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接待室施工图
1. 如何构建农家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是农家生态旅游资源的主体,在旅游资源的构建中,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前提。因此,对农家生态旅游资源构建的重要方面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构建,在此前提下,再对资源的其他成分进行构建。
(1)田园景观。田园旅游资源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特色之一。农田和土地都属于景观,属于一种只有在乡村才具有的景观。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今天,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使农田更加符合旅游对景观的要求,使得农田不仅具有高的生产力,而且具有景观价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农田景观进行建设:
①农田规格和布局。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对农田面积大小和形状进行规划,产生具有大景观和层次感,满足平面广度和层次丰富的要求,形成合理的空间变化。
②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效应。比如,点(单株种植)、线(行状种植)、面(片状种植)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甚至可以种植(构造)出不同图案,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在作物品种选择方面,可以结合生产需要,选择在不同季节开花结果的作物,使得四季有花景,月月有新色。田园风光中的森林、草地、溪流等更是景色中的重要成分,它烘托着田园,体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技术的结合,具有学习和了解的价值。从旅游的角度出发,传统生产方式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现代人,特别是对于来自城镇的居民,它不仅可以演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讲述农业生产的进步。
(3)农产品。农产品不仅是重要的生活资料,通过有目的的生产,农产品也可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针对已成为时尚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在构建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时,应该充分利用传统生产方式、传统作物和畜禽品种,用“土”法生产出传统的农产品,这种“土”产品将会是很有吸引力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4)生活居住环境。农村的居住环境与城市居住环境截然不同。乡村的幽静、自然与城市的喧哗和污染形成强烈反差。现代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农业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居住环境有三个尺度范围:①自然环境。大尺度范围的环境,人们常说的生态环境就是这种大尺度的生态环境,乡村在环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展,使之成为旅游资源。②居住区“四旁”。这是指乡村住宅旁边的环境。在乡村的民居四旁传统上都进行绿化,有着较好的环境。③住宅和室内环境。乡民居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这些传统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
(5)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是文学、戏曲、各种文艺形式创作的重要源泉。地方戏、民歌、诗歌、故事、饮食、服装、民风民俗和历史遗迹等各式各样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2.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规划,要注意那些事项
乡村旅游应是和谐发展的结果, 也是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结果, 且因有利于乡村自身综合发展才更具生命力。在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遗迹, 发展当地适宜又具地方特色的产业, 建立科学进步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才具有吸引力。
一、加强乡村景观规划, 科学设计本土景观
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 科学有序的规划能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和景观保护开发等的矛盾。乡村景观规划是围绕着人与景观共生发展的原理展开的, 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各种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 二者互利共生、和谐统一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 从尊重自然、人和地方精神角度出发, 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应积极做好景观规划工作。同时,乡土情结是乡村旅游需求的根本动机, 铭智旅游策划认为只有为游客提供本土的、原生态的乡村景观,才能长久地吸引游客。
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场所
1、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定规模、等级的乡村旅游区应该具有的服务性建筑, 它除了向初来乍到的游客展示旅游区概貌, 还为游客提供休息、观景、娱乐的场所,多位于景区入口附近。
2、游客食宿服务场所
乡村旅游区发展初期, 很少设置独立的游客食宿服务建筑和设施, 游客的食宿大多在农家宅院中进行, 是为玩农家乐的游客提供的附加服务。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 增加独立的食宿服务, 提升食宿服务的档次和品味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此外, 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 也正在出现餐饮一条街、茶馆、酒肆、乡村酒店这类建筑。从运作的情况看, 设置这样的服务场所和设施必须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开发的各方面条件, 避免盲目开发。
3、游客购物服务场所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必然现象, 大多数乡村旅游区都存在不小的游客购物需求: 乡村农产品、手工艺品以及乡村的农副土特产品等, 往往能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这样的买卖对游客与村民双方都是有益的,是双赢的。购物场所的设置应当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可以规划适宜的场地, 采用赶集的方式, 为乡村农产品买卖提供服务, 避免随意摆摊设点, 影响景观。也可以把购物与生产加工作坊结合起来, 形成前店后坊的购物街, 使游客参观生产性作坊之后, 能购买相关产品。
4、商务会议办公服务场所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区的接待服务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化,比如某些有商务会议服务需求的乡村旅游区, 可附属于乡村酒店等设置一定档次的会议场所。也可在某些乡村旅游区规划设置独立的小型办公会议建筑, 提供休息、会议、办公的需要。
三、乡村景观意象规划
乡村景观意象是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Mentalmap )。乡村景观意象具有以下特征:乡村景观意象的个性化、乡村景观意象的地方性、乡村景观意象的社会性。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基础上所渗透的景观意象思想, 它的形成离不开历史过程的积累、硬环境以及文化软环境的建设。着力乡村景观意象的规划有助于树立乡村整体目的的形象, 而一个能综合反映乡村地方特色、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的整体目的地形象, 是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的重要前提。
四、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乡村旅游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主要包括线状的车行道路、步行道路、马道、自行车道等和点状的停车场地。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一方面能令功能场地空间合理组织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能为游客带来交通体验的乐趣和舒适性。
3. 游客服务中心设计应该怎么做较好
游客服复务中心设计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出,游客服务中心是提供游客门票、地图、旅游手册、明信片等的购买,以及旅游咨询、导游等,设立集散大厅,供游人休息,临时性的接待和中转区,在景区的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集"产业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六位一体的专业规划设计院,强调对"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新城新区开发"四大领域进行系统整合,提供从项目前期咨询策划到施工图设计及后期顾问的"全程服务"。目前来说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业务类型涉及风景名胜区、度假区、休闲地产、城市商业街区、产业聚集区、酒店、高尔夫、温泉、滑雪场、古城古镇古村落、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森林旅游、滨海旅游、湿地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动植物园等30多个门类。是一家专业旅游咨询与创新设计机构,多年来专注于旅游产业规划、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休闲规划品牌之一。在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方面是比较专业的公司。
4. 农家生态旅游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要完善哪些方面
旅游基础设施,是接待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保障。首先,要解决好交通问题,提高农家生态旅游区的可进入性,配备停车场,在村口、岔路悬挂木制指示牌标明路线,方便游客寻找。其次,修建一些简单的休闲设施,如树荫下的凉亭、石凳、竹椅等,以供游客休息。再次,修建医疗保健站、药店、小超市、茶室、理发店等配套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在建筑方面要避免现代化,应与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材料以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为主,色彩、风格应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注意不要把农家生态旅游办成餐厅酒楼。
制定农家生态旅游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卫生管理。这方面成都市的做法值得借鉴。成都市旅游局发布了《农家生态旅游开业基本条件》和《农家生态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两项市地方标准,规定农家生态旅游必须持“四证”才可以开业,即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排污许可证,缺一不可。为了让游客吃上放心饭菜,成都市卫生局出台了卫生管理规定,要求农家生态旅游厨房面积大小必须与接待量相适应,最小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2平方米,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娱乐室及设施卫生、客房卫生、监督管理等七个方面对农家生态旅游提出卫生管理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将定期对农家生态旅游餐(饮)具、生活饮用水、空气、茶具、脚盆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卫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将立即按相关规定作出处罚。
5. 乡村旅游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乡村旅游规划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策划、规划与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艾肯认为,做好规划选对团队很重要。
6. 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那些最需要改进
5总则 5.1基本要求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安全标准及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设施齐备,安全有序,卫生达标,服务规范。 5.2设施 5.2.1硬件设施齐备到位,游客感知舒适。 5.2.2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组织快捷高效。 5.2.3各活动区的配套与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5.2.4环境配套设施如住宿、餐饮等功能完善,满足要求。 5.2.5通讯设施完善,确保畅通。 5.3安全 5.3.1乡村旅游点须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5.3.2配备必要的、充足的、有效的各项安全设施,确保乡村旅游的正常经营。 5.3.3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操作规程,并确保严格执行。 5.3.4确保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的人身安全。 5.3.5安全配套设施及工具要建立完整的维修、保养、更新制度,有专人、专职负责。 5.4卫生 5.4.1乡村旅游点的环境卫生符合规定标准。 5.4.2制定各项卫生制度和措施,定期进行各项卫生检查。 5.4.3遵守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5.5服务 5.5.1树立游客至上,优质服务的宗旨。 5.5.2实行规范、标准化管理和服务。 5.5.3建立服务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定期进行服务质量考核。 6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条件 6.1三星级 6.1.1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 6.1.1.1 建筑装修 a) 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够充分地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相协调。 b) 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充分体现民族性、地方性和农村特色。 6.1.1.2 住宿设施 a) 乡村旅游点的住宿设施内配备有足够的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 b) 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能做到配备齐备,且一客一换。 c) 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统一收集、统一清洗消毒。 6.1.1.3 餐饮设施 a) 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能与乡村旅游点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b) 餐饮服务设施规模能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且能满足游客要求。 c) 餐饮设施设备完好,能随时提供当地特色菜肴,且品种丰富、独特性明显。 6.1.1.4 卫生设施 a) 每一楼层均能分设男、女公用卫生间,其数量、分布能与游客容量相适应。 b) 卫生间标志明显且有防滑设施,室内设施齐备,盥洗室有门、水冲、通风良好、光线明亮。 c) 卫生条件能符合GB/T 17217-1998的要求。 d) 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通道与卫生设施。 6.1.1.5 垃圾桶(箱) a) 在乡村旅游点内能设置足够的垃圾桶(箱),并注明标识。 b) 乡村旅游点内垃圾箱的数量与布局适当合理。 c) 乡村旅游点内垃圾桶(箱)体完好、有盖,表面干净无污渍,能及时处理桶内垃圾。 6.1.2 乡村旅游点布局 6.1.2.1 布局与分区 a) 乡村旅游点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且各活动区的分隔明显、布局合理。 b) 乡村旅游点有足够面积的绿化区域,植物与小品布置得当、环境优美。 c) 乡村旅游点内有明确引导和介绍标识,且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6.1.2.2 特色活动项目 a) 乡村旅游点能提供特色多样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有较强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参与性,能充分地体现当地农业(渔业)和农村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 b)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游览、体验等活动能有机结合,协调统一。 c)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 6.1.2.3 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 a)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优良。 b) 乡村旅游点设有常设性接待人员,接待制度健全,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 c) 乡村旅游点有介绍乡村旅游点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并同区内外旅行社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客源稳定。 d) 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着装有当地特色,态度热情,服务优良,全体从业人员均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 6.1.3 乡村旅游点安全 6.1.3.1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 a) 乡村旅游点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 b) 乡村旅游点有足够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 c) 乡村旅游点能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 d) 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 6.1.3.2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 a) 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b) 乡村旅游点能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c) 乡村旅游点相关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 d)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 6.1.3.3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 a) 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均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客疏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技能。 b) 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配备有足够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 c) 乡村旅游点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并有严格的定期监督、处罚和公示制度。 d)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医务人员和游客常备药品。 e)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必要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 6.1.4 乡村旅游点卫生 6.1.4.1 卫生条件 a)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设备和设施完好、无缺损,不漏水。 b)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场所内无蚊蝇、污物,墙壁、隔板、门窗等清洁无霉斑、无脱落、无刻画。 c) 乡村旅游点内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空气清新无异味。 6.1.4.2 卫生制度 a) 乡村旅游点内公共卫生有定期的消毒制度和检查制度。 b) 乡村旅游点卫生良好有保障,餐饮场所能达到GB 16153-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 c) 旅游饮食卫生具有严格的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 d) 乡村旅游点具有严格的卫生消毒设施与卫生消毒制度。 6.1.4.3 卫生管理 a) 乡村旅游点无游客针对旅游饮食卫生的投诉情况。 b) 乡村旅游点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的措施。 c) 乡村旅游点内的卫生便池能及时冲洗,做到干净、无污垢、无异味。更多见 http://www.qz.gov.cn/lyfw/lyzn/zcwj/200803/t20080326_71222.htm
7. 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
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远景设计院指出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绿洲仙境”----小张庄,江苏“江南农村”----周庄等都是靠这种方式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意象,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
(2)、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我国地大物博,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乡村旅游才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才能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更钟情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才能解决文化含量不够的问题。
(3)、注重产品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如可让旅游者与渔民一起随船撒网捕鱼,和农民一起防线织布,制作工艺品、绿色食品,一起参加民族节庆活动;可以根据季节的推移、经济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识性和乐趣性的、新的农家旅游项目,如举行采茶节、竹笋宴、桃花节、杨梅节、百合宴等。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旅游者体验返璞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旅游者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满足旅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决定出游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除了一般旅游共有的安全问题外,乡村旅游安全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农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问题。由于乡村旅游参与性强,而游客又不熟悉农村的农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于操作不当而出现安全问题。二是农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肤过敏问题。如游客可能因为农田中的肥料、残余农药等引起皮肤骚痒,在果园中活动也可能因某种植物花粉引起皮肤不适等等。所以对游客参与性项目要加强监导,以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安全。
2.政府主导、健全相应管理体制、实施规范化管理
要解决乡村旅游产生的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方法,必须采用政府主导,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乡村旅游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出乡村旅游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和社会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地是一个整体,有着整体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为广大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旅游地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如,成都龙泉驿区把乡村旅游纳入该区旅游局管理的工作范围,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各方支持、发挥优势、大办旅游”的方针,把争创国家级花果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目标,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地位。
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乡村旅游的经营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乡村旅游地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应可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的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确实保护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
3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实行规模化经营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实施一体化、联合化经营是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在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上,要加强乡村旅游地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信、厕所等问题。应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由于乡村旅游地的旅游者大多来自都市,他们习惯于都市生活的清洁和环境卫生标准,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在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方面,要大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龙灯、高桥、吹打乐、花鼓、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4 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灵活营销、打造品牌
乡村旅游地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