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利益分配
❶ 乡村旅游,究竟该怎么发展
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并未形成共识,分类的角度有很大不同,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区位因素、旅游经营管理等,也有从利益导向型视角入手。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当地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涉及利益体较多,所以可按照乡村旅游成长的协调机制,将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
政府主导型也可称为政府推动型,该模式最大特点是政府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力量,起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适用于乡村旅游开发早期阶段或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因为政府主导的优势十分明显,可构建相对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政府、开发商、农民的利益均衡。
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又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村民自主开发型模式,另一类是乡村组织型模式。村民自主开发型模式常见的有有“个体农庄”模式、“农户+农户”合作模式、“示范户带领”模式等,乡村组织型模式是由自发组织的协会或部分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村民自主开发型模式通常缺乏统一、长期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乡村组织型模式则缺乏专业知识,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是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因为乡村旅游的综合性决定了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开发建设运营,这导致利益相关方众多,在协同发展要求下产生了该模式。
在该模式下,各方利益主体能够得到较好的协同合作,避免了过度开发或商业化,也更注重对生态环境、原始风俗文化的保护,维持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乡村”味道。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无绝对好坏之分,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式。
❷ 什么叫农家生态旅游的“CCTV”模式
该模式是复张华明、腾健根据对制西双版纳“中缅第一寨”勐景来的成功开发实践,分析提出的以保护开发为前提,公司起主导作用,有鲜明特色主题,村民普遍受益的多赢发展模式,即Conservancy(保护)、Company(公司)、Topic(主题)、Villager(村民)的“CCTV”模式。该模式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这种模式是通过以公司为主导进行整体开发和经营,坚持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和服务为基础,以利益合理分配为纽带,既可以解决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引导和帮助村民改善环境条件,开展配套接待服务活动,促进村民收入的增加。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和农村地区,是一种原地开发、企业主导、村民适度参与的综合开发模式,实现了村寨环境保护、旅游开发者、村民都受益的“三赢”格局。
❸ 国外农家生态旅游发展有什么有效措施
国外的农家生态旅游,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高速的发展,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各个发达国家都意识到农家生态旅游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政府对农家生态旅游的干涉,制定相关政策有效辅助政策。国外农家生态旅游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对乡村地区旅游、研究计划、政府政策和行动缺乏关注,农家生态旅游业发展制度和相关政策工具都较为缺乏。直到近几年,政府逐渐对农家生态旅游有了最直接的关注,并通过开发政策、土地和水资源管理计划、提供人力和财力管理三种方式干涉乡村的旅游业发展。如,德国在1919年就制定了《市民农园法》,确立了市民农园的模式,并于1983年进行了修订。法国在1941年首次制定了《工人农园法》,在1946年做了修订;1952年又制定了《家庭农园法》,在1976年进行修订并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政府对乡村“民宿”的发展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希望通过“民宿”的发展带动乡村的经济,振兴农业。
(2)农家生态旅游参与区域结构调整。为了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欧盟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1975年设置“欧洲区域发展基金”;1992年与Maostricht签署的自主协议中第一次正式引入旅游业;1999年“单一市场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成立,并将推动滞后地区的发展和结构调整、转变受产业滑坡影响较大地区的格局、减轻乡村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苦难、推动人口密度较低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四项重点工作,其中农家生态旅游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农家生态旅游与乡村社区的调整。1991年,美国国家旅游局的调查表明,60%的州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50个州中有30个有具体的目标和发展计划,70%以上的美国居民参与了乡村旅游。1993年,英国每天接待乡村旅游者的人数为90000人,有84%的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乡村旅游。农家生态旅游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旅游从风景名胜区渗透到各种乡村区域,深入小村镇,变得更加乡村化。然而,农家生态旅游的广泛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平等地享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以英国为例,约有25%的英国人经常到乡村参与乡村旅游,50%的人偶尔在假日去乡村度假,剩下的25%的人根本没到过乡村旅游。没去过的人很可能是因为不具备私人交通工具,而居住地附近又没有农家生态旅游的村庄。在农家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的关系中,人们逐步意识到如果乡村旅游政策是以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那么就更应该关注在公共政策中统一社会经济目标,合理地制定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分配机制和分配办法。
(4)农家生态旅游的统一合作。在美国西部,联邦土地是重要的旅游与游憩资源。1992年,美国土地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中心、森林委员会、国防部、美国旅行与旅游管理局的“备忘录”(MOU)形成了地方、区域、州政府在推进联邦土地发展旅游业中共同合作的框架。1993年亚利桑那州共同签署了联邦理解备忘录,包括了所有州联邦机构的代表、亚利桑那州旅游局、竞赛与鱼类管理局、州公园、土地、商业、交通、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委员会、印第安人事物管理局等多个部门。“乡村旅游发展计划宣言”称共同的目标是唤醒国内和国际公众在联邦土地上开发旅游的意识,通过营销乡村旅游机会,重点支撑乡村社区的发展,在环境敏感的地区以独特的方式取得经济、教育和游乐等方面的利益。亚利桑那州旅游促进委员会正在执行州乡村旅游发展计划,通过统一机构支持乡村社区发展旅游。美国农业部运用该计划作为农业部“经济转型中非常重要”的政策保障。
芬兰在1995年成立了乡村政策委员会,包括了从政府部门到非政府机构的所有部门,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包括协调乡村发展尺度,推进乡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委员会为了促进乡村的农家生态旅游发展,在其下设立了乡村旅游主题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任务主要有: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和合作行动计划;收集、分析区域层面上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的统计资料;制定乡村旅游的国家产品开发和发展规划;在国家乡村计划中编辑和收集欧盟发展计划;促进国内和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合作并促进形成乡村旅游的出口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农家生态旅游交流学习;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议、主动解决影响乡村旅游的问题。
❹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都是指那些方面
乡村旅游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1、乡村性。乡村旅游活动发生于乡村及附近地区,以田园风光,农事活动,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乡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为依托。
2、参与性。乡村旅游重在体验。
3、差异性。表现为地域和季节两个方面。
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
5、费用低。乡村旅游的成本低,消费价格低。由于大众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政策与制度法规的推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乡村旅游产业主体: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旺盛,我国乡村旅游这一产业也不断的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
1、乡村社区,乡村社区的居民是乡村民俗文化,传统习惯,家事生产活动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同时社区居民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开发者与受益者。
2、旅游企业,包括旅游的经营商、交通的经营者、零售商、开发商、供应商、旅行社及咨询公司等。旅游企业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资源保护和开发,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各方面。
3、政府是制定和实施乡村旅游的保护与开发规划行动的核心。
4、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非政府、非营利性、自主管理、非党派性质,并具有一定志愿性质、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分类与比较:
(一)分散、自主经营模式
就是由乡村旅游资源的所有者来直接经营,在自发的基础上,由各个业户以单体业户为单位,分散地自主经营,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而不再通过委托或者租赁等方式交给外来企业经营。
优点:有利于调动个体户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项目经营好。可以有效避免与外来者的冲突。
缺点:首先受乡村旅游资源经营者自身在经营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面对竞争,可能会出现无力应对的局面。第二,资金有限,可能无力扩张。
(二)“公司+业户”模式
就是以公司(经济实体)、科研单位、各类农民技术或专业协会为龙头,以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带动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商品生产的方式,公司和农户签订合约,把生产环节交给农户去做,而市场和销售环节交给公司去处理,这样公司和农户两者优势互补。
优点:该模式可以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经济实体拥有农村单个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不具备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层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技术、文化素质。这种模式还可以克服了业户不懂市场的弊端,也解决了公司不易打入乡村内部的短处,还可以扩大当地村民就业。
缺点:能够与农户进行合作的公司的数量比较少,使得农户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余地有限;公司通常处于优势地位,而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农户在与公司进行谈判时处于不利地位。
(三)“杜区+公司+业户”模式
“社区”是指作为社区代表的乡村旅游协会,由全部乡村旅游经营业户参加,一户一名代表,其职权相当于旅游公司董事会,决定村内一切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的重大事件、任命并考核、监督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审查财务状况等。“公司”是指的村办企业要接受协会委托,具体负责本村乡村的旅游经营。“业户”作为具体服务的单元,接受公司安排接待游客,定期与公司结算。
优点:第一能充分保障开发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村办的企业只是管理和营销的机构,并不从事直接接待和服务,业户则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这就能充分地保障经营业户收益。其次,乡村文化能得到较好保护与传承,再次,社区、公司、业户间相互制约关系有利于管理过程的公平、公正,三者之间权利、责任明确后,彼此监督,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缺点:村办的企业规模有限,资金实力不足,在后续扩张与产品的更新换代时可能出现问题。公司权力的过于集中,在利润的分配时,可能与村民间发生争执。
(四)整体租赁模式指一个旅游的景区内,将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授权给一家企业进行较长时间控制和管理,成片地租赁开发,垄断性地建设和经营及管理,按约定的比例由所有者和经营者分享经营的收益。
优点:一个乡村的旅游景区或项目被一家企业承包经营,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优势,将乡村的旅游产品较快地推向市场。缺点:地方政府、景区管理机构、景区投资企业和当地居民中,任何不合作的一方都有可能破坏和谐。它将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将经营权进行较长时间的转让,突破了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要求,在目前尚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前提下,依然要承担较大政策风险。
(五)“村办企业开发”模式是由村一级“村有的企业”开发、经营的模式,实际上是由村委会主持的。
优点:“自家产业”,积极性较高,开发时能把一些真正体现当地特色的东西留下来;开发过程中,“自家人” 容易沟通。
缺点:第一是资金方面的限制,如果村子不太富裕,不能募集到足够资金,项目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会受到直接影响;其次是管理水平的有限,服务水平的可能不高,需要外界干涉。
(六)其他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组织模式,但都可以说是上述五种模式的变通与创新。如“农户+农户”的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模式和“政府+公司+业户”的模式。
❺ 乡村旅游产品应为顾客提供什么核心利益
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为对乡村了解得不多的城镇居民,其旅游目的主要为放松身心、感受乡村气息等。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道:乡村旅游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等。“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规划注重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区域内现有乡村自然、文化景观为基础。
❻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利益冲突的原因
利益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各方面的利益不均衡导致的,毕竟旅游开发是新兴的项目,需要不断的发展。
❼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哪些利益相关者主体
你好,关于这个的话,在乡村旅游当中适当的开发一些旅游项目的话,能够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❽ 发展乡村旅游,能否成为一种农业需求呢
在乡村旅游的生态环路中,涉及到农场农庄、特色餐饮、手作民艺、亲子见学、精品酒店、客栈民宿、共享农业、生鲜电商、新媒体、NGO等多重元素。
现代的开发商模式比较适合的是简单复制的大投入项目,对于乡村这种集众多小而美的产业于一体、景观零散赌较高的复杂生态系统,实施开发商模式则困难重重。总体来说,相比较于自上而下的开发商模式,乡村更倾向于自下而上的组织生长模式。
农场、农庄
农场农庄除了为人们提供食物以外,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可以是将吃、住、玩融为一体的小型综合体。很显然,这也需要综合型的人才与团队,才能将客栈、餐饮、娱乐、体验各种类型的业态进行无缝的对接与协调。
比如在农庄中加入亲子互动内容,让小朋友们在认知动植物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做奶酪,做豆腐等农事,并为人们进一步的购买提供充分的体验界面,最终形成农场长期服务的高粘性社群。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友好型的比赛,在体验的同时还增加了不一样的乐趣,这都有助于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结
乡村旅游产品打造最终致力于从旅游者、乡村自身两方面构建闭环。一方面,从产品到产业到复兴,乡村旅游发展为平台型项目,包含全旅游链服务、形成新品质度假生活形态,旅游者已不是看某个点,而是品整体的生活情味,这便形成了体验闭环。另一方面,当乡村复兴得以阶段性实现以后,也标志着乡村在经济发展、文化演进、品牌塑造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为产品的再次改造提升注入强大势能,促进产品本身迭代升级,从而形成发展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