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是否适合旅游作文
① 十一黄金周的利与弊作文800
“黄金周”的利与弊
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
② 旅游黄金周的利与弊
黄金周的弊端,游客都集中在一时间出游,造成酒店用房紧张导致房价上涨,由于餐厅客流量版过大,权导致就餐质量下降,由于人多在景点购买门票时造成要排常队,等待时间过常。如果是跟着旅行社的客人,肯定是要进旅游定点商店购物,由于客流量大,导师及工作人员过渡劳累,对客人直接影响就是无心情购物,或购物时心情不愉快,黄金周景点附近车流量较大,堵车将时间浪费在路上,等等弊端结合起来造成客人心情不愉快,导游就要调解客人,一旦导游工作稍微疏忽就造成“炸团”现象。直接影响旅行社的声誉与形象。以上情况又造成黄金周旅游价格上涨。花的钱又多又不划算。
利端:由于过去的黄金周弊端,使得人们学会了理智消费,已经从过去的7日黄金周,慢慢将假期前后各拉长了1周,及避开黄金周,从另一种意义上将黄金周变成了黄金月,既节省了钱,又让旅游行业的让客流量程平稳周期发展,不会造成黄金周前后没有客人的尴尬情况,黄金周的另一利端是黄金周是旅游行业的盈利。
③ ‘十一’黄金周(作文 不少于400字)
十一黄金周到了,我们打算自驾车去江北钓鱼不巧到了半路上就堵车回了。30分钟后答我们终于到了呼兰钓鱼场。
初次钓鱼我没有经验,于是先看看爸爸怎么钓鱼的。然后我拿出一根鱼肝钓鱼,可是鱼总是不上钩,我哪里错了呀?鱼食?姿势?没有啊,我把杆拉上来一看,呀!鱼饵掉了。我重新把鱼饵挂在了鱼钩上,把鱼竿放在水里,等了一会儿,哈哈终于有一条鱼上钩了,我用力一拉,唉,我力气使太大一下子把鱼甩到别的池子里去了。我又静静的等待着,这面起风了,情况不太好呀,我又坐了20分钟不见鱼上钩,就失去信心了,正当我刚要收拾东西的时候,爸爸过来对我说:“儿子加油,你一定能行的,爸爸相信你。”这句话使我恢复了信心,我又钓了一会,哈哈,鱼上钩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把竿轻轻的收回来,耶,我钓到鱼了,我又试了几次,果然钓到了好多鱼。
到了下午我钓累了,便回家了。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黄金周,只是人太多了,如果多有几个这样的黄金周就好了,那样的话,大家就不会赶在一天去旅游了。
④ 我国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的论文
20分就想要论文?你也太那个了吧……
⑤ 关于黄金周过后的感受 高中作文800字
记十一黄金周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来临了,我们都放了七天长假,在这七天假里,我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儿,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下面,我来讲讲我的假期生活吧。
观开国大典
今天是10月1号。
早上八点,我们就早早地打开了电视机,等着看开国大典,爸爸还给我讲了开国大典的由来:过去,我们中国经常受到外国的侵略、歧视,被别人看不起。1860年,鸦片战争开始,八国联军一直在侵略中国,直到1921年7月1日,被压迫的人民终于打响了反侵略的战斗,成立了我们伟大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农民和工人都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优秀的共产主义党员,开始了与侵略者的艰辛斗争。其中涌现了许多革命英雄,有邱少云、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江姐、赵一曼等等,他们敢于斗争、勇于自我牺牲,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创造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是群众的英雄主义,就是有了这样的革命共产党人,我们才战胜了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和国家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为了庆祝这伟大时刻,国家把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听到这里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自豪我们有这样伟大的共产党,自豪我们新中国的成立。
十点整,开国大典隆重的开始了,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审阅了军队。首先走过天安门的是三军仪仗队和三名棋手,他们整齐的走过了天安门,庄重的来到旗杆下。升国旗,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庄重而严肃地唱了起来。听着这宏伟的歌唱,看着这雄壮的场面,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骄傲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接下来胡锦涛同志又坐车审阅了一列列整齐的军队,每一个军人都站得那么直挺挺的,做到了真正的立如松。他们手握钢枪,背后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战车,气势宏伟、声势浩大,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强大。在军队中,我又看到了女兵,她们一个个都是英姿飒爽,穿着笔挺的军服,严肃的表情中好像在说:“我们中国是强大的,是不可侵犯的!”俯视整个阅兵军队,雄伟端庄、气势磅礴。我为祖国凯歌,歌唱祖国。想到这里,我流下了激动的泪。
⑥ 讨论黄金周出门旅游的利与弊的英语作文
利:1、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2、缓解人们紧张的工作压力,使人们得到休息和放松;
3、促进旅游业、餐饮业等发展
弊:1、由于各地热点景区游人增多、拥挤,造成安全隐患增多,发生事故概率大于平常;
2、在“黄金周”期间,除了最上层的中枢包括国防、外交及最底层的饮食购物旅游外,社会运作基本停顿一周时间。
黄金周的利弊得失
近日,有报道称国务院曾召集会议,研究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假日,推行强制带薪休假问题。国内旅游学权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赵鹏也强烈希望有关部门能采纳这一建议。
有关黄金周的利弊得失,近年一直争论不断。日前,随着“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各类矛盾的出现,有关取消“黄金周”,实行强制带薪休假的建议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专家建议的核心观点是,“黄金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初预计的拉动内需目的,但却人为地干涉了旅游运行波动,不符合旅游业的经营规律;不仅企业的营收离期望值越来越远,消费者行为也渐趋理性,甚至对黄金周出游存在恐惧。赵鹏院长的建议,更多是从旅游的角度提出的。其实,即使从其它角度来看,以强制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的建议,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休假,是职场中人的基本权利。但是,怎么安排休假,却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理念。就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利用休假办一些自己平时没时间办的事。可是你休假,为你办事的单位也休假,很多事情就办不成。比如想利用休假,到医院找个好医生系统地查查病。但是黄金周里医院只有一般的急诊,主治医生或专家都休息。如果你不愿意随着人流、挤着交通工具去“花钱找罪受”,也不愿去逛商店,那就只能是躺在家里睡大觉了。这种全社会高度统一的“强制休息”,就算是对百姓的关怀,情感上是不是也太粗放了一点?
第二,以强制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可节约一定的社会资源,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当初黄金周这一设想,很大程度上是在刺激消费的基点上提出的。实施初始的几年,也确实起到了一些启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但是,在一些表层的、有形的收益下,“黄金周里淘黄金”的概念被不断强化。可是几年以后,人们逐渐发现,黄金周里的“黄金”不是很实,一定程度上是以黄金周前后十余天的市场普遍低迷作代价、人为地“堆”起来的。如果再考虑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猖獗、服务缩水等消费负面因素,其“含金量”就更令人怀疑了。而假如取消黄金周,社会生活不因集中休假而“停摆”,又会增创多少社会价值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以强制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还存在相当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异常复杂,强制带薪休假,对于不少劳动者来说,还显得相当奢侈。当前除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少企业怕是都难以落实。如果企业员工连底薪都没有,所有薪酬都与劳动价值挂钩,休假不劳动就没有收入,别说企业是否愿意落实这一制度,就是职工本人,恐怕都不会领这个情。此外,黄金周的初衷,也并非全为旅游而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容忽视,类似春节这样的节日,就不能等同于黄金周,也以强制带薪休假来取代。
黄金周的利弊得失,这几年人们看到的、议论的都比较多了,但是如何从更高的层面来解决其中的问题,还应该有更多的专家、百姓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政府有关部门应集思广益,多方协调,以解决围绕休假而带来的诸多经济、文化、权利、义务等问题。
⑦ 《黄金周的一天》作文600字
忙碌的国庆
又一个国庆节到了,我们学校也放了假,我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休息七天。这七天的假期小朋友们打算怎么过呢?是去外地旅游,还是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是整天陶醉在书林之中,还是在家帮父母干活?我想,每位小朋友大概都要去逛逛街,买点东西吧。可是你们注意到了吗,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有那么多的人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
大街上每一家商店里的营业员和老板都在辛勤地工作,他们都热情地对待顾客,从不对顾客们翻白眼、说脏话。不管是什么节假日,这些商店里的营业员和老板从不休息。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为了使我们得到更好的服务。
不仅各个商店、超市里的营业员在国庆节辛勤地工作,在大街上还有一群不知劳累的工作者——环卫工人。环卫工人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劳动,就算在国庆节也从不休息。环卫工人每天都在为我们的城市做出贡献。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到处是垃圾,臭气难闻……我们一天也离不开他们,而他们每天都在工作,都在环保,都在劳累。他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能过一个舒适的国庆。
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在国庆节里也何时休息过?他们也在坚守工作岗位。他们对待病人都非常热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好。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邀约自己去玩而不到医院给病人治病。他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我们能得到及时的医疗保障,过一个健康的国庆。
在国庆节里,旅游行业的人们更是在辛勤地劳动,祖国大江南北各个景点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10月1—7日之所以被称为“十一黄金周”,就是因为许多行业10月1—7日放假,大家都想借此机会去各地旅游,旅游人数大幅攀升。但是不论旅游人数再怎么多,各个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都是一刻不停地工作着,让我们能度过一个开心的、高兴的、快乐的国庆节。
除了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行业的工作者在祖国诞生的日子——国庆节得不到休息,如航空、铁路、公路运输和电视参的工作人员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度过一个快乐的国庆节,一个开心的“十一黄金周”。
⑧ 我国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有哪些
一、“黄金周”的利与弊
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
然而,“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在未实行“黄金周”制度时,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实行“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
——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
——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
——“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一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从全社会一个较长时段来看,几个短时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容易形成低质、高价),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
最近3年统计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几乎均低于全年旅游人均消费额。2000、2001年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花费的绝对增长值与平均年增长率都比1997、1998年低。从表1、2、3、4中可以看出,“黄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民出游率的增长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形之下对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影响不大),但对全国旅游经济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黄金周”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境旅游的条件,但集中在3个时段中的闸涌式出游,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几国的情况下,同样给出境旅游的经营者和接待地带来巨大压力,供求规律的结果必然使旅游价格上扬、服务质量下降,势必影响出境旅游者的利益,不利于正在兴起的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3个“黄金周”前后,全国旅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由于是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运动式”色彩,习惯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时颇能奏效。这种行业管理模式与加入WTO、培育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从长远看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
——全国划一实行3个“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今后5~10年及20年内,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据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发展目标预测,到2009、2010、2015、2020年,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11亿~11.5亿、15亿~17亿、21亿~25亿、29亿~36亿人次,出境旅游将达1600万、2000万、2500万、3700万人次(事实上远不止这些人数)。对一人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1/5左右的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
⑨ 求论文!!题目是《我国发展黄金周旅游的利弊》
可以围绕以下这个提纲进行写作:
利:1、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2、缓解人们紧张的工作压力,使人们得到休息和放松;也可以使家庭多些在一起的时间
3、促进旅游业、餐饮业等发展
弊:1、由于各地热点景区游人增多、拥挤,造成安全隐患增多,发生事故概率大于平常;
2、在“黄金周”期间,除了最上层的中枢包括国防、外交及最底层的饮食购物旅游外,社会运作基本停顿一周时间。
3、出外旅游食宿、服务质量都可能有所下降。
节选一些文字供你参考:
黄金周”的利与弊
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
然而,“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在未实行“黄金周”制度时,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实行“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
——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
——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
——“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一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从全社会一个较长时段来看,几个短时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容易形成低质、高价),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
最近3年统计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几乎均低于全年旅游人均消费额。2000、2001年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花费的绝对增长值与平均年增长率都比1997、1998年低。从表1、2、3、4中可以看出,“黄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民出游率的增长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形之下对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影响不大),但对全国旅游经济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黄金周”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境旅游的条件,但集中在3个时段中的闸涌式出游,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几国的情况下,同样给出境旅游的经营者和接待地带来巨大压力,供求规律的结果必然使旅游价格上扬、服务质量下降,势必影响出境旅游者的利益,不利于正在兴起的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3个“黄金周”前后,全国旅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由于是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运动式”色彩,习惯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时颇能奏效。这种行业管理模式与加入WTO、培育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从长远看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
——全国划一实行3个“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今后5~10年及20年内,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据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发展目标预测,到2009、2010、2015、2020年,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11亿~11.5亿、15亿~17亿、21亿~25亿、29亿~36亿人次,出境旅游将达1600万、2000万、2500万、3700万人次(事实上远不止这些人数)。对一人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1/5左右的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
⑩ 国庆出游利弊作文800
黄金周的利弊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黄金周”调休假制度已有六个年头了。据统计,“黄金周”带动了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多人次,累计达8亿多人次,实现了巨大的旅游收入。黄金周也带动了饭店、餐饮、交通、商业、通讯、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的地区积极运作,希望把“黄金周”变为“黄金月”。“长假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到目前止是实行“黄金周”一个主要论据。
实际上,“黄金周”更多地被人进行经济解读,各地在每个“黄金周”后必然发布的经济捷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而事实上,“黄金周”的意义应当不止于经济。“黄金周”凝聚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而且人来人往也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有一点更重要是,“黄金周”的实行改变了勤劳朴素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使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生活方式更加以人为本和愈加丰富多彩。 然而,由于缺乏对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和缺乏全国性的长时间全民统一放假模式管理,“黄金周”集中旅游的弊病也日益突出: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等。难怪不少旅游者抱怨,“黄金周”期间旅游不是享受,而是受罪。社会上由此出现了不少否定“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方式的观点,包括在今年的两会上越来越遭到一些人大和政协代表的质疑:“一窝蜂”的休假形式不从根本上改革,黄金周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低。代表们指出“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存在四大弊端.
首先,“假日旅游”被限定于“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之内,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使“黄金周”的火爆与节日后旅游市场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平稳的发展。 其次假日的集中旅游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适应对假日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企业硬件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假日消费需求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假日期间的供不应求与此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的出现,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 再次,“假日旅游”中的供求失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出现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假日期间商家认为“皇帝的女儿不出嫁”,有一种“一锤子买卖”的思想,粗放型服务较多,旅游企业或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诸如提高旅游景点的收费标准、降低安全保障及改变旅游计划等方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使消费者权益失去保障,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最后“假日旅游”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04年国庆黄金周旅游信息通报:10月3日曲阜三孔接待游客8.2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37%,乌镇全天接待游客2.35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135%。10月4日, 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颐和园、定陵、雍和宫、凤凰岭等旅游区(点)均超过了核定最佳日的接待量;玉龙雪山接待观光游客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高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