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如何发动村民参与特色乡村旅游

如何发动村民参与特色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05 07:58:37

Ⅰ 如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发展乡村旅游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如乡村旅游特色镇尤溪依托江南大峡谷景区的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生态农业,磨豆腐、做年糕、捣麻糍、酿米酒等传统产业重新兴起,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这些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涌泉柑橘、羊岩茶叶、岭景葡萄、括苍大白桃等各类游客向往的特色农业观光园。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如尤溪镇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来在江苏打工,见老家发展旅游业就回来在江南大峡谷景区摆了个小摊,专卖红糖姜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净赚好几百元,相当于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报酬。一些在家无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农家乐帮忙做钟点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如小芝、括苍等镇的大批农民自办了旅游服务馆店,还通过互联网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实现网上预订。
四是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尤溪下涨村,有了军事探险漂流项目后,村里除了建起大型停车场、公园等,还将村民的房前屋后都进行了绿化,以往垃圾乱扔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五是有利于推进基层管理民主。乡村旅游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它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一些农村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农村管理、决策更民主了;一些农村还成立了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如尤溪镇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镇级农家乐协会,协会定期举办经营户经验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实现了农家乐的自我管理、和谐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当前,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项目规划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旅游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设等项目在规划时欠考虑旅游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村镇,等项目实施完毕后想到旅游又去重新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二是村庄整治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古村古建筑。村庄整治按照建设部门的政策要求,农村建房必须“拆老屋、建新屋”,一户只允许有一处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楼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为数不多。有些村庄因人口稀少或地处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镇进行整体搬迁,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留农村韵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但在推进过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庄改造没有很好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此外,乡村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使农村原有的“农韵”逐渐消失,如很多农家乐办得像城市酒店,还专门聘请厨师掌勺,农家菜成了点缀。

三、以发展乡村旅游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有条件的村镇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衔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宜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域内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避免无潜力可挖的地方人为造景和有潜力可挖的地方却视而不见,要强调对一些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且市内各规划在制定时要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尊重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对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把一个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镇当作一个功能区块来建设,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给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此外,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需要资金投入。两者在资金投入时,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镇在建设项目包装上报时,要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为村镇出谋划策,帮助争取资金支持。村镇一级也要发挥主动性,多方筹措资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通过让农民得实惠,从内心来激发农民共建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串点联线,推进乡村旅游常态化发展。如积极落实旅游惠民工程,创新推出乡村赶集游活动,把乡村旅游与农村集市日有机结合,乡村赶集游扩大了旅游惠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各农家乐经营户、土特产购买点、种养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贩,均能从中得益,农民得到实惠了,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

Ⅱ 松阳县如何发展特色旅游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浙江省松阳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生态产品,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品位,全方位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丽、富裕的生活。

这些年,象一村的路面等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居住、生活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在这里,我们幸福感十足。”村民们惊叹于村里的变化,对于家乡赞不绝口。“我们就是要利用村里天然、美丽的环境,做好美丽经济发展的文章。”村党支部书记谢丽娇说,接下来,除了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创造出更加舒适、自由的旅游环境外,象一村还将重点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举办乡村舞台演出,以壮大乡村旅游经济,让村民享受美丽乡村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Ⅲ 如何带领村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以政府主导引领建设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全国在村镇建设方面每年都有较多的投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总体看,由于历史上在村镇建设方面的组织管理程度不高,导致村镇面貌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首要的是发挥好政府的职能,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第一,坚持村镇规划实用持续。要依据产业与人口,编制和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要尊重群众意愿,立足乡村特点和地域特征,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在村庄规划方面不要谋概念和做花样文章,应注重可实施、可操作、可持续,让群众能理解和遵守。
第二,坚持基础设施布局统筹。乡村道路要符合实际,供水电气、排水、污水收集与处理以及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避免重复改道、改造、浪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要科学合理,方便群众。
第三,坚持建筑风貌区域管控。乡村的建筑普遍外观呆板、缺乏特色。规划建设部门应当推行村镇房屋建筑风貌的管控。既要实施建筑设计指导,体现历史传承、地域特征、文化特色、时代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又要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建设有规划、管理有依据、施工规范和质量可靠。
第四,坚持涉农政策重点扶持。过去,村镇建设主要靠乡镇自我积累、自我经营、自我发展。为了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各级财政应当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村镇建设,发挥公共财政的社会效应;国家政策性银行要研究长期无息、低息和贴息贷款政策,重点支持村镇建设。同时,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县级为主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突出村镇建设,形成发展合力。
以群众参与主动建设美丽乡村。
人民群众是农村的主人,发挥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持续有效推进。
一是依靠群众建特色房。在统一规划和建筑风貌管控的基础上,尊重民俗,加强指导,有序引导群众住房的自建、自改、自合,形成一村一式、一镇一品的房屋特色,并长期坚持和巩固。
二是依靠群众造特色景。鉴于历史原因、地域的差别和习俗的不同,各地现存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并不多。为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倍加珍惜、维护,加强管理,让历史延续;另一方面要遵循自然、挖掘资源,展示新的景色特点,创造新的传承。
三是依靠群众管特色园。要宣传培养群众的文明习惯,让爱护家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的专项治理,严防“脏乱差”反弹;要制定“村规民约”,制止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要组织发动群众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自管责任,形成自发管护家园的良好氛围。
四是依靠群众创特色游。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也不是让农民全部转移到城市。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很重要的着力点是实现城市居民和乡村百姓的生活互动。农民要施展创业才能,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自主创新,建设观光农业、休闲村庄,吸引市民到乡下旅游、度假、养老,使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
以市场介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村镇建设面广量大、投资多、周期长、回报慢,必须引进市场介入,让市场配置资源,才能取得加速推进的效果。
首先,组建地方农村建设开发投资公司。各地要研究实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县、乡(镇)两级组建专业公司,市场化运作,对镇村的基础设施、土地整理、环境治理和村民住房等进行统一有效的开发建设,让“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在农村释放应有的能量。
其次,积极鼓励社会投入进行综合开发。要在土地、贷款、财政补贴和债券等资本市场方面采取惠农投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村的综合开发,整体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种植业态、田园风光、休闲庄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最后,不断创新农村养老方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将会以老年人为主,并且大多数是身边无子女的居家养老。面对新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要以乡镇为单位探索农村老人“退房养老”的新方式,提高养老业服务水平,以养老创新带动土地的节约集约和村庄面貌的变化。
此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要通过大力培植和支持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科技应用、资源整合和劳动力转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Ⅳ 如何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开发的成果

身在乡村的村民自然可以共享乡村旅游成果,方式可采用村民入股分内红式、旅游参与式容等。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道:相较于直接入股,发动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运营意义更加深远, 不仅可直接增加村民民的收入,关键在于通过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能够加速乡村非农化进程,增强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Ⅳ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乡村旅来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源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兴的旅游方式。中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Ⅵ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

()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积极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林、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点。使旅游业充分切入农业,实现了与"三农"的直接对接,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在田地里耕作、采摘,体验磨米、磨面都变成了旅游活动。这一切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转变固有观念,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为"三农"问题的充分解决,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途径。
(2)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我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发动和扶植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的乡村具有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的山村,而这些山村又是中国独特、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国内外游客,使旅游接待大大增加。
(3)设施逐步完善
我国乡村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交通道路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决。公路越来越平坦,极大的缩短旅游者在路上所耽误的时间。公路也连接到各乡各村,大大提高乡村的可进入性,也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方便。如贵州已达到村村通公路,极大的促进了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各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齐划一。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设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我国还不断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逐步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4)乡村旅游后劲十足
乡村旅游后劲十足,已建成的乡村旅游区(点)正积极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在竞相开工,抓紧建设。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秦皇岛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5000人,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缓解了农村人口转移的巨大压力。望峪山庄景区建成后,外出打工村民纷纷返乡从事旅游开发,村民的就业门路扩宽了,直接收入也得到了相应增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0元增长到了5500元,土地年租金由每亩100元,增长到了1000元。相对于外国,中国的农村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使得中国的乡村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哺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后天优势。
(5)建设农村新面貌
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风貌,同时也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Ⅶ 乡村文化如何用于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文化涵盖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应该对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提炼,确定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表现主题,围绕着主题对乡村文化进行放大,形成乡村品牌形象。
(1)保留当初的风景文化的保护开发——特殊乡村景观的保留与环保开发
乡村景观,包含因地域环境形成的地域自然风貌、乡村聚落形态、后天农田景观等内容,是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原真文化的体现,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旅游开发时就应该以恢复和保护为原则。
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开发中,除了提升基础的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最重要的需注意提炼乡村本土的元素,还原乡村本土的风格,将原始的乡村风景保留,将最初的感觉保留,将历史的文脉保留,将乡村的味道保留。
(2)回归原始的情怀萦绕在很多人心中的“乡愁”,其实是远离乡土的人,对于家乡的一种记忆、一种儿时的情怀。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需要融入都市客群对乡村的一种原始记忆,儿时乡村活动,引起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一种归属感。
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节点,是乡村文化的展示载体,同时也是游客感知一个乡村的最直接表现,游客需要一种真实可触摸的乡村旅游;因此,文化的融入可以乡村农事活动体验、乡村农耕技术展示、乡村民俗活动体验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成为游客感受乡村,寻找儿时记忆的一种体验。
(3)还原最初的味道,文化的渗透放大——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与市场营销
乡村农产品,是乡村最真实味道的直接载体,也是涉及到村民最直接的产业经济问题。在乡村旅游中,我们会提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田”等内容,会解决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乡村的旅游要素配置和特色问题,会解决乡村旅游核心农田景观的营造问题……却忽略了农产品的开发与乡村文化的融入。有温度的产品,有文化的包装,有目的的营销,才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将农产品变成礼品,提升经济价值;将商品变成记忆,进行情感营销;将文化融入农业, 增加产品内涵;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和营销,不仅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还可通过游客,将本土文化进行传播,增强乡村的市场影响力。

(4)传承至臻的工艺文化的传承发扬——民俗文化/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Ⅷ 如何调动农民、社区积极性发展乡村旅游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千万不能盲目,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事情需要慎之又慎。内
然后,有一句话类似的说“容没有不感兴趣的,只有不了解的或者了解不够的”,我们一般认为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实践的选择,即所谓的“KAP”理论
在这里,农民、社区对你认为很好的乡村旅游积极性不高肯定是有各种原因的,至少你和他们的认知肯定不一样,乡村旅游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超越于普通农民经验范畴的,于是就需要经验扩展啊,
对农民、社区的经验扩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外出考察学习,最好到已经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去“农民to农民”的培训,效果最好了。
祝你好运啦

Ⅸ 应该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以乡村社区为旅游场所,通过乡村独特的生产形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解释到:通过生产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园风光等的合理开发,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需求。乡村旅游和农业统筹规划可以从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形式入手,开展乡村旅游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Ⅹ 如何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

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乡村旅游的总体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更多追求一种休闲情趣,他们大多有较丰富的旅游经验,追求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韵味,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乡村旅游开发要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避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规划中要在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保护农村文化的本色,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突出乡村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强调闲情和野趣。
(二)积极引导社区民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社区展开的活动,乡村社区作为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托地,村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到乡村旅游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旅游活动真实性的实现,更关系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游发展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旅游发展能获得当地居民认同与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
(三)深入挖掘旅游地特色乡村文化资源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切实挖掘传统文化载体表象下蕴含的深层内涵, 提升乡村旅游地的传统人文气息,如反映人与自然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或是有着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尽可能再现历史文化氛围和场景,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从这些特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表象和深层底蕴中,将传统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富于观念和情感沟通,并具有乡村环境特色的产品,彰显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以及旅游者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首先,通过对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掌握可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传统文化资源,找到本地乡村旅游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围绕主要目标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传统文化的特色,规划、设计和开发乡村旅游的辅助产品,使乡村旅游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再次政府通过制定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政策,构建公共平台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对农家乐免税等。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