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积极作用
Ⅰ 研究乡村旅游的理论意义
我觉得研究这个乡村的旅游有助于拓展旅游市场吧,因为现在的大都市的社会已经让很多人厌倦了,而乡村的生活可能让有些人感到新奇
Ⅱ 发展我国农家生态旅游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2008年预计农村人均纯收入大约在4500元左右,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应该达到10000元左右,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发展除了“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主要途径。“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更应该是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观念的改变。农家生态旅游恰恰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广大农村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等,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农民作为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位一体,劳动力与土地、资本相结合,自主经营,创造财富,从农家生态旅游发展中直接受益,避免了传统旅游开发中因土地和资源被占用而返贫或受益不均的问题。比如云南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本是一个非常贫困的边远山区乡村,梅里雪山景区开发以后,吸引村民参与景区服务,仅通过驮马运送游客,每户年均收入就达1.5万元,最高的超过4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初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成都近郊的红砂村,农民办起农家生态旅游,人均收入达5040元。
(2)有利于解决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在2003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解决“三农问题”,一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二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三是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虽已有1亿多农村劳动力走出农业领域,但仍有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余万。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较低,数量多,受经济衰退影响小,产业带动功能强。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行业有24个,间接相关的行业有124个,能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就业。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能为社会创造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农家生态旅游涉及的吃、住、行、游、购需要大批的相关从业人员,这就增加了农民的就业门路,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相比城镇化转移,这种转移还可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农田荒废、农业边缘化等问题。事实上,农家生态旅游对农村社会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它直接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家生态旅游不仅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我国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第三产业比例小,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农家生态旅游市场的兴起,为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架起了桥梁,带动了种植、畜牧、水产、蔬菜、花卉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相互延伸。如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利用距昆明市城区较近、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生态旅游。不仅带动了全乡粮食、禽蛋、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和销售,而且培育了一批“绿色养殖业”专业户,加大了油葵、玉米、水果、蔬菜等新品种和种植现代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袋装野菜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加工,发展了多家酱菜、果品、肉食腌腊加工厂,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开发和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
(4)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2020年将实现“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的目标。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市和农村“分而治之”,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差别持续扩大,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发展农家生态旅游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首先,发展农家生态旅游能够提高城乡间的财富转移速度。农家生态旅游的旅游者主要是城市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城市旅游者每次的旅游消费平均在766元左右,按一半费用计算,接待1000人次的旅游者,就会带来38万元的收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城市财富向农村的转移速度;其次,发展农家生态旅游能够进一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主观上会推动农村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本身就为农家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而旅游的可进入性特征客观上也要求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获取的旅游收入又会反过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再次,发展农家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必然会形成二元的城乡文化结构。通过发展农家生态旅游,会加快城乡居民文化的协调统一,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5)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化了环境。另外,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回归与传承。农村开发旅游,加强了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带动了农副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作用。如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20平方千米的黄兴山水园林新型城镇,切实有效地改变了农村面貌。
Ⅲ 我国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发有哪些积极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意义非常之重大。人民生活富足、精神物质文明发展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保障。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经济生活质量,对扶贫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Ⅳ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哪些积极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3、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
4、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Ⅳ 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旅游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的外延在不断扩展,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乡村旅游
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距成都市区20公里,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农科村,市民可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做农家活、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截止2009年年底,全村共有农家乐接待户40余户,日接待能力近1.2万人次,全村年人均收入2.4万余元,旅游核心区年人均纯收入4.3万余元。乡村旅游已成为一些地区壮大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中国各省都根据区位、文化、生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休闲农业模式。在一些偏远地区,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得到更多的体现,旅游业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收入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中央政府还设立专项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把旅游业放在国家整体战略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更加积极地予以支持,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擎带动功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
拉动零售业
2011年,北京旅游购物实现收入1031.7亿元,今年1~3季度,实现旅游购物收入775亿元,占旅游消费总额的29.4%。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曹鹏程透露,将继续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和产权交易与市场营销的中心,推动北京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商品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以连续四届在义乌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为例,该展会涵盖旅游装备、酒店用品、户外休闲、珠宝首饰及奢侈品、旅游纪念品等五大类60余项,今年举办的第四届旅博会共实现成交额30.96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10.56亿元,占34.1%,境外贸易商9216人次,参会国家和地区达到93个。
Ⅵ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
()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积极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林、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点。使旅游业充分切入农业,实现了与"三农"的直接对接,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在田地里耕作、采摘,体验磨米、磨面都变成了旅游活动。这一切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转变固有观念,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为"三农"问题的充分解决,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途径。
(2)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我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发动和扶植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的乡村具有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的山村,而这些山村又是中国独特、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国内外游客,使旅游接待大大增加。
(3)设施逐步完善
我国乡村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交通道路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决。公路越来越平坦,极大的缩短旅游者在路上所耽误的时间。公路也连接到各乡各村,大大提高乡村的可进入性,也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方便。如贵州已达到村村通公路,极大的促进了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各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齐划一。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设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我国还不断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逐步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4)乡村旅游后劲十足
乡村旅游后劲十足,已建成的乡村旅游区(点)正积极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在竞相开工,抓紧建设。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秦皇岛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5000人,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缓解了农村人口转移的巨大压力。望峪山庄景区建成后,外出打工村民纷纷返乡从事旅游开发,村民的就业门路扩宽了,直接收入也得到了相应增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0元增长到了5500元,土地年租金由每亩100元,增长到了1000元。相对于外国,中国的农村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使得中国的乡村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哺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后天优势。
(5)建设农村新面貌
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风貌,同时也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Ⅶ 乡村旅游对农村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不相同,虽然两者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但乡村旅游不再是单纯通过农民付出劳动力来获取利润,而是通过为游客供给服务来获利。在以前的农村,为了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会使得农村人口在一定时间段内出现迁移的现象,农民们纷纷往城市迁移,一些地区甚至全村人都迁去城市。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动力,充分利用了农村劳动力,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快了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农村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发展乡村旅游而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将极大地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也将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的发展,旅游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了农村发展的影响力,促使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农村的各类资源在乡村旅游中被整合,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也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首先,随着到农村旅游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生活垃圾的数量也随之会增加,会污染农村的环境,而且会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另外,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进入农村地区的车辆数量也不断增多,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会影响农村原本良好的空气质量。其次,由于农村消费群体数量的增多,一般会使农村的物价上涨,会给当地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带来新的生活压力,这样乡村旅游的积极影响就没有很好地起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作用。最后,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规划农村环境,所以很容易破坏农村的原生态环境。
Ⅷ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用怎么发挥
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为此回,在国家历答次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中都会突出强调土地政策。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用好用足国家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在许多领域有待深化和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需要具体落实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既可以引导农户个体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也可以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开拓具有相当规模和层次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价将加剧上涨、城市地产市场的逐利空间越来越受限,而我国广大的乡村土地资源丰富、回旋余地大,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空间广阔,积极加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核心,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可以为更多资本、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