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乡村旅游研究
A. 有没有一些比较权威的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书籍啊
网络搜索啊
B. 目前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有哪些新研究和新实践
有一种分类:文化型生态旅游,科普型生态旅游,生活型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型生态旅游
C. 国内做乡村旅游研究的大牛有哪些
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乡村游可以说越来越受欢迎,我们家长小城近年来也不断发展旅游业依托地方优势搞死了特色牡丹种植,每年五月初,家乡的牡丹街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很是热闹。
D.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读后感
据了解,目前我过开展的乡村旅游可划分为三种:
一是依托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系列。近几年来,各个城市城郊观光农业、农家乐、民族村寨旅游蓬勃发展,已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休憩、娱乐度假的首选。此形式目前最为成熟,可定位为城市居民的休闲的“后花园”。
二是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在众多风景名胜区的周边,都有着为数不少的具有特色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依托大型景区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开始展示特色,提供初级服务启动乡村旅游,是景区景观的配角,随着市场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此类产品开始渐渐成熟,成为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
其三,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这种旅游产品文化特性非常突出,起初吸引的是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学者,但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开始“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置身于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秀丽山水间的村寨具有率先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这种旅游是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相结合。在这里,旅游者可以从建筑、饮食、服饰、节日、生产、娱乐、礼仪、道德、信仰等方面窥见文化和历史之一斑。应该说,类似的旅游活动是此项目的精华之处。
不难发现,运作乡村旅游,一定要走出“新瓶装陈酒”的误区。一些专家指出,目前乡村旅游的主打的基本框架之一———农家乐,旅游产品单一,本土特色不突出,经营理念雷同化倾向严重,其中建筑样式、室内装饰、菜肴品种、娱乐项目等一味迎合游客的口味,忽视了“乡村性“和”“地方性”的法宝,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大多数游客只能进行吃农家饭、打麻将、聊天等活动,缺乏娱乐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因此,在开发和保持农家乐系列产品的特色时,必须要在寻找差异和文化上下功夫。
E. 《向往的生活》火了,中国乡村旅游如何顺势升级
乡村生活旅游化的实践其实一直都在进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代:第一代是“农家乐”乡村旅游,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第三代是乡村度假,第四代将是乡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终极追求的形态和阶段,这将是居住和旅游一体,生活和工作无间的生命状态。
前瞻产业研究院归纳认为,中国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有以下途径:
一、品质化的乡村酒店模式:一个乡村就是一座“乡村酒店”。以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乡村旅游服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个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有历史的乡村,有文化的民宿。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个乡村历史故事。
三、高端化的度假乡居模式:一个乡村就是一个度假综合体。体现在闲置农宅的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
F.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一)国外发展历程
1.萌芽—兴起阶段,在19世纪初,城市人开始认识农业旅游价值,并参与了乡村农业旅游,如法国、意大利。
2.观光—发展阶段,在20世纪中后期,乡村观光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如西班牙、日本、美国;
3.度假—提高阶段,在8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多功能扩展,如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
(二)国内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自发阶段)1980年代中后期-1994年
农家乐兴起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标志着“农家乐”旅游模式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
1994年,“1+2”休假制度颁布并实施。
2.全面发展阶段1995-2001年
乡村假日经济
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1999年又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
2000年,国务院46号文明确了“黄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国民俗风情游”旅游主题与 “中国:56个民族的家”宣传口号带游客深入少数民族风情区;
1998年“中国华夏城乡游”旅游主题与 “现代城乡,多彩生活”宣传口号吸引大批旅游者涌入乡村。
3.纵深发展阶段2002-2006
助力“三农”问题解决
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
2006年,明确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将乡村旅游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发展。
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旅游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
2005年国家开始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06年我国健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提升转型与
4.可持续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产品转型,产业升级
2007年国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8年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克服了乡村旅游发展受土地制度制约。
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和“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提出带动了农村风貌大变样。
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2008年,三次长假调整为“两长五短”模式及带薪休假制度法制化。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
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G.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怎么样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接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可见,乡村旅游市场后劲十足。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正成为发生频次极高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等形式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
H.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史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表明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09-2013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递增。仅2011年,乡村旅游行业就带来了860亿元的经营收入,带动近200万城乡人口就业,其中安排农民就业159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亿元。乡村旅游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