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节事旅游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

节事旅游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0-12-17 06:40:46

⑴ 什么是奥运旅游效应,什么是后奥运旅游效应

奥运会的旅游效应分析字号显示:大 中 小 2006-09-07 09:10:58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一、大型节事旅游旅游效应的理论回顾

1961年美国布尔斯廷出版的 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 in America是目前可知的西方节事相关研究的最早文献(Boorstin,D.,1961;参见戴光全,保继刚, 2003),布尔斯廷提出了“伪事件” Pseudo-Event)的概念,并从包括旅游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类事件的形象影响 (image impacts)。1991年盖茨(Getz)出版了《节事与旅游业》(Festival, Special Events,and Tourism)。该著作强调了节事的重要性以及节事与旅游的关系,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分析了节事的影响。认为节事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增加吸引力、形象塑造、增添生机与活力、发展的催化剂、发展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性发展。见图1。

相对于普通的节庆活动,大型节事活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大型节事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形式,是对城市有着长期效果的短期事件。里奇(Ritchie)在1984年到1991年间对1988年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这一大型节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研究主要涉及当地居民对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的态度(Ritchie和 Aitken,1984,1985;Ritchie和 Lyons,1987,1990,以及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对卡尔加里的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的影响(Ritchie和 Smith,1991。Ritchie and Ju(1987)评估大型节事(如奥运会)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所起的作用。Hall(1992)指出“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或世界博览会这样的大型节事,一向与大规模的公众消费、相关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地区的再发展和再繁荣等问题相联系,这些都会对当地社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然而,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大型节事未必能带来游客数量和投资的持续增长(Hall,1992)。盖茨(1991)也提到并不是所有的节事都能成为旅游吸引物或提升当地的目的地形象。如果节事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或营销,节事很可能不会引起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的兴趣,从而招致失败。此外,还有以下原因导致节事以失败告终:没有充分认识到节事的多重作用、影响;没有将节事营销融入到目的地规划与营销框架中;目的地没有充分地利用节事的吸引力进行产品开发、提升目的地形象。

二、奥运会的短期旅游效应分析

(一)悉尼奥运与雅典奥运的短期旅游效应

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会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游客激增。汉城奥运会入境旅游约22万人,巴塞罗那奥运会入境客人是30万,洛杉矶、亚特兰大奥运会入境客人也约在20万-30万人之间。由于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受到影响,出现了短暂的下降趋势。但是很快得到反弹,从1998年到2000年,以平均每年 14.04%的速度增长。在奥运会举办的14天中,接待外国旅游者约50万。 2000年澳大利亚的入境游客创历史纪录,达到4931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奥运后三个月内,入境旅游增长15%,并增加了3.2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在奥运后的2年里,由于受到2001年的9·11事件影响,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但依然比举办奥运会前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最高的年份——1999年——增长了约8%。图2为1998~2002年澳大利亚国际入境游客的增长图。

相比之下,希腊旅游不仅没火,反而萎缩,特别是近3年来连连滑坡。而到希腊的邻国土耳其等其他地中海目的地的游客却不断增加。即使在奥运年——2004年,前往希腊观光的游客也没有出现增加的迹象,反而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估计比上年减少了6%至 10%。另据希腊酒店联盟统计,与2003年同期相比,2004年前四个月,希腊各地酒店的入住率和预订率分别下降了10%至30%不等。

(二)短期奥运旅游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主办城市申办奥运会的目的、主办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主办地旅游业发展阶段、主办地利用奥运会的旅游促销力度、主办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奥运会周期所处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大环境等等。

1.雅典奥运短期旅游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希腊而言,造成负的奥运短期旅游效应主要有以下原因:

(1)国际大环境差强人意。雅典奥运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利,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的疲软以及欧元兑美元的升值,使得外国游客特别是欧美游客减少。一年多来,欧洲的经济复苏一直比较缓慢。而美元对欧元的持续贬值又使得美国人不愿意到欧洲旅游。二是安全隐患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世界上接连发生一连串的恐怖袭击事件,人人谈恐色变,都害怕恐怖分子将雅典奥运会作为袭击对象。2004年5月初雅典南部卡利西亚区发生了爆炸事件,更让人们对雅典奥运会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此外,世界各地媒体对奥运安全问题的炒作,也使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2)奥运与旅游的“捆绑”计划实施得太迟。希腊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进行旅游促销活动,没有把城市的变化宣传出去,让大好机会付诸东流。希腊政府对旅游业重视不够,前政府根本没有设置旅游部,既不制定系统而有力度的旅游促销方案,也不投入资金开发新项目。在奥运会开幕前夕,为了刺激奥运门票的销售,争取更多的外国游客,希腊旅游部门在最后时刻进行了有力的促销和宣传活动。希腊政府也拨出专款500万欧元,用于向全球推介雅典奥运会、宣传希腊旅游业。然而正如奥组委的有关人员所指出的,希腊政府在两年前就应该开始促销活动。

(3)旅游费用上涨。希腊旅游企业协会主席斯特夫洛斯·安德列亚季斯指出,游客已经被希腊作为昂贵目的地的形象吓跑了。据报道, 2004年一季度,希腊房租平均增幅高达50%到100%,有的甚至提高了8倍。比如,雅典皇家奥林匹克宾馆,2月份,每间房子每日价格是125美元,到6月份已涨至400美元。几乎所有旅行社的旅游指南手册上每条线路标注的价格都注明“此价格8月无效”。这样一来令不少游人望而却步。据希腊有关媒体报道,希腊2004年一季度的酒店订房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这种状况迫使国家旅游局不得不出面制止,但也无济于事。

(4)入境手续烦琐。希腊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对入境客人要求持有双签证,即赴欧洲国家的申报签证和希腊政府单独发的签证两证俱全。手续烦琐令众多游客望而却步。

2.悉尼奥运短期旅游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1)制定奥运旅游战略。以往的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也都做了一些与奥运相关的旅游推广。但是,明确将旅游发展作为目标利益的只有悉尼奥运会,制定奥运旅游战略也是独此一家。澳大利亚旅游预测委员会(TFC)通过研究历届奥运会对旅游的影响,对悉尼奥运会对旅游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并形成名为“2000年奥运会澳大利亚旅游业的潜在影响”预测报告。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在这份预测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奥运旅游战略。

(2)推广“澳大利亚品牌(Brand Australia)”。在悉尼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澳大利亚将国内的世界级知名动物(袋鼠、考拉)与旅游景区景点和土著民族文化优化整合,策划出了“澳大利亚品牌”战略,即将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对外促销,将澳大利亚的国名作为旅游品牌通过媒体向国外推销。结果大大扩大了澳大利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国际旅游者到澳大利亚旅游。澳大利亚品牌体现了澳大利亚壮观的自然环境、澳大利亚人的独特性格以及澳大利亚生活方式和文化中的自由精神。澳大利亚品牌成为所有的澳大利亚公司进行旅游产品推广时的王牌。

(3)实行全球媒体关系战略。作为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市场推广者之一的ATC,实施了全球媒体关系战略 (global media relations strategy),与世界各地的媒体广为合作。ATC的媒体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电视广播权拥有者的合作。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作,ATC目标对准奥运两个星期、全世界3600万个播放时段、37亿听众和观众,为澳大利亚做整体宣传。有数据表明,在 1997-2000年间,ATC创造了价值 38亿澳元的关于澳大利亚的报道。二是“到访记者计划”(VJP计划)。到访记者计划是由ATC和各州、领地及行业伙伴联合进行的一项媒体推广活动。ATC为这一计划寻找记者,并协助安排日程,联系赞助,追踪、评估、散发有关公共关系资料。在奥运前的五年里,ATC大约邀请了5000名记者到澳大利亚采访,其产生的宣传价值也从1996年的6.7亿澳元增加到2000年的30亿澳元。

(4)为旅游业设计行业市场活动计划。ATC同国际奥委会的门票销售代理进行合作,推出前奥运和后奥运旅游包价线路。在美国出售的第一批包价线路——“四口之家澳大利亚豪华三周游”,其销售总额高达10万美元。这对奥运组委会、销售代理和旅游业都是非常可观的数字。1999年末,ATG开始推出“2000年澳大利亚——欢乐与运动”主题年活动。仅在亚洲为宣传这一主题就耗费了400万澳元。这一口号被广泛用于ATC的广告中。在2000年全年的促销活动中,ATC还同其他业内人士推出一系列特别线路和包价,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三、奥运会的长期旅游效应分析

(一)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

奥运会往往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举办奥运会等于给举办国做了一个巨大的世界性的广告,这是奥运会所带来的更加深远的旅游效应。对于举办城市而言,奥运会则是最有效的城市广告,可以极大地提高国际化城市地位,有助于增进国际间、地区间的交流合作,迅速提高城市知名度。历届以举办奥运而著称的城市,都大大提高了它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的举办也大大提高了这两个城市以及所在国家的知名度。

(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

奥运会对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改善作用,是其他节事活动所不能比拟的。悉尼的“绿色奥运会”为悉尼乃至澳大利亚塑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形象。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认为,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的形象塑造向前推进了10年。2000年底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ATC在世界主要的12个旅游市场进行了奥运会对澳大利亚作为度假地国际形象影响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有10个被调查市场将澳大利亚视为三大理想目的地之一。

为了奥运的顺利进行,给世界各地游客留下好的印象,树立希腊良好的国际形象,希腊采取了诸多举措:投入了创记录的10亿欧元 (约合12亿美元)来保证奥运的安全;比赛期间有上百名志愿者为游客服务;一向名声不佳的雅典出租车司机也都接受了礼仪训练。这些举措也确实起到了改善希腊国际形象的作用。一项对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公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奥运会的举办使希腊国际形象不断提升。

(三)带动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

澳大利亚的悉尼市为举办奥运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约30亿澳元,相当于1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大大改善了悉尼的城市环境,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希腊政府对奥运会的场馆和相关设施的直接投资超过60亿欧元,同时欧盟还为希腊的某些通信和基础设施工程提供了20亿欧元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雅典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雅典建设了长达40公里的市郊铁路和25公里的电车线路,使这个市政建设缺乏规划的城市拥有了一个现代的公共交通系统。雅典原计划需要20至30年才能实现的城市建设工程,在筹备奥运会的几年中提前完成了。希腊的旅游接待设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希腊政府原先一些限制旅馆业发展的政策被取消,新增四星及五星级酒店床位5000多张,原有酒店也得到了改善和维护。

(四)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升级

悉尼奥运会后最突出的收益,就是会展旅游的持续增长。自1993年悉尼赢得奥运会主办权以来,澳大利亚在国际会议市场的排名也直线上升。按会议数量计算,1999年澳大利亚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 7。到了2000年排名上升至第4,超过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旅游目的地。2000年悉尼列第5位,2001年上升到了第2位。由于这种会议旅游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澳大利亚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1990年,会议、商务旅游仅占国内游的15%。2001年,会议、商务旅游一举占到了20%,提高了5个百分点。

会展旅游的持续增长与ATC的努力不无关系。ATC与主要州的会议办公室组成的一个名为“Team Australia”,的协调小组,旨在共同发展新的国际商务市场。在奥运会期间(2000年9月15日——10月1日),该协调小组举办了为期16天的会议,以进一步提升澳大利亚作为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此外,在奥运期间,还有一个“商务发展计划”,邀请了国际上50名最有影响力的旅游界人士。在奥运会后,“Team Australia”继续为澳大利亚的商务、会展市场的发展作出努力。2001年3月,“Team Australia”在曼谷举行了MICE教育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亚洲10个国家的80位买主。ATC还发起了“新世纪、新世界、澳大利亚2001”的运动,鼓励在澳公司邀请他们的国际客户在2001年以及以后年份赴澳召开会议、年会、展会或者实施,奖励旅游计划。

奥运期间,希腊则是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展示希腊历史和文化。对于历史古迹希腊也进行了修复,并将珍贵的文物拿出来展示,博物馆也延长了闭馆时间,从晚上7点推迟到9点。雅典还在卫城下举办了奥运艺术节,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表演。这必然促进希腊文化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⑵ 有关节事旅游的几个问题:

1.可以提前搞活动,将活动的时间延长,也可在高峰期过后再有短期活动
2.旅游有淡季和旺季,淡季的时候做保养,并且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设备和新项目,可以使建筑物每一年都有新意,永葆活力。

⑶ 什么叫旅游节事

旅游节事是以举办地综合实力为基础,在政府积极配合、媒体高度关注内、公众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容,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大型活动。具有地域性、参与性、周期性和时间性、综合性、文化性的特点,发展节事旅游有利于塑造区域旅游形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多种牵动效用。

⑷ 在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策划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我们在策划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⑸ 旅游节事的内核是

旅游节事是以抄举办地综合实袭力为基础,在政府积极配合、媒体高度关注、公众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大型活动。具有地域性、参与性、周期性和时间性、综合性、文化性的特点,发展节事旅游有利于塑造区域旅游形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多种牵动效用。

⑹ 节事旅游活动对举办单位、对参与单位,各有什么功能与作用

旅游要素: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三大类。旅游者:以团队、个人、小组、自驾等以人为单位。是主动参与者。旅游业:属于中间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

⑺ 节事旅游的节事旅游的特点[2]

1.文化性。节事从出现至今,一直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表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延续着。作为以节事活动为依托的节事旅游来说,虽然是现代性的表述,但它却是历史性的载体,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布满了文化的印记,不断地表现着历史和文化的特性。也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种文化属性,旅游者才会把内心的情怀寄托于一项看似简单、休闲的旅游活动。所以说,文化性构成了节事旅游根本特性。
2.时间性。节事旅游对节事的依托性决定了节事旅游的开展是和节事活动的举行是同步的。而节事活动作为一种地方形象和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段,一般举行时间是相对固定的,由此就使得节事旅游的进行也必须在此时间段内。在节事活动举办期间,怀有节事情怀的旅游者,在节事举办地才可以充分的体味节事的魅力,完成其内心对于节事的诉求。一旦节事活动结束,旅游者就无法参与节事,也不能感受节事的魅力,由此节事旅游就无法开展。所以说,节事旅游是具有很强的时间性的。
3.地域和资源的依托性。节事作为历史的产物,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区由于风俗习惯,以及资源条件的差别会形成不同的节事活动。对于现代性节事这种表现更为明显。因为在目前,节事活动被普遍作为地区形象的塑造者,如此就使节事要更能体现地方和资源的特色。换句话说,就是节事活动必须依托地域和资源的特色。只有这样,节事旅游才可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相对于南宁来说,武汉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样在北京举办荆楚文化旅游节也是不现实的。
4.规模性。节事旅游的规模性根源于节事活动的规模性。节事活动作为地方标志性活动,反映了节事举办地独一无二的城市特征,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会带来大规模的旅游流。
5.双重性。这里的双重性主要指的是旅游者的身份在参加节事旅游过程中具有双重性。节事旅游者的第一角色一般是某个主题节事的参加者。比如,观看世界杯足球赛事的球迷,首先以球迷的角色出现在这个节事活动之中,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下会做出旅游的选择,至于说是赛前还是赛后就难确定了。再比如,参加经贸洽谈会的商人,首先是以生意人的角色展示其身份的,只是在旅游活动之中才转换了他们的角色。
[编辑]

⑻ 中国内地举办成功的节事旅游的案例,完为什么成功

在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方面,我们通过系统研究我国现有的旅游节庆,总内结其一般的开发模式,并结合容相关案例,提出区域旅游节庆开发的六个关键思路,以期对国内旅游节庆开发形成一定的指导作用。 虽然目前中国对旅游节庆的研究还比较落后

⑼ 在旅游淡季举办旅游节事活动,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在冰雪灾害天气发生冻伤、滑倒摔伤等安全事故内容。

车辆行驶过程中要注内意减速慢行,在强容降温、降雪、大雾天气不得出行,确保游客人身安全;要求所有旅行社必须使用“呼和浩特旅游包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车辆登记和使用,严格禁止使用“信息系统”之外的社会“黑车”,消除安全隐患。

旅行社组织游客参加冬季旅游活动时,要注意防寒、防滑、保温,预防游客在冰雪灾害天气发生冻伤、滑倒摔伤等安全事故;旅行社组织游客参加滑雪、滑冰等冰雪旅游项目时,按要求为游客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及时提醒游客尽量不参加危险的冰雪旅游项目。

(9)节事旅游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扩展阅读:

旅游节事活动的相关要求规定:

1、节事作为历史的产物,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区由于风俗习惯,以及资源条件的差别会形成不同的节事活动。对于现代性节事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2、节事旅游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不仅为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繁荣带来机会,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⑽ 与慕尼黑啤酒节相比,我国的节事旅游存在哪些问题

1. 节事旅游发展的简况
与中国现代旅游研究发展的30年历史相比较,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虽然春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节事活动在中国现代旅游的起步阶段就成为重要的吸引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节事旅游在中国可以说直到1995年才正式登台。这一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以“中国——56个民族的家”、“众多的民族•各异的风情”、“探访中华民族风情•难忘神奇经历”为主题口号的“民俗风情游年”活动。在这个活动的推动下,节事旅游开始得到全国各地政府、旅游企业的重视。随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001年第一届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广东2001年花卉博览会、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大会和沈阳世园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节事活动(mega-event)的举办,对于推动举办地旅游的发展、塑造举办地的旅游形象、推进举办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节事活动,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节事旅游活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全国各地“节事热”和“节庆热”也渐成气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每年举办的各级各类节事旅游活动大概在6000个(次)左右。
随着节事旅游的大发展,有关节事的行业机构也在国内开始建立,如国际节事协会(IFEA)中国分支(北京节庆文化发展中心)、亚洲会展节事财富论坛(上海)、国际展览与节事(项目)协会(IAEE)中国分会(苏州)、复旦大学中国节事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节庆研究中心。有关省份也建立了节事的研究机构,如湖北、江苏、陕西均建立了省一级的节事研究会、协会或节事文化促进会。同时,国内先后举办过多次较大规模的与节事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和产学交流会,如2000年上海“21世纪旅游节事发展战略研讨会”、2002年南宁“‘节事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国际主题会”、2003年贵州•铜仁“中国城市节事研讨会”、2005年北京首届“中国节事活动国际论坛”、2005年中国会展财富论坛(CCEFF,上海)与国际节事研究中心(香港)举办的首届“中国节事活动与城市经济发展高峰会”(舟山)、2008年3月上海第五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暨首届“中国会展节事产业博览会”、2008年11月“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第三届全球节事大会暨第三届中国会展教育年会”(广州,中山大学)、2009年3月第六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CCEFF 2009)。
总的来看,我国各地节事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并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助推剂。与此同时,国内的节事旅游活动也存在特色不鲜明、影响不显著、活动策划主观性强、强调政治功能而忽视经济效用等问题。“人造节”、“官办节庆”过多过滥,以至于中纪委牵头四部委于2010年6月发布《关于对党政机关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开展清理摸底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清理摸底工作,减少过多过滥的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