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宁夏中部干旱带乡村旅游

宁夏中部干旱带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07 09:43:52

❶ 中卫的城市特产

【品牌一】红枸杞
枸杞因其具有滋阴补肾、益寿养颜之特效,被誉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位居宁夏五宝之首的中宁枸杞种植面积已达43.3万亩,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枸杞干果年产量达5万吨,占全国的25%。中宁县开发生产的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枸杞相关产品有六大类30多个,“宁夏红”“早康”“杞芽”等自主品牌产品远销五大洲及港、澳、台地区,年出口量4000至6000吨。中卫被誉为“世界枸杞之都”。
【品牌二】硒砂瓜
硒砂瓜,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的人类奇迹,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珍品。这种西瓜富含硒和锌等微量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作用,耐储运,易运输。中卫硒砂瓜以独特的生产方式以及卓越的品质受到全国各地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销往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福州等全国大中城市,并已成功打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市场,被认定为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中国驰名商标,曾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并成功进入北京奥运会餐桌和上海世博会。硒砂瓜产业使宁夏中部干旱带上20个镇乡141个行政村的27.7万群众脱贫致富,中卫被誉为“中国硒砂瓜之乡”。
【品牌三】宣和牌鸡蛋
宣和镇建成占地3500㎡西部最大的宣和禽蛋专业批发市场1处,年交易额达到2.2亿元;组建禽蛋流通公司21家,形成了100余户600余人参加的专业流通队伍;完成了鸡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宣和”牌禽蛋在2006年荣获宁夏和全国的名牌农产品;以“宣和禽蛋”品牌为主的鲜蛋类产品销往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格尔木、银川、重庆等30多个西部大中城市;新开发了“宣和”牌无公害贴标散装鸡蛋、无公害精选8枚和10枚塑料盒包装鸡蛋,8枚保鲜膜包装,5斤果篮包装等系列鲜蛋产品,进入30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销售。
【品牌四】马铃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马铃薯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形成了以海原的树台、关庄、红羊为主的南部35万亩和以海城、史店、贾塘为主的中北部5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销售网络和薯制品加工体系建设迅速发展,马铃薯产业脱毒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支柱产业。
【品牌五】小茴香
小茴香种植面积12.3万亩,不但拓宽小茴香发展空间,而且还树立起了海原县“绿色无公害小茴香”的牌子,赢得海内外客商的进一步认可。
【品牌六】清真牛羊肉
全市牛、羊饲养量达到26.4万头和148.6万只,形成了海原县、中宁县、沙坡头区山区生态建设、种草养畜基地和以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库灌区为主农作物秸秆养畜区。宁夏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卫市清真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屠宰肉牛5.2万头、肉羊31.6万只,加工销售肉品1.2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

❷ 宁夏罗山啥时候开始有人居住的

很久以前。罗山坐落在宁夏中部,地处吴忠市同心县和红寺堡区境内,保护区总面积内33710公顷,最高海拔2624.5米。从高空容俯视,罗山像一座被“旱海”包围的绿岛,故有“旱海明珠,荒漠翡翠”的美称,它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撑起一把生态“保护伞”

❸ 求问宁夏区政府为什么要搬迁海原县城

海原县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 2004 年由固原市划归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县域面积 6899 平方公里,现有 4 镇 14 乡 165 个村委会 1099 个自然村。 2006 年人口 39.43 万,其中农业人口 36.1 万,回族人口 27.93 万(占总人口的 70.8% )。县城设在海城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7 年的海原县政府工作报告说: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环境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海原是一个古老的大县,九百多年前,宋朝就在天都山(今称西华山)下建有西安州。县城所在地为北宋的天都寨、西夏的东牟会;元代称海喇都城,意为美丽的高原城堡;明代封为楚王牧地,在此设王府承奉司,简称海城。清顺治三年( 1646 )置盐茶厅,百废待兴,厅署只好设在固原州城内,遥控海城;地方无官府官员长达百年,厅民跋山涉水,奔走于海固之间,苦不堪言。乾隆十三年( 1748 ),经海城父老乡亲多次呼吁万般请求,朝廷顺应民情,遂将设在固原州城内的盐茶厅署搬迁到海城。万民欢欣,奔走相告,积极参与衙署城池的修建。当时的举人刘统欣然命笔,写了一篇《盐茶厅署落成记》,赞颂这一盛况。自设盐茶厅至今,已三百六十多年了;自在海喇都城内建厅署,距今也已二百六十年了。同治十三年( 1874 )撤厅设为海城县,民国三年( 1914 )改名海原县。风雨沧桑,历经劫难,海原县城从未搬迁过,即使 1920 年毁灭性的 8.5 级大地震,海原人民也没有倒下,民国政府还是拨款修复了海原县城。 海原县城坐落在雄伟壮丽的南华山下,这里古称洒水坪,冬天温暖,夏天凉爽。古城背山面水,后靠北坪梁,前有五桥沟的泉水自西南顺沙河绕过东北,牌楼山(古龙岗)形如卧龙,蜿蜒于城东。从风水学的角度看,古人独具慧眼,在此选址建县城是最好的地理位置。数百年来,这座县城见证了海原自强不息的发展历史,承载着海原人民悲欢离合的一切情感。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海原关怀备至。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近六十年来,国家向海原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特别是近些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海原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所有中小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党政机关部门及下属单位全都拆旧建新,到处是宽敞整洁的庭院,崭新高耸的大楼。住宅小区方兴未艾,干部职工借钱贷款,倾其所有购买楼房或自建宅院。大街小巷已被拓宽延伸,新的商业楼堂馆所布满街道两旁。美丽的海喇都广场已成为县城居民的休闲场所,牌楼山公园正在建设中,新汽车站即将竣工……拥有五万多人口海原县城,社会安定,百业兴旺,回汉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这座焕然一新的县城倾注了海原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无限热情,寄托着海原人盼望幸福未来的一切梦想。 突然晴天一声霹雳,有人随心所欲,独断专行,要强行搬迁海原县城于固原市原州区的黑城子。消息传来,人心震恐,群情悲愤,上访呼告,怨声载道。 黑城子是何须宝地?竟能让力主搬迁者如此动心,要将好端端的海原县城迁移至此。黑城子位于海原东南边界,地处清水河西岸,是原州区北部的一个乡。这里现有铁路、高速公路通过,还有扬黄灌溉农业。而海原县城的新址却选在苋麻河口外南边的山坡下,即背靠连绵起伏的西峰岭。南望 40 多公里处就是古代重镇今固原市,北望 60 多公里处就是发展势头强劲的同心县。就这么一条河川,海原的新县城从中插入,命运难卜,前景渺茫。 为此,海原民众强烈抗议,大声疾呼,质问:搬迁县城到底为了什么?!官方的回答是:地震、缺水、交通不便、工业不发达等等。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地理环境的优劣另当别论,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些所谓的理由能不能成立。一、地震之说 搬迁者认为海原县城处在地震带上,故非搬不可。众所周知,西海固位于阿拉善、青藏高原、鄂尔多斯三大地块的交接部位,即乌鞘岭 ------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和全宁夏一样都属大陆断裂地震带,而海原活动断裂带亦非一县一城所能定论的。 1920 年的海原大地震,震中在西华山西北麓,西距县城 30 公里左右。这次地震烈度达 9 度以上的地区面积就有 2 万平方公里,重灾区有 9 县,破坏区有 152 市县。试问:假如海原再次发生大地震,邻近的黑城子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吗?具有喜剧意味的是,盐茶厅官署从固原迁建海城的那一年,黑城子就发生了 5.5 级地震。再说为了防震,只搬走县城的机关单位,是领导干部的生命太高贵了吗?海原 18 个乡镇 1099 个自然村 40 万回汉人民的生命就那么低贱吗?拙劣之举,令人寒心。这种官贵民贱的决策,真让海原的老百姓大失所望。政府不积极进行抗震防灾,而一味地选择逃避,这难道是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做法吗?全球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许多国家,莫非他们都将首都迁移了吗?中国本土也有很多地震区,莫非都要花巨资搬迁城市吗?二、缺水之说 海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十年九旱,天人共知。但干旱缺水是宁夏山区各县共有的难题,并非一个海原叫人担忧。解放以来,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海原人民力战旱魔,艰苦创业,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度过了一个个大旱之年。至于说县城缺水,也不尽然。明清以来,五桥沟的泉水满足了这里的居民需要。今天,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供水日见不足,但还不至于发生水荒。面对这一问题,政府不思长久之计,反倒一走了之,丢下数万百姓,于心何忍! 据说新县城的建设需耗费几十亿人民币,决策者咋就不能转变思路,把这些钱用在扬黄引水上,灌溉兴仁盆地 --- 西安盆地 --- 高台塬地 --- (县城用水) --- 史家大川 --- 贾塘 --- 曹洼等百万亩田地。倘能如此,乡村富庶,县城繁荣;一举两得,百年受益。政府何苦不为?非要挥霍巨资搬到黑城子,只为喝一口那里并不充足的扬黄水吗?全国缺水的城市很多,难道都得搬迁到有丰富水源的地方吗?三、交通不便之说 海原是山区大县,大自然造就的地理环境非人力所能彻底改变。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这是黄土高原共有的特征。作为山区,道路崎岖,交通自会不便,这是妇孺皆知的常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全力支援和社会各界的慷慨扶助下,海原县乡村三级公路网已经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群众出行已很方便。中静公路、海同公路、海固公路、海靖公路还有县境北部的 109 高速国道、东部的银平高速省道。美中不足的是目前还没有高速路经过县城,这就成了某些领导要搬迁海原县城的借口。从全国交通图看,不通高速路的县城何至海原一个。难道没有高速路的县城都该废弃吗?追求高速,无可厚非。但海原人(以县城为中心)若北走银川,与其向东南跑 40 多公里到黑城子上高速路再掉头向北走 70 公里才能过同心县,何不直接向北走 60 多公里到同心上高速路?若西走兰州可至靖远上高速路,则比黑城子更为便捷。若向西北走中卫市,虽无高速路,但里程要比黑城子短。在黑城子重建海原县城,交通上最大的好处是方便了官员往来,他们从此不再受山路的摇转颠簸了。但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官员的高级轿车只配在高速路上行驶?难道没有高速路就真的“不方便”了吗?难道各级领导因不通高速路而不再到大山深处体察民情了吗?黑城子有高速路,这对异地做官的人来说颇具诱惑力,也的确能为当地官员提供方便。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近 300 公里外的银川市购置了住宅楼,每逢周末,归心似箭,纷纷驾着单位为自己配置的高级轿车呼啸而去,两天后又悠然打道回府,何等的潇洒,多么的快活。试问:黑城子那段高速路能给海原 40 万人民带来多大利益?如果非要有高速路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何不把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改建新县城的巨大代价花在为本县专修一条高速路上呢?如此,官员方便,百姓方便,两全其美,何苦不为?四、工业不发达之说全国有 2800 多个县,是否都有发达的工业,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个道理谁都明白,这就是:根据县情制定规划,确立发展方向。农、林、牧、渔、工、商、旅游等等,因地制宜,各取所长。每个县都会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发展县域经济。就象一个体育运动员,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定会亮出自己最好的招牌,展示实力,挑战极限。海原曾经也创办过许多工厂,如毛纺厂、胶囊厂等等,但运行不久,纷纷破产倒闭,国家和地方的巨额投资血本无归。究其原因,正是邯郸学步,盲目冒进的结果。但海原的工业并不是一片空白,据 200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本县有石膏、马铃薯淀粉、草畜产品等加工企业 11 家,香水桥皮毛加工初具规模,兴仁建材产业正在形成。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6000 万元。以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预计实现三产增加值 6.4 亿元。在工业、商贸流通等领域累计招商 64 个项目,到位资金 1.7 亿元。 那么,将县城搬迁到黑城子,借助扬黄水、铁路和高速路,会诞生何等辉煌的大型企业?未来还是一个迷梦。因为有水有路的地方并不都是工业发达的县城。海原县的产业重点在清朝乾隆年间才由畜牧转向农业,解放后一直是农牧并重,副业协助的生产生活格局。我们的优势是土地资源雄厚,旱作农业前景广阔。马铃薯、硒砂瓜、苜蓿、茴香、葱韭蒜及小秋杂粮芸芥、荞麦、莜麦等,这些特色产品足可让我们打出自己的品牌,迈上适合自己前进的道路。 不可否认,海原需要工业,海原人民也盼望能有发达的工业促使地方经济腾飞。同样是依托本地资源,南与海原一山之隔的西吉县建有亚洲最大的淀粉企业,北与海原一水之隔的同心县,其羊绒羊毛羊皮产业如火如荼。他们当年创业并非全依赖水路之功,而海原工业的薄弱,也不该全归咎于地震、缺水、交通不便。企业的倒闭,政府难辞其咎,任人不当,监管不力,多好的工厂也会跨掉。不要说在黑城子,就是到银川市办厂也难逃破产的厄运。以上所述,正确与否,留待世人评说。 海原是民族地区,将古老的县城从海原的中心位置赶到境外东南角,咋看咋不顺眼,违背了行政建置区划的准则。为了掩人耳目,杜民口舌,宁夏别出心裁,划出海原北部的兴仁、蒿川给中卫,徐套给中宁,兴隆给同心;又划入原州区的黑城子、七营、炭山给海原。天下本无事,庸官自扰之。如此划进划出,两边百姓都有怨气,因为这在民情民俗、户籍就业、亲戚往来等方面造成诸多不便。将来能否和睦相处,只能听天由命了。海原,是 40 万回汉人民的海原;县城,就是 40 万海原回汉人民的精神家园。搬迁县城,拔的是千百年孕育成的海原文化之根,伤的是勤劳善良的海原人的心。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海原虽然是贫困落后县,但这里土脉深厚,人力精强,海原人有信心也有能力脱贫致富,走进小康社会。 一座刚刚除旧布新、欣欣向荣的县城即将被废弃,在此投资的海原人及外地客商,他们的心血将一钱不值,他们的希望将化为泡影。倾家荡产,背井离乡,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一切又得从头做起。善财难舍,谁不悲愤?试问:谁来偿还他们投资的血汗钱?谁来保护他们的实际利益?有人说:舍小家顾大家。可公私两家都将被废弃,怎不令人痛心?据估算,为建设这座县城,国家已花费了 60 多亿。又有人说:现在国家富了,有的是钱,扔掉几十亿无所谓。这是气话。和欧美比,我国还不富强;和东南省市比,宁夏还很贫穷。一分一厘,都是民脂民膏;一举一动,关乎国计民生。如果全国地理环境不优良的城市都象海原一样,喜新厌旧,欺上瞒下,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你搬他迁,挥金如土,必将使地方经济损失惨重,给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助长此风,后患无穷。不要以为有些领导的主意就是真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英明决策”,违背人心,践踏民意,到头来却使国家蒙难,百姓遭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恳切盼望各级官员能够察民情,顺民意,真正为人民排忧解难谋福祉。愿 2008 是海原 40 万回汉人民的祥和之年。

❹ 什么是吊庄移民什么是易地生态移民现阶段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又如何解释谢谢!

吊庄移民复:将自然环境恶劣,生存困制难的偏远地区的村民“整体”搬迁到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周围。
易地移民: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地区村民“部分”搬迁到适合生存的其它地区。区别不一定要搬迁到城镇周围。
县内移民:自然条件有好有坏的县,在本县内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就地安置。

❺ 宁夏,分为哪三大板块,是怎样进行划分的呢

熟悉宁夏的朋友,或许都知道,宁夏,是一个很特殊的地区,这种特殊,不仅表现在风俗习惯上,还表现在地域差别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按照地形来区分,一般来说,宁夏,分为3大板块,这3大板块,共同构成了宁夏。

其实,如果你细细研究宁夏,你会发现,宁夏还是很有特色的。

❻ 宁夏“三大示范区”、十大农业重点项目是哪些

宁夏省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内带和南部山容区三大板块进行统筹。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草原辽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绝少污染。南部山区气候温和凉爽,雨热同步,物种多样,环境洁净。根据三大板块各自条件特征,科学规划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形成特色化、有差别、非均衡、跨越式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十大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集群:优质粮食产业集群;特色果品(枸杞、红枣、苹果)产业集群;清真牛羊肉产业集群;黄河金岸乳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绿色有机蔬菜产业集群;黄河金岸生态渔业产业集群;黄河金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群;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集群;六盘山马铃薯产业集群;中药材及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❼ 宁夏有哪些有名的特产

  1. 宁夏枸杞 地理标志产品

杞属茄科,落叶小灌木。茎丛生,有短刺。叶卵状披针形。夏秋开花,淡紫色。浆果卵圆形,红色,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枸宁夏栽培枸杞已有四、五百年历史,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宜枸杞生长,所产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味正、质优,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润肺、……

2.灵武长枣 地理标志产品

灵武长枣,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特有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所产鲜食果味鲜美,质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绿色,可食率和营养价值高。灵武长枣又名“马牙枣”,本地优良品种,树势强壮,树姿直立,发枝力强,易萌发枣头。果实中大,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8.1……

3.中宁枸杞 地理标志产品

中宁县是枸杞的原产地,也是中国枸杞主产区和新品种选育、新科技研究推广开发区,有600余年的枸杞栽种历史。近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和农户共同努力,以民营企业深加工为载体,充分挖掘中宁枸杞的品牌优势、产品数量的比较优势、加工转化的潜在优势和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

4.盐池滩羊 地理标志产品

滩羊是一种多用途的尤以生产轻裘皮著称的地方优良绵羊品种,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我国独特的绵羊品种。宁夏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有适于滩羊生长特定自然条件。日照长,热量资源丰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牧草营养物质积累。

❽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地质环境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有效地开展了自治区地质环境管理与地下水调查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服务和支持。

一、宁夏石嘴山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辖区共有6个矿区,矿区面积560余平方千米,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日益枯竭,采矿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石嘴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自2007年以来,石嘴山市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宁夏统筹城乡发展试点。

惠农采煤沉陷区是石嘴山市目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矿区面积56.8平方千米,采煤沉陷区面积达43平方千米,严重沉陷区域面积达9.1平方千米,平均沉陷深度为8~10米,最大沉陷深度为24.39米,地表裂缝140余条,土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对矿区居民构成了严重威胁,近2万户约5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采煤沉陷的影响。

为从根本上解决沉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连续7年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2.16亿元,地方政府统筹资金1.2亿元,目前已治理面积达18.3平方千米。

惠农采煤沉陷区经过连续7年的综合治理,较大地改善了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对加快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生态建设,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城区气候条件,美化了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成效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由当地政府组织搬迁了沉陷区内的1.83万户居民,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着力消除了沉陷区内6.35平方千米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保证了周边企业和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三是充分挖掘和展示矿山工业文化的内涵及外延,着力打造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进一步提升了惠农区的城市品位;四是充分利用废弃土地,有效提高了沉陷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生态绿化面积18.3平方千米,切实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1年,惠农区绿地面积共增加2430公顷,其中沉陷区绿化面积1830公顷,惠农城区公园面积共增加1080公顷,其中沉陷区国家矿山公园占地面积910公顷;五是通过实施沉陷区治理项目,增加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用地0.8平方千米,为惠农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宽了用地空间。通过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工程,矿区变绿了,城市变靓了,土地变活了,这些成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不仅挽救了一座矿山,更挽救了一座城市”。

二、宁夏地下水资源勘查

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包括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涉及西吉县、海原县、原州区、同心县、彭阳县及隆德县等10个县(区)、105个乡镇,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5%左右。该地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缺乏,苦咸水分布面积大,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该区252.73万人口中仍有115.6万人的饮水安全无法保障。

几年来,我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积极创新勘察找水新思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生态移民重大举措。目前,由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牵头组织,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体实施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勘察找水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1.基本情况

“5·13”省部合作协议的签署,为自治区地下水勘查奠定了基础。2011年8月启动的争先创优“4+1”活动又将自治区地下水勘查工作推向了高潮。当前“宁夏中南部干旱带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宁夏沿黄经济区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项目”以及固原盐化基地水资源勘查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取得了新突破。

2.进展情况

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年限为2010~2012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550万元。截至2011年8月前,已完成年度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面积3100平方千米,2011年共设计钻探工作量2200米/9孔,现已完成钻孔1800米/6孔(年内可全部完成),除钻探任务外,其他工作也基本完成。

宁东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项目实施年限为2010~2012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000万元。2011年度任务书下达工作量已全部完成。

宁夏沿黄经济区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截至2011年10月,“宁夏沿黄经济区(黄河金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目前已完成1:5万水、环地质调查面积2216平方千米,水文地质钻探356.18米/3孔,完成丰水期水位统测,野外抽水试验已结束。

2011年以来,我们还利用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开展了以下工作:

宁南宁东地下水勘查项目探采结合井配套工程截至2011年9月底,宁南、宁东共完成探采结合井配套共计24口,总投资646.56万元,其中宁南探采结合井配套8口(含2口改水),宁东探采结合井配套16口,钻探总进尺6066米,共计出水量23967米3/日,移交后预计可解决17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

固原盐化基地水资源勘查项目固原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设计总投资987.7万元,目前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钻探总进尺3994.48米/15孔。其中,10口探采结合井移交当地政府使用,总出水量7600米3/日,预计移交后可解决周围5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

生态移民打井工程完成了“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打井工程方案”并列入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2011年内完成11口井的施工任务,投资750万元。

根据创先争优“9+1联创齐争”活动方案的要求,宁夏地矿局依编制完成了“创先争优‘9+1联创齐争’活动固原市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工作方案”,项目确定成井100眼,改水20处,辐射井10眼,配套100眼,投资8820万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勘查找水工作,对地下水赋存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与发现,创新开展探采结合井与成井配套供水相结合,勘查找水与苦咸水改水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加快了宁南缺水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一是在罗山西麓、香山东麓、海原县麻春堡、关桥地区发现蓄水构造及富水地段,有望成为集中供水水源地,向周边缺水区及生态移民安置区供水;二是发现了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富水地区,为解决固原市原州区东南部及彭阳县西北部严重缺水地区饮水困难提供了依据,在河川乡政府所在地以东地区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特别是深部灰岩岩溶水,裂隙、溶洞更为发育,富水性更强;三是查明了海原县地下水特征、人畜饮水情况,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四是苦咸水改造示范取得成功,为宁夏中南部苦咸水改造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