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上海景点介绍ppt
⑴ 求一份上海旅游的PPT,急!!
购物:<br />主推徐家汇商圈;有港汇广场,太平洋百货等……<br />买数码产品可以到百思买和版百脑汇去看看权,徐家汇可以说是购物的天堂了,相比较南京路步行街,个人认为徐家汇更好(有句话是这么说滴:上海人买东西去徐家汇,外地人去步行街;外地人观光去东方明珠,上海人去金茂大
⑵ 有关上海龙美术馆的英文ppt
龙美术馆(西岸馆)有幸邀请到艺术家王劼音来分享他的艺术历程。策展回人萧斌将一起答到现场和听众一起分享此次展览的策展思路,解读展览“古今并置”的呈现方式,引导观者透过王劼音的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参详古代文人绘画的精妙意趣。
http://wenku..com/view/2860a8252af90242a895e572.html?from=search
⑶ 介绍上海 英语ppt
亲,如果你还需要的话,请留个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⑷ 请问哪里有英文版的关于介绍上海世博会的ppt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我认为请问哪里有英文版的关于介绍上海世博会的ppt非常复杂,我都这么辛苦作答了,给个最佳答案把,谢谢啦!
⑸ 上海弄堂小游戏的介绍,有PPT更好
打弹子
打弹子:就是玩玻璃球,北方人也叫打弹珠。将弹子放在画好一定线条的水泥地(水门汀)上,用手指相互弹射对方的弹子,比输赢。
盯橄榄核
盯橄榄核:将吃过橄榄后剩下的核作为“道具”和“武器”,相互轮流对垒,要用自家的橄榄核将对方放在地上(方框里)的橄榄核“盯”出去,以此互比输赢。
拉叉铃
拉叉铃:就是耍空竹。
造房子
造房子:在水泥地上画上些格子和线条,由两人或多人轮流着,单脚着地,跳着绷着踢地上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些米粒),根据游戏规则,最先把小布袋“踢”到规定的格子里者为胜。
滚铁圈
滚铁圈:将家里箍桶用下的铁圈为“道具”,用一铁丝做成的“钩子”作推进工具,使铁圈翻滚,谁滚得时间长、或者最先滚到目的地者为胜。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一种以橡皮筋为“道具”的游戏。跳时常唱一些歌谣或儿歌。多为女孩子玩耍。
飞香烟牌子
飞香烟牌子:香烟牌子是以前香烟包装里的附送物,常画有一些历史人物或名著人物(比如水浒、三国人物)等,一般为邮票双倍大小。飞香烟牌子,就是将香烟牌子作为比赛工具,进行掷、飞比赛,看谁飞得远等。
刮刮片
刮刮片:也叫“刮豆腐刮子”。刮片是一种用纸做成的方形游戏道具,常常双方(或多方)会手拿一厚叠刮片,进行刮片游戏。一方把自己的刮片放在地上,另一方用一张刮片对着地上的刮片用力刮打,如能利用气压或震动的原理,将地上的刮片刮翻掉,就可赢得那张刮片。
挑绷绷
挑绷绷:为两人或多人游戏。先是由一人用线绳(连接成圈环状)穿于手上,人后另一人再从其手上将线绳“挑”过来,以此往复,一直到某人无法再“挑”(一挑就散)为止。一般为女孩子玩。
斗洋火棒
斗洋火棒:两人或多人游戏。游戏时,双方用大拇指和中指压住火柴棒,进行相互的对立挤压,看谁的火柴棒把对方的压断而自己的完好无损。最后手里火柴棒多者为胜。(洋火棒就是火柴棒)
打菱角
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种菱形游戏道具,玩着分别用线绳环绕与菱角上,并将其锥形的底朝地上,然后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转动起来,看谁的菱角转得时间最长者为胜。
抽贱骨头
抽贱骨头:与打菱角相似,只是当“贱骨头”(也是一种木质的小道具,下端稍尖)被线绳绕着被“拉动”旋转后,游戏者还要用线绳不断地“抽打”“贱骨头”,以让其不至马上停止转动而倒下。
挑游戏棒
挑游戏棒:游戏棒是一种用竹片削成的细细地、长长地、尖尖的小竹棒,一般玩起来有很多根,上面还涂着不同的颜色以显示其不同的分值。玩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由一人先抓好后放手,让游戏棒自行倒下散落开来;人后对手要设法在不“动”游戏棒的前提下,拿到越多分支越高的游戏棒;若不小心使其中的某根游戏棒动了,则换对方进行,依此类推。最后看谁拿到的游戏棒的分值最高为获胜。(注:当游戏者拿到第一根游戏棒后,他就可以用这根游戏棒作工具,帮助自己更方便地“拿”走更多的游戏棒)
调年历片
调年历片:上世纪70年代初起,社会上流行起了年历片。年历片是一种如现今名片大小的硬质纸印刷制品。正面为某种彩色图案,反面则为新一个年度的年历表。当时因时代的关系,正面的图片大多是一些样板戏的剧照;后来又出现了烫塑型的、烫金型和凹凸型的。也许是一开始因为发行量较少的原因,年历片俨然成了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特殊物品。因为稀有,所以也有一定的交换“市场”出现(只是这个市场仅限于学校、或者石库门的弄堂口),大家互相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年历片品种,顺便进行一些互通有无的交换。上海话“调”就是交换的意思。
放鹞子(风筝)
放鹞子(风筝),就是放风筝。不过以前都是自己制作的小鹞子,下端都粘两根长纸条以保持平衡。当时放窑子可不简单,因为不像现在,有很多宽大的广场(如世纪公园等)可以自由放飞;那时候电线电缆又多是用电线杆挂在“天上”的,鹞子很容易被“挂”到电线杆上而损坏。
折纸青蛙
折纸青蛙:用纸折成青蛙状,且略显扁平,这样,双方在“对攻”时,就可以用嘴吹气,以期通过气与桌面压强的推进,使青蛙向前,并“顶”翻对方的纸青蛙。
猜电车票
猜电车票:猜电影票背面的价格。
掼三掼
掼三掼:玩蟋蟀(上海话叫禅羯)时,嫌蟋蟀不够很,用手甩一下。一般三下,所以叫掼三掼。
斗公鸡
斗公鸡:也叫“斗鸡”,一种男孩子玩的游戏。玩者把自己的一只脚翘起来,用一只手掰住,单腿地与对方(也是一只脚着地)进行格斗,谁翘着的那只脚掉下来了,或者谁先倒下了,就输了。
老太婆撤尿
老太婆撤尿:放炮仗(爆竹)时,炮仗没“响”,只是导火线“嗖嗖”地烧了一下。可能对是时间太短的一种形象性比喻。
掼结子
掼结子 缝起一个小沙包,捡上几颗称手的石子,这大概是除翻香烟牌子外最受欢迎的游戏了。规矩多的还会搬个台子,玩点花式;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席地而坐,把自己玩成只“泥猴子”。 规则玩法台子1张,骨牌6只,结子1只。持6只骨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甩手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6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最后翻成黑色(反面)为比赛终止。上抛结子需在10次内完成1式,超过10次的加次数10次后进入下式。结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台面)判作二次抛结子。抛结子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扯铃子
扯铃子 这是个需要苦练和技巧性的项目,常常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着大人们把个茶壶盖子耍得呼呼生风。 规则玩法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运动员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获胜。
抽陀子
抽陀子 这大概是弄堂游戏里最宣泄情绪的一项了,不少大人在教育小孩时也会搬出“贱骨头”作范本。 规则玩法 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还可以比赛,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套圈子
套圈子 游乐园里的保留节目,一角钱换上十个圈圈,可每次总是眼看着要套中就被弹开。爸爸们往往是个中高手,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上当受骗,一边大显身手。 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比赛时每人持 10个圈,投10次。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未投中计0分。运动员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根据运动员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顶核子
顶核子 花个几分钱买包橄榄,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干干净净就是现成的道具。1.5的视力就是这么操练的吧。 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运动员手持。运动员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顶核子时,颈部倾斜角度不得超过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根据运动员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滚轮子
滚轮子 把废旧钢丝绕个圆,在天井里一个人也可以玩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的话说,这可是既有助于开发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平衡能力的项目。 规则玩法在一个20米×4米的长方形场地内,放置3根圆柱。准备滚圈和铁钩各一个。听到出发信号后,从起点用铁钩钩住轮子向前滚动,在滚动中绕每根圆柱一圈后返回。不得用手接触滚圈,如果轮子倒地,可在倒地处扶起重来,但需加时5秒。最终所用时间少者为胜,若成绩相等,则按轮子倒地次数少者列前。
打弹子
打弹子 几乎每个孩子兜里都少不了几颗花花绿绿的玻璃弹珠,除了从小伙伴那赢的,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家里的水仙花盆。 规则玩法最简单的玩法是“互弹法”。一人将弹子弹出,另一人用弹子击发,击中者赢对方一枚,未击中,对方击发。另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六个拳头大小的坑,前五个坑间隔一米,最后一个坑间隔两米,为“主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开始弹球,球不入坑则轮换。同一球连进五坑再进“主坑”后成为“主球”,“主球”可射杀任意其他弹球,被弹中的球算作失败。其他球可通过连续击中“主球”3次成为“新主球”。最后剩下的弹球为赢。
造房子
造房子 这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爱了,拾块红砖,画上房子,就可以拿“画笔”当道具开始游戏了。大多数时候还会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高目标。 规则玩法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点为完成。砖必须踢入指定楼层方才作数,跳跃时单双脚不得踩线,跳错楼层必须重跳。胜负依据运动员完成建造各层楼的时间进行比较,用时少者列前;用时相当以重跳、重踢次数少者为胜。 我们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然后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完成后回到起点。有个同学把砖踢到房子外去了;还有个同学跳跃时单、双脚踩线;有时还跳错楼层,所以只得重跳。最终还是XX厉害,用时少,赢了这次比赛。
跳筋子
跳筋子“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弄堂九子”中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人多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规则玩法 依从膝盖、垂手、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每队三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比赛。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停止比赛。最终按完成规定动作级数高者为胜。
⑹ 介绍上海有名特色街的ppt。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蟹壳黄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 “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该品以上海石门一路威海卫路口的吴宛饼家制作的为最佳。
2、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上海有两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鲜得来”。“小常州”排骨年糕选用常州、无锡等地的猪脊骨肉,用酱油腌渍后,再放入用酱油、油、糖、葱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锅中氽,氽至色呈紫红、肉质鲜嫩、味道浓香时取出。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煮熟后,放在石臼里用榔头反复捶打,待捶打至米已无整粒后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块已经氽过的排骨,再入酱汁油锅中煮氽,吃时,洒上五香粉,则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鲜得来”的排骨年糕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鸡蛋放在一起搅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这种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与红酱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酱,浇上辣椒酱即可。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鲜嫩适口。上海市的曙光饮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鲜得来”点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3、鸡肉生煎馒头
鸡肉生煎馒头是上海的特色风味小吃。这种小吃是以发酵后的精白面粉作皮,用熟鸡脯肉丁、猪夹心肉末和肉皮冻加香油等多种调料作成馅心。包捏好的馒头尖上还要蘸上葱花和芝麻,表层刷上素油,放入油锅中煎熟。该品形态饱满,上半部有黄澄澄的芝麻和碧绿的葱花,松软适口。下半部则酥脆可口,馅重汁多,越吃约香。此小吃以上海市王家沙点心店制作的最佳。
4、糟田螺
上海市的糟田螺是著名的特色风味小吃。这种小吃是用个大肥美、肉头厚实的安徽屯溪产的龙眼田螺为原料,进店后先用清水养两天,使其吐净泥沙,然后再放入锅内,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较长时间。最后将烧好的田螺放上陈年香糟,糟制而成。这种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质鲜嫩,汁卤醇厚,入口鲜美,十分受人欢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斋点心店和鲜得来点心店的著名特色风味小吃。
5、小绍兴鸡粥
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该店由一绍兴人创办于1947年,由于创办人和主要操作师傅均系绍兴人,在这儿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绍兴人天地,故人们给它取名为“小绍兴鸡粥店”。小绍兴鸡粥就是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肉和各种作料的一种小吃。吃鸡粥时,将煮熟的鸡切成3厘米长0.6厘米宽的块,装盘,鸡粥盛入碗内,加上葱、姜末和鸡油,一同上桌。此时,鸡粥黄中带绿,鸡肉色白光亮,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品尝时,鸡粥粘韧滑溜,鲜香入味,鸡肉细嫩爽口,营养丰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绍兴鸡粥店里有经营。
6、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 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7、开洋葱油拌面
开洋葱油面是上海市的著名小吃。开洋葱油面制法很讲究,它首先将葱白切成寸段,放温油锅中炸制(用这种方法熬制好的葱油色泽深红带黄、葱香浓郁、闻之即可增食欲)。然后将葱油配上已经用素油炒、酒糖浸过的开洋,即成开洋葱油。将面条煮熟,沥去汤汁,拌上开洋葱油,即成开洋葱油面。这种面条观之色泽鲜艳,食之润滑爽口,虾味鲜香,葱香扑鼻,营养丰富,十分受人欢迎。开洋葱油面是上海市湖滨点心店的特色小吃,也是城隍庙的著名小吃之一。
8、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市春风松月楼素菜馆的特色小吃。该店已有70多年历史,它是融京、苏、扬帮风味于一体的,又有上海本地风味的素菜馆。该店的素什锦、炒冬菇、罗汉斋、口蘑锅巴汤、炒蟹粉、面筋面等菜肴在上海颇负盛名,尤其是该店制作的素菜包更是名闻遐迩,十分受人欢迎。素菜包是用精白面粉作皮,馅心则是用青菜、面筋、冬菇、冬笋、五香豆腐干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调味品制成。将包好的素菜包上笼蒸熟后,皮白松软,馅心则绿中生翠,鲜艳悦目,一开笼就满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腻,百吃不厌。此小吃在上海市豫园商场内的春风松月楼素菜馆里可以品尝到。
9、油氽馒头
油氽馒头是上海的百年老店枣沈大成点心店制作的特色风味小吃。该店的油氽馒头博采众家之长:馒头皮的制法取于南翔小笼馒头,用不发酵的精细粉擀成,馅心取法于淮扬细点的汤包,将肉馅加骨头汤打匀,调以葱、姜、蒜等制成的佐料;氽炸时又采用近似氽炸酥饼的技巧枣经过这样精心加工制作出来的馒头,形状小巧玲珑,皮呈金黄,色泽美观,入口松脆,肉馅鲜嫩,一咬汤汁四溢,肥而不腻。吃后齿颊留香,满口生津,若趁热食用,更会余味无穷。
10、擂沙圆
擂沙圆是上海乔家栅点心店的风味名点之一,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楼一带有一姓雷的老太太,她为了使汤团便于存放和携带,首创了在煮熟的汤团表面滚白粉的办法,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汤团取名擂沙圆。乔家栅点心铺经营的擂沙圆是将崇明县大红袍赤豆煮熟后磨成沙,晒干后即成紫红色的粉,然后,把包有鲜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馅心的糯米汤团煮熟,沥干水分,滚上一层豆沙粉。这种汤团,有色有香、热吃有浓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软糯爽口,携带方便,一直深受游客的欢迎。
上海除了浓油酱赤的本帮餐饮,其实最令阿拉上海人引以为豪的因该是上海的各色点心。无论是市井的四大金刚,咸菜泡饭,还是绿波廊里接待西哈努克的鸽蛋圆子、眉毛酥,均是上乘之美味。搜罗起角角落落的小点心,慢慢品尝,美味就从小处开始了……
自己去网上找点图片,保存下来,然后做成PPT,我帮你搞了文字描述,直接粘贴就好!
⑺ 求关于上海的PPT
http://hi..com/%E5%FC%C3%C4%D1%FD%BA%FC/album
"其中白狐的眼睛”和“金山观音”都是关于上海的图片,是我本人拍的,希内望你能用得上容。
关于其他文字方面,你一在网络上搜索关键字,基本都能找到!
⑻ 急需关于上海特色的介绍,需要ppt文件(10页左右,有图片和文字介绍),不要连接,谢谢
上海地域文化特色介绍,满意及时采纳!
⑼ 牛津上海英语教学参考资料ppt什么意思
我也有这样抄的问题袭.我自己教的是上海版的,简单说一下上海版的特点,希望有其他人说其他地方版本的特点,大家比较一下,应该能有结论.上海这边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年级在同一个单元里上的是同一个主题,只是内容上有渐进的加深.比如在同一个时期,三年级和四年级都在上there be句型.三年级仅讲一些基本结构,但四年级会涉及句型的变换,就近原则.词汇量也会有所增加.五年级就可能涉及到时态的变化.当然不同的学校,老师要求的也不一样,有的老师会多讲一些.我抛了砖,希望能引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