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乡村旅游资源
㈠ 结合桂林恭城县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案例,谈一谈农家生态旅游如何进行实际的模式开发与构建
(1)恭城县概况。
①自然条件简介。恭城县地处桂林卡斯特地区的东南部,县境周围环山,地形高低悬殊,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土壤以红壤、黄壤、石灰土、水稻土为主,多为壤质或碎块状结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理想的避暑之地,茶江是县内最大的河流,属于珠江水系,水资源丰富。
②农业发展概况。果园面积大,农业工作为主,土地利用结构以园地为主,大部分地区主要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耕作活动。农业资源丰富,已经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除粮、油、蔬菜外,还有柑橘、桃、李、梨、柿等,因此,恭城被称为“中国特产之乡”。
③自然风景资源。恭城县境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近百处,包括生物景观、现代田园风光景观、河湖风光景观、岩貌景观、泉井景观和山岳风光景观等。
④经济与旅游发展现状。恭城县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表4-1),具有一定旅游开发基础。形成农村旅游市场,客源市场规模逐渐壮大,旅游开发潜力大。
恭城县农业生态旅游从影响力上分析,排在前六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农业静态景观面积、农业动态景观面积、恩格尔系数、生态农业游览区地域容量、生态农业游览区空间集聚度、生态农业游览区规模。
(2)恭城县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提出。回顾恭城发展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恭城县被列为广西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自1983年以来,县政府领导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即“恭城模式”。“恭城模式”不仅带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全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而且还带动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近五年来,恭城县利用其优美的乡村景观、完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使其一举成为该县旅游业的支柱。过去,恭城历届县委县政府曾试图利用其文、武、周王三庙和湖南会馆等文物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效果并不理想,每年到恭城旅游的人数仅停留在2万~3万人次。自从恭城人民凭借其独特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柑橘之乡”、“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金字品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类型,以生态农业成果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旅游在全县悄然兴起。如今的恭城县,阳春三月,大岭山桃园万亩桃花相映红:金秋时节,茶江两岸果场千顷水果竞飘香。这种与城市高楼大厦、繁杂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田园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前往游览观光。尽管恭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没有统一的开发模式,农业景观资源单一、不具备带动性,生态农业旅游缺乏深层次项目等。为解决此问题,本案例针对恭城农业景观旅游资源特色,提出开发模式,指导地区农业景观生态旅游的发展。
(3)恭城县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开发构想。基于上述分析,在园地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恭城县农业景观旅游资源、环境、区位及农业生产等特点,恭城县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开发布局应该为“三区、一带”结构。
①大岭山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区。该区包括桃花长廊、仙竹林、野生莲花塘。本区为恭城县重点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区,定位为园地模式中的母景区,对平安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区起带动作用。这里交通方便,距桂林市区107千米,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和旅游客源市场。农业景观旅游资源属于园地景类,代表景点有桃花林、仙竹林、野莲花等。发展方向以观赏农业静态景观为主,可以重点开发花卉观赏、文化休闲等观光型农业景观生态旅游项目。
②红岩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区。本区位于县城的西南部,是恭城县生态旅游的核心区。拥有万亩月柿林,果园景型园地类农业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国家级生态示范村——红岩村位于其中,故该区定位为园地模式中的母景区,利用“红岩”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走进农村,观赏、了解农村地区情况,带动子景区农业景观生态旅游的发展。农业景观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是:结合“红岩村”及“月柿节”,以观赏采摘、体验农业耕作为主,发展观光果园、采摘农园、沐浴森林、体验新农村生活等项目。除此之外,在控制客流量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推荐本县自产农业产品,使游客除观赏美丽的农业景观外,深刻认知该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从而对农业生产起到间接推广效果。尤其是每年10月的“月柿节”,以农业产品自身作为农业景观旅游资源,开发时不应只局限于“月柿”为游客营造的金黄色农业景观,也可推出各种“柿”宴,让旅游者在品尝各种柿品美味的同时,了解“月柿”产品的加工过程,间接促进“月柿”生产,提高月柿销量,使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丰富的农业景象,而且体验到浓厚的月柿文化。
③平安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区。该区由一些吸引力弱的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区(点)构成,包括横山生态村、社山生态村、古樟林、古枫林。由于该区包含的生态旅游区开发较早,加之各项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退化,吸引力相对较弱,所以该区定位为园地模式中被带动的子景区。此区可利用自身优美的农村风光,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丰富目前单一的观赏内容、单调的游玩活动,增大农业景观游览范围,依靠母景区的带动,逐步开展以反映农村生活为背景的集度假、垂钓、赏枫等感受体验型的生态旅游项目。
④公路沿线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带。由恭城境内的桂林——灌阳省级公路及恭城镇——莲花乡县级道路组成。该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带作为景观廊道,连接大岭山、红岩、平安三个生态旅游区,提高三个生态旅游区空间集聚度,对母、子景区的带动起到桥梁作用。农业景观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发展景观廊道的作用,利用景观异质性理论,选择与三个生态旅游区的农业景观旅游资源特色互补的农作物栽种在道路两旁,游客游览完任何一个生态旅游区,可沿着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带一边采摘,一边观景,不知不觉地进入下一个生态旅游区,提高了景观的连接度和稳定性,使恭城县成为一个整体的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区。
(4)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开发的政策建议。
①政府导向型战略。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应该坚持政府导向型原则。恭城县农业景观生态旅游的开发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旅游相关机构分层管理,建立相互协调的组织管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恭城县生态农业旅游区从无序发展、规模分散、粗放经营管理向集聚、规模效益型的有序带动方向发展。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观念先导、宏观指导、政策指导,完善和改革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
②强化农业景观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农业景观旅游资源是农业景观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也是使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吸引物。只有保护好农业景观旅游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才能维持农业、旅游业共同可持续发展。保护目标的达成,必须以管理人员、游客、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作为先决条件。在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要倡导生态教育,特别是生态道德教育。对进入旅游区的所有人员要开展广泛的以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培养和增强管理人员、当地居民、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恭城县可以在各生态农业游览区入口处建立各种规模、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者服务中心,用标本、图片、图书资料、影视、录像、宣传手册等向游客介绍景区概况、宣传生态环境知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关注生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③突出农业静态景观的立体美和时序美。农业景观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农业景观是否具有魅力。立体化的意义在于发挥农业景观旅游资源集约化功能,使农业景观成为一个有机的二维架构体,但是并不忽略生态环境的问题。相反,通过农业景观要素的开放和整合,最终会使原有的生态环境更加宜人,原先没有绿化基面的环境空间可以通过基面的立体化处理增添宝贵的绿化系统;没有购物与休闲、娱乐环境的空旷公共场地,也可以通过整合农业景观要素对二者进行有机的立体化整合处理,提升生态环境的宜人度。时序化的意义是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气候,使地区的季相更加丰富、美好,产生花开花落、叶绿叶黄的变化,形成各具特色的美的组合。恭城县农业景观旅游资源存在着档次低、重复率高等诸多问题。因此,恭城县应吸收先进的景观开发经验,立足本县生态优势,根据山地丘陵地区不同的垂直高度、不同的气候特征,因地制宜的耕种不同农作物,使区域随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达到四季异景、移步换景的目标。
④动态参与与静态观赏相结合。生态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主题的热点,让游客亲自参与和亲自体验是感知生态氛围的最直接方式。恭城农业景观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高度重视。在考虑农业景观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如何营造优美的农业景观特色是不够的,还应充分掌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倾向。在提高静态景观观赏性的同时,建立起使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知识含量高的活动,比如可让游客一起参与耕作、采摘等务农活动,和农民一起制作绿色食品等。只有这样,才能留住游客,延长逗留时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⑤加强景观廊道的建设。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屏障等功能。加强景区间的连接廊道建设,以旅游交通线路为基础,形成旅游、景观廊道。恭城县境内部分作为景观廊道的道路不仅要具有交通性,还应具有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从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开发的整体来说,是组织农业景观的骨架,应该成为游客体验农业景观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因此,道路的建设,除了必须满足道路交通的功能与技术要求外,还必须重视研究如何使道路成为富有观赏性的农业景观廊道连接母、子景区,从而使道路景观同周围环境达到高度和谐与统一。将恭城境内桂林—灌阳国道、恭城—莲花的县道作为输送旅游客源、农业景观旅游资源共享的重要通道,进行西岭—恭城镇—莲花一线的道路建设,将三个生态农业游览区连通在一起,加强了景区的可进入性和空间集聚度,同时为沿线村庄旅游经济发展和其他经济增长创造了重要条件。
⑥做好旅游规划设计。农业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认真规划。因此,在开发之前应对恭城县的农业景观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研究—开发规划—管理体制的科学的开发程序,避免“一哄而上”。规划设计时,根据投资数额选择资质合理的编制单位,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景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开发工作,制止开发过程中的不良行为,统筹安排各项目;在开发规模上,坚持大、中、小相结合,重点抓红岩、大岭山生态农业旅游区,打造成生态型的精品农业景观旅游区;在档次上,坚持高、中、低相结合,既要有高档次的生态农业旅游点(区)和娱乐项目,也要开发一些适合大众旅游者的观光、休闲项目;在项目选择上,坚持农业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开发紧密结合,充分吸取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经验,项目独特,反映地方特色。
㈡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恭城县内资源丰富来。钽、自铌储藏量在中国占重要地位,钨、锡、铅、锌和高岭土储量居广西前列;花岗岩储藏量25亿立方,大理石储藏量15亿立方。
水力资源11.07万千瓦,可开发6.31万千瓦,有林面积16.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7.09%。
主要旅游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新开发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大岭山、横山、红岩。
优农产品有恭城月柿、沙田柚、柑、槟榔宇和红瓜子等;地方特产有甜酒、月柿果酒、黄笋等。
㈢ 恭城问题
看到”风怜世间“的回答就想到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看到悬赏分那么多,马上网络一下,然后CTRL+C,CTRL+V ,接着就是这个非常非常长的回答了
㈣ 恭城燕子山的自然资源
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风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该草原处于山巅,地形广阔而舒坦,为南方稀有的大型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完全处于原始状态,该类型草原在岭南甚至华南范围之内都是非常罕见的。此地长久以来一直久居深山无人识,直到被发现其资源价值。根据地质学者的考证,燕子山的形成大约经历了2.17-2.35亿多年的漫长历史,燕子山周边山地长满高约0.3—0.5米左右的青草,千百年来这片区域从未被人为破坏,完全处于原生态。草原上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16℃,夏季最高气温为18-20℃。
2015年12月11日,恭城瑶族自治县燕子山、西岭两大风电场同时并网发电,有效填补了恭城风力发电的空白,昔日偏远落后的瑶乡开启了享用“绿色能源”的新生活,也为整个广西电力“大河”增添一条源源不断的支流。
国电燕子山风电项目是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位于恭城东北部的嘉会镇、龙虎乡境内,机位布置在燕子山至圆石山之间的山脊上,平均海拔1500米。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装机容量4.95万千瓦(1500kW×33台),设计年均发电量达到1.3亿度,于201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历时3年,工程项目投产后年上缴税金1800万元左右。
㈤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地理气候
位置境域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县、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县、灵川县,北临灌阳县,县城距桂林市108公里;全县东西最长横距56千米,南北最长纵距75千米,版图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4°37′-25°17′,东经110°36′-111°10′之间。[10]
地形地貌
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沿岸有较为平坦的小冲积平地。全县东、西、北三面为中低山环抱,中间为一条南北走向的河谷走廊,其间河谷、平地、台地、丘陵相互交错。县内最高处为银殿山顶,海拔1885米;最低处为恭城镇古城村岭尾屯,海拔130米。[10]
气候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桂东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湿冬干,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多,热量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13.7小时,年平均气温20.1℃,年降雨量1453.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年平均蒸发量1524.0毫米,无霜期336天。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低温阴雨、霜冻、冰雹、雷暴、大风、寒露风。[10]
水文
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河流大部份属于珠江水系,很小一部份属长江水系。属珠江水系河流集雨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3%。属长江水系的河流,只有位于都庞岭北坡栗木镇泉会村一带的山溪,流入灌阳县牛江,然后汇入湘江,集雨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10]
恭城河属桂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恭城县境东部三江乡黄坪村北卡山,干流长126千米,集雨面积3129.15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有马林源河、栗木河、苏陂河、龟山河、上蕉河、路口河、北洞源河、西岭河、势江河、莲花河等10条。恭城河段年径流量与降水量趋势一致,多年平均径流深1009.9毫米,多年平均流量为84.1立方米每秒。
㈥ 桂林恭城有哪些旅游景点
桂林恭城有“恭城红岩村 恭城周渭祠 恭城湖南会馆 恭城武庙 恭城文庙”等旅游景点。
恭城红岩村——以前是个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经过二十年的生态农业建设,探索出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简称“恭城模式”),“恭城模式”催生了当地以生态工业和方兴未艾的以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为中心的乡村旅游,正在形成“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恭城生态村的榜样——红岩村,成为恭城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的一个典范。
恭城周渭祠——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庙。大殿为两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砖墙混合结构,厢房面宽和殿进深一致。门楼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分明间、次间和梢间。门楼构造具有广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体形在中间骤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装饰作用。
恭城湖南会馆——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此馆现在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泛翠流金,飞檐挽天,蔚为壮观。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馆内有戏台矗立,呈凸字形,105平方米,青石垒砌台基,台底浅埋水缸36口,以增强音响效果。看台能容纳1000余人。
恭城武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右侧。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一左一右。左为文庙,右为武庙,文武两庙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恭城文庙——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文庙座北朝南,俯视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层布置,显得庄严肃穆。文庙由两边耳门出入,东向门叫礼门,西向门叫义路,门外立禁碑一块,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以示孔庙的庄严。正面是照壁,没有开大门,据说等有人中了状元,才在照壁中间开大门,称状元门,想从大门步入棂星门,唯状元莫属。1963年文庙经修复后成为广西最大的孔庙,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如想了解更多,你可以网络hi我!
㈦ 乡村旅游是一种区域性的什么旅游
乡村旅游的一个是一个区域,记者,景旅游局有吗?当然是什么旅游?他应该是一个旅游景点。所以给我们来个不的
㈧ 恭城县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
(一)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与湖南省江永县交界处的都庞岭南部边缘,东经110°52′13〃,北纬24°59′22〃,面积共计约10平方公里。风景区内主峰燕子山海拔1562米,因其外形像只展翅飞翔的燕子而得名。燕子山上草原广布,向来有“草经冬不萎,花非春常开”之美誉。草原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圈,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有如仙境,山脚下又有座天仙庙,故将这片草原称为“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
燕子山景区处于中国大地构造江南古陆南缘,次一级构造海洋山隆起、都庞岭—银殿山隆起、灌阳—恭城地槽的南端,由于地壳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时代较多,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复杂。该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降雨量1437毫米,年均无霜期319天。
燕子山景区附近区域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甚多。燕子山风景区北面连接湘桂交界处的号称“五岭第一关”的龙虎关,该关隘历来为湘桂水陆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古时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地也是中原文化传入粤桂的重要通道之一;燕子山紧邻的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有1380多年的历史的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在此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并产生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资源;恭城县境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78%,县城盛产柿、桃子、沙田柚、香菇、红瓜子、椪柑等,被誉为“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此外县城分布有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还有分布于莲花、巨塘一带的晋代古墓群等众多人文景观。
(二)交通条件
景区距恭城县城30公里,距旅游明珠阳朔县75公里,距桂林135公里,景区附近有省道201、305和国道321及连接广东的国道323通过,包茂高速、桂梧高速、贵广高速亦穿行于附近,景区所处恭城县以省道二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外部交通便利,可达性较强。
(三)资源概况
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风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该草原处于山巅,地形广阔而舒坦,为南方稀有的大型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完全处于原始状态,该类型草原在岭南甚至华南范围之内都是非常罕见的。此地长久以来一直久居深山无人识,直到最近才被发现其资源价值。
根据地质学者的考证,燕子山的形成大约经历了2.17-2.35亿多年的漫长历史,燕子山周边山地长满高约0.3—0.5米左右的青草,千百年来这片区域从未被人为破坏,完全处于原生态。草原上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16℃,夏季最高气温为18-20℃。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所在地区地貌整体相对落差较大,但内部地表却较为平坦。该区内峡谷高深,飞瀑广布;雾绕群山,恍若蜃楼;竹草攒动,碧浪相接;兽藏深涧,群猴嬉戏,百鸟啾啾。
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风景区内山脉连绵如波澜起伏,草木葱茏,兼有北方景观的粗犷厚实和南方景观的婉约清秀。在不同的季节燕子山都表现出不同的姿色美。“山有四时之色,春山恬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正是对于燕子山贴切的描绘。天仙草原主体是连绵起伏草地,但又不仅仅只有草地,草原内亦有泉水叮咚的幽深溪谷,有千姿百态丰富多样的植被,有出没于草丛之中的各种野兽,有声色形并茂的风云雨雾变幻气象……这些无不显现出原生态处女地的神秘、美丽与质朴,
草原自然形成的景观有数十个,各个景观之间曲径神通,景致各异。抬眼望去状如飞龙、燕子、玉兔、天书、龙宫等景观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漫步于草原之上,步移景异,犹如神仙造就的盆景大观园,让人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被眼前的奇观异景所震撼。目前,景区已分类整理出以下景点:燕子山、南风坳.仙风口、大佛祈福(拜佛广场)、拜龙广场、仙竹坪、天仙花园、天仙人家、野猪林、美女竞秀、五针松海、大泊水瀑布等,此外草原边缘的天仙桥、子龙庵、天仙庙、古人遗址、古战壕等自然及人文景观正在进一步发掘之中。
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充分展现出以下几种审美特征:
雄:燕子山位于都旁岭南端,山体雄伟,高耸入云,山坡陡峭,相对于岭南喀斯特地貌景观更能彰显其雄浑之势。
秀:燕子山草原形态婀娜多姿、轮廓清晰和谐、线条流畅修长,并且草原内植被茂密,鲜花野果遍布其中,山谷内溪流婉转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此外美女竞秀景观给人展现的完全是一种女性秀美的神态。燕子山生态草原给人的是一种甜美、安逸、清新悦目的感觉。
险:燕子山最高峰达1562米,四壁陡峭如斧劈,山下即是深渊,山顶风势强劲置身其上使人心惊胆颤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寻求刺激、征服艰险的心理诉求,有道是“千仞高台谁筑成,登临一望客心惊”。另外,草原及山谷中时有野猪等兽类出没,更增添了燕子山之“险”。
奇:奇,指的是独特的自然景观给人的感受非同一般、出人意料。在燕子山景区到处都可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站在拜龙广场向南望会发现对面的大山颇似一尊大佛,而大佛的下面山丘则像众多匍匐在地的朝拜者;景区周围群山连绵,每一条山脉都像一条巨龙,仿佛群龙守护着这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大草原;在美女竞秀景点,群峰跌宕起伏犹如众多美女之乳,俯瞰之,令人啧啧称奇;此外,草原内千百年来人迹罕至,但是却有一条长龙般的古道自南风坳起始,逶逶迤迤的扭动在草原深处,此古道犹如一条绳索把草原上美丽的景致串联在一起。此路是山神开辟亦或是野人踩踏而出,无从得知,漫行于宛若游龙的此草径之中感受到的一种神秘和神奇。
幽:幽,是一种美,一种恬淡的意境。幽之美在于深,在于藏,景藏之越深,越显之美。燕子山天仙草原处于高海拔的山顶之上,少有人问津,完全是远离现代社会气息的世外桃源地。景区内苍松翠竹,碧绿成荫,山路曲折静谧,山谷中泉水声潺潺入耳,间或传来的鸟鸣与兽叫,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神秘感。自南风坳沿山坳古道向东依山缓行,绕山坡、涉清溪、穿竹林,山路曲折千回,古道两边芳草萋萋,野花争艳。悠哉漫步于草径之中,犹如闲云野鹤,在清幽静谧中体味着人生之逍遥,此时仿佛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又似“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
旷:从南风坳上山后站在天仙草原之上,空旷之感油然而生,苍茫的原野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绿草低倾,浩大空旷、简洁宁静的茫茫草原只有牛群低头吃草,来此之人都能体会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意境,此刻仿佛亲临蒙古大草原之上。
野:天仙草原一直处于原生态,未受到破坏和干扰,千百年来此处一直是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人处此境能深切体会到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感。在此荒野之地将自己置身于茫茫草原,静心去感受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溪流,脚踏青青的芳草,呼吸着带有泥土芳香的空气,让自己的思绪拥抱白云,感受回归自然的喜悦。那种回归自然、与自然对话、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弥漫于心扉之间。
㈨ 恭城怎么样,恭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恭城很漂亮,恭城好玩的地方有恭城文庙、恭城武庙、湖南会馆、周渭祠、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1、恭城文庙
文庙始建于1477年,是为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而建的圣庙。整座庙宇气势恢宏,是迄今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明代建筑。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
2、恭城武庙
恭城武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清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兵燹,清同治元年(1862年),再度重修。
恭城武庙,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内设有戏台、雨亭、前殿、正殿和后殿、两侧还有东西厢房。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左侧。
5、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南面,距莲花镇圩1.2公里,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自然环境优美,莲花河流经该村,河畔翠竹林立、绿柳成荫,河水清澈缓流,是泛舟休闲之佳处。
红岩人注重水果生产及养殖业的发展,也注重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万亩月柿园观光、庭院养殖观光、吃、住、玩一条龙服务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㈩ 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什么发展旅游业
这个问题就大了。
可以从恭城有什么开始说。
恭城,瑶族自治县,有民族特色,文庙武庙保存回良好,还有答个会馆,,包括后面的月柿节,桃花节,还有草原,都是旅游资源。之前还因为交通有点问题,不过高铁一通,就好很多了,县领导还是有些前瞻性。
而其他行业,恭城还是先天不足,矿没有什么,房地产也发展不起来,旅游业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