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抓手
Ⅰ 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经验中,三个结合是指什么
一是扶贫开发要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村庄变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景区。
二是扶贫开发要与“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五指山、保亭、白沙等高速公路连接线今年要全部开工,尽快实现“县县通高速”;要立足“全省一盘棋”谋划“五网”互联互通,加快补上教育、医疗短板。
三是扶贫开发要与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加快建立健全扶贫机制,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1)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抓手扩展阅读: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坚持“四个始终”。
一是始终做到精准识贫、精准脱贫。要按照总书记“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等指示要求,把“精准”严格落实到识贫、扶贫、脱贫等全过程,确保政策公平和社会稳定。
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整改。
三是始终做到“五个绝对不允许”:在扶贫中绝对不允许搞形式主义,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绝对不允许数字脱贫,绝对不允许截留、滞留、挪用、贪占扶贫资金,绝对不允许干部渎职失职和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四是党政主要领导始终亲力亲为。要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是党的历史使命,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的职责”的指示精神,实施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逐级逐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Ⅱ 2019年威海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总
城区环山快速路主线贯通
2019年10月27日,乳山口大桥工程正式启动。乳山口大桥工程是我省最大跨径跨海悬索桥,是我市环海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市公路建设史上跨度最长、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桥梁工程。项目起点位于乳山市大乳山猫头嘴,终点接G228丹东线烟台海阳市起点,路线全长4.01公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枇杷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枇杷的营养价值
在枇杷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非常高,在一百克可食部分中,胡萝卜素的含量高达1.25毫克,在水果中排名第三。而所含的维生素C可达到10毫克,在水果中也属于佼佼者。适量地食用枇杷能够补充身体营养,调理代谢,还有生津止渴等功效。
枇杷的医学价值
枇杷除了是好吃的水果,还是一味良药。传统中医认为,枇杷有润燥清肺、止咳消痰、生津止喝、润养五脏、清热利尿等功效。因此,患有肺热咳嗽、痰多、干咳、咽喉肿痛等患者,可以适量吃些枇杷来作为食疗辅助治疗。而将枇杷榨汁,再加入它的叶子、果核和冰糖熬成的“枇杷膏”,是中医非常有名的止咳清肺良药。吃枇杷具体有什么好处,通过以下的一些传统方剂,可以了解更多!
1、清热,解毒,凉血:适用于酒渣鼻,毛囊虫皮炎等症。批把桅子方。鲜批把叶、桅子仁各等份,白酒适量。将鲜批把叶去叶背绒毛,研末;桅子仁研末。两末相合。每次服6克,温白酒10毫升送服,每日3次。
2、清肺化痰,宣肺降逆止咳:主治肺热、痰火、痰热咳嗽。鱼腥批把饮。鱼腥草60克、炙批把叶20克,冬瓜汁100克,白糖适量。先取冬瓜1000克(冬天可用广柑90克)煮取汁水,去渣。将批把叶去叶背之毛,用蜜水在铁锅中略炙炒,加入鱼腥草,加水适量,煮取药汁约300克,去渣。将冬瓜汁、药汁混合,加白糖少许调味即可服饮。脾肾阳虚咳嗽者忌服。
Ⅳ 乡村旅游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1.科学编制规划 准确定位
“旅游大发展,规划要先行。”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旅游兴市战略,按照大力推进、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和精品民宿建设质量总要求,对乡村旅游的功能进行科学定位;邀请省内外著名的旅游规划编制单位,根据本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实施本辖区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把重点乡村旅游资源纳入旅游业总体发展布局,予以重点保护、重点建设,并出台乡村旅游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确保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开发,坚决避免低水平开发、重复性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同时,要统筹和对接其他相关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各项农业产业规划等,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支撑,不能相互冲突。
2.加大投入力度 鼓励建设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要统一部署,多措并举,综合协调,把有限的扶持资金重点放在体现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拉动经济、保护环境等方面,加大前期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要设立用于乡村旅游示范区奖励、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投资贷款贴息、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等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有条件的县区要鼓励企业投资开发建设一些公园,如休闲广场、健身乐园、森林公园等。要鼓励盘活农村房产资源,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采取合资、合伙等形式参与建设,鼓励他们出租或自办农家乐和民宿,吸引更多的人到农村体验生活,拉动更多的人参与就业。要充分发挥当地酒店、宾馆、娱乐场等服务业经营公司的优势,鼓励他们参与创建农家乐、民宿、庄园等乡村一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乃至跨界经营等,为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的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在发展交通、水利、环保等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把乡镇景区公路、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河道改造、污水处理站、畜禽集中养殖场、垃圾集中收集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省市建设的“大盘子”,提升建设标准,借力推进发展。
3.积极协同推进 形成合力
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制定并推进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宣传部门要发挥中心城市营造旅游氛围的优势,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微信、宣传标语、雕塑小品等各种形式,打造统一的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形象,让游客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文化旅游部门要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红色文化等资源,支持各地定期举办一些民间艺术节、文化节和休闲体育、旅游论坛等节庆活动;在大型商场、宾馆酒店、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人流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中心,方便服务游客,提升乡村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发改经贸部门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建设。国土交通部门要深入研究多方式供应乡村旅游项目的用地政策,在道路改造、交通指示牌设立等方面,充分兼顾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公安消防部门要出台适合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经营的治安管理办法和消防安全标准。农委部门要在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方面,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在“三化”“三农”建设方面向乡村旅游给予倾斜。
4.抓好典型示范 建立标准
当前,我市各县区的乡村旅游呈现出散、小、低状态,难以产生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顾客群。破解这个难题,一是要确立一批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典型,利用重点旅游资源打造好龙头示范景区,以龙头带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桓仁县、南芬区等“全域旅游示范县(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要结合各村独特产品优势,重点打造农业观光园、农产品产业基地、休闲体验园等特色主题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地方乡村旅游的代表性景点,并利用节庆造势,重点塑造一些具有代表乡村旅游节事品牌的民间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四是要建成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线路,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科学布局景区、景点,科学规划适合自驾游的旅游线路;五是要出台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满足不同类别游客的消费需求;六是规范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数据统计,要在统计范围、指标口径、测算方法以及数据反馈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机制,夯实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建设工作的基础。
5.打造“特色小镇” 建设带动发展
特色小镇不但具备与乡村联系紧密,在地理空间上一体化、在经济关系上资源互补、在产业链上相互协作的功能优势,而且其优越的生活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更容易跨界融合产生新兴产业,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市合乡并镇后的整体优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绿色产品资源,打造一批集农业产业、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小镇。一是以本地区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手工加工为重点,做强手工艺术特色小镇;二是利用地方现有花卉品种基地,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带动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做好农产品特色小镇;三是利用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着重打造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科普观光、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四是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跨界融合发展平台作用,在现有乡村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业取得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教育、医疗、养老、金融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尽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特色小镇。
6.壮大队伍 调动农民参与热情
农民是国家推动全面脱贫致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受益人,是繁荣农村文化、推动产业兴旺的建设者,更是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村幸福指数的生力军。调动我市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快出台支持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立足当地旅游产业实际,不断挖掘、拓展新领域,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新型旅游经营主体给予相应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扶持。二是要搭建孵化平台,按照就地就近和个人自愿原则,充分依托现有闲置土地、厂房、校舍、科技孵化平台等存量资源,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整合创建一批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园、采摘园等旅游园区,为农民提供经营场所、创业服务、拉动就业等支持。三是要把营造包容、和谐、创新、平等、竞争的人才成长环境,列为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样重要的工作议程;结合农民创业创收的特点需求,实行免费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和旅游产业创新培训,进行技术帮扶指导。四是引导成果转化。要鼓励和支持当地旅游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以及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外在成功人士建立市场化的新型旅游产业平台,帮助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企业拓展与科技创新的有序对接和联动发展。五是要结合各乡村社团和行业协会改建扩建“乡村村史馆、企业荣誉室、广场阅览板”等工作规划设计专栏,心怀崇敬、浓墨重彩地记录各类乡村旅游经营户、企业带头人和能工巧匠传承人的典型事迹。各县区政府部门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力褒奖他们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要树立用人导向,结合乡村换届,破格选拔使用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各乡村干部队伍中来,激发农民热情,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兴旺、繁荣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
Ⅳ 2020广东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如何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给定资料】
冬日里的湖南株洲渌口区古岳峰镇白壁村一派风景秀美的田园风光: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上,红顶白墙民居错落有致,农家小院整洁干净,村庄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独特的美丽乡村风貌逐渐显现;10月底的龙门镇花冲村热闹非凡:小村人声鼎沸、游人如织,数百滑翔伞爱好者聚集于此,数千游客现场观摩刺激的滑翔伞赛事,“体育赛事+乡村旅游”模式将“花冲旅游”的品牌名片擦的更亮更响……像白壁村、花冲村这样的“高配置”,是株洲市渌口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打造山清水秀村美、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43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9元,增长9%。”株洲市渌口区区委书记罗绍昀说,一直以来,渌口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要求,通过规划引领、健全机制、创新示范、强化落实等工作,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扎实的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村域面积大、人手少、处置不及时、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不高曾是困扰古岳峰镇白壁村发展的几大难题。如何发挥出线上微信群的更大价值,将微信群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一直是白壁村党支部思考的问题。为此,白壁村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创新“线上+线下”工作法,线上建立微信群组发动群众,线下成立突击队的模式。 “线上+线下”工作法不仅搭建了村干部与村民的桥梁,还打通了村里与村外村民的沟通渠道,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此外,白壁村以德治、自治、法治互动助推乡村治理,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班子履职服务能力水平,积极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以身说法、以案说法扎实提升村民法治意识,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门前三包”带动庭前院后绿化和美丽庭院的创建,人居环境卫生治理已形成村民的良好习惯,人人都来争当美丽家园的“保护者”。近期,白壁村凭借着创新的乡村治理体系更是入选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白壁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株洲市渌口区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渌口区按照“全面铺开、分类推进、示范创建、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示范创建”为抓手,选定了12个示范创建村(社区)和4个后备村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区级领导联系示范创建村制度,并向“12+4”示范村派出工作队,探索激发村支两委和农村群众致力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和内生动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人居环境铺就底色,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渌口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克胤表示,全区按照“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整合相关资源,增强投入保障,将在示范引领上狠下功夫,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按照精心设计、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建成更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力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龙门镇花冲村这次滑翔伞比赛很精彩,令人流连忘返。”从外地来观摩滑翔伞邀请赛的游客在花冲村航空滑翔基地不停地拍照,兴奋不已。10月31日,株洲市首届全国友好城市滑翔伞邀请赛在龙门镇花冲村举行,一时间,这个偏僻乡村忽然热闹起来,观摩人数达到数千人,各大餐饮、住宿等生意火爆,群众享受到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此次邀请赛填补了全市航空运动基地‘零’的空白,这仅是花冲滑翔的开始,未来将进一步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渌口区全域旅游的品牌名片。”渌口区区委副书记朱江表示,花冲村将围绕航空飞行营地,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家庭客栈等,打造四季水果、香菇、花卉等基地,在旅游发展中推进强村富民,在强村富民中深化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渌口区持续推进多元文化产业、绿色农牧业产业、全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扎实好“规划、整治、文明、富民”的文章,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培育和打造,加速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新型职业农业培训,遴选产业指导员,以高质量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全区产业发展更具活力、魅力、影响力。
“坚持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呈现全面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多元、人才支撑的发展态势”。渌口区副区长刘行国表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渌口区自身的自然资源,探索并走出一条绿色生态、产业兴旺、强村富民的产业发展特色道路。
根据给定资料,就如何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要求:总结全面,内容具体,切合实际,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应做到:
一、巧“结合” 创新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1、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创新“线上+线下”工作法,线上建立微信群组发动群众,线下成立突击队的模式。
2、以德治、自治、法治互动助推乡村治理,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
3、 选定示范创建村(社区)和后备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区级领导联系示范创建村制度,并派出工作队,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
二、重“特色” 推动优势产业落地生根。
1、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旅游的品牌名片,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家庭客栈等,打造果蔬基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持续推进产业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培育和打造,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新型职业农业培训,遴选产业指导员。
Ⅵ 新《土地管理法》亮点有哪些
新《土地管理法》亮点:
亮点之一:让利于民
长期以来,低价征地累积大量社会矛盾,广受社会诟病。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提出“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并在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房屋财产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合理规范的多元保障机制,保证被征地农民能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新《土地管理法》特别对农村村民住宅的补偿提出要求,明确对因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也要予以补偿。同时,删除补偿最高标准的限制。为确保新旧法律平稳过渡,防范土地征收成本大幅提高,新《土地管理法》对征收土地补偿标准并没有采用市场价,而是综合考虑了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测算区片综合地价。
亮点之二:限制权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保障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的重要方式。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地方对宪法中规定的“公共利益”理解太宽、太泛,再加上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入市,导致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利益遭到损害,社会风险加速累积。新《土地管理法》在借鉴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列举法,明确界定了公共利益的范畴:军事和外交、政府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扶贫搬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意味着未来除了这六种情形能够采用征收外,其他的增量集体建设用地不经过征收,也可以直接入市。除此之外,在土地征收的程序上,将原来的征地批后公告改为征地批前公告,对“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充分保障了被征地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限制了基层政府自由裁量权。
亮点之三:同等入市
原有的法律规定,除乡镇企业破产兼并外,禁止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单位或个人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导致城乡二元建设用地市场,同地不同权、同地不同价的问题突出。实践中,城乡结合部大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重挑战法律权威。与其堵,不如疏。新《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奠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基础,推进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设。
亮点之四:还权赋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土地制度改革,均伴随土地权利的细分。如,城市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推动了城市土地制度改革;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促进了农用地的流转。新《土地管理法》的修正也遵循了该思路,分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赋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等权能,并且明确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及其最高年限、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抵押等,参照同类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执行”,向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迈进了一大步。当然,由于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时间短,在理论界和实践界还有不同意见,本次法律修正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也为改革预留空间。
亮点之五:简政放权
为规范新增建设用地的管理,引导地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国家制订了繁琐的土地审批制度,导致建设用地审批层级高、时限长、程序复杂,加大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地方反映非常强烈。在各部门、各地方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新《土地管理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加快构建权责对等的现代政府管理体系。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照是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分别规定由不同层级政府审批。同时,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谁审批谁负责”,取消省级征地批准报国务院备案的规定。对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新《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指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亮点之六:完善体系
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在防范违规违法用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后,土地督察制度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内容将更加广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赋予土地督察制度应有的地位,对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土地管理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由此,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制度、土地调查制度、土地统计制度、土地督察制度等构成较为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
亮点之七:注重衔接
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到位后,国土资源的管理也面临着大变局。特别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后,国土空间规划将逐步取代土地利用规划,成为管理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开发的重要依据。新《土地管理法》为强化两大规划的衔接,强调“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同时,在附则中明确“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继续执行”。
总体而言,新《土地管理法》既充分吸收试点经验,又主动加强顶层设计,是上下结合修法的典范。如,新法中把“基本农田”上升为“永久基本农田”,也是政府强化顶层设计的结果,意味着未来对基本农田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严格。但新法过渡性痕迹也较为明显,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的篇幅依然较大,宅基地试点中的“三权分置”和有偿使用尚未涉及。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涌现。新时代,土地管理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
Ⅶ 走乡村振兴道路的难点包括什么
走乡村振兴道路的难点包括:
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专
2、汇聚全社会力属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3、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走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补齐乡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农”工作走稳走实,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抓手扩展阅读:
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