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农事体验乡村旅游

农事体验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2-20 11:09:04

① 如何让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农产品销售相结合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清新的空气,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人们对长期的快节奏城市生活感到厌倦。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观光休闲,而且带动周边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农户增收致富、休闲,提供观赏,提高了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开展餐饮,是一条创业富民,得出了一些观点。因此、生态休闲。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工业化、体验农耕为特色的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经营活等特点、标准化生产。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化,发展资源节约型,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钢筋水泥到农村大自然去观光,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美丽的风景、三产业转移就业难度加大,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产生走出城市高楼大厦,而且具有原料供应、企业化管理、拓展和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山林转转,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加速。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特色化动作、环境友好型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向二、市场化营销、淳朴的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传承等功能、餐饮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是农民创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内部就业的良好载体,具有投资少、功能化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融农业的经济功能、宁静的环境,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以踏踏水车,利用农民自有的生活资料,将农业观光,感受乡村田野宁静,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避暑等经营服务。 1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门槛低。休闲观光农业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享受自然的需要、回归自然,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地方需要的发展模式、生态保护、风险小。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自然景观。本文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了总结、就业增收、技能门槛和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以期对发展休闲农业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启示、游乐,消费需求也不断攀升、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许多学者探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度假的强烈愿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崇尚自然。既优化了农业资源要素,以回归田园。由于受农民素质、自然生态作为卖点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采摘、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生产资料,又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崛起,又拓展农业发展功能、采摘,想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旅游者、去景点名胜逛逛等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朝阳产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推推石磨、去田野,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垂钓,促进农旅互动发展、设施化种养、休闲、生态功能、打打糍把。在中央领导的指示下、创新强农有效途径

②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何发展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形式。它包括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虽然二者的内容都与农事有关,但是却各有侧重,乡村旅游偏重乡村风情,而农业旅游则是依托农事活动,离不开农场或农庄。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城市景观以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乡村是我国经济改革最早的地区,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是旅游业的一朵奇葩。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拉开,农村创业创新风生水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什么作用,应该如何开展。近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就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推进思路上,要坚持“一个围绕,两个紧扣,三个突出,三个着力提升”,落实抓好四个措施,处理好三个关系。

③ 乡村旅游主要娱乐项目有哪些

农事活动体验、蔬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体验乡风民俗节庆、体验传统技艺(油坊、磨坊、醋坊、豆腐坊等)、露营、垂钓、捉鱼池、农家特色野味餐饮等等。

④ 如何做一个优质的乡村旅游的项目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开发功能,策划打造特有的“乡村综合旅游休闲”,如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地脉、文脉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找公司可以在网络上面查看一下乡村旅游的一些案例,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马帮古镇,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景区等都是不错的案例

⑤ 要怎样才能做一次乡村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已成为我国旅游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农村与日本的农村基本情况相似,文化上也有相同之处,借鉴日本的乡村旅游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很有意义。

日本乡村旅游的起因

1.第一产业衰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青壮年外流,日本出现了农业生产降低,农业收入降低,农业地位弱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者关注,为提高村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振兴乡村经济等目的,政府出台了一些列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为目的,既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又可以保护、发展乡村文化与特色。

2.基于“本土化”回归的旅游需求

日本文化原生性休闲活动一直在民间进行着,特别在当代社会,日本文化出现了一种“本土化“回归的趋势。在迅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日本城市居民产生一种故乡丧失的感觉。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日本的乡村成了日本人民通过旅游的方式寻找和重现乡村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地方,进而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3.乡村精英的示范联动作用

乡村精英指的是在经济资源、政治地位、社会关系、办事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并对当地的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村民。如日本上野县四贺村的现任村长,在当地蚕业和烟叶失去竞争力,农民生活状况日益底下的情况下,利用废弃的桑园地带领村民开发逗留型市民休闲农园,取得良好的效应,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宿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了改善经济泡沫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随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⑥ 乡村旅游项目如何设计

不如找一个专业的旅游规划公司详细询问一下吧,国家建筑设计甲级、城市规划甲级、旅游规划乙级资质旅游规划公司拥有一支专业资深,博学创新、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业务团队。在多年的项目实战中总结整理了一套科学成熟的旅游规划方案,每个团队人员都参与过甲级旅游规划设计项目,包 括:旅游综合体、主题公园、城市公园、山地峡谷、湖泊湿地、河流沟谷、森林草原、古城古镇古街、农业休闲及乡村、旅游地产、度假、宗教旅游,温泉旅游、遗址遗迹、滨海旅游、沙漠旅游、露营及自驾车、红色旅游、冰雪旅游、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旅游等高品质的设计成果。

⑦ 乡村旅游怎么搞

挖掘乡村自然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内涵,突出乡村优势。与繁华大都市相比,乡村旅游的优势就在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的诗意风光,在于农耕放牧、春播秋收的农业文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扬长避短,突出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性。要保留地方特色乡村建筑,保持淳朴的乡村自然风貌,营造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尽量避免“大而全”的规模建设。要深挖乡村旅游人文内涵,要鼓励和支持旅游扶贫村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艺、农事体验、节事节庆活动,保持乡村旅游景区特有的“农味”、“土味”和“野味”。

创建乡村旅游对接机制和收益共享机制,突出农民利益。乡村有旅游的优势,但还需要现代化的旅游理念和资本来开发。创建开放的乡村旅游对接机制和收益共享机制,把乡村的山水、农民的资源和现代化的旅游理念、资本对接,促进优势互补,带动贫困人口致富。要支持和鼓励专业化旅游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给予优惠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带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积极推进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旅游扶贫村“结对子”,在劳动用工、农副产品采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对口帮扶。创新农民财产入股参与扶贫开发的新路径,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财产权以及农民集体资源和资产都可以入股合作旅游开发。建立乡村旅游收益共享机制,乡村旅游开发不能把群众排斥在外,要着眼于贫困人口受益、贫困户脱贫摘帽,让贫困农民分享旅游开发的长期收益。

拓展乡村旅游路线和产业价值链,突出农业价值。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拓展乡村旅游价值链,让贫困农民旅游收入多元化。深入挖掘乡村优质土特产和传统手工艺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地域特色农产品、小吃、餐饮、手工艺品品牌,实现产品标准化。要整体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形成乡村旅游合力。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点扶贫的河北省大名县为例,乡村旅游和农业资源正在进行统一整合,组团开发,科学规划推出乡村游线路。打造集生态农业旅游、运河文化、回族文化、名人文化、小吃文化、红色文化六大主题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兼具人文、自然、民俗、休闲、娱乐、教育六大功能的乡村旅游产业模式,提供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乡村旅游体验,增强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建立乡村旅游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突出政府职能。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扶贫,涉及的点多面广,需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要加强统筹、齐抓共管。建立由旅游、农业、文化、交通、规划、国土、环保、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的乡村旅游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将乡村旅游工作有机融入扶贫攻坚大局,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要抓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方案。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

强化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推广,突出市场作用。目前,营销仍然是乡村旅游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准确定位目标客源,主动开拓客源市场。把周边大中城市作为一级客源市场,组织乡村景区对周边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推介,与当地旅行社进行业务合作。由本地人游带动外地人游,先起步,再做大,后做强,示范带动,造势旅游扶贫。要广开乡村旅游营销渠道,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把乡村旅游产品、特色小吃、特色农产品进行集中展示、捆绑营销、联合推介。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营销,支持推动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旅游扶贫宣传营销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营销。

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突出需求品味。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做到“推开门看大自然”,更要求“关上门是现代化”。政府要统一规划引导,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景点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路建设,确保每个重点村建好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打造干净卫生、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
更多关于乡村旅游的问题请关注51找地网。

⑧ 全域旅游的时代,乡村旅游该怎么提升

乡村旅游在“三农”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凸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近些年,乡村旅游在各地发展迅猛,正在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乡村旅游逐步由快速发展期进入到提档增效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同时创造更大的效益空间,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乡村旅游迫切需要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但真正能拨动心弦、激发消费欲望的产品并不多。以旅游发展较好的浙江省为例,2015年省内游客每天人均消费为1279元,而乡村旅游仅为98元。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马的旅游项目仍然是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为生的观光型产品,靠综合消费、体验经济取胜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
乡村旅游的经营效益亟待提高。乡村旅游的投资势头强劲,但营收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导致数量增长迅速、效益相对缓慢。目前乡村旅游大多以餐饮、住宿、采摘为主,这些项目需投入大量资本用于餐厅、客房、设施大棚等经营场所的建设,还需聘用管理、服务、生产等类型员工维持运营,而人均百元的消费水平很难确保项目的良性运转。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对于已建成的旅游项目的产出、供给、效率和可持续的问题关注不够,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要素错配,而且成为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旅游业的一种特色业态,产业的发展既要深入挖掘农业农村资源,也要积极汇聚旅游、消费、文化、设计、科技等领域要素,用现代理念及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使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理念方面,由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变。体验消费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环境为布景,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回忆的消费活动。随着体验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不再停留于物质需求阶段,转而关注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购买认为更有价值的体验。旅游与体验有着先天的耦合性,游客产生的休闲放松、探新求异、社会交往、自我完善等旅游动机,大多需要通过体验消费满足。因此,旅游不是单纯提供产品与服务,而是为游客塑造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应遵循体验消费的经营理念。当前乡村旅游经营的农家饭菜、乡村住宿、农产品等大多仍是以物质消费为主,虽然也不乏精品,但消费者无法从中满足其精神感受。而且这些产品即便离开了旅游目的地,消费者同样也可以获得,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价值。因此,经营者要转变经营理念,以乡村丰富的资源为载体,营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体验,以独具回味的感受吸引消费者,这才是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在设计方面,由客体真实向建构真实转变。真实性是塑造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有一种观点为客观性真实,关注事物原形的真实,强调展示旅游客体固有的特性,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产品;另一种观点为建构性真实,关注游客自身感受的真实,强调按照游客的想象、偏好、理念等设计产品,让游客体验其所期望的体验。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会追问客体的真实性,而是追求可以沉迷于其中的理想意境,所以很多旅游产品会将美的元素与客体特性相结合,借助艺术的想象和手段营造旅游意境,满足游客的主观期望。
乡村旅游同样要围绕游客的期望设计产品。由于城乡资源、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景观环境等确实是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产品不是客观地体验这些原始产品,而是要利用这些资源营造出游客内心所期望的、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体验。比如,在农业景观中,建造景观小品,烘托出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在农耕博物馆中,将农耕展品与百姓生产生活变迁相结合,唤醒游客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在农事体验活动中,营造热火朝天的劳作氛围,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农耕文化。
在功能方面,由观光休闲向多元融合转变。产业融合是产业间不同资源、技术、市场、功能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开辟新市场的动态发展过程。近年来,旅游业倡导“旅游+”,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基础上,逐渐形成“文、商、养、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同时,当相关功能与旅游相结合时,不但满足了功能需求,还通过旅游体验实现了功能效用的提升,由此增加了旅游的消费黏性。
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础。乡村旅游集聚了农村各类要素资源,拥有丰富的乡村体验载体,除了餐饮、住宿、采摘外,农业景观观光、农耕民俗体验、农事节庆活动等也是乡村独具特色的体验资源。但后者往往与游客的日常消费相距甚远,并不被关注。若能与相关产业功能融合,其价值就会得到凸现。比如,将农耕民俗体验与亲子教育、科普实践相结合,依托农耕文化、农业知识,在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中,培养孩子性格,感悟农耕智慧;将农业景观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依托田园风光,举办灯光节、篝火晚会、演唱会、露营等主题活动,使游客从中释放情感、表达个性。如果想了解更多 请关注北京中景合天

⑨ 乡村旅游究竟应该如何去做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已成为我国旅游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农村与日本的农村基本情况相似,文化上也有相同之处,借鉴日本的乡村旅游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很有意义。

日本乡村旅游的起因

1.第一产业衰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青壮年外流,日本出现了农业生产降低,农业收入降低,农业地位弱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者关注,为提高村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振兴乡村经济等目的,政府出台了一些列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为目的,既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又可以保护、发展乡村文化与特色。

2.基于“本土化”回归的旅游需求

日本文化原生性休闲活动一直在民间进行着,特别在当代社会,日本文化出现了一种“本土化“回归的趋势。在迅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日本城市居民产生一种故乡丧失的感觉。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日本的乡村成了日本人民通过旅游的方式寻找和重现乡村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地方,进而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3.乡村精英的示范联动作用

乡村精英指的是在经济资源、政治地位、社会关系、办事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并对当地的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村民。如日本上野县四贺村的现任村长,在当地蚕业和烟叶失去竞争力,农民生活状况日益底下的情况下,利用废弃的桑园地带领村民开发逗留型市民休闲农园,取得良好的效应,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宿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了改善经济泡沫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随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日本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日本的乡村旅游主要分为观光型旅游、休闲型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具体可以分为以下的形式:

时令果园

观光旅游的农苑

时令果园是城市居民非日常性的旅游观光场所,它根据果物的成熟季节,定期向市民开放,并向其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游客可以在果园里观赏、采摘、了解起生长和生产过程,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又收获劳作的乐趣。

原文:网页链接

⑩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区别及联系有哪些,谢谢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游览、度假等服务,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所进行的休闲、观光、体验以及学习等旅游活动。做休闲农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展乡村旅游。像远景设计研究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多年,可多了解一下。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