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灵渠景点介绍
『壹』 兴安的历史及景点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地处北纬25°18′~ 26°55′、东经110°14′~110°56′之间,属桂林市辖县,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一级公路斜贯全境,县城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57公里。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其中农村人口31.1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瑶、壮等少数民族1.3万人。辖6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兴安镇。
兴安自然环境优越。湘漓二水在这里发源,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在这里崛起。地形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西北部为越城岭山脉,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高峰;东南纵贯都庞山脉。两大山脉中间的狭长地带为“湘桂走廊”,其间分布着丘陵及河谷平原,是农业耕作区和水果种植区……
国家旅游局授予灵渠景区4A景区称号
水街壁刻
娘娘桥
古灵渠:三十六陡下兴安 一陡一个天地
情醉灵渠
灵渠风光
秦城水街介绍
水街之美
古桥:数千年历史留给水街的痕
桂林兴安(水街婚礼)
『贰』 桂林兴安灵渠好玩吗
如今灵渠景区有来俗称分自水台,可谓是中流砥柱的铧嘴;用来拦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将水通过渠道引向漓江的灵渠的枢纽工程-大小天平;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能充分体会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的意境。 单就水利建筑上的辉煌成就,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运河,它的水利工程建筑,创造了古代几个世界之最,具有很高的科学内涵。
『叁』 桂林灵渠景区哪里好玩
四贤祠
位于距南陡下游约半里的南渠北岸,是座庭院式的建筑,内有对灵渠有过贡献的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桂州刺史鱼孟威半身塑像。四贤祠又名灵济祠、灵济庙,始建于何时,史说不一。乾隆《兴安县志》记载:“元至正乙末廉访副使乜儿吉尼建”,道光《兴安县志》也记载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廉访副使乜儿吉尼建。但元代人黄裳在《灵济庙记》中称,乜儿吉尼建祠之时,原来已有四贤祠、只因原祠“庙貌简陋,不称神栖”,乜儿吉尼“撤敝为新,易卑以崇”,加以改建而已。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雍正十一年(1733年),曾修葺四贤祠。咸丰二年四月初四日(1852年5月22日),太平军攻占兴安,四贤祠被火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再建,为二殿并列共6开间,宽24米,深11米,东西北3面砌墙,南面有雕花木门36扇,西殿前临灵渠有门楼,建筑面积共280平方米。解放后,四贤祠房基下沉,殿内木架为白蚁蛀空,行将倒塌。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重建,于1981年12月1日开工,1985年4月30日落成。新祠为五开间,上下2层,宽21米,深11米,高12.3米,基础深4米。院内增建了回廊、住房、售货厅及东西院门等。全部建筑面积为743平方米,主体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民族形式。四贤祠内除保存有元明以来10余方石刻外,院内尚有大重阳树一株,树身横吞乾隆年间石碑一块。古树吞碑,为四贤祠内一大奇景。
飞来石
在四贤祠西约半里的灵渠北岸边,是一座突出堤上的天然岩石,略成方形,上平如砥,高约4米,周约20米,上有四季桂一株,有石级可以攀登而上。石壁各方,前人题咏石刻很多。传说此石是四川峨嵋山飞来的仙石,修渠时这里有猪婆精作怪,渠堤白天修好,夜晚猪婆精拱倒,使修渠误工,领工被杀,民夫受累,飞鹤大仙便将座下蒲团石飞来镇住猪婆精,渠堤始成。
三将军墓
在粟家桥附近的灵渠南岸,系明朝封张、刘、李镇国将军的神墓。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岁(1791年)季春月上水关众等立墓碑,道光十三年(1833年)知县张运昭砌以石,并立碑记。墓为圆形,高约2米,直径为4米。清乾隆五十六年立的三将军墓碑刻,文为:“三将军墓由来久矣。其遗事记未详载,相传筑堤有功,敕封镇国将军,卒于吾邑,合葬东北山阳,三公一冢。则是生为当时良佐,死为后世福神。故吾邑立庙崇祀者二处,其墓虽有碑记,载事亦略,矧世远年湮,土崩石裂将至颓泯。吾侪不忍坐视,重修立石,以垂不朽,庶神圣名播千秋,而吾邑福隆万代。是为记。”
万里桥
位于兴安县城中水关的灵渠上。为昔日往来南北必经之道,据说该桥距唐代都城长安水路约万里,故称万里桥。桂管观察使李渤于唐宝历元年(825年)修灵渠时所建。桥上原无亭,为虹式单拱,只有1层斧刃石发券砌成,两边桥栏的石条是后来所置。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县曾孔传构亭复桥。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桥亭。成化十二年,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桥亭。嘉庆年间亭毁于火,寻复修葺。民国33年(1944年)冬亭毁于火。1964年兴安县人民政府依照原样重修万里桥,原桥面长7.45米,北(偏东)桥堍9级,斜坡长3.7米,南(偏西)桥堍7级,斜坡长3.4米,桥高4.5米,宽6.05米。桥拱半径3米。重修后桥面长6.25米,宽6米,北(偏东)桥堍11级,斜坡长4.5米,南(偏西)桥堍9级,斜坡长3.75米,桥拱半径3米。1985年,县人民政府建成仿古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四阿顶的桥亭,用款1.5万元。
沧浪桥
又名天后桥、娘娘桥,位于万里桥下游约80米的灵渠上。是一座虹式单拱石桥。康熙七年(1668年)监生石琴国捐建。桥面长6.5米,跨度6米,拱高5米,宽6米。桥上原有亭,亭内供天后像。民国22年(1933年)桥亭因演戏倾圮,砸死32人。1985年重修沧浪桥和重修桥亭。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双重檐、四阿顶,当年12月竣工,用款2.1万元。
接龙桥
位于兴安县城下水门的出口处灵渠上,距沧浪桥约50米,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是虹式单拱石桥,桥面长6.1米,宽7米,东桥堍10级,水平长5.9米,西桥堍已被拆城垣的泥土填平,上通石阶,拱高4.8米,跨度6米。1988年在桥上增建水泥钢筋桥亭,用款1.79万元。
粟家桥
在兴安县城东门外的灵渠上,不知建于何时,虹式单拱石桥,桥面长7米,宽2.6米。北(偏东)桥堍15级,水平长4.9米,南(偏西)桥堍10级,水平长3.5米,券洞跨度长约7米,拱高5米。
『肆』 兴安灵渠好玩吗
如今灵渠景区有俗称分水台,可谓是中流砥柱的铧嘴;用来拦蓄和提专高水位,以便将属水通过渠道引向漓江的灵渠的枢纽工程-大小天平;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能充分体会“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的意境。
单就水利建筑上的辉煌成就,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运河,它的水利工程建筑,创造了古代几个世界之最,具有很高的科学内涵。
——以个信息来自携程。
我觉得你的理解错了,灵渠和水乡是两个概念。主要是因战国时的水利工程而闻名。从景观的角度,不是必去。但感悟东西,就另当别论了
灵渠是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桂林市近年来对该景点也相当重视,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护,兴安县城也建设的不错,虽然没有阳朔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伍』 灵渠有什么好玩的
灵渠位于桂来林兴安县源,下车后先沿着景区外面的渠道走了一下,两岸风景很美,又是春天,桃红柳绿又很安静,很有江南的感觉,灵渠里面本来很好玩的水街没有下去,因为还是春天,水比较冷, 所以建议夏天过来玩。
从桂林汽车站乘坐“桂林-兴安”的快巴到兴安县城,在县城乘坐2路公交可直达景区。灵渠水街因为有历史,所以才有游的价值,但是门票太贵了,建议仿古游就可以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这样形容灵渠。灵渠是一个景区,围绕着灵渠修建了一个公园,一般是桂林当地人去的比较多。在灵渠边上有很奇妙的时间穿梭感
凡是古代人工开凿的河流我都认为是伟大的水利工程,虽不及运河那样浩大,但至少是人工开凿出来的。不是特意为此到的兴安,而是冲乐满地去的,可以顺便一看
『陆』 桂林兴安灵渠的介绍
桂林兴安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回位,位于答兴安县城边,全长34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柒』 桂林旅游的灵渠景区有着怎样的历史
灵渠据说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修建于公元回前214年的灵渠,流答向由东向西,将东面的海洋河及西面的大溶江相连,全长36公里,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转而挥兵南下,受困于兵马粮草的转运,3年而不能进,于是开凿了这条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运河,所以说,灵渠算得上是我国第一条专门因为战争而修建的运河”。今年国庆期间10月6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联播》三档节目,分别在不同时段聚焦兴安县灵渠,所以还是可以看看的。
『捌』 兴安县的风景名胜
兴安的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桂北第一雄关”古严关、秦城遗址、石马坪汉代古墓群、界首红军堂等。
主要旅游景点有灵渠、水街、乐满地休闲世界、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有涉外星级宾馆4家,其中五星级1家,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灵渠: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古名秦凿渠,灵渠、陡河,近代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全长36.4公里,分南北二渠,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北渠入湘江,经湖南入洞庭;南渠入漓江,可经珠江达南海。它选址科学、设计奇巧、施工精当,与万里长城一南一北,同为中华瑰宝、世界奇观。建有灵渠公园,公园内景点主要有铧嘴、大小天平、分水塘、临源阁、灵源寺、南陡阁、状元桥、郭沫若题词碑、秦文化广场、四贤祠、飞来石等,是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街景区:兴安水街景区是指灵渠穿过县城一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整个水街景区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组成。具体景点有秦文流觞景区、娘娘桥、万里桥、马嘶桥、古戏台、湖广会馆、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长廊、古石雕群、民俗风情区等。
秦文流觞,景区是兴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一个重要的景点。它紧倚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滨临灵渠,占地约3000平方米。首先是重建的兴安古城北门,景区内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条古街的形式,充分体现出秦代建筑的风韵。
娘娘桥,位于秦文流觞景区上游约100米,又名天后桥、沧浪桥,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桥上建有双亭,桥名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题。
万里桥:位于娘娘桥上游约100米,唐宝历元年(825年)桂管观察使李渤所建,因传说距唐朝京城长安水路1万里而得名,是广西境内最古老的石拱桥,迄今已整整1200年历史。历史上被称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桥亭,桥的南岸立有明代吴玉所写《万里桥记》一文和“万里如归”题词两块石碑。
马嘶桥:位于万里桥上游约100米灵渠与双女井溪相交处,传该处最初为小木桥,当年马援率部南平交趾时,其坐骑至此扬蹄嘶叫,不愿过桥,马援下马发现该桥已朽,乃募捐修桥,传为千古佳话,此桥因而得名。原为与灵渠水街南北路并行的两座桥,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横跨灵渠的连桥,形成了“三桥跨二水”的奇观。桥亭为汉代建筑风格。
古戏台:又名天韵阁,位于县城中心广场与水街交会处,高12米,分上下两层,上面唱戏,下面行人,为徽派建筑风格。该戏台与万里桥遥相呼应,是居民休闲看戏的好地方。
湖广会馆:位于灵渠水街中段,建于清朝初年,系旧时旅居兴安的湘南、湖北同乡聚会议事、供奉先贤、唱戏娱乐的场所。内设有大堂、戏台、先贤祠和花园。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
水街亭台廊榭:位于娘娘桥至马嘶桥之间约200米的灵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为实木结构,青瓦盖顶,下有石板路相连,掩映在绿树丛中,是人们休闲观光、吟诗赏景的绝佳去处。
北街里:位于万里桥北,是一条传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宽不过5米,长约300米,两边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筑,让人体会到浓浓的桂北市井风情。水街民居 位于灵渠水街两岸,鳞次栉北,绵延近1公里,均为青瓦白墙,木雕花门窗,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之岭南风韵。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碑园占地120亩,气势恢宏,其红军群雕是全国最大的纪念性群雕,园内还建有红军突破湘江纪念馆。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与巍巍老山界、界首湘江战役遗址构成了兴安独具特色的红色之旅。
红军堂:原名“三官堂”,位于县城以北约23公里古镇界首境内的湘江畔,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战役的指挥所,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高级领导人曾在此指挥渡江和战斗。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山界:位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山势险峻雄伟,周围是茫茫原始森林,景色美不胜收。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高山,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同名散文而闻名,上有陆定一亲笔题词的老山界碑亭。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的华江瑶族乡,距县城80公里,因峰顶形似俯卧的巨猫而得名。主峰海拔2141.5米,为“五岭绝首、华南之巅”,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2004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区域面积300平方公里,景区内原始森林一望无际,被称为第四纪冰川“活化石”的铁杉林郁郁葱葱,共有植物(毛竹等)800余种,珍禽异兽112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5种,二类保护动物30余种。主要景点有“华南之巅”、神仙柱、仙愁崖、铁杉公园、杜鹃林(杜鹃花)、原始森林、漓江源、老山界碑亭、美军二战失事飞机纪念碑等。
世纪冰川大溶洞:又叫“灵佛洞”,位于县城西南约6公里的桂黄公路西侧约500米处,洞幽石美,水路旱路交替游览约1小时,洞内奇石千姿百态,更有一尊天然石佛,堪称洞景一绝。
白石天生桥群: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湘江源头的岩溶峰丛洼地中,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白石的天生四桥,集中于短短的一公里之内,它们由连成一串的天然溶洞组成,堪称世界级的地质奇观。
漠川观音洞:景区坐落在距兴安县城28公里、离漠川乡政府800米的钓鱼山下,三级柏油公路依傍着秀丽的漠川河从洞口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观音洞全长约2500米,分上下两层,贯通形成孺子牛图形的环状游览区。洞内石柱、石幔、石花多姿多彩,天然艺术长廊出神入化,古生物化石、莲花天梯堪称稀见,神秘的石壁天书蕴藏玄机,送子观音,还有神龙见首、包公升堂、坐井观天、三藏晒经、双狮护宝等景观都十分迷人。
古严关: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严关镇境内,国道322线西侧约300米处,两山对峙,关隘雄伟,号称“桂北第一雄关”,相传为秦戍五岭时所筑。
秦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溶江镇境内,灵渠与漓江交汇处,是秦戍五领时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乳洞岩位于县城西南约6公里的龙蟠山下,自唐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被誉为“胜绝南州”、“湘南第一洞”。洞内开阔处可容千人,洞中有洞,分上、中、下三洞,宋尚书左丞相李邦彦曾写了《三洞记》一文,南宋大诗人张孝祥题写了“上清三洞”四个大字。
漠川“三大”:位于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漠川乡境内,有广西最大的古樟,有规模宏大、置有石人石马等石雕的古墓,清代留传的巨型石拱桥依然屹立。
五里峡景区:即五里峡水库景区,位于县城东约10公里处,水库水面8000亩,蓄水1亿立方。
高尚银杏林:在县城南30公里,湘江发源地附近,桂兴公路两侧。此地方圆10平方公里,银杏林成片,其中流兰银杏林园3000余株。
湘江源:湘江源旅游景区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白石乡境内,座落在以湘江之源白石河为中心的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西北距兴安县城22公里,有二级沥青路相连,景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精华景点有:湘江源头:在湘江源头碑立碑处,一尊8米多高,惟妙惟肖的天然毛主席石像坐于旁边,旁边还有一块天然的“天子玉玺”。周边还有观音石、乌龟石等。 天生桥群:在湘江源白石河上,并列着4座由地下水雕刻而成的大自然艺术品——天生桥,桥下有岩洞——大龙王岩,桥洞分别高达40—100米不等,跨度分别达30—60米不等,桥桥相连相交,高低有序。
秦家大院:秦家大院位于广西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村内有一占地17000平方米的“秦家大院”,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院内遗存有三组明清时期建筑群,其主次轴线分明,依轴线层层深入,左右对称,梯进布局,高墙窄巷,古民居多为三开二进型,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刻字铭文。街巷纵横,平坦整齐,青石铺就,清爽宜人。历代以来,村中先后出过十三位文进士和三位武举人,有“进士村”之美誉。
解放前,城镇乡村均设有寺庙,据清道光《兴安县志》所载,有26座。主要有:
文庙:始建于隋代,在今县城看守所处,庙内有孔子、观音等塑像、状元桥。解放后塑像被毁,状元桥移到灵渠公园里。
金峰殿:在县西三里处,殿堂内供奉观音、五谷真仙、岳武穆、齐天大圣等塑像。解放后,殿堂及塑像均被毁。
鸡笼殿:在今普头村附近,殿内设有“黑帝天公”。
中华圣公会教堂:全县共有5所,地址分别在今兴安镇、界首镇、溶江镇、湘漓乡东桂屯(东坡山)、崔家高泽村。解放后,教堂都已不存在。
天主教堂:在今县城漓滨街即灵渠北路的饼干加工厂处。
此外,还有高尚乡的秀峰寺、双泉寺,湘漓乡的近明寺、长寿庵、鹫峰庵,兴安镇的宝塔寺、观音庵,界首镇的宝峰庵,护城乡的桑树庵、石磊庵,溶江镇的太和庵,华江乡的千家寺、回龙庵。
『玖』 兴安水街的灵渠
灵渠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秦朝统内一中原以后,秦容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征服南方百越各部。其中在越城岭的秦军因遭越人顽强抵抗,加上山岭险阴,水路不通,军粮运输供给不上,陷入困境。公元前二百一十七年,史禄受命在今兴安县境内湘江支流双女井溪和漓江支流始安水相距最近处筑坝拦水,开凿了沟通湘、漓两水,连接长江、珠江水系的运河——灵渠。
『拾』 兴安有什么景点
兴安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东经110°14′-110°56′,北纬25°17′-25°55′之间,东南接灌阳县,西南濒灵川县,西北临龙胜各族自治县,北与资源县为邻,东北与全州县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