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意义
A. 乡村旅游的涵义和兴起
◆什么是农业旅游?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所谓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1 农业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发展模式
1.1 农业旅游的概念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旅游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讲,发展农业旅游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拓展旅游空间,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追求精神享受,观光,旅游、度假活动增加,外出旅游者和出行次数越来越多。一些传统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人声噪杂。旅游农业的出现,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2)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等目标。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旅游农业,有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整,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以农业旅游为龙头,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3)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旅游为招徕游客,除了在景点范围内营造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场所外,必须绿化、美化周围地区的田园和道路,维护农业与农村自然景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1.2 农业旅游的特点
开发农业旅游,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兴办休闲旅游事业,然后逐步过渡到旅、农、工、贸综合发展,从而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地域上寻找并创造出城市旅游点无法与之媲美的农业旅游景观特色。根据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了在农业旅游系统中建立不同门类的子系统,从而建设各具特色、内容多样、轻松愉快的不同农业旅游模式,我们就要研究农业旅游的基本特点。一般认为农业旅游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农业特性。旅游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旅游农业的引人入胜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旅游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游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2)生态特性。旅游农业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旅游农业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旅游农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3)娱乐特性。旅游农业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
1.3 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综观目前国外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根据农业旅游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买酒不一样。而日本兴起了务农旅游,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契机,组织都市人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区还组织游客参加捕捞虹鳟鱼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等活动,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2)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在公园里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还精心布局一些名优花卉,观赏鱼,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同时也相应建有娱乐场所,养鱼池由纵横交错的水道组成,并配有循环处理系统。菜园由新颖别致的栽培池组成,由计算机控制养分,游人漫步其中不仅可以心旷神怡,还可以大饱口福,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3)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如澳大利亚人则常于周末或假日,自己驾车,带上小孩,选一个离家不远的牧场小住几天,大人可以放松一下身心,而孩子们则可了解都市里无法见识的牧场生活。而美国的庄园主在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就在报刊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的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上的示意地图开车前往,水果随便吃,累了可以在树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鲜空气,聆听鸟儿的歌唱,直到太阳西斜,人们还可以在农舍小住一夜,品尝农庄主人准备的别有格调的晚餐,享受到一个别致的假期。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欢迎。
[编辑本段]起源
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
[编辑本段]发展
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
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编辑本段]分类
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
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的一笔。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B. 谈谈如何打造诗意的乡村旅游
为了顺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步伐,满足人们对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向往,下面,前瞻产业研究院就谈谈如何打造诗意的乡村游。
一、打造风格各异,环境多样的乡间居所。乡间居所的打造不需要雍容华贵,来到这里,人们想住的不是度假别墅也不是度假酒店,人们想要体验的是实实在在的乡间居所。乡间居所的呈现必须具有特色,比如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特色的、古镇特色的,周围再以湖畔、山间为配套,更能让乡间居所的味道跃然纸上。
二、让游客体验大汗淋漓的农地劳作。农耕文化的历史悠久,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农耕体验是最愉悦的运动,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方式。
三、还原单纯快乐的娱乐场景。儿时玩的东西很简单,但是那时很快乐。那种单纯的快乐不是玩电子游戏、买高端的电子产品可以媲美的。然而从前简单的快乐现在已是很难体验。
C. 乡村休闲旅游在促进产业融合方面有什么意义
首先,以“旅游+”为融合模式,能够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产出不变收入增加。无论是“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还是“旅游+民俗”“旅游+乡村生活”等,都能够通过旅游产业的融入或嫁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农村物产的增值,扩大农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单位土地原有物产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价值增值和收入增加。
其次,以“旅游+”的融合模式,能够形成新的乡村经济商业模式,实现土地物产的多次升值。以旅游产品生产为方向,将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的文化创意进行融合,最终以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推向市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具有趣味性、时尚性的现代旅游产品,更因产业升级而使乡村物产实现了多次升值,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引发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所产生的也是1+2+3=6的最大化效益。
再次,以“旅游+”为融合模式,能够容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就业,实现农村地区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农村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较低,而乡村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员素质、技能要求的弹性较大,一方面可以吸纳大量乡村闲置劳动力就地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年轻的农民工和大中专学生回乡创业,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
最后,以“旅游+”为融合模式,能够形成新的乡村形态,创造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的新途径。“旅游+”带动的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方向,所形成的是基础设施完善、现代服务功能先进、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农村、新村镇,而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古村镇,更会因为发展乡村民俗历史文化旅游而获得新生,不仅完整地保存了古村镇的历史风貌,更系统地传承了古村镇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因此,大力推进具有历史、文化、经济、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必将形成农村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新经验、新方向、新模式。
总之,“旅游+”的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是适应当今市场需求,整体推进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农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利益均衡分配的重要手段。以“旅游+”来引领农村经济产业融合,必将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D.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有哪些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乡村是我国经济改革最早的地区,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是旅游业的一朵奇葩。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1]数据显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是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2011年,中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预计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是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涉农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的涉农旅游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行业改革和国际化的深入研究。长期对旅游业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从当前旅游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涉农旅游业的发展经营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地分析了中国涉农旅游业的发展与行业需求、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对涉农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缉互光就叱脚癸协含茅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即休闲农业是基础。乡村旅游是重要的营销模式
E.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旅游可以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步伐。乡村旅游是依托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资源进行打造的旅游模式,投资小、建设快,投资回报率富。根据乡村旅游这一特点,乡村旅游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2.乡村旅游可以提升乡村振兴档次。充分利乡村自然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建立完善乡村旅游功能,健全形成优质的乡村旅游格局,可以提升乡村振兴档次。
3.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其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4.乡村旅游可以使乡村亮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乡村的山更加绿,水更清,天更蓝,路更平,人更富。而乡村旅游又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开发乡村旅游可以让乡村亮起来,让农民笑起来。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F. 怎么才能更好的打造乡村旅游
旅游规划项目组设计了生态旅游规划项目的开发建设,集中在旅游规划区内进行商务度假、疗养、峰会、演出,均将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旅游规划专家陈元夫教授认为:“建立开放街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景区的入口来考虑,还要使之成为贵阳的一个高端的休闲场所。纵观贵阳的休闲消费市场,没有什么场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费。所以在该景区建设一个开放的商务度假区既满足了区域内人群的休闲消费,又满足了贵阳的城市生活。”
本旅游规划项目根据其主体定位与自身的地形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风情走廊区,温泉产业示范,景观房产区,商务度假区,开放街区,商务办公区,预留土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精致的人文景观,将成为一些企业的办公首选地。建设商务办公区用来满足乌当区一些居民工作的场所,在建设的前期,可以将预留区栽植大量的乔木,用于育林,后期待到土地区域升值时,在做适当的开发建设。
在乡村旅游开发设计中,远景设计院总结出一下几点: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开发乡村旅游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委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项目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对于开发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三、树立品牌。四、开发乡村旅游要做好: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村扶贫相结合,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资源保护和主打生态个性相结合。(五)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开发乡村旅游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开发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强旅游收益,是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G. 如何打造吸引人的农旅结合场景
1、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农业新品种。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蔬菜园艺等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二是展示农业生产新工艺。 无土栽培、高架立体等现代园艺栽培新方法会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三是展示农业新产品。 农业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丰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药材蔬菜、野生蔬菜让游客大开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创意葫芦等让游客爱不释手,跑山鸡、乌嘴鸭、藏香猪等让游客谗馋涎欲滴。 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典型代表,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开发微博、微信、网络社区、易信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购(团购)、导览、导航等智慧化服务。 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营销推广平台,更要创新服务、产品、市场。如通过可穿戴移动终端,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的画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 开发乡村旅游动漫、游戏等产品,将旅游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戏中去,让游客玩游戏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加游客黏性。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定位乡村旅游消费者地域分布、消费特征,进行精准营销、跨界营销。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产生的大数据对乡村旅游进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预测,帮助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监控和危机管理能力。 3、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相融合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乡村性”,要从旅游要素出发,深度挖掘并融合乡土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突出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抓住文化、资源、生态和生活差异,满足市场需求。一是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合理改造,优化布局,培育以美丽田园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游。 挖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文化内涵,形成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旅游业态。 举办农味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或乡村美食节,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二是与休闲文化融合。 培育知识型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型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型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文化游,实现引人、怡人、动人、养人目的。 三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如形成乡村演艺、影视等创意案例。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 4、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建设相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拉动和提升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建设,而后者又能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及资金积累,加快其发展。应积极推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村建设,形成乡村科技旅游社区、乡村景观旅游社区、风景名胜旅游配套服务社区、农家乐服务群旅游社区等,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应坚持产业集聚、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建设中须强调城镇特色与文化氛围,尊重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打造特色、注重体验; 注重引导、强调社区参与,多模式共建;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强调土地利用的适度集约,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智慧平台构建,建设资源型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服务型小镇,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5、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融合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旅游市场的开发、创意产品的营销更新了农民的市场观念;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因此,有效推动两者的融合创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H. 如何打造生态文明旅游村示范点
首先,要抄树立生态环保观念。一要树立正确的平等观。人类与自然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而是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整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天人合一”,马克思说的“自然天生为人,人天生为自然”,闪烁着跨越时空的人类智慧之光,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说到了级致。二要树立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取之有度”,如果不节约资源,适必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因此,一定要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三要树立节约的消费观。工业文明时期,人们以为更多的消费就是对经济发展更大的贡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著名经济学家布朗认为,“自愿地简化生活或许比其他任何伦理更能协调个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各种需求,可缓和争夺稀少资源而产生的国际冲突。”
I. 乡村旅游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1.科学编制规划 准确定位
“旅游大发展,规划要先行。”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旅游兴市战略,按照大力推进、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和精品民宿建设质量总要求,对乡村旅游的功能进行科学定位;邀请省内外著名的旅游规划编制单位,根据本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实施本辖区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把重点乡村旅游资源纳入旅游业总体发展布局,予以重点保护、重点建设,并出台乡村旅游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确保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开发,坚决避免低水平开发、重复性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同时,要统筹和对接其他相关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各项农业产业规划等,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支撑,不能相互冲突。
2.加大投入力度 鼓励建设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要统一部署,多措并举,综合协调,把有限的扶持资金重点放在体现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拉动经济、保护环境等方面,加大前期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要设立用于乡村旅游示范区奖励、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投资贷款贴息、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等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有条件的县区要鼓励企业投资开发建设一些公园,如休闲广场、健身乐园、森林公园等。要鼓励盘活农村房产资源,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采取合资、合伙等形式参与建设,鼓励他们出租或自办农家乐和民宿,吸引更多的人到农村体验生活,拉动更多的人参与就业。要充分发挥当地酒店、宾馆、娱乐场等服务业经营公司的优势,鼓励他们参与创建农家乐、民宿、庄园等乡村一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乃至跨界经营等,为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的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在发展交通、水利、环保等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把乡镇景区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河道改造、污水处理站、畜禽集中养殖场、垃圾集中收集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省市建设的“大盘子”,提升建设标准,借力推进发展。
3.积极协同推进 形成合力
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制定并推进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宣传部门要发挥中心城市营造旅游氛围的优势,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微信、宣传标语、雕塑小品等各种形式,打造统一的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形象,让游客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文化旅游部门要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红色文化等资源,支持各地定期举办一些民间艺术节、文化节和休闲体育、旅游论坛等节庆活动;在大型商场、宾馆酒店、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人流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中心,方便服务游客,提升乡村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发改经贸部门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建设。国土交通部门要深入研究多方式供应乡村旅游项目的用地政策,在道路改造、交通指示牌设立等方面,充分兼顾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公安消防部门要出台适合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经营的治安管理办法和消防安全标准。农委部门要在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方面,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在“三化”“三农”建设方面向乡村旅游给予倾斜。
4.抓好典型示范 建立标准
当前,我市各县区的乡村旅游呈现出散、小、低状态,难以产生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顾客群。破解这个难题,一是要确立一批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典型,利用重点旅游资源打造好龙头示范景区,以龙头带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桓仁县、南芬区等“全域旅游示范县(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要结合各村独特产品优势,重点打造农业观光园、农产品产业基地、休闲体验园等特色主题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地方乡村旅游的代表性景点,并利用节庆造势,重点塑造一些具有代表乡村旅游节事品牌的民间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四是要建成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线路,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科学布局景区、景点,科学规划适合自驾游的旅游线路;五是要出台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满足不同类别游客的消费需求;六是规范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数据统计,要在统计范围、指标口径、测算方法以及数据反馈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机制,夯实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建设工作的基础。
5.打造“特色小镇” 建设带动发展
特色小镇不但具备与乡村联系紧密,在地理空间上一体化、在经济关系上资源互补、在产业链上相互协作的功能优势,而且其优越的生活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更容易跨界融合产生新兴产业,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市合乡并镇后的整体优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绿色产品资源,打造一批集农业产业、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小镇。一是以本地区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手工加工为重点,做强手工艺术特色小镇;二是利用地方现有花卉品种基地,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带动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做好农产品特色小镇;三是利用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着重打造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科普观光、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四是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跨界融合发展平台作用,在现有乡村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业取得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教育、医疗、养老、金融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尽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特色小镇。
6.壮大队伍 调动农民参与热情
农民是国家推动全面脱贫致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受益人,是繁荣农村文化、推动产业兴旺的建设者,更是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村幸福指数的生力军。调动我市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快出台支持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立足当地旅游产业实际,不断挖掘、拓展新领域,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新型旅游经营主体给予相应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扶持。二是要搭建孵化平台,按照就地就近和个人自愿原则,充分依托现有闲置土地、厂房、校舍、科技孵化平台等存量资源,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整合创建一批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园、采摘园等旅游园区,为农民提供经营场所、创业服务、拉动就业等支持。三是要把营造包容、和谐、创新、平等、竞争的人才成长环境,列为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样重要的工作议程;结合农民创业创收的特点需求,实行免费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和旅游产业创新培训,进行技术帮扶指导。四是引导成果转化。要鼓励和支持当地旅游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以及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外在成功人士建立市场化的新型旅游产业平台,帮助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企业拓展与科技创新的有序对接和联动发展。五是要结合各乡村社团和行业协会改建扩建“乡村村史馆、企业荣誉室、广场阅览板”等工作规划设计专栏,心怀崇敬、浓墨重彩地记录各类乡村旅游经营户、企业带头人和能工巧匠传承人的典型事迹。各县区政府部门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力褒奖他们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要树立用人导向,结合乡村换届,破格选拔使用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各乡村干部队伍中来,激发农民热情,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兴旺、繁荣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