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度假村
A. 潼关在哪里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与河南省灵宝市相毗邻,西连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濒黄河、渭河与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相望。陇海铁路交于城西,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贯全县,是重要的交通商贸枢纽。县内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24.6公里,总面积526
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呈三种地貌:南部小秦岭山区223平方公里,中部台塬区220平方公里,北部黄、渭河川道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42.4%、41.8%和15.8%。
全县辖5镇5乡,83个行政村,1
5个居委会,5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2400人。
潼关属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8摄氏度,年降雨量625.5毫米,
年日照22
69小时,无霜期230~187天。境内桐峪的八道脑为最高峰,海拔2132.10米,中部台塬海拔在530~900米之间,黄河出境处海拔325.7米,为全县最低点。
全县现有农户26859户,农业人口112560人,劳动力60351人,其中女劳动力29679人。耕地面积11684公顷(17亩),人均土地面积4.5亩,人均耕地面积1.23亩,有效灌溉面积12.03万亩,荒沟荒坡面积约1.5万亩。
B. 潼关有什么旅游景点
景观
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港口高扬程抽水站、禁沟铁桥、太峪水库等
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迄今,潼关许多村庄以“军”、“营”为名。
相临景点
华山 第一关 明潼关城遗址唐玄宗泰陵毓秀桥京师仓遗址
普照寺风陵渡慧照寺塔南寺唐塔 黄土高原民俗村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良周遗址 富平县寇准墓大禹庙蒙汉合文碑十二连城 桥上桥少华山潼关渭南鼓楼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甜水沟遗址合阳处女泉桥陵 蕴空禅院与悬棺
八景
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C. 潼关黄河风景区的介绍
潼关黄河风景区位于闻名遐迩的古军事名关――潼关古城边,距西安回140公里,距华山仅20公里,奔腾南下答的黄河,穿秦晋峡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益增其奔猛”(毛泽东语),在潼关古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忽急折东流。景区南界为潼关古城区310国道北界,西起金盆立交桥,东至黄河公路大桥下游的县境内水域滩涂,沿河东西横向长约十公里,水上岸上以及滩涂绿洲可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区内有黄河、渭河、女娲陵、潼关西城及众多的古战场遗址。
D. 潼关在哪里越具体明白越好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有潼关, 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这是《春秋传》对潼关的评价。
“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为首称。”这是《山海关志》对潼关的赞誉。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对潼关险峻地理形势的逼真描绘。
潼关西薄华山,南临秦岭,东接桃林,北当黄河、渭水、洛水会合之处,为陕西、河南、山西三省要冲, 山峦重叠,谷深崖绝,中通一条羊肠小路,往来仅容一车一马,历来被誉为“三秦锁钥”、“四镇咽喉”的天险重关。潼关故城在今潼关县北,雄踞山腰,下临黄河,亭台楼阁依山而筑,巍峨高耸;东、西、北三城楼分踞一方;南、北水关楼遥相对峙。关南,有天险深谷禁沟及十二连城护卫;城北,滔滔黄河奔腾而下,形势十分险要、壮观。
潼关,古称桃林之塞,秦为华阳,东汉建安中于此建关,以潼水而名。唐属华阴县,天授二年在此建关(行政机构)。宋、元设镇潼军,明代改置潼关街,清雍正时改置潼关县,乾隆时改置潼关厅,民国以后又改称潼关县。
潼关向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古以来,有史可考的战事即达三十多次,如著名的东汉末曹操与马超之战、中唐哥舒翰与安禄山之战等。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也在潼关和统治者进行过殊死战斗。
由于历代屡遭兵火,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狂轰滥炸,使潼关的文物古迹惨遭破坏。建国后,因修建三门峡水库,县治迁移,对故城文物古迹的保存也有所影响。但从现存的城垣、烽火台等古迹上,仍可窥见当时风貌。
潼关在潼关县北,雄踞晋、豫、秦三省,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之说。潼关北临涛涛黄河,南依巍巍秦岭,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描写的:“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潼关东面山峰连接,崖绝谷深,只有一条小道通过,人行其间。可望黄河远道奔来,劈开秦晋之间的莽莽群山,南下直扑华岳。作为军事要隘的潼关,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从晋国夺取潼关之后,开始剿灭六国的大业。此后历经战争洗礼,仍保留着基本风貌。现留关城周长5公里,北面与东北以夯土为墙,外包青砖,高16米、宽8米;南与东南,顺势削成垛口,高达30米。除开六处门外,尚有南北两个水门。由于修三门峡水库,潼关的城砖被拆卸一空,但从断垣残壁处,仍可窥当时堡垒之雄姿。潼关地势高亢,形险势阻,横有远望沟(又名阎王沟)、禁沟、列斜沟和禁沟河、潼洛河、列斜河。自古只凭依关一条道,贯通东西,为出陕入豫之咽喉,直通我国通入西域的“丝绸之路”。关门地势险峻,“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加此有“万古用一夫”守关,而攻关者,有“百万化为鱼”之叹。所以唐时崔灏题潼关城楼诗中,有“山势雄一辅,关门扼九州”历代为三战(即可守、可攻、可战)之地。仅就有史可考者,就有数十次,远在战国末期,诸侯联兵仰关攻秦,秦人却开关迎敌,九国之师,逡巡逃遁而不敢进。东汉末年,马超韩遂十部皆反,屯兵潼关,曹操亲自率军十迈出,与民超夹关而战,结果瑛操殆死潼关。近在20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陷晋,仅数月,抵风陵,隔河望古城,垂涎窥潼关,长达7年之久,黔驴技穷,滥施轰炸淫威,炮击闯关火国。40年代初期日寇又发动入侵中原之战,陷洛阳,过陕县,直抵灵宝十二河,距潼关仅约十公里,望关生畏而溃退。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绝无仅有。关城险峻确为潼关增辉生光,垂誉千古。潼关历史悠久,文化古迹,随处可见,神话故事袅袅在耳。从仰韶文化的发掘,证实了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祚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行息。所以这里有炼石补天女娲氏的内陵;有夸父追日弃杖为林的夸父峪(原属潼关鼎原联保的夸父营境内);有采铜铸鼎的黄帝庙(在原潼关东乡阳平镇境内);有避住黄河以南的舜王庙(在北头村);又有周纣交兵闻(仲)太师落马的地方(今有落马胡同村属太要镇);有火烧白雀寺观音菩萨救火,而水淹了的州城;其他如牧牛山、十二连城、广通渠、蒿岔渠、马趵泉、中军帐(村)、杨震墓、杨素墓等历史古迹。潼关古城,虽屡遭兵燹,特别日寇八年轰击,人民遭劫,古迹、建筑尽毁,直到建国前夕古城巍然屹立,繁华无比。1958年三门峡建坝拦洪,潼关古城属水库区,现名港口镇,旧貌犹存。1959年迁县城于潼关南原城郊乡中部,新建县城规模宏伟,街道宽广,高楼林立。潼关县领导机关及中、省直属单位,均设在这里。为潼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位置:位于陕西省渲关县北,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北濒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东接河南灵宝面积:526平方公里景观: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港口高扬程抽水站、禁沟铁桥、太峪水库等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公元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公元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迄今,潼关许多村庄以“军”、“营”为名。
E. 陕西渭南潼关酒店哪家营业了
陕西渭南关在酒店,现在是没有营业的。
F. 潼关旅游景点大全
1、黄河风景区
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秦、晋、豫三省交界。东至黄河护岸23号坝,西至黄河公路大桥,南至207省道,北至黄河中心线,东西全长5公里。黄河公路大桥,同蒲铁路大桥飞架南北,连霍高速公路与游览区平行相距不足百米。
2、佛头山风景区
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以秦岭支脉佛头山为主体的山岳型风光及宗教文化风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称佛头山。自古即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
3、潼关湿地公园
位于关中平原东端,东至河南、西至华阴、南至港口、北至大荔。东西长21.8公里,宽6.5公里,总面积3750公顷。湿地范围内的珍惜鸟类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完整,共有野生鸟类119种,珍贵的鸟类和水禽有天鹅、鸳鸯等。
4、岳渎景区
陕西省潼关县的生态景观公园,位于县城关镇管南村北的塬畔上,距县城仅3公里。岳乃名山,渎为圣水。“五岳四渎”,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和长江、黄河、淮水、济水。黄河出晋陕峡谷,跃鲤鱼龙门,直奔西岳华山和潼关。
5、杨震廉博物馆
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占地83亩,距潼关古城6公里,潼关县城16公里,总投资约3500万元。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开园迎客。主展区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和放映厅。
G. 潼关女娲温泉
女娲陵,又称娲皇陵,始建年代无考,据《平阳府志》载唐天宝六年(747年)重修。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2004年6月10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H. 潼关的旅游
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成功开园,影响空前。黄河风景区、佛头山、马趵泉等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 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港口高扬程抽水站、禁沟铁桥、太峪水库等
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迄今,潼关许多村庄以“军”、“营”为名。
相临景点
华山 第一关 明潼关城遗址唐玄宗泰陵毓秀桥京师仓遗址
普照寺风陵渡慧照寺塔南寺唐塔 黄土高原民俗村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良周遗址 富平县寇准墓大禹庙蒙汉合文碑十二连城 桥上桥少华山潼关渭南鼓楼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甜水沟遗址合阳处女泉桥陵 蕴空禅院与悬棺 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兹分别介绍于下: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陕西的东大门,它以威严雄险著称。
清。
淡文远胜赞《雄关虎踞》诗: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注释:
(一)一二两句是说,秦岭和黄河之间横踞着一个潼关,它虎视中原保护长安。中天指中原。帝京指长安。
(二)三、四两句是说,只要派一员将守住东门,关隘指东门,什么丸泥“东封函谷”,只不过是狂妄者的谰言。这里指东汉王元曾夸口用少数兵力即可东封函谷关,讥笑了他对潼关的轻慢态度。
禁沟龙湫
龙湫(qiu秋),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
禁沟既长且深,下有流水,水源出自秦岭蒿岔峪,汇合沿途泉水流至沟口石门关。沟床突变,湍流直下,飞沫四溅,好似白练高挂。沟水下落与潼河相溶,汇为深潭。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明。
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云:
禁沟山下有灵源,
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
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
千里风云斡化云。
乘兴登临怀胜迹,
载将春酒醉芳尊。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禁沟口有瀑布深潭,一直通到海门。形容潭深水碧看不见 底。灵源,在这里喻指龙湫水景。古云“水不在深,有龙遇灵”。
(二)三、四句是说,神龙仰望天空吐着雾气。鱼儿穿梭,触动苔藓。嘘,吐气。甃(zhou 宙),潭边的石壁。
(三)五、六句是说,一年四季霖雨满足了农人的愿望,千里风云调和着大自然的变化。斡,调知。化云,即云化,指大自然的变化。
(四)七、八句是说,乘着兴致来此饱览胜景,带着春酒在芳草地上喝醉。尊,同樽,酒器。
秦岭云屏
屏,屏风。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的风光比作潼关的屏风。
潼关南面的秦岭峰峦起伏,苍翠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雨雪前后,景象更为佳妙,峰峦中游云片片,若飘若定,似嵌似浮,来之突然,去之无踪。一会儿若龙腾跃,一会儿若马奔驰。有时如丝如缕,有时铺天盖地,或如高山戴帽,或如素带缠腰,或如绵团乱丝。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迨旭日初露,锦幛乍开,五光十色,山为画,画为山,画山融为一体。《秦蜀驿程记》的作者曾欣喜地写道:“河南(黄河以南,指潼关一带)连山,绵绵不绝。……时见白云逢逢,自半山出,惝恍无定姿,心目为之清旷。”
每当秦岭云屏出现的时候,人们仍可尽情欣赏这一胜景,分享自然美的乐趣。
清。
淡文远写《秦岭云屏》的诗云:
屏峙青山翠色新,
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
几处烟村锁白云。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彩云象屏内一样直竖着,秦岭更加苍翠清新,天气放 晴,云气如带,横抹着夕阳的彩霞。岚(lan 栏),山里的雾气。曛,日落时余光。
(二)三、四句是说,寻求美景,不辞远路奔波,来到潼洛川上,但见村落烟雾飘渺,处在白云之中。潼川,潼洛川,是潼河流经的川道。
中条雪案
中条指中条山,在今山西省。其西面端与潼关隔黄河相望,明代时为蒲州所辖。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的雪景。 在时代,潼关正是军事重镇,设防范围北跨黄河,在蒲州境内筑守御城,设千总,管辖蒲州一些关津渡口。潼关故城处 正是欣赏中条雪案的最好 位置。
大雪纷飞,苍翠的中条山换上了银装素裳。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但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满目皑皑,“大河上千,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凡是冬季到潼关来的游客,在大雪天和雪后放晴之日,都能欣赏到中条雪案的美景。
清
淡文远《中条雪案》诗云:
迢遥北望俯群山,
满眼平铺霜雪环。
疑是蓬莱山上石,
移来一片拱岩关。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站立潼关城头向北了望中条山,到处都被冰雪覆盖。迢遥,遥远。
(二)三、四句比喻:是谁把蓬莱仙岛上的琼瑶白玉般来了呢?蓬莱,相传神仙居住的仙山。岩关,指潼关。
风陵晓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潼关城地处黄、渭二河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交通枢纽,水路要冲。清雍正六年(1728),风陵流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还有私人和上下游经常过往客商船只。
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有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 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清
淡文远咏《风陵晓晓》诗:
洪波一片接天时,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的巨浪,闪浮着黎明的曙光,几只小船在晴天的拂晓时竞渡。
(二)三、四句是说,秦晋两地虽被黄河横隔便从古到今内陵渡口却畅通潼关,连接秦晋(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当时以黄河为界,后来成为陕西(秦)山西(晋)的简称。
黄河春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明
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
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
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
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
好借星槎拟泛骞。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冰解,两岸绿柳如烟,忽然看见河水猛涨浩渺无边。泮(pan 判),冰块分解。
(二)三、四句是说,洪流奔腾,一泻千里,巨浪澎湃,百川汇流。
(三)五、六句是说,伫立岸边醉迷着杏花时节的清晨春雨,挥篙驱舟游荡在白鸥群中。棹(zhao赵),划船用的一种工具。
(四)七、八句是说,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凭依着小船去效法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槎(cha茶),筏子。骞,张骞,西汉人。《荆楚岁时记》说张骞乘坐筏子寻找黄河源头,结果泛流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
谯楼晚照
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西城门楼披上锦乡,置身于彩云之中。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谯楼暗亮分明,边沿折光,五颜十色。栏杆空处,红霞道道如束。谯楼四周“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楼上游客,指点山川,似在画中赏景。
清
潘耀祖《谯楼晚照》诗云:
画楼突兀映麒麟,
斗角钩心满眼春。
待得夕阳横雁背,
鼓声初动少行人。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谯楼高耸同麒麟山交辉映,飞檐雕柱错综精密,光彩四放,满眼争春。突兀(wu 悟),含有高耸特出和突然两种意思。麒麟,山名,在潼关故城内。斗角钩心,同钩心斗角,形容楼台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
(二)三、四句是说,等到夕阳横照雁背之时,谯楼上响起戍鼓声,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道观神钟
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1590年左右)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 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 ,“出,扣拓阴晴”。而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1596)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清
潘耀祖《道观神钟》诗云:
大河水泛出鲸鱼,
仙院移来岗上居。
撞破尘缘声几点,
寒山遗响震穹庐。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浩荡的黄河冲来了巨大的神钟,道家把它移到山上的庙院。鲸鱼,比喻神钟。
(二)三、四句是说,几点钟声划破了红尘俗缘,山颠余音回荡在万仞高空。尘缘,出家人指尘世事务的烦扰。穹庐,指天空。寒山,指唐高僧寒山拾得二僧人曾住于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诗人张继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名句。
现代
陈运和《泛黄的世纪逗点仍在》诗云:
老潼关的历史破烂欲倒,
只剩下一段城墙还不及我高。
旁边标明是“陕西省级文保”,
真令人为之淡淡一笑。
好一把进出关中之锁钥,
生锈许久却扭不开十分遥远的思考。
风陵渡至今已没船,
老潼关代替有铁桥。
几移城址的尽疤痕,
今日阳光下,恢复以往并不值得炫耀。
I. 潼关县有多少个乡镇
潼关县抄辖5个镇、1个乡:城关镇、秦东镇、太要镇、桐峪镇、代字营镇、安乐乡。
潼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地处北纬34°23'~34°40',东经110°09'~110°25'。东邻河南省灵宝市,西连华阴市,南接洛南县,西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山西省芮城县隔黄河相望。是关中地区的东大门,为陕、晋、豫三个省的要冲。
下辖6个乡镇,面积526平方千米,人口16万,耕地1.27万公顷。主产小麦、玉米。工业以黄金业为龙头,黄金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陇海、同蒲铁路通过县境。年平均气温13.0℃,年降水量625毫米。名胜古迹有秦王寨、潼关城遗址等。土特产“潼关酱笋”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