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山林乡村旅游规划

山林乡村旅游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3-06 22:02:07

① 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

1、森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2、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4、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5、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
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 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制定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培养和引进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 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② 什么是观光农业(森林生态旅游

可供观赏、休闲、度假、旅游等,地方特色的农林、园艺,生产经营区域,至少应当接近生态这个范畴的场所。我是这样的理解,供参考

③ 美丽乡村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美丽乡村规划包括平房改造都改成楼房,然后建大量的厕所。因为瑞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④ 写森林旅游材料确定什么名称合适

1、森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2、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4、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5、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
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 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制定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培养和引进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 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⑤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怎样设计

你可以找专业的设计平台做,因为更专业

⑥ 秦皇岛开发山区打造北部乡村游休闲基地是真的吗

秦皇岛依托风景秀丽的山水资源,以祖山和北部新片区为发展重点,以长城文化和田园文化为主题,充分挖掘“长城古韵文化游”“田园风景休闲游”“乡村生态精品游”和“山林古寺文化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围绕文化体验开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活动项目,发展集游、赏、娱、购、吃、住于一体且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田园风光的综合性乡村游休闲基地。

据悉,今年1月至7月,秦皇岛市共接待游客24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1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20%和31%。

⑦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都有哪些主要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2、度假区(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野营地模式。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森林野营地要求离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较方便,但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面积较森林公园小,但应大于公顷。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也有人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

⑧ 未来农场,乡村旅游怎么样

1乡村价值的解读与重塑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以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为根本出发点,在全面解读乡村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产业价值、美学价值的基础上,寻找和探索乡村复兴的核心战略与独特路径。
文化价值:乡村中保存的老宅大院与历史遗址,乡村中流传的美丽传说、乡村中独特的手工技艺和传承手艺的老艺人、乡村中丰富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活动,都是体现乡村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
生态价值:乡村的生态价值在于原生的乡土自然,由村落中及村落周边的古树池塘、水系湿地、田园山林等共同构筑的乡土生态系统。
产业价值:乡村中出产的有机绿色农产品、林果、茶,制作精美的竹编、草编工艺品等手工艺品,是乡村产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重要依托资源。
美学价值:和谐有序的乡土肌理、依法自然的民居格局、与山水和谐的乡村色彩、精美讲究的民居建造工艺,是蕴含着中国传统生活艺术的乡村美学空间。

2微创式的乡村空间整理改造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一般不采取“大拆大建”乡村建设模式,而是倡导通过“微创式”的乡村空间整理与改造,在保留传统格局与肌理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民居院落空间、文化景观空间、公共服务空间、休闲游憩空间等多元化的乡村空间体系,实现居游共享的乡村格局再造。
民居院落空间:注重对典型传统民居的整体保护,同时新民居建设延续传统民居风格,色彩、建材的选择与整体村落协调一致;强调闲置民居院落的旅游化、度假化利用。
文化景观空间:注重对村落内的宗祠、古井、戏台等传统文化空间的修复整理,并重新赋予文化景观与文化活动功能。
公共服务空间:嵌入乡村肌理之中,服务于旅游发展的小型公共服务空间,包括停车场、休闲商业区、游客集散区等。
休闲游憩空间:依托田园、山地、林场、湿地、河流等自然空间,打造的休闲农场、自然学堂、乡村营地等具有休闲体验功能的新型空间。

3尊重传统,又独具设计感的产品与体验转化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强调对传统本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也注重通过设计、导入,实现乡村传统资源的创意转化,衍生乡村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艺术沙龙、休闲农场、乡村营地等多种业态,将传统村落空间变成一个有趣而时尚的创意聚落。

4旅游业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全面升级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注重通过乡村旅游发展,联动传统农业、渔业、林果业、特色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乡村多种产业,一方面,衍生和孵化新型产业业态,促进乡村产业整体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包装设计,开发高端创意农产品,提升传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乡村产业效益。

5围绕旅游服务业的精准扶贫方式构建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注重以旅游开发为切入点,创新扶贫方式,并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村民群体进行细致研究,制定精准旅游扶贫策略,发挥乡村旅游富民惠民功能。

⑨ 4.0时代乡村旅游怎么搞

1乡村价值的解读与重塑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以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为根本出发点,在全面解读乡村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产业价值、美学价值的基础上,寻找和探索乡村复兴的核心战略与独特路径。
文化价值:乡村中保存的老宅大院与历史遗址,乡村中流传的美丽传说、乡村中独特的手工技艺和传承手艺的老艺人、乡村中丰富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活动,都是体现乡村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
生态价值:乡村的生态价值在于原生的乡土自然,由村落中及村落周边的古树池塘、水系湿地、田园山林等共同构筑的乡土生态系统。
产业价值:乡村中出产的有机绿色农产品、林果、茶,制作精美的竹编、草编工艺品等手工艺品,是乡村产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重要依托资源。
美学价值:和谐有序的乡土肌理、依法自然的民居格局、与山水和谐的乡村色彩、精美讲究的民居建造工艺,是蕴含着中国传统生活艺术的乡村美学空间。

2微创式的乡村空间整理改造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一般不采取“大拆大建”乡村建设模式,而是倡导通过“微创式”的乡村空间整理与改造,在保留传统格局与肌理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民居院落空间、文化景观空间、公共服务空间、休闲游憩空间等多元化的乡村空间体系,实现居游共享的乡村格局再造。
民居院落空间:注重对典型传统民居的整体保护,同时新民居建设延续传统民居风格,色彩、建材的选择与整体村落协调一致;强调闲置民居院落的旅游化、度假化利用。
文化景观空间:注重对村落内的宗祠、古井、戏台等传统文化空间的修复整理,并重新赋予文化景观与文化活动功能。
公共服务空间:嵌入乡村肌理之中,服务于旅游发展的小型公共服务空间,包括停车场、休闲商业区、游客集散区等。
休闲游憩空间:依托田园、山地、林场、湿地、河流等自然空间,打造的休闲农场、自然学堂、乡村营地等具有休闲体验功能的新型空间。

3尊重传统,又独具设计感的产品与体验转化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强调对传统本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也注重通过设计、导入,实现乡村传统资源的创意转化,衍生乡村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艺术沙龙、休闲农场、乡村营地等多种业态,将传统村落空间变成一个有趣而时尚的创意聚落。

4旅游业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全面升级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注重通过乡村旅游发展,联动传统农业、渔业、林果业、特色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乡村多种产业,一方面,衍生和孵化新型产业业态,促进乡村产业整体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包装设计,开发高端创意农产品品牌,提升传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乡村产业效益。

5围绕旅游服务业的精准扶贫方式构建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注重以旅游开发为切入点,创新扶贫方式,并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村民群体进行细致研究,制定精准旅游扶贫策略,发挥乡村旅游富民惠民功能。

⑩ 森林生态旅游毕业设计怎么选题

旅游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及题目
所选题目只要结合旅游产业和现象均可,鼓励根据所掌握资料自拟题目。题目方向及关键词如下:
方向一:旅游产业
产业发展、假日经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西部旅游发展、西部大开发、旅游信息化、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南京都市圈、江苏省休闲产业带,产业结构优化、网络经济、旅游扶贫、银色(老年)旅游、自驾车、高尔夫、探险旅游、红色旅游、女性旅游、旅游纪念品开发、会展节庆、团队与散客、旅游企业品牌创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服务质量、产品细分与创新、营销销售、礼仪礼貌、职业道德、消费心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传媒、出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体育经济、行业诚信、旅游发展史、旅游经济与统计、旅游会计与财务、国际产业交流与合作、旅游安全与预警、会展节庆、学生旅游、老年人旅游、工业旅游等等;
方向一:邮轮、邮轮产业与邮轮经济
邮轮发展、邮轮服务、人才培养、邮轮专业建设与发展、邮轮港口、邮轮旅游目的地、邮轮公司、邮轮安全、邮轮政策、邮轮经济等等;
方向二:酒店及餐饮企业
产权酒店、分时度假、经济型酒店、酒店集团、管理艺术与方法、服务质量、员工技能、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员工流失、餐饮服务、会议旅游、酒店康乐设施等等;
方向三:旅行社与导游
导游管理、导游服务、旅行社管理、网络化、规模化、产业结构、职业素质等等;
方向四:旅游资源与文化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文物古迹、景区开发与建设、民俗旅游、湿地旅游、沙漠旅游、沿海度假旅游、皇家陵寝资源、森林公园等等;
题目参考格式:
1、XXXX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
2、XXXX的对策研究
3、浅析XXXX
4、试论XXXX
注意:
1、所选题目必须具有分析议论成分,避免出现“导游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等缺乏分析性的题目,写成的论文类似教材一样。
2、题目不宜过大,如“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针对特定的企业进行分析时,可以加上副标题“——以XX市XX企业为例”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