别墅,欧美政要、贵族、富商蜂拥而至,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休闲度假中心。由于房产价格高昂,多数家庭无力单独购买度假别墅,而部分有能力购买别墅的用户,每年的使用时间非常有限,最多只有几周,空置率很高,所以出现了亲朋好友联合购买一幢度假别墅供大家不同时间分别使用的情况,最早的分时度假概念由此产生。据此,聪明的开发商发明了以分时销售客房使用权的模式来招揽客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时度假市场由此形成。
分时度假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于法国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休闲旅游度假方式。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衰退,泡沫经济造成了大量房地产积压。为处理积压与空置,充分盘活闲置房产,美国从欧洲引入分时度假概念,取得了巨大成功。1977年美国95%以上的度假物业是由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改造过来的,美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分时度假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一般欧洲国家大多数员工度假都是每年5月底到7月初大约7-8周,而且都是带薪休假

❹ 国外度假圣地又哪些

西藏——中国胜地

佛罗伦萨——故事与艺术交织

日本银座——步行者的天堂

迪士尼——童话与梦想的天堂

巴拿马——最佳生态游胜地
奥地利——一半是艺术一半是天堂
瑞士——天堂小国

法国——普罗旺斯
西班牙——巴塞罗那
希腊等、
这些地方都听不错的,希望可以给你作为参考...

❺ 为什么外国人度假可以就一直躺在沙滩上晒而不去别的地方

不止外国人,我们中国人也是一样,我在三亚旅游也尝试过在沙滩上躺着晒太阳,那种感觉很舒服,只要做好防晒措施睡一觉还是很不错的

❻ 中西方度假旅游有何不同

1、历史背景不同
旅游度假村最早起源于欧洲,欧洲人很早就有外出度假的传统和历史。 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公元前500年,第一个度假地在希腊的温泉和矿泉地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旅游度假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像美国的夏威夷、佛罗里达、拉斯维加斯,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度假胜地,那里的旅游度假村产业已十分发达。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旅游度假村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帝王别墅型“旅游度假村”。典型如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只供帝王避暑享乐之用。
现代疗养型“旅游度假村”。典型如中央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在国内一些风景、温泉胜地(如北戴河、黄山、庐山、临潼等)修建的具有旅游度假村性质的疗养院。
当代康乐型“旅游度假村”。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康体休闲、娱乐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旅游度假村'产生。这类旅游度假村大量增添了现代娱乐设施和项目。
2、度假需求与度假行为不同

西方的休闲度假,客人选定度假村之后往往只在一地停留,包括吃喝玩乐在内的所有活动皆在度假村内解决。反观国内游客,往往只是将度假村作为旅游观光的一个歇脚地,其真正的目的地在于游览度假村附近的名山大川或人文历史遗迹。国外游客往往是白天参加度假村组织的各种活动,晚上参与度假村组织的各种主题晚会;国内游客白天流连于度假村周边的名胜古迹,晚上则回到度假村休息娱乐。
3、产品定位存在差异

在客群定位方面,西方度假村旨在为休闲度假游客提供一站式度假解决方案,而国内的度假村大多数将自己定位于度假区内的酒店,客户也多以会议型、团体游客为主,未能脱离高星级商务酒店的运营风格。
在产品打造方面,西方度假村针对度假游客设计特定的健康度假餐食、度假地主题住宿、日间深度运动体验活动或当地文化体验活动、晚间娱乐活动等系列产品。而国内度假村提供的产品与都市商务酒店雷同。近年来,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度假旅游散客日益增多,国人才开始体验娱乐度假产品、主题化的餐饮、住宿设施等产品和服务。

4、运营管理方式不同
西方度假村偏重游客的综合感受,即高品质的基础服务与本土化、主题化的深度文化体验活动。因此,其运营者一方面按照高标准进行硬件建设和提供标准化服务;另一方面,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能够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服务的团队。高品质基础服务与高层次文化体验活动的结合,让客人既享受到高品质的度假服务,又能获得更多的文化感悟、习得新技能,对人生产生持续和积极的影响。国内度假村往往过于重视硬件,却缺乏适合度假主题的管理方式,其管理人员、管理手段等与城市高星级商务酒店差异不大,也较少涉及与当地文化结合的深度体验活动。

自2015年开始,国内的度假村从观光、游玩型向主题体验型转变。随着复兴集团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并在国内复制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模式;中景旅游集团仿照地中海俱乐部建设了乌村度假村以及青浦旅游的福建土楼度假村等,第三代以主题体验为主的度假村开始起步。这一类型的度假村服务群体为都市中产阶层,他们需要逃避都市的压力,感悟异地文化。而在主题体验型度假村中,他们能够在高品质的餐饮、住宿及娱乐服务环境下,通过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深度体验各种主题文化、挖掘自我潜能、提升文化感悟。由于主题体验型度假村在国内刚刚起步,因此,游客的接受程度、旅游消费行为成熟度、产品的本地化结果、产品的盈利能力等仍需时间检验。

❼ 中西方大学生旅游比较。。。急求

由于受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民族在上千年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这些不同之处不仅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文化等。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文化也深受民族性格的影响,并表现出民族性格的差异性。本文从旅游主体文化着手,分析旅游主体文化中所体现的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1.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1]它是数千年社会历史传承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的形成包括了很多因素,如自然地理环境、宗教、历史、文化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民族形成不同的民族性格。如中国人倾向于保守、温顺、不竞争、不冒险、谦让、谨慎、中和忠君、孝亲、尚节、守义和重视家族、群体等;西方人则倾向于开拓、好奇、竞争、冒险、坦率、独立、自信、勇于创新、注重个人主义等。2.民族性格差异在旅游主体文化中的体现旅游主体文化是指作为旅游主体的人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现象的综合。下面就从旅游主体的旅游活动过程来分析民族性格差异在中西方旅游主体文化中的体现。2.1旅游动机中国人好静恶动的民族性格以及重视家庭、家族的理念,形成了中国人保守和稳健的旅游观。在观念上注重旅游伦理,讲求游必有理,提倡适度旅游,反对过于冒险,对旅途中的安全高度关注。这些造成了对中国人旅游动机的阻抑。此外,中国人更多的是将旅游作为培养人格和修养的方式,其中还贯穿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结。旅游者通过旅游经历,获得更多的内心享受,但是人们忽略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考察。西方人喜动好玩,重视个人本位,强调着眼于未来,形成了西方人冒险勇进、探险求新的旅游观。西方人喜欢融于外面的世界,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现象。在探索“真理”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特有的执着,并且不断努力,推陈出新,从不满足,也绝不止步或暂停。总体来讲,西方民族的旅游动机比中华民族要强。2.2对旅游的心理需求因民族文化不同所导致的中西之间在旅游动机上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单一性的需求,即寻求平衡、和谐、相同。[2]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的倾向较为明显,而对多样性的需求程度远逊于西方民族。缺乏冒险、求新和好奇心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中华民族缺乏冒险的旅游动机,对旅游活动中的复杂性、多样性的追求颇有限度。当然,这种状况在现代已有一定改观。西方民族强烈的探索意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族传统,并且发展到了冒险的程度。他们的旅游需要表现为征服自我、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满足个人的好奇心和体现个人的竞争本能。如发现新的旅游地,参加登山、滑翔跳伞、潜水冲浪、乘气球飞行和航海等既有高度刺激性又富有浪漫色彩的活动。2.3旅游目的地选择由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以及对待外界事物态度的区别,使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也有着一定的倾向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所代表的旅游文化的特殊之处。[3]在中国,人们保守、喜静、谨慎的性格使得最早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特别是自己国家的领土范围内,即使出海,也是沿着海岸线航行,以便可以随时靠岸。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形态的变化,中国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虽然有变化,但是仍然集中在与自己文化有相似性的国家和地区,在旅途中更多寻求的是文化的共同性。景点的选择偏重于社会知名的历史文化故古迹和风景名胜区及建设发展较成熟的景区;在自然景观的选择上,大多喜欢优美和谐的景物;对中华民族始祖的发源地及故乡比较热衷。由于中国人具有较强的重视群体的性格,因此,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表现出了个人服从集体的特点,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主要是易受他人的支配,听从他人的意见。从而使得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在旺季达到饱和甚至超载,而那些知名度不高单景色奇美的旅游地却很少人问津。西方人由于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不满足于自己国土的狭小范围,所以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借助于海洋旅行了解世界,获取知识。频繁的航海旅游和求知旅行等活动也锻炼了他们冒险、勇进、向外探求的旅游性格,旅游起点很高。从古至今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就特别具有挑战性,比较倾向于不同寻常的旅游目的地;喜欢自身智力和体力能得到充分展示的旅游项目;喜欢接触他们不熟悉的异质文化和民族;在经受考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在自然景观的选择上,大多喜欢原始古朴的景物;对历史文化景观的选择上,注重选择那些保持原是风貌的景观;往往首选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和国家,探索其他地区和国家与自己的差异性。极强的个人自由主义思想,使得西方人在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决策方式上很少受他人的左右,坦率的性格往往能直言自己的真实想法,坚持自己的主见。2.4旅游消费方式旅游消费方式的差异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受民族性格影响的旅游观念的差异是导致旅游消费方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下所形成的保守、谨慎的性格,使人们视旅游为险途,更多的看到旅途中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并没有将旅游当作体现个人价值、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没有把旅游消费当成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支出,而视其为奢侈品。即使旅游,人们在交通和住宿方式的选择上仍注重经济实惠;重有形物质的消费,轻服务性的消费,比如不愿光顾提供有偿服务的旅游中介,但购物的倾向特别明显;重纯娱乐消费,轻发展性消费。消费结构中,交通费、景点门票费用等基本消费占相当大的比重。西方旅游主体受到西方文化中外向、开放氛围的熏陶,对旅游是一种追求的态度,并且十分认可在旅游中对个人品格和意志的塑造,所以面对未知的旅途虽有恐惧,但更多的是向往。同时由于西方经济发展,国民收入高,旅游发展也比较成熟,所以他们视旅游为生活必需品。而且他们十分重视劳务性消费;在他们的旅游消费结构中,交通和食宿的费用较多,旅游求知、考察、探险、健身等也相对较多。2.5旅游组织形式中国人强烈的群体意识和不喜欢冒险的性格,使得我们在出国旅游和长距离的旅游中,喜欢组团旅游;近程和假日旅游则往往选择全家出游或亲友同游的方式,以便相互照顾,获得安全感,个人单独外出旅游的情况比较少。西方民族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在他们的旅游组织形式上同样得到了充分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往往通过个人电脑查询有关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为了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西方旅游者单独外出度假的情况相当普遍,似乎人结伴和与家人同行会损害自己旅游的感受。他们也选择组合旅游方式,喜欢“基本结构(订房、机票)+自主选择”的模式。自助型的旅游方式已成为许多西方年轻旅游者所推崇的时尚。例如自助形式的背包客旅游,西方要比中国起步早,现象也很普遍。

世界旅游发展史:1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旅行和旅游方向。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对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的影响重要因为以下四个方面:一,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财富的急剧增加,有产阶级规模日趋扩大,他们具备了旅游的经济条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缩短了运输时间,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工业化城市。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人们适时逃避城市生活紧张节奏、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的需要和对回归自由、宁静的自然的追求;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随农村变化而忙现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代替,致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度假要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Thomas Cook)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登上了历史舞台。1841年他创造性地包租了一列火车,载运540人从莱斯特到拉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全程11英里,每人收费1先令。从此,他又多次组织类似的铁路旅行,并逐步认识到其中潜力巨大的商业机会。1845年,,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中国旅游的发展我国的旅行社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爱国人士陈光浦先生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1927年该部独立并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49年12月在厦门成立华侨旅行社,这便是中国旅行社的前身。此后,我国又先后在北京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在北京创办中国青年旅行社。但是,我国旅行社的大发展却是1978年国家实现对外开放政策之后的事情。
从网络文库花分给你下载的,可以结合一下。给分吧。

❽ 为什么中国开发度假旅游要采用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复合模式

中国旅游既要谋求自身发展,又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中国旅游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世界旅游的“中国模式”,既有自身特殊性,也有世界的普遍性。

中国旅游业走的是大国旅游的发展模式,即以借助外力来形成内生动力,以政府推动超前发展,集内需来构建发展基石,形成丰富性、多样性的发展活力;通过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由内至外,遵循国际规律、理念和标准,规范管理、依法治理,从政府主导逐步走向市场主体的独特道路。



(8)中西方度假扩展阅读

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游客文明素质逐步提升期、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期及各类矛盾凸显期,呈现“五期叠加”的特征。旅游产业也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期:

景点旅游的边际效益下降,旅游产业在新的时期急需拓展全域发展空间,形成新的产能。出游方式上散客化趋势显著,游客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旅游空间行为出现全域化特征,导致旅游供给的全域化。

游客散客化趋势导致了旅行社和导游核心业务被削弱,旅游主营业务发生了质的变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由景点竞争转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

❾ 关于中美青少年不同的度假方式的英文作文

语言是文化的果实,文化是语言的根系。主观认识及世界观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不同文化之 间的词义传递。在英汉翻译中,我们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中西文化冲突的情况。比如,英语中 goose (鹅) 可用来形容指代“傻瓜”、“笨蛋”带有贬义,有习语“as stupid as a goose”,而“鹅 ”在汉族人的观念中常常是美丽与纯洁的象征,汉语中常常用“蠢得像猪”来形容愚蠢。在这种 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了解其差异,再做出进行合情合理的翻译。我主要选取了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来做相关的阐述。1.色彩中西对于颜色所代表的含义的认知有很大差别,有的甚至完全对立。在语言运用中,颜色常 常带有感情色彩,在理解或翻译时,我们必须了解色彩所指代的情绪,才能准确把握其寓意, 以免造成翻译或理解的笑话,甚至是误解。White,白色,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 恶。中国古代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西方为白虎,即刑天杀神,主萧杀之 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亡 、凶兆。一直到今天,这个意义依然是被广泛认可的。葬礼上丧服为白色,灵幡为白色,清明 节扫墓献白花,延伸到投降打白旗,骂人的词汇甚至也是“白痴”“小白脸”,在《陋室铭》中,“往 来无白丁”中“白丁”意为没学问的人,关于无意义的事物也有“白费力气”,“吃白饭”的说法。而在西方可以说是正好相反。西方人认为,白色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高雅纯洁, 所以白色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正直、诚实等美好的品质。天使的翅膀为 白色的,婚礼上的婚纱为白色,像“white lie”,我们应当译为“善意的谎言”, “white knight ”, 白衣骑士,指的是政治改革家或事业上的得胜者;“this is very white of you”应当译为你真 诚实,“white light”则要译为公正无私的判断,应当偏于意译而非直译;“a white day”,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都是指好的日子,而不能按照我们传统文化的认知翻 译为不幸的、悲哀的日子。在艺术表演中也是如此,无人不知的格林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在英文中就是“Snowwhite”, 她是美丽善良的代表形象,而在美国早期的无声电影中,戴“white hat”(白帽)的角色也是指 好人、正直的人、英雄。而我们的国粹京剧中的脸谱也借助颜色来表明人物的角色特征,其中 的白色代表的不是善良美好,而是残暴、忘恩负义、野心勃勃和飞扬跋扈,代表形象是《群英 会》中的曹操。在西方政治中,白色往往也是官方的代表色,美国华盛顿的“白宫”(White-House)是国家权 力的象征;“白厅”(White hall)则是英国伦敦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街道;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 文件叫做“白皮书”(white paper)。当在翻译中遇到类似的词汇时,就需要理解其代表含义, 对句意做出正确判断。如果直译,英语国家的人往往难以理解汉语中的“红白喜事”里的“红白”的意思,这个时候,我 们就需要舍弃汉语中色彩的表征方法,将其较直白地译为“weddings and funerals”。否则, 将西方婚礼中礼服的白色跟丧事联系起来可能会招致对方的不满。但是,色彩所代表的感情含义并不是绝对的。在英语中也有用白色表征不好含义的说法,像a white elephant就是指无用的,很少用或是昂贵而不值得保存的东西。而中国的很多人也选 择西式婚礼,穿着白色的婚纱,逐渐接受了白色关于纯洁、美好的含义。另一个争议较多的色彩词是Red,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的代表含义跟白色相反,红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的是中 国人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礼服为红色,点的是红烛,贴的是红色双 喜字,洞房布置也以红色为主要色调。店家生意兴旺叫“红火”,受上司重视的人叫做“红人”, 演员歌手等的成名成为“走红”。而常常与红色结合的词则是“火”,“这个歌手火了”,所表达的 意思跟“红了”一致。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它是“火”、“血”的联想,象征着残暴 、流血、激进、暴力革命、危险和紧张。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应理解为残杀和暴 力统治,red revenge是指血腥复仇,a red battle则应当译为血战,red hot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running a business in the red表示 经营亏本,其中的in the red意为“有亏欠,有赤字”,而这种说法的由来则是在记账中往往用 红色来标记亏损额。在中西文化中,对于红色的理解也有相一致的地方,像古代我国青楼等烟花之地往往就用红 灯以标示,而英语中的the 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指的也是城镇中烟花地区。我国在五 六十年代生产的“红灯”牌收音机就曾经因为名字而在国外滞销。英语中的to become red- faced 或者her face turned red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示害羞,不好意思或困窘。提到红色,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红楼梦》目前有两个版本,大卫 霍克斯“The Story of the Stone”版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A Dream of Red Mansions”版译本。虽然意思上第二个译本对于书名的翻译更接近于我们所理解的《红楼梦》 ,但是如果作为面对英语国家读者的译本来说,这显然存在误解。而在我看来,之前林黛玉名 字的翻译所引发的争论也在于此。英语中the red-light district等词汇中关于红色的理解多 跟风尘有关,而在他们的理解中,“红楼梦”,被理解为“在红楼中做梦”,林黛玉的名字中,“黛” 有青黑色的意思,故而出现了将林黛玉译为“Black Jade”,倘若直译,这个翻译意为“黑色的 玉”,但是问题在于,英语中的“jade”还有loose woman,即放荡的女人的引申意义。而这个 当时的译者采用这个翻译很有可能是潜意识里对于红色含义的认知所造成的感情色彩上的 偏颇。这也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相互交流理解不足一个反面典例。在中国的古典印象里,红豆是相思、孺慕、爱恋之情的寄托。唐代诗人王维有“红豆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名句传世。如果直译,则红豆应当译为“red bean”。但 是,在西方圣经故事里,以扫接受一碗红豆汤的诱惑把长子的名分卖给了雅格,从此“red bean”就被贯以只顾眼前利益出卖大局的小人的恶名。而这样的意义跟我们所认为的红豆含 义显然天差地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把红豆按其代表意义翻译为“love bean”,避免 造成误解。2.形象喜鹊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幸运。过春节时 ,常用喜鹊报春的画面或对联营造喜庆祥和的 气氛,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而这一理解来自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但是,喜鹊在 英美文化里却是惹人心烦、偷吃粮食的坏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喜鹊这一形象的翻译就需 要格外斟酌了。字面上,喜鹊为“magpie”,但是碍于中西文化对于它的理解的差异,不能采 用直译。所以,译者必须要回归英语文化,找到喜鹊文化内涵的自然对等语。在英语国家里, 夜莺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王尔德的童话《夜莺与玫瑰》就讲述了它用自己的鲜血染出红玫 瑰来带给他人幸福的的故事,因此,在西方,夜莺这一形象往往预示着恋人完美结合的喜庆 气氛。这与中国文化里喜鹊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的情景十分类似,所以在相关语境的翻译中 ,将喜鹊译为“nightingale”,而不是“magpie”既适应了情景要求,又符合了英语读者的心理 期待。另一个形象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的龙,往往指的是一种能够升云起雨,神秘莫测的神兽。人们通常认为龙是主 管降雨的神,它们有权力决定下雨的时间和地点。而且,龙还是皇权的象征。皇帝都认为自己 是真龙天子。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图腾所代表的是一种皇权和神权。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被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 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也正因为如此,西方神话故事中有许多英雄 斩杀恶龙的情节,龙成为勇士扬名的牺牲品。至于中西方对于龙的认知差距的产生原因,一般认为,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文 明诞生在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地中海北岸地区,那里遍地丘陵,土地贫瘠,气候多变,物产 稀缺,与华夏文明诞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去甚远。尽管这里从很早的时候就被开发,但是 由于经常遭受自然灾害,古文明多次遭受致命的打击而中断。在相对恶劣的农耕条件下,西 方人的祖先把目光投向了大海,这就注定了他们成为海洋民族。而由于航行过程中往往会遇 上蛇,蜥蜴,鳄鱼,甚至是鲨鱼,大王乌贼之类猛兽,就形成了以这些猛兽为模板的龙的邪恶 形象。对比也可以知道,中西方的龙的形象差距是很大的。所以,对于龙的翻译方法,2008年1月2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世杰教授北京大学深 圳研究生院所做的题为“从“龙”与“Dragon”看中西文化交流”的讲座上提出将“龙”译为 “Loong”和“Dragon”译为“拽根”,他认为这样更能符合国际惯例以及翻译原则,有利于维护 中国的国际形象的推广,还中国龙以吉祥、神圣的本意。姑且不论这种翻译方法是否可行,在 翻译时,我们的确需要谨慎区分开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形象,以免引起理解山不必要的误解。除了这两个形象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而从以上两个方面,我所能阐述的也只是中西文化冲突的冰山一角。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 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些差异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相互尊重和了解,误 会和交流的障碍会得到有效消减,不同文化人群的交流与沟通也会随之变得顺利很多。

追问:

要英文的...

❿ 为什么国外一到节日,人们大多数选择,旅游度假,而我们中国选择回家探亲

一到节假日,国外的多选择度假,中国人则是选择回家。
一是家庭观念不一样。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强。讲究忠孝仁义,以及养儿防老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影响深渊。相对来说,西方的家庭观念,就要淡泊一些。
二是理解不一样。工作辛苦了,假日休息一下,理所当然,放松身心,也有利于更好地上班。东方人的累,也在于责任感,放不下。忙完工作,想的就是家庭。从来没有轻松过,很多人,在这样的状态下,走完自己的一生。
三是消费关的影响。在西方人的消费中,旅游上的开支,是所有消费中占比较大的一项。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