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度假景点 » 张掖滨河新区湿地景点介绍词

张掖滨河新区湿地景点介绍词

发布时间: 2021-01-11 22:38:30

⑴ 从张掖湿地的变迁谈湿地的利用

在占地1826亩的城市湿地公园,湖堤修葺一新,数十只游艇倚岸待客,白茫茫的水域一望无际,苇枝丛生,岛屿成群,水鸟游弋,恰似置身江南水乡一般。随后换乘电瓶车一路北行,但见小径两旁绿树成荫,百鸟低回。水面上新建成的观景栈道,犹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蛇,款款伸向天边。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作为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不但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循环功能,而且还具备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有效功能。据了解,北京市已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五类恶劣水质流入湿地后,流出时即被净化为三类以上水质标准。

张掖市境内共有各类湿地315万余亩,因其地势低平,状若盆地,且有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在甘州、临泽、高台县的黑河两侧形成无数季节性积水的河汊、塘坝、湖湾,清流潺潺,湖光山色,交映成辉,加之当地保留的隋代木塔、明代钟鼓楼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坐落其间,曾享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的盛名。然而,多年来的建设与开发中,肆意垦荒、过度放牧、填湖造房、埋池造路,使地下径流梗阻、堰塞或破损,城市排水不畅,城区水位上升;工业生产中污水、污物随意排放,形成了一条条臭水沟、垃圾塘,昔日“甘州城北水云乡”的风光早已湮没风尘。再加之黑河流域跨省调水,挤占了中游大量生态用水,从而使张掖市大片湿地因缺少水源补给,部分沼泽、湖泊出现干涸现象,导致湿地面积持续萎缩,生物多样性逐年锐减,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拯救湿地保护绿洲的严峻形势已迫在眉睫。

从2005年起,该市率先完成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资源调查》,先后出台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办法》及6个建设规划,并利用争取到的698万元国家项目资金,迅速拉开了9个湿地保护点的建设序幕。2008年7月,政府提出整理湿地,治污引水,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按照“一区一带两园”的总体思路规划,以打造“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长远目标,将湿地项目核心区域的2600亩垦荒地整体退耕,围栏保护,恢复原貌,使湿地核心区集中连片面积达1万亩以上。

去年年底,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滨河新区项目开工,这一生态新区占地7.8平方公里,集高档居住、商务会展、教育科研和旅游休闲四大功能于一身,本着基础先行、绿化并进、市场运作、经营城市的原则开工建设,以此带动整个湿地保护工程有计划、快节奏、高速度的发展。

今年3月1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开工建设。这一工程规划占地33.4平方公里,其中湿地2.6万亩,规划建设分为湿地生态体验、生态产业、教育科研、保育和封育五大区域。5月29日,滨河新区湖区水源涵养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建设遵循“因地制宜、依形就势、巧妙布局、彰显特色”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采砂石坑,规划建设了2250亩的大水面,着力改善地表水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连通湿地公园万亩苇荡,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戈壁水乡”美景。

截至目前,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工程已完成水系疏浚工程围堵坝11道8.6公里,重点区域退耕还湿地3099亩,补种芦苇、柽树、沙枣等植物近3000亩,建设湿地栈道4.8公里、非机动车道18.2公里,形成约2200亩湿地水面。滨河生态新区建设防洪堤3.6公里,建成滨河大道、滨湖路、水韵街及西环路为主体的路网框架及绿化工程567亩,栽植树木40余万株,从而使“生态张掖”的雏形逐渐浮出水面。记者赴高台县部分湿地进行采访,在今年新修的大湖湾湿地公园,但见碧波荡漾的浩渺水域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景色重现眼前。该县林业局局长张永祥介绍说,高台县共有湿地面积43.5万亩,占全市保护区总面积的70%以上,今年共投资1900万元,对大湖湾和西腰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设施绿化和综合治理,目前已形成大片芦苇丛林、漫水浅滩等原生态地貌特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记者在张掖湿地保护区采访时的由衷感叹。

⑵ 张掖滨河新区农贸批发市场坐多少路公交车

滨河新区农贸市场全名为张掖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地处于张掖市甘州区嘉信路版与发展大道交叉权口西侧区域,距离张掖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最近的公交站,名为嘉信市场公交站与绿洲嘉信市场公交站,对应的公交路线有20路/新2路,两地之间步行最短距离约249米左右。

⑶ 张掖新加坡生态城是不是滨河新区

好像是在沙漠那吧,之前看新闻说市政府和新加坡哪个集团签合同,投了20个亿搞旅游,那个老总说是要用三年时间把沙漠做出样子来

⑷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张掖发展

(一)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张掖的生态建设集中表现为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中部绿洲的优化保护和北部荒漠戈壁的防护治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自然系统,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绝不可超越这个系统的承载阈值。积极顺应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要求,把国家利益与张掖的特色、“三农”工作的特点紧密结合。
南部,积极推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加强冰川、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草)等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探索和运用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转为生态管护人员,发展生态旅游,加快缓冲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破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北部,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工程,构筑北部荒漠区“绿色长城”,阻挡风沙南侵,保护绿洲安全。
中部绿洲,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带――张掖绿洲。这是一道遏制巴丹吉林沙漠南侵、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古丝绸之路的生命保障线,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区,也是生态最为敏感的脆弱区。首先申请建立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整个长300公里的黑河流域中部全部纳入了保护区,使其成为国家战略性的生态公益项目,得到了国家支持,全市六个县(区)也因此全部成为国家生态补偿县(区)。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建设,把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保护黑河湿地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使黑河流域两岸的甘州、临泽、高台三县的城市建设别具一格,宜居宜游的田园般生态城市正在应运而生。特别是市府所在地的甘州区,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1+5”的城市发展框架已全面形成。老城区,保护古迹,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大佛寺文化广场为中心的文化传承中心,拆除了张掖宾馆归还于大佛寺,搬迁区委区政府让位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凸现了文化名城的风韵。在老城区以北,设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发展通道经济中的资源转化、建设循环工业加工项目提供宜商宜业平台。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老城区之间,恢复了3万亩天然湿地,建成了中国离城市最近、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依托国家级湿地公园,借黑河治理项目,治理乱坟岗、采砂场,建设了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的滨河新区。在老城区南部,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紧靠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将原有20平方公里的沙漠沙丘正努力建设为离城市最近的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如此,着力彰显着“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使新老城区和谐共生,古韵新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以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西有滨河新区,北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南有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和沙漠地质公园,中间有国家湿地公园为屏障的5个新型功能区集成的“1+5”的生态城市框架,从而把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代、人与自然、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有机统筹起来,构成了宜居宜游宜商、更宜人的生态城市。
(二)以生产绿色农产品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大市。水是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在沙漠戈壁之中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因此,寻求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平衡点,则成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科学而现实的重大问题。这样,客观要求必须发展节水、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改变用水方式,把节约的水还给自然、还给生态,把发展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把张掖的地方要求与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需求相统一。为此,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一道发起举办了“绿洲论坛”,以求指导张掖在流域系统内,积极探索建立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使区域内以水为主线的生态经济系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发展,从而步入生态越好→农产品质量越优→农业综合效益越高的良性循环。
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的要求,结合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节水、生态、高效为主要特征,大力发展制种、肉牛、酿酒葡萄、马铃薯、番茄等特色优势产业,就会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加快张掖向农业强市迈进的步伐。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了“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现已成为全国首批、甘肃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把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已连续3年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近20万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形成了“前引后推”的发展格局,为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三)以发展通道经济为重点建设服务型特色城市。加快改善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通省际“断头路”,扩大通道截面,构建“畅通张掖”。通过打通南至青海祁连县的通道,改造北至内蒙阿右旗的公路,使现有通道承东启西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覆盖的范围更广,成为连接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大通道。发展通道经济,必须得有丰富的经济流。积极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南与青海门源、祁连县的生态旅游相结盟,北与内蒙古阿右旗沙漠旅游相联合,东西与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相衔接,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形成无障碍旅游协作区,把张掖打造成“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中心旅游城市。
与张掖接壤的南北两大高原都是资源富集区,但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然要借助于河西走廊的交通优势。张掖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公共保障能力相对较好,具有宜居、宜游、宜学、宜行、宜医、宜商、宜业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青海、内蒙等周边省区的相邻县区共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帮助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树立在为人服务中发展自己、在给人以便利中发展自己的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通道软硬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使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流动更加活跃和通畅,加快通道经济发展。
与生态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三项工作重点相对应,张掖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张掖本身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南北两边都与民族地区接壤,不论是维护自身团结稳定,还是发展通道经济,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所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也就成为张掖发展的应有目标之一。

⑸ 张掖滨河新区的定位是什么

张掖滨河新区位于张掖市主城区西北侧,与规划中的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专紧密相连,规划范围总占属地面积676公顷。滨河新区定位为高档居、商务会展、教育科研和旅游休闲四大功能,按照生态化、市场化、人文化的要求,本着基础先行、绿化并进、市场运作、经营城市的原则,规划建设以城市会展中心为核心的城市景观,打造金张掖地标性建筑;建设贯穿商住区和会展中心的滨河大道,完善路网框架,带动建设高档住宅区、休闲居住区及商务聚集区,构筑新区景观带;建设叠层状人工湖,构筑特色水景,诠释张掖“戈壁水乡”、“湿地之城”的自然神韵。

⑹ 张夜滨河新区的九孔桥怎样简介

九孔石砌拱桥横跨在河的东西两岸,由于河面较宽,古人就采用九个半园回形孔洞相连的方答法将桥面连接为平坦的大道供人过车跑。桥孔多是为了洪水来时行洪方便,不会对洪水形成堵塞
冲垮桥梁,说明古人设计时的远见卓识和科学性极好。九孔桥是当时居住在桥西的人们进入沾益县城的必过之桥。九孔桥的悠久历史和造型艺术简洁别致美观大方,结构精巧古朴,充分显示了古代建筑设计师的聪明智慧和建筑工匠的高超精湛的建筑技艺,以及把桥建成好似玉带彩虹的艺术才华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