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旅游景点历史介绍
① 求河西走廊地区资料
河西走廊
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 、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又称甘肃走廊。因在黄河以西故名。
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窄各处不等,由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最宽300千米。面积8.9万平方千米。海拔一般1100~1500米。大部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扇形地上部多由砾石组成,多砂碛、戈壁,很少利用。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质较细,大多为黄土状物质,便于引用河水灌溉,形成绿洲农业区。走廊的河流全属于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内陆水系,51条大小河流汇合为石羊河、弱水(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
河西走廊内部起伏较大,不少地方都有干燥剥蚀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走廊中间是2—3公里宽的冲积平原,它们又被突出其间的丘陵、山地分割为武威平原、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个平原的中部多是绿洲区,沟渠交错,耕地如织。绿洲之间贯穿有戈壁、沙漠。
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温约6~11℃。走廊是西伯利亚气流南下 的通道,故冬季达半年之久 。1月均温多在- 8~ - 12℃之间,极端最低温超过-30℃ 。7 月均温多在20~26℃之间,极端最高温高于40℃ 。年降水量30~160毫米 ,而大部地区蒸发量2000~3000毫米,年日照一般在3000小时以上,无霜期约160~230天左右。绿洲农业发达,是中国大西北的粮棉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从古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由汉武帝主持开发。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现代兰新铁路经此。
② 河西走廊历史介绍有哪些
被称为“西北来粮仓”的源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自古就
河西走廊
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靠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溉而“造就”。一旦祁连山出现问题,对于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雪上加霜。
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游牧的地方。通西域有功的汉武帝使者张骞第一次西去是在公元前139年,他就在这里被匈奴截住,软禁了十年,娶妻生子。他壮志未酬誓不休,终于逃离西去,完成了使命,但在归中原途中,又在这一带被匈奴截留,一年多后,才回到长安,可见,通西域必须经过河西走廊。
张骞第二次去西域在公元前119年,这次行走比较顺利。因为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匈奴驱赶出去,咽喉之道得以畅通无阻。
③ 河西走廊的景点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一朵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至今仍有保存完整的洞窟492个,里面珍藏着历史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还有唐宋木结构建筑五座。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是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现存41个洞窟, 共保存壁画5650幅,彩塑272身,与莫高窟同一时期。其中,中唐25窟为其精华, 因这里曾珍藏稀世珍宝象牙佛而闻名于世。
【海市蜃楼】是敦煌的又一奇观,在晴朗炎热的夏日, 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尤其是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两侧,可以看到波涛澎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这些景致若隐若现,十分壮观。
【敦煌古城】敦煌古城,又称为敦煌影视城,仿宋沙洲城。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是为中日合拍电影《敦煌》而仿照沙州古城和“清明上河图”修建的人文景观和影视拍摄基地。现已拍摄过《敦煌》、《封神榜》等20多部电影、电视片。
【三危圣境】三危圣境以其神、奇、灵、峻而著称,危峰东峙是敦煌八大景之一。三危山主峰与莫高窟隔(大泉)河相望,相传西王母、 观音菩萨、太上老君曾云游此山。至今仍然保留古建筑王母宫、观音井、老君堂等。特别是1600多年前,乐僧和尚云游此山,夕阳西下时万道金光中出现了千万尊佛的金身,便开凿了莫高窟第一个洞窟。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现存石窟17个,与莫高窟同一时代,石窟的结构、彩塑、壁画艺术风格等与莫高窟体系相近。在光辉灿烂的敦煌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
【阳关国家级沙漠森林公园】 阳关国家级沙漠森林公园,位于阳关遗址西10公里处,由葡萄长廊、葡萄观赏园、沙生植物园等组成。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四面环沙而不被掩埋,经千年而不干涸,实属自然奇观。
【张掖丹霞国际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510多平方千米,仅次于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她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
【玉门关雅丹魔鬼城】 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在距玉门关西90公里外,有一外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人们俗称魔鬼城。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墙、有街道,有大楼、有广场,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世人瞠目。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穷。 [安西桥湾城]位于安西县东85公里处。有“康熙夜梦桥湾城”、汉代长城烽燧、疏勒河九曲蜿环、雅丹地貌、大漠孤烟等人文自然景观;馆藏传世文物象牙造像、人皮鼓、东千佛洞西夏壁画临摹品及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展览厅等服务设施。
【骊靬遗址】骊靬遗址,地处祁连山者来河沟口,地势险要,北与北武当山相峙,隘关狭道,为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南出祁连山鸾鸟口,平羌口通青海门源县,北越龙首山可达内蒙古阿右旗,实为古今走廊咽喉,军事要冲。南部照面山属天然涵养水源森林,属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东大河林场管理,林区面积为10万亩左右,者来河发源于其东沟、西沟、冰沟等山间,有煤、莹石、硅石等矿藏。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河西走廊著名的森林度假村。1999年,骊靬故县和骊靬降人再次引起了国际、国内有关方面的关注,海内外考察和研究骊靬故县和骊靬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浪潮,经十余年不衰,且势头越来越热,随之形成了骊靬文化,现已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为古老的骊靬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中国官方(西汉)设立的中国第一个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鼻祖)。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自1949年9月建场以来,近50年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也是我军最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也是理想的塞上影视场地。自《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红色康拜因》,《长城》视片在此拍摄并播出后,山丹马和军马场都名声大振,成为重要的影视旅游胜地。
④ “河西走廊”名称的由来
河西走廊都夹在抄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
(4)河西走廊旅游景点历史介绍扩展阅读: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是通过河西走廊传入长安。
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走廊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走廊在中国佛教的地位。很多帝王、大将出自河西走廊,赫赫有名的大将西凉马超、大理段氏皇族、李唐皇族鲜卑、草圣张芝都出自河西走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河西走廊
⑤ 如何领略河西走廊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
甘肃肃北盐池湾,蒙古语又称“夏日格勒金”,属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以典型的草甸草原为主,海拔达3800米,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有风景优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千古流传的七十二道金沟。这里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136万公顷的高原湿地,是20多种珍稀鸟类的家,成千上万只黑颈鹤、斑头雁、大天鹅、赤麻鸭等候鸟从南飞到北,从东飞到西,日复一日地辗转,在海拔3000多米的这片高原湿地嬉戏、繁衍、迁徙。
⑥ 河西走廊有怎样的历史发展及文化底蕴
中国地图上甘肃省的形状有些特殊。它既像一个长长的楔子,自东向西嵌入广袤的大西北,又像一条张开的臂膀,臂弯连着西安,手掌直抵新疆。它将近一半的地方,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这里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这里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市。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过乌鞘岭,再过古浪峡到西凉那就是一马平川(地势平坦幅员辽阔的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这就是河西走廊与金城兰州以南地区的本质区别。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先秦时期(约7500~4000年前),从凉州的磨嘴子、马家窑文化,皇娘娘台遗址、海藏寺遗址的齐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证明从那时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四千年以前凉州就率先进入了青铜时代,是上古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玉帛之路的重要节点,主要是游牧部落。
夏商时期(约前2070~前1046),在夏商时期,雍州、凉州地处的犬戎的势力范围,河西走廊为西戎的驻地,西戎首领行使司法权,因为是游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场所不固定。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西周,此地为北羌、马羌、西戎占据,此地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 但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北羌、马羌、西戎是中国最古老的几个强悍部落,雄踞西北长达几个世纪。西周时中国分为九州,此地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建立东周,此地为雍州属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雍州,禹贡的“黑水西河惟雍州”,到尔雅的释地:“河西曰雍州”,都有明确的史载。黑水即张掖黑河 ,或谓即党河 ,或谓即大通河 ,诸说不一。是中国古九州之一。
秦朝初年(前221),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雍州的这部分土地为月氏驻牧地,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此处是月氏人的属地,亦称月支、禺知的属地,隶属于雍州,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武威与敦煌地区,实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正式称皇帝,建立西汉,刘邦原想定都洛阳,后迁往长安。由于北方匈奴过于强大,高祖刘邦忍辱负重实施大臣娄敬的和亲策略,休养生息。后来的吕后、惠帝、文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遣送很多皇室公主和亲,并奉送大批财物,在其中凉州扮演重要角色。
西汉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拥有东方最强军事实力的草原枭雄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后又派老上单于杀其王据此地,随即占领河西走廊。 后匈奴休屠王筑盖臧城即姑臧城、休屠城。姑臧二字来源于姑臧山,而姑臧山是西戎、月氏和匈奴部落的生活和游牧场所,其名来自匈奴语,匈奴语已无可考。
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武帝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因此而得名,至此从古雍州改名凉州,成为汉代十三州之一,领河西诸地,故姑臧有“雍凉之都”之美誉。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使整个河西纳入西汉版图。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河西四郡。前106年武威郡辖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媪围、苍松、宣威十县。以姑臧为治所。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在凉州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政府驻地武威郡,凉州刺史是西汉最重要的几个刺史之一,权力很大,凉州辖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居延属国,司法权由郡守行使。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当罗马人在公元前30年征服埃及后,加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后远东中国倾国力向西拓展的机遇,通过丝路的交流与贸易在印度、东南亚、斯里兰卡、中国、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迅速发展。无数新奇的商品、技术与思想来是源源不断的欧亚非三洲的各个国家。大陆之间的贸易沟通变得规则、有序。罗马人很快就加入到这条商道中,从1世纪起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迷恋着从帕提亚人手中转手取得的中国丝绸——即便当时的罗马人相信丝绸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赛利斯人们(中国人)以从他们的树林中获取这种毛织品而闻名于世。他们将从树上摘下的丝绸浸泡在水中,再将白色的树叶一一梳落。(丝绸的)生产需要如此多的劳役,而它们又来自于地球的彼方,这令罗马的少女们可以身着半透明的丝衣在大陆街上炫耀。”那时,丝绸成为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造成罗马帝国黄金大量外流。这迫使元老院断然制定法令禁止人们穿著丝衣,而理由除了黄金外流以外则是丝织品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我所看到的丝绸衣服,如果它的材质不能遮掩人的躯体,也不能令人显得庄重,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们没有注意到她们放浪的举止,以至于成年人们可以透过她身上轻薄的丝衣看到她的身躯,丈夫、亲朋好友们对女性身体的了解深知不多于那些外国人所知道的”史料记载克利奥帕特拉,这位艳后也是一位丝绸爱好者。不仅仅是罗马人对来自东方的神奇玩意儿感兴趣。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曾经被记载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并酷爱丝绸制品。公元前97年,东汉将军班超在重新建立起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派甘英携带大量丝织品到达条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条克),而当时安条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争夺的国土。因而中国与埃及最早的官方沟通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而记载中的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官方沟通似乎不止于此。《后汉书》记载了公元166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建立了大使馆的纪录。然而,当中国进入东汉时代以后,由于内患的不断增加,自汉哀帝以后的政府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令西域内部纷争不断,后期车师与匈奴年年不断的战争更令出入塔克拉玛干的商路难以通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本国,经常关闭玉门关,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7世纪到12世纪二度繁荣,随着中国进入繁荣的唐代,西北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国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样一来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人们在青海一带发现的波斯银币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多的,这证明青海也随着丝路的发展起来了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贸易,加上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与汉朝时期的丝路不同,唐控制了丝路上的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这样一来丝绸之路显得更为畅通。不仅是阿拉伯的商人,印度也开始成为丝路东段上重要的一分子。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也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丝路商贸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大大激发了唐人的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质(包括钱财等)上的富足,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来源地域带给人们的精神差异的影响。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贩卖人口)、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成了唐人尤其是唐时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相对而言,唐人的财力物力要比其它一些朝代强得多,因此他们本身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超级消费,而丝路商贸活动的发达无非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已。理所当然的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竭力屯奇居异,有钱人不仅购置奇珍异宝而且还尽可能在家里蓄养宠物、奴伎。帝王皇族带头,豪绅阔户效之,庶民百姓也以把玩异域奇物为能。美国学者谢弗指出:“七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
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占据河西、陇右,公元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公元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
唐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渐成为南方经济大城。当中国人开始将他们的指南针和其他先进的科技运用于航海上时,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它发展的绝佳机会。北宋南方高度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无奈之举):经济最为发达的北宋没有控制以往丝路的河西走廊,这成为日后丝路上青海道繁荣的机遇。到了南宋时期,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河西走廊。因而西北丝路(河西走廊)的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的开辟(无奈之举),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现象(西北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地盘)。
⑦ 河西走廊的历史介绍下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陈运和诗《丝路化诗》称之为“连续,丝路是一个个苦的日子 延伸,丝路像一程程甜的历史 吹起,丝路如一支支竖的箫 奏响,丝路似一段段横的笛 抒发中原对西域的情感交流 表达西域致中原的崇高敬意 途经数千年的变革 荒漠驿道至今萦绕仍不止 翻阅上万篇的故事 河西走廊驼铃余音传天际 古诗般的丝路 丝路般的古诗 ”。
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
⑧ 河西走廊上的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地方20分
丝绸之路---这条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古道,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心弦的中外友谊佳话,留存着无数的名胜古迹。她东起中国西安,经陕西、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再经中亚、西亚,西到地中海东岸。由于古代通过这条道路把中国的丝绸带向西方,故十九世纪欧洲学者把古代东起长安西至罗马的万里迢迢的长途称为“丝绸之路”。两千多年过去了,中西交通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丝绸之路”这一美好的名字却依然作为中西友好往来的象征为人们所称道。
让我们的思绪随着历史的足迹漫步,在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自古帝王都”的西安市,文物古迹荟萃遍地。这里有半坡村、阿房宫、大明宫等古遗址,还有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碑林、华清池、法门寺、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等古迹,民谚有“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之说。而“来中国、不到西安,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到中国”,更是目前旅游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算是盛赞秦兵马俑的“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英武多姿的八千虎贲之士,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又一象征。
沿着渭河河谷进入甘肃境内,延绵约1600公里的古丝绸之路更是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沿线有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藏传佛教名寺拉卜楞寺,以及炳灵寺、麦积山等著名历史古迹,还有被称作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天下雄关嘉峪关,以及古代诗人曾吟咏过的玉门关、古阳关遗迹,张掖大佛寺、武威文庙等著名历史古迹。其中以陇山西侧的麦积山石窟、河西走廊东西两端的炳灵寺石窟和莫高窟、榆林窟石窟艺术,因保存较完整著称于世,成为镶嵌在甘肃丝路上的四颗明珠。形成了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群落。而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兰州,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内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迹,以及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等自然风景区,神奇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旅游文化,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大旅游区域,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从河西走廊出发,穿过戈壁河滩,西行到酒泉、敦煌。由敦煌向西北出玉门关或向西南出阳关分两路,不出几十公里就到了新疆,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古称“西域”。秦统一六国前,西域与中原地区就有商旅往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张骞出使西域,玄装西行取经,马可波罗东来,都在古“西域”之路上留下了足迹。
新疆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古城遗址和风景名胜。有的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高昌古城、交河古城、楼兰古城等遗址,它们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位于天山西北的天池,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天鹅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的哈纳斯湖等;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久页盛名的喀什、库车等。新疆盛产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在瓜果飘香的金秋季节,如果您沿着丝绸之路旅行,既可饱览沿途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如哈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伊犁的苹果,正宗烤羊肉窜,抓饭,烤馕等等。
当我们怀着浓重的历史感离开新疆这古丝绸之路的神奇土地时,想象着骑上骆驼行进在沙漠中的古人,回首人类最初相互往来的丝路历史,总不免深切地受到感动。这一道跨越欧亚非三洲的无比深长的路,即使在今天,也很难徒步穿越那些深山大川,茫茫大漠,万里荒原,然而,人类却是靠着这样坚忍不拔的步履,从远古一步步走入今天的强大。这条路是脚印压着脚印踏出来的,而每一个脚印都重复着同样的精神,如果人类在将来陷入迷失,或对自己有什么困惑,一定能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中找到答案,并因此心境豁朗,昂首举步向前!
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汉唐时期形成灿烂的敦煌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一朵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至今仍有保存完整的洞窟492个,里面珍藏着历史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还有唐宋木结构建筑五座。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是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现存41个洞窟, 共保存壁画5650幅,彩塑272身,与莫高窟同一时期。其中,中唐25窟为其精华, 因这里曾珍藏稀世珍宝象牙佛而闻名于世。
[海市蜃楼]是敦煌的又一奇观,在晴朗炎热的夏日, 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尤其是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两侧,可以看到波涛澎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这些景致若隐若现,十分壮观。
[敦煌古城]敦煌古城,又称为"敦煌影视城,仿宋沙洲城"。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是为中日合拍电影《敦煌》而仿照沙州古城和“清明上河图”修建的人文景观和影视拍摄基地。现已拍摄过《敦煌》、《封神榜》等20多部电影、电视片。
[三危圣境]三危圣境以其神、奇、灵、峻而著称,"危峰东峙"是敦煌"八大景"之一。三危山主峰与莫高窟隔(大泉)河相望,相传西王母、
观音菩萨、太上老君曾云游此山。目前,仍然保留古建筑"王母宫"、"观音井"、"老君堂"等。特别是1600多年前,乐僧和尚云游此山,夕阳西下时万道金光中出现了千万尊佛的金身,便开凿了莫高窟第一个洞窟。
[西千佛洞]西千佛洞,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现存石窟17个,与莫高窟同一时代,石窟的结构、彩塑、壁画艺术风格等与莫高窟体系相近。在光辉灿烂的敦煌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
[阳关国家级沙漠森林公园]位于阳关遗址西10公里处,由葡萄长廊、葡萄观赏园、沙生植物园等组成。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四面环沙而不被掩埋,经千年而不干涸,实属自然奇观。
[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在距玉门关西90公里外,有一外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人们俗称魔鬼城。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墙、有街道,有大楼、有广场,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世人瞠目。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穷。
[安西桥湾城]位于安西县东85公里处。有“康熙夜梦桥湾城”、汉代长城烽燧、疏勒河九曲蜿环、雅丹地貌、大漠孤烟等人文自然景观;馆藏传世文物象牙造像、人皮鼓、东千佛洞西夏壁画临摹品及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展览厅等服务设施。
⑨ 河西走廊的历史概述
历史
历史上最早的河西走廊为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吐火罗人、月氏和汉藏羌等民族的聚居地。吐火罗人分北路及南路往东方进发,直至受匈奴所阻为止。北路的部分在龟兹及焉耆定居,建立了龟兹及焉耆等国,并分别发展了龟兹语及焉耆语。
另一支往南路分布的吐火罗人则曾建立了于阗,及东接河西走廊的鄯善等国家。秦末民变时期,月氏实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部落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戈壁沙漠南部和阴山一带的匈奴,匈奴曾送人质于月氏。
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约在前205—前202年冒顿单于时代,匈奴数度击败月氏,月氏部落开始西迁,离开河西走廊。 前162年,老上单于再度击败月氏,占领河西走廊。月氏部落大举西迁,击败大夏,建立王庭,称大月氏。而留在原居地的部众,称小月氏。
小月氏与当地羌族融合,附属于匈奴右贤王之下。河西走廊成为休屠王与浑邪王的领土。 东汉时,河西走廊一带的主要非汉族居民,被称为卢水胡。
主要由小月氏组成。此外,湟中也有一支小月氏部落,称湟中月氏胡;在张掖的小部落,称义从胡。有 学者认为,羯人的祖先可能是由小月氏分支。
简介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黄河以西,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狭长状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
其范围是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为甘肃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辖,由于大部分范围在甘肃省,故又称“甘肃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以来是中原连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为古代丝绸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汉地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在大部分中国历史时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西北端。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及清朝均控制河西走廊。
(9)河西走廊旅游景点历史介绍扩展阅读:
气候
气候为干燥少雨(因距海遥远)属于温带沙漠气候, 但夏季可利用祁连山的雪水进行绿洲农业。
行政区划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金城郡)、青海省的西宁、内蒙古的额济纳旗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沙州),不包括在“河西四郡”的还有瓜州、鄯州。
西汉时期,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汉曾设置过青海的西海郡,东汉设置过居延海的西海郡。
文化
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故宫明清档案、安阳甲骨、敦煌遗书、居延汉简,后两者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从这儿出土,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
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
河西走廊的文物品类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文物价值突出,简牍、彩陶、壁画、岩画、雕塑、古城遗址等等,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简直就是一条灿烂夺目的“文化长廊”。
因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了大量石窟群: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大小石窟星罗棋布地点缀于走廊沿线,于是,河西走廊又被人们称为“石窟艺术走廊”。
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分别从阳关与玉门关进入新疆。河西走廊因此成为古丝路的枢纽路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物质贸易与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对于河西走廊的这一优势,季羡林评价:“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