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旅游乡村产业

旅游乡村产业

发布时间: 2020-11-23 18:32:20

『壹』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如何靠旅游致富

旅游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会产生出大量的机会,而且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文化素质。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乡村旅游投资较少、带动面大、经营方式灵活、价格相对较低,又能满足现代游客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化变化新趋势,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休闲度假模式。而乡村旅游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其中绝大多数是“就地取材”,尤其是在一些交通条件、区位条件、旅游资源较好的农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既为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在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生活条件、社会事业、社会经济等都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视野能等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让农民可以可持续的致富,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贰』 发展乡村旅游有什么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发展乡村旅游有四点重要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2、发展乡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乡村旅游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传统农业增添了附加值,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3、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发展乡村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

4、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乡村旅游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非常旺盛,不仅符合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而且有利于开拓农民眼界,增强广大农民的出游实力,成为中国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农村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

『叁』 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1、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农业新品种。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蔬菜园艺等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
二是展示农业生产新工艺。
无土栽培、高架立体等现代园艺栽培新方法会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农业新产品。
农业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丰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药材蔬菜、野生蔬菜让游客大开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创意葫芦等让游客爱不释手,跑山鸡、乌嘴鸭、藏香猪等让游客谗馋涎欲滴。
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典型代表,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开发微博、微信、网络社区、易信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购(团购)、导览、导航等智慧化服务。
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营销推广平台,更要创新服务、产品、市场。如通过可穿戴移动终端,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的画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
开发乡村旅游动漫、游戏等产品,将旅游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戏中去,让游客玩游戏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加游客黏性。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定位乡村旅游消费者地域分布、消费特征,进行精准营销、跨界营销。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产生的大数据对乡村旅游进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预测,帮助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监控和危机管理能力。
3、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乡村性”,要从旅游要素出发,深度挖掘并融合乡土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突出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抓住文化、资源、生态和生活差异,满足市场需求。
一是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合理改造,优化布局,培育以美丽田园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游。
挖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文化内涵,形成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旅游业态。
举办农味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或乡村美食节,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
二是与休闲文化融合。
培育知识型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型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型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文化游,实现引人、怡人、动人、养人目的。
三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如形成乡村演艺、影视等创意案例。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
4、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建设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拉动和提升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建设,而后者又能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及资金积累,加快其发展。
应积极推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村建设,形成乡村科技旅游社区、乡村景观旅游社区、风景名胜旅游配套服务社区、农家乐服务群旅游社区等,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特色村应坚持产业集聚、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建设中须强调城镇特色与文化氛围,尊重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打造特色、注重体验;
注重引导、强调社区参与,多模式共建;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强调土地利用的适度集约,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智慧平台构建,建设资源型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服务型小镇,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5、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融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旅游市场的开发、创意产品的营销更新了农民的市场观念;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因此,有效推动两者的融合创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肆』 生态农业旅游和农业旅游以及乡村旅游有什么区别

美丽乡村应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统筹确定区域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资源、文化资料、生态环境,按不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规模,确定发展重点。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方面应统筹到美丽乡村规划体系中,首先注重产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突出地域特色原则,形成美丽乡村体系的产业规模效益,达到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的强有力支撑——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 美丽乡村与生态休闲农业统一规划核心是要明确生态休闲农业是否成为村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其次要确定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内容。在美丽乡村规划案例提到落实好生态休闲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好区域城乡统发展,凸显村镇特色,确定美丽乡村体系构建中的空间布局,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建设等内容。总之,美丽乡村与生态农业的统一规划是总体与局部,骨架与内涵的关系,生态农业规划应结合区域重点合理确定发展内容,融进美丽乡村规划。
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一体化规划,要以区域农业产业基础为依托,通过合理布局,确定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策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经营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着力构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伍』 乡村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具有什么特点

(1)农业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人文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乡村特色和乡土风情是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突出特点。
(2)农业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城市,农业旅游的消费游客大多来自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城市是乡村的客源地,面向城市市场,为城市游客服务,是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主要任务。
(3)农业旅游具有强烈的休闲性。到农业旅游大多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是城市居民周期性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短途旅游。
(4)农业旅游的形式是自由性的。农业旅游者主要采取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以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为主要团体形式,自己选定旅游地点和旅游路线,旅游的活动安排比较宽松。
(5)农业旅游具有参与性。农业旅游除了观光欣赏以外,还要为城市游客提供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增加游客对农村的认识和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的体验。
(6)农业旅游具有时空性。

『陆』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一)国外发展历程
1.萌芽—兴起阶段,在19世纪初,城市人开始认识农业旅游价值,并参与了乡村农业旅游,如法国、意大利。
2.观光—发展阶段,在20世纪中后期,乡村观光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如西班牙、日本、美国;
3.度假—提高阶段,在8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多功能扩展,如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
(二)国内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自发阶段)1980年代中后期-1994年
农家乐兴起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标志着“农家乐”旅游模式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
1994年,“1+2”休假制度颁布并实施。
2.全面发展阶段1995-2001年
乡村假日经济
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1999年又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
2000年,国务院46号文明确了“黄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国民俗风情游”旅游主题与 “中国:56个民族的家”宣传口号带游客深入少数民族风情区;
1998年“中国华夏城乡游”旅游主题与 “现代城乡,多彩生活”宣传口号吸引大批旅游者涌入乡村。
3.纵深发展阶段2002-2006
助力“三农”问题解决
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
2006年,明确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将乡村旅游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发展。
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旅游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
2005年国家开始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06年我国健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提升转型与
4.可持续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产品转型,产业升级
2007年国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8年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克服了乡村旅游发展受土地制度制约。
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和“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提出带动了农村风貌大变样。
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2008年,三次长假调整为“两长五短”模式及带薪休假制度法制化。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
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柒』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都是指那些方面

乡村旅游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1、乡村性。乡村旅游活动发生于乡村及附近地区,以田园风光,农事活动,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乡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为依托。
2、参与性。乡村旅游重在体验。
3、差异性。表现为地域和季节两个方面。
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
5、费用低。乡村旅游的成本低,消费价格低。由于大众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政策与制度法规的推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乡村旅游产业主体: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旺盛,我国乡村旅游这一产业也不断的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
1、乡村社区,乡村社区的居民是乡村民俗文化,传统习惯,家事生产活动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同时社区居民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开发者与受益者。
2、旅游企业,包括旅游的经营商、交通的经营者、零售商、开发商、供应商、旅行社及咨询公司等。旅游企业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资源保护和开发,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各方面。
3、政府是制定和实施乡村旅游的保护与开发规划行动的核心。
4、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非政府、非营利性、自主管理、非党派性质,并具有一定志愿性质、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分类与比较:
(一)分散、自主经营模式
就是由乡村旅游资源的所有者来直接经营,在自发的基础上,由各个业户以单体业户为单位,分散地自主经营,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而不再通过委托或者租赁等方式交给外来企业经营。
优点:有利于调动个体户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项目经营好。可以有效避免与外来者的冲突。
缺点:首先受乡村旅游资源经营者自身在经营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面对竞争,可能会出现无力应对的局面。第二,资金有限,可能无力扩张。
(二)“公司+业户”模式
就是以公司(经济实体)、科研单位、各类农民技术或专业协会为龙头,以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带动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商品生产的方式,公司和农户签订合约,把生产环节交给农户去做,而市场和销售环节交给公司去处理,这样公司和农户两者优势互补。
优点:该模式可以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经济实体拥有农村单个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不具备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层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技术、文化素质。这种模式还可以克服了业户不懂市场的弊端,也解决了公司不易打入乡村内部的短处,还可以扩大当地村民就业。
缺点:能够与农户进行合作的公司的数量比较少,使得农户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余地有限;公司通常处于优势地位,而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农户在与公司进行谈判时处于不利地位。
(三)“杜区+公司+业户”模式
“社区”是指作为社区代表的乡村旅游协会,由全部乡村旅游经营业户参加,一户一名代表,其职权相当于旅游公司董事会,决定村内一切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的重大事件、任命并考核、监督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审查财务状况等。“公司”是指的村办企业要接受协会委托,具体负责本村乡村的旅游经营。“业户”作为具体服务的单元,接受公司安排接待游客,定期与公司结算。
优点:第一能充分保障开发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村办的企业只是管理和营销的机构,并不从事直接接待和服务,业户则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这就能充分地保障经营业户收益。其次,乡村文化能得到较好保护与传承,再次,社区、公司、业户间相互制约关系有利于管理过程的公平、公正,三者之间权利、责任明确后,彼此监督,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缺点:村办的企业规模有限,资金实力不足,在后续扩张与产品的更新换代时可能出现问题。公司权力的过于集中,在利润的分配时,可能与村民间发生争执。
(四)整体租赁模式指一个旅游的景区内,将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授权给一家企业进行较长时间控制和管理,成片地租赁开发,垄断性地建设和经营及管理,按约定的比例由所有者和经营者分享经营的收益。
优点:一个乡村的旅游景区或项目被一家企业承包经营,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优势,将乡村的旅游产品较快地推向市场。缺点:地方政府、景区管理机构、景区投资企业和当地居民中,任何不合作的一方都有可能破坏和谐。它将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将经营权进行较长时间的转让,突破了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要求,在目前尚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前提下,依然要承担较大政策风险。
(五)“村办企业开发”模式是由村一级“村有的企业”开发、经营的模式,实际上是由村委会主持的。
优点:“自家产业”,积极性较高,开发时能把一些真正体现当地特色的东西留下来;开发过程中,“自家人” 容易沟通。
缺点:第一是资金方面的限制,如果村子不太富裕,不能募集到足够资金,项目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会受到直接影响;其次是管理水平的有限,服务水平的可能不高,需要外界干涉。
(六)其他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组织模式,但都可以说是上述五种模式的变通与创新。如“农户+农户”的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模式和“政府+公司+业户”的模式。

『捌』 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旅游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的外延在不断扩展,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乡村旅游
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距成都市区20公里,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农科村,市民可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做农家活、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截止2009年年底,全村共有农家乐接待户40余户,日接待能力近1.2万人次,全村年人均收入2.4万余元,旅游核心区年人均纯收入4.3万余元。乡村旅游已成为一些地区壮大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中国各省都根据区位、文化、生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休闲农业模式。在一些偏远地区,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得到更多的体现,旅游业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收入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中央政府还设立专项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把旅游业放在国家整体战略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更加积极地予以支持,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擎带动功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
拉动零售业
2011年,北京旅游购物实现收入1031.7亿元,今年1~3季度,实现旅游购物收入775亿元,占旅游消费总额的29.4%。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曹鹏程透露,将继续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和产权交易与市场营销的中心,推动北京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商品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以连续四届在义乌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为例,该展会涵盖旅游装备、酒店用品、户外休闲、珠宝首饰及奢侈品、旅游纪念品等五大类60余项,今年举办的第四届旅博会共实现成交额30.96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10.56亿元,占34.1%,境外贸易商9216人次,参会国家和地区达到93个。

『玖』 乡村休闲旅游在促进产业融合方面有什么意义

首先,以“旅游+”为融合模式,能够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产出不变收入增加。无论是“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还是“旅游+民俗”“旅游+乡村生活”等,都能够通过旅游产业的融入或嫁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农村物产的增值,扩大农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单位土地原有物产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价值增值和收入增加。
其次,以“旅游+”的融合模式,能够形成新的乡村经济商业模式,实现土地物产的多次升值。以旅游产品生产为方向,将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的文化创意进行融合,最终以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推向市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具有趣味性、时尚性的现代旅游产品,更因产业升级而使乡村物产实现了多次升值,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引发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所产生的也是1+2+3=6的最大化效益。
再次,以“旅游+”为融合模式,能够容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就业,实现农村地区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农村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较低,而乡村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员素质、技能要求的弹性较大,一方面可以吸纳大量乡村闲置劳动力就地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年轻的农民工和大中专学生回乡创业,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
最后,以“旅游+”为融合模式,能够形成新的乡村形态,创造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的新途径。“旅游+”带动的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方向,所形成的是基础设施完善、现代服务功能先进、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农村、新村镇,而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古村镇,更会因为发展乡村民俗历史文化旅游而获得新生,不仅完整地保存了古村镇的历史风貌,更系统地传承了古村镇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因此,大力推进具有历史、文化、经济、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必将形成农村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新经验、新方向、新模式。
总之,“旅游+”的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是适应当今市场需求,整体推进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农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利益均衡分配的重要手段。以“旅游+”来引领农村经济产业融合,必将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拾』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产品延伸出来的旅游产业吗

乡村旅游,是以来乡村产品延伸自出来的相关产品为基垫的一项特殊的旅游产业,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在乡村地域内,以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村牧渔业生产、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为资源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勇先创景认为乡村旅游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方面。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