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组织在乡村旅游中作用
❶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特点
1、独特的活动对象
我国乡村地域广大辽阔,种类多样,加上受工业化影响较小,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乡村旅游活动对象具有独特性特点,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这种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2、分散的时空结构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为主,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游时间的可变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参与的主体行为
乡村旅游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和活动,还包括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层次
乡村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我国乡村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致使乡村旅游在文化层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乡村的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乡村社区的这种“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观念特色的非规范性”,使民间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朴性和诡秘性,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由于现代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和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因而是可持续旅游。
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魏小安在《中国三农旅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且采取这两种形式的旅游者不在少数。旅行社应关注这两种形式的市场开发,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旅行社转变角色,适应市场需求。
具体地讲,针对乡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产品设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满足乡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提高产品组合的灵活度,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线路设计的意见;提供一些代理服务,而不一定是包价旅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化咨询服务等等。针对单位团体乡村游,则应该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完善客户管理,根据单位情况量身定做产品,并且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
(五)适度关注乡村游的延伸性项目
乡村游不只局限于农业旅游,还可以开发一些拓展性项目。比如林业旅游,观赏林业;渔业旅游,海上鱼类养殖的观光,乡村池塘、溪流的垂钓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乡村游的延伸性项目融入旅行社的产品中去,丰富产品的内容,增强趣味性。
(六)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
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再加入一些体验性元素,让旅游者深入体验乡村气息,体验浓浓的乡情。但是,在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则需要与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卫生间的设施,基本的住宿条件,以及目的地的卫生状况等等,使游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产品供给的特点
第一,资源特点。乡村游本身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资源种类较多而丰富。比如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等。
第二,产品特点。目的地产品同质化、近距离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发展不够
❷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用怎么发挥
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为此回,在国家历答次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中都会突出强调土地政策。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用好用足国家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在许多领域有待深化和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需要具体落实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既可以引导农户个体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也可以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开拓具有相当规模和层次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价将加剧上涨、城市地产市场的逐利空间越来越受限,而我国广大的乡村土地资源丰富、回旋余地大,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空间广阔,积极加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核心,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可以为更多资本、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
❸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
()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积极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林、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点。使旅游业充分切入农业,实现了与"三农"的直接对接,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在田地里耕作、采摘,体验磨米、磨面都变成了旅游活动。这一切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转变固有观念,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为"三农"问题的充分解决,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途径。
(2)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我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发动和扶植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的乡村具有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的山村,而这些山村又是中国独特、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国内外游客,使旅游接待大大增加。
(3)设施逐步完善
我国乡村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交通道路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决。公路越来越平坦,极大的缩短旅游者在路上所耽误的时间。公路也连接到各乡各村,大大提高乡村的可进入性,也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方便。如贵州已达到村村通公路,极大的促进了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各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齐划一。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设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我国还不断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逐步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4)乡村旅游后劲十足
乡村旅游后劲十足,已建成的乡村旅游区(点)正积极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在竞相开工,抓紧建设。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秦皇岛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5000人,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缓解了农村人口转移的巨大压力。望峪山庄景区建成后,外出打工村民纷纷返乡从事旅游开发,村民的就业门路扩宽了,直接收入也得到了相应增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0元增长到了5500元,土地年租金由每亩100元,增长到了1000元。相对于外国,中国的农村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使得中国的乡村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哺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后天优势。
(5)建设农村新面貌
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风貌,同时也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❹ 乡村旅游的功能有哪些
(1)审美享受。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看到的都是钢筋水泥,听到的都是汽车喇叭,呼吸的都是浑浊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会追求一种别样的审美愉悦,而乡村旅游正符合了这种需求。这种美是纯自然的,是历史遗留的。
(2)缓解压力。之所以选择乡村作为旅游地点,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优美的风景或别样的生活方式,而是因为人们想要摆脱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卸下沉重的工作压力。
(3)教育体验。国外的乡村旅游,很多家长都愿意带孩子一同去,其中的原因除了娱乐之外主要是能对孩子进行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铭智旅游策划—乡村旅游规划专家)通过体验农村生活、品尝乡村野味、参与农业劳动,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能够领略到农村中别样的生活方式,体味到农村人的辛苦和勤劳,学习到有关自然的知识,即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体验方式。
(4)文化传承。相比于城市,农村中往往保留了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乡村旅游,建设民俗文化村,举办民俗文化节,都市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乡村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起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多的高度综合的特殊产业,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环周转,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变,从而提高了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更新社会观念。农村地区之所以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观念的落后,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进入,农民在为游客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开阔视野,接收到城市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
❺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旅游可以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步伐。乡村旅游是依托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资源进行打造的旅游模式,投资小、建设快,投资回报率富。根据乡村旅游这一特点,乡村旅游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2.乡村旅游可以提升乡村振兴档次。充分利乡村自然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建立完善乡村旅游功能,健全形成优质的乡村旅游格局,可以提升乡村振兴档次。
3.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其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4.乡村旅游可以使乡村亮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乡村的山更加绿,水更清,天更蓝,路更平,人更富。而乡村旅游又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开发乡村旅游可以让乡村亮起来,让农民笑起来。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❻ 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乡村游主要是现在大城市的人生活压力大、人们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可以放松身心,因为在城市没有一种田家乐园般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所以农家乐等项目正好迎合他们胃口。还有就是农村的资源相对薄弱,为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地政府开发和引导下,一批批农家游、生态游、体验休闲游等相续出现,这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短贫富差距、缩短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发展共赢....
❼ 乡村旅游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乡村旅游的特点
1、独特的活动对象
国乡村地域广大辽阔,种类多样,加上受工业化影响较小,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乡村旅游活动对象具有独特性特点,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这种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2、分散的时空结构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为主,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游时间的可变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参与的主体行为
乡村旅游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和活动,还包括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层次
乡村文化属于民间文化,国乡村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致使乡村旅游在文化层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乡村的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乡村社区的这种“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观念特色的非规范性”,使民间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朴性和诡秘性,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由于现代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和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因而是可持续旅游。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魏小安在《中国三农旅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❽ 乡村游的乡村旅游的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5、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6、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7、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❾ 乡村旅游的三要素
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资源等要素,开展的一切游憩、休闲、参与、娱乐、体验、科普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休憩时间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青睐。
一、 乡村旅游的定义
要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应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
①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与都市相对的一个空间概念,它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的资源。它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农事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社会文化等无形的旅游资源。
③乡村旅游有别于农业旅游,前者是按旅游的地域空间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按旅游对象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
④要区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民俗旅游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两者含有公共部分——乡村民俗旅游的关系。
⑤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亦可度假休闲,游客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时新农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
⑥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其目标是生存环境与乡村有较大差异的城市居民。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1994年定义: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2004年,在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应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二、现代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
乡村旅游一般具有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体验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合于群体团队活动,一般以家庭单元、企业团体为主,兼以零星散客。组织乡村旅游,对家庭而言,有益于亲情培养,心灵沟通,充分享受家的温暖和关怀;对企业团体来讲,有利于放松心情,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加深友谊,增强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现代乡村旅游由于受到其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山清水秀,碧空万里的自然风光使游人留恋忘返,幽雅清静、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是人们返朴归真的最佳选择。
②以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教育型乡村旅游。集知识、考察、学习、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例如:宁波奉化滕头村。
③以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56个,就有56种风情,富饶的国土形成灿烂的风俗,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多彩的民间文化,引人入胜。
④以观花采果和品尝美食为主题的参与型乡村旅游。以观赏花卉、采摘果实为主题的“动手果园”,以特产参观、品尝、购买为主的工艺特产一条街等,都对广大游客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注意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与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间”相比,富有乡野情趣的“绿色之旅”更能使游客放松身心,消除疲劳,陶冶情操。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三大要点
全球乡村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旅游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可以估算的,但机制和过程尚不完全明确。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过高估计,会导致发展停滞、后退,甚至导致地方旅游业获得利润能力的损失。过高估计必然会过高估计对旅游设施的需求。1991 年美国国家(州) 旅游局的调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50 个州中的30 个州具有目标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70 %以上的美国居民在乡村娱乐。1993 年英国每天接待的乡村旅游者为90000 人,估计84 %的人口每年进行一次乡村旅游。反观我们中国国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三大要点。
1、天时
①给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乡村旅游的正常稳态发展。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但是光有足够的关注是不行的,还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现在我国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了。致使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打着“乡村旅游”的幌子进行着圈地、开发房产的行为,导致了乡村的乡土面貌被严重破坏。
因此国家,乃至当地政府都要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质性扶持政策。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编制、人才培训和重点项目的开发等等。
②完善管理办法。
一是,实行服务质量监督。对每户农家建立档案,并采用乡村旅游点的标志授牌、等级评定、记分考核、实施奖惩等可行办法,对于经验优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做出违反管理的农户则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取消该乡村旅游经营内容。
二是,加强服务动态管理。即积极组织经营农户参加服务礼仪礼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细分目标市场,明确服务原则。要做好值班工作,确保随时向游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并记录在案。
③加大宣传力度。
例如:目前,龙坞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头的老客户。这些游客是来自开业之初游客高峰期的,而近来的新客户则非常至少。散客的数量有限,而且时间也较为分散,不利于实际经营。此时,龙坞茶村的服务容量显然是未饱和的,大量的开业农户仍在“待业”状态,因此暂时可以放下对游客容量问题的忧虑,一心加大宣传力度。只有有了足够的客源,才谈得上分摊客户,才能让农户看到项目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