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商贸集散和乡村旅游重镇
1. 开发商、投资商如何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
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可以按照以下四种策略。
基础+资源点——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
乡村旅游资源(泛乡村旅游资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乡村旅游资源),决定了项目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导向。土地资源决定了乡村旅游综合体的规模,影响着乡村旅游产品的配比结构。
根据“岛式圈层”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土地为最外围圈层,通过运用合理的综合开发手段,以农业深层次开发(如高效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规模化发展为主,辅以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教育、医疗、培训等其它产业,并形成产业间的联动。此外,项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以当地农作物为主的大地景观,并适时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如四川绵阳香草庄园。
主导/脉络+吸引点——乡村旅游休闲
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主导,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整个乡村旅游综合体的重要吸引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同时,各个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之间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将扮演重要连接线的角色,串联起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各个圈层。
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乡村综合旅游休闲”,如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地脉、文脉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配套+支撑点——休闲商业项目
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商业街、乡村MALL等商业设施,作为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整个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
(四)核心+赢利点——乡村休闲地产
乡村休闲地产,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来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适合开发的乡村休闲地产可大致分为: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如创意地产、民俗地产、酒庄等多种类型,并可融入低碳、环保、节能、科学、效益高等现代化理念。乡村休闲地产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最核心板块,是赢利的核心所在。
2. 急求一份旅游地形象策划
给你发过去了,别忘了给分呀,双鸭山的那个,一个是我整理的论文,一个是双鸭山的规划,你可以从中自己整理一下,还有,你的qq号后四位和我手机号后四位一样 呵呵
3. 桠溪经济怎么样
桠溪镇位于高淳县东部,地处苏皖交界,镇域面积 150平方公里,人口6.3万人,下辖22个行政村。境内丘陵连绵、山青水秀,享有“金陵天然氧吧”美誉,2010年获得全国首个“国际慢城”称号。多年来,桠溪镇按照高淳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战略部署,坚持生态立镇,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都市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始终做到不比速度,比后劲;不比总量,比环境;不比表象,比民心,在各地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秉承生态立镇理念,实现“三个同步”发展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桠溪镇牢固树立“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生态为基”的理念,大力实施环境优先、特色优先、富民优先发展战略,成为“国际慢城”、国家生态镇、省级特色示范小城镇试点镇、市级重点新市镇,展现出经济发展提速、生态环境优越、生产低碳高效、生活和谐安康的幸福乡村形象。
——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提升。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桠溪镇虽然区位交通不占优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在生态建设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对此,该镇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探索“以环境促发展”的新路,通过放大生态优势来化解产业劣势,使产业与生态变“相互矛盾”为“良性互动”。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高效现代农业、低碳循环经济作为主攻重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借鉴国外慢城运动发展经验,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慢城建设,投入巨资打造建设长达48公里、覆盖50平方公里的百里生态之旅,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金花旅游节”,使生态之旅成为享誉南京、闻名全省的综合性度假基地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经济增长与富民惠民同步推进。在经济增长中突出富民优先导向,在加快发展中体现惠民为本宗旨,是桠溪镇始终紧抓不放的一条重要发展原则。近年来,该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关系,在推动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0%以上年均增幅的同时,不断加强以富民惠民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了强镇壮村与改善民生的同步推进。通过发展产业、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组织合作等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多元化长效化收入增长机制,全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800个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人次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92%以上的家庭达到全面小康收入水准。该镇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镇、体育强镇,南京市充分就业镇、农村养老保险先进镇、农村实事工程先进集体。
——都市农业与美丽乡村同步发展。桠溪镇坚持把发展都市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发生态之旅紧密结合起来,与培育休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集镇园林化、镇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的全域生态特色。一方面,他们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为方向,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全镇高效设施农业比重达到57%。另一方面,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拿出2000万元资金用于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在集镇大力实施以基础配套、绿化美化、水体整治等为重点的“六项提升”工程,在农村全面推开以清理垃圾、清理秸秆、清理河塘等为重点的“六清六建”工程,形成了镇村一体的污水处理网、垃圾处理网、绿色林荫网、环卫保洁网,所有村都达到了无乱堆乱放、无污臭水沟等“五无”标准,100%以上的村实现了有环卫配套设施、有环卫专业队伍等“五有”目标,全部村形成了地绿、路绿、岸绿、村绿、庭绿等“五绿”特色,创建国家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绿化新村91个。
二、做足生态资源文章,着力推进绿色崛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桠溪镇最鲜明的发展特色,也是最宝贵的优势资源。桠溪人坚持以生态保护开发为出发点,充分挖掘生态发展潜力,用自己独特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
(一)实施生态立镇战略,精心塑造生态之旅。如果说桠溪的生态过去是因为交通、区位原因“被保护下来”了,那么自从确立了“生态立镇”战略后,桠溪则主动选择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路径。他们从2006年起,累计投入3.2 亿元,高规格规划开发建设生态之旅。一是按照“生态定位、整体规划”的思路,从项目策划、产品体系、服务设施、基础工程、生态保护等方面,编制形成了旅游设施、观光农业、道路交通等专业性详规和沿线绿化、水系景观、村庄布局等建设性详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慢城建设规划体系。
二是按照“全域开发、组团布局”的思路,精心布局了国际慢城主题公园展示、美丽乡村生态观光度假、七彩桥李农业娱乐体验、荆山竹海文化休闲养生等四大主体功能区,使生态之旅充分展现丘陵自然景致、设施农业景观、乡村风貌景象融为一体的靓丽特色。三是按照“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的思路,对周边村居环境实施特色化改造、对沿线自然景点实施生态化提升、对区域观光设施实施精细化配套,完成瑶宕、蓝溪、桥李等村落布局优化和大山“徽派村居”出新项目,建成红枫基地、茶文化园、采摘果园等一批生态亮点工程和望玉岛、海风楼、桃花扇广场等一批休闲度假场所,在更高层次上丰富了生态内涵、提升了慢城品质。
(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桠溪镇紧紧抓住国际慢城的影响力,注重资源包装整合,形成绿色、生态、富民产业特色。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引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成万亩茶园、万亩竹园、万亩果园、万亩花卉苗木、万亩有机食品等特色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目前全镇高效设施农业规模达6.3万亩,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高效农业特色专业村10个,高效设施农业占村集体经济收入比重达56%。以区域特色为根本,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精心打造金色花海游、农事体验游、户外运动游、竹海探幽游、低碳养生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先后建成桥李茶文化、瑶宕葡萄园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带动了全镇旅游收入的爆发式增长。2008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388万元,2010年分别猛增到32万人次、2800万元。坚持铁腕治污,先后关停10多家采石场、采沙场和塑料厂,督促相关企业完成排污设备提标改造。桠溪集镇作为边贸重镇,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和区位特点,兴建了以建材、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商贸城,并与旅游业、餐饮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商贸与房地产、旅游、餐饮等相关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三)谋划生态富民实招,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无工不富”的观念曾经在很多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生态好、环境美也一度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桠溪人却另辟蹊径,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生态富民“组合拳”。一是大力培育生态农产品品牌。先后获得无公害生产认证基地12个、有机认证农产品6 个。胥池大米、胥峰茶叶、紫苑葡萄等农产品获得有机身份后,市场价格最低提高了2倍,最高提高了10倍,当地采茶工的工资也涨到了每斤鲜叶320元。高效农业常年吸纳农村劳动力10800人,对农民收入贡献份额达30%。二是积极扶持发展生态之旅“农家乐”。首批在大山自然村开办 6 家农家餐馆。今年清明节小长假的第一天,就涌进来1800多辆私家车,家家生意红火,当天营业额都超过了6万元。村民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真没想到游客这么多,真没想到生意这么好。三是积极发展生态高效藻类种植。“高淳的螃蟹,桠溪的草”。这是高速公路广告牌上打出的一句标语。随着高淳县螃蟹产业的发展,对节节草的需求大增。桠溪镇开始利用圩区推广种植节节草,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面积已达 8000余亩,亩均净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与螃蟹养殖的亩均效益不相上下,成为又一个富民效应明显的产业。
(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打造江南美丽乡村。桠溪镇以镇村建设为抓手,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成为最宜居、最美丽新农村的样板。一是科学划分功能区域。他们根据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提出了三大主导功能区域,即西北部丘陵地区主要发展生态产业,中部是集镇区和大农业,东南部主要发展工业和商贸经济。这个功能性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特性与功能需求之间的相宜性,成为桠溪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的基础性规划。二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近年来,他们在财力不太宽裕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境内省道239、省道246、老桠路等干线公路建设,同时筹集资金建成农村公路70多公里。完成圩堤加固工程和淳东渠道配套设施建设,整治胥河工程桠溪河段,提高了全镇防汛抗旱能力。完成“绿色南京”建设工程任务 1.5 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0.2%。突出解决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处理这两个困扰农村环境的最大难题,完善了组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每个村都建成了一个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进厂、雨水进塘。最为老百姓称道的是,投入1.5亿元完成区域联网供水改造工程,今年6月底全镇群众都将喝上卫生洁净的自来水。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高标准建成镇文化大楼、镇世代服务中心,新建一批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接近100%,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三、学习推广桠溪经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桠溪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绿色农村、富裕农村、繁荣农村、幸福农村、活力农村,为我市广大农村树起了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桠溪的实践表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只有把生态优先作为基本战略,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新农村。桠溪镇的生态之旅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让昔日的荒山变成如今的绿色宝库,也向人们展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发展道路。如今,保护乡村生态风貌、杜绝到处乱开发的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桠溪人心中。而这与国际慢城“八大公约”的重要条件“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不谋而合。过去桠溪镇为了追求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曾走过传统发展的老路。然而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桠溪人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坚决摒弃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来的短期见效快、长期去还债的“抛物线式”发展路径,走上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换来的前期速度较慢、但后期稳步提升的“加速直线式”发展路径,走出“经济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治理—经济倒退”的怪圈。这样的选择,道理虽然浅显明了,但身处偏重用数据指标来评判政绩的大环境,面对兄弟镇街快速发展的压力,能够守住生态发展底线,需要足够的定力;能够积聚最大的财力,坚持生态建设路线,需要过人的魄力;能够持之以恒,打造出绿色发展的精品,更需要巨大的毅力。这就是桠溪人能够创造出中国第一、全国唯一“国际慢城”的制胜法宝。
(二)桠溪的实践表明,规划是科学发展的蓝图,没有科学的规划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只有把规划引领作为发展之要,才能推动统筹发展、建设繁荣新农村。桠溪镇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益于对发展路径的长期坚守,而这样的坚守是建立在高品位、高品质的科学规划引领之下。桠溪镇的青山绿水跌宕起伏,别具韵味。为了保护好原有的自然风貌和山水特色,又最大限度地发挥板块优势,他们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时突出了功能分片,确保了人与自然协调、经济与地貌协调,田园村庄错落有致,山水田林浑然一体。桠溪新一轮生态之旅发展规划,更是紧紧抓住“国际慢城”带来的发展机遇,把桠溪西北部丘陵山区约5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发展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经济产业带。镇村建设规划实现分类指导,抓住重点新市镇发展机遇,对桠溪集镇进行拉框扩容和功能分区,分期分片对沿街立面进行出新改造和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引进先进的商业形态,把桠溪集镇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的边贸重镇。特别是在村庄整治方面,不搞大拆大建,既注重保持原有村落风貌和徽派古老建筑风格,又推进安全供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置等现代化改造,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三)桠溪的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过去的劣势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转化为现在的优势,只有把区域特色产业作为突破方向,才能推动特色发展、建设富裕新农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实现镇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长处和不足,坚持走适合本地资源禀赋的道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全力培育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需求优势的项目。毫无疑问,桠溪镇长期以来最大的劣势就是区位偏僻、交通闭塞,最大的优势就是原生态的绿水青山。如何将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是摆在桠溪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他们把发展特色经济上升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生产力要素放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进行优化配置,通过不断挖掘、借鉴、创新、裂变,对人、财、物、信息、资源创造性地重新组合,独辟蹊径,更富特色,使桠溪镇发展的比较优势彰显出来,并能够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10年前,桥李村名不见经传,是一个集体年固定收入只有8000元的小山村,是别人眼中的“穷乡僻壤”。近年来,该村化劣势为优势,依托生态之旅,大力开发有机农产品,着力发展有机茶叶,茶叶价格由过去每斤500-600元提升到目前的5000多元,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去年可支配收入达到570万元,村综合实力跃居全市百强村第23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桥李村只是特色经济战略成功的一个缩影。
(四)桠溪的实践表明,幸福藏在老百姓的心中,幸福不幸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只有把民生幸福作为核心目标,才能推动和谐发展、建设幸福新农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方向、路径选择的正确与否,首要的判断标准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作为一个经济还不发达镇,桠溪人尤其是镇村干部特别渴求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跨越增长,早日摆脱被帮促镇的帽子。但桠溪人心里更有一杆秤,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摆两端,更倾向于生态保护;把经济效益和民生改善摆两端,更倾向于民生改善;把短期爆发式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摆两端,更倾向于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盲目求快,不片面追求 GDP,而是把富民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百姓幸福感。虽然镇级财力有限,但在为民办实事动辄几千万的投入上,桠溪镇党委政府却从不犹豫。桠溪的老百姓感慨,这几年路通了、水清了、环境美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特别是全镇人民都喝上安全饮用自来水,一些村庄实施雨污分流、安装了完备的给排水设施,这在从前都是难以想象的。尽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数据不是很高,但桠溪百姓的幸福不但写在脸上,更加埋在心中。“我很享受现在的小康生活”,一位村民朴实无华但充满感情的一句话,形象地展示了桠溪人的和谐与安康。
(五)桠溪的实践表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推进镇村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强基固本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改革创新作为不懈追求,才能推动内生发展、建设活力新农村。桠溪镇党委政府把淳朴务实的传统民风在工作中发扬光大,形成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不张扬,不图虚名。在选人用人上,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品行、重公认的“四重”导向。镇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群众的利益诉求,镇干部每月不少于一半的时间深入到基层、企业、农户,帮助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坚持民主管理制度,制度化推进党代会常任制,邀请党代表参与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环节。全力加强村级能力建设,以推进新一轮“强基工程”为抓手,通过公推直选拓宽选拔农村干部的渠道,做到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选,目前,全镇有 3 个村支书书记兼任镇一级实职干部,还有一些在“强基”工程中成绩突出的村干部列入镇属事业单位编制,参照镇事业单位人员标准享受经济待遇。选好一个带头人,带动一个富裕村。桠溪镇所有行政村 2008 年的可支配收入就超过 50万元,提前 4 年完成省委、省政府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 50万元村的目标任务。正是有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科学管理,才有了青山、绿水、人文和谐共生的美丽桠溪,才有了经济繁荣、生态文明、文化灵秀、和谐安康的幸福桠溪。
4. 怎么才能更好的打造乡村旅游
旅游规划项目组设计了生态旅游规划项目的开发建设,集中在旅游规划区内进行商务度假、疗养、峰会、演出,均将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旅游规划专家陈元夫教授认为:“建立开放街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景区的入口来考虑,还要使之成为贵阳的一个高端的休闲场所。纵观贵阳的休闲消费市场,没有什么场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费。所以在该景区建设一个开放的商务度假区既满足了区域内人群的休闲消费,又满足了贵阳的城市生活。”
本旅游规划项目根据其主体定位与自身的地形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风情走廊区,温泉产业示范,景观房产区,商务度假区,开放街区,商务办公区,预留土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精致的人文景观,将成为一些企业的办公首选地。建设商务办公区用来满足乌当区一些居民工作的场所,在建设的前期,可以将预留区栽植大量的乔木,用于育林,后期待到土地区域升值时,在做适当的开发建设。
在乡村旅游开发设计中,远景设计院总结出一下几点: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开发乡村旅游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委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项目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对于开发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三、树立品牌。四、开发乡村旅游要做好: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村扶贫相结合,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资源保护和主打生态个性相结合。(五)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开发乡村旅游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开发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强旅游收益,是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5. 深渡镇的详细介绍
深渡形成于唐,兴建于宋,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为历朝郡县之重镇,素有“九省通衢”、安徽南大门之称。是黄山—千岛湖—杭州“名山、名水、名城”黄金旅游线上的水上交通枢纽,皖南的旅游商贸集散地。镇域总面积9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14个村(居)委员会。该镇被列为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试点镇、环境优美乡镇、最佳旅游乡镇、省创建文明乡镇先进乡镇;黄山市城镇建设先进乡镇、旅游经济十强镇。
深渡镇交通便利,拥有黄山市最大的水陆码头,距千岛湖景区60公里,距黄山机场52公里,距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境内自然风光秀丽,“东方多瑙河”——新安江穿越全境,国家AAAA级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风光迷人。深渡镇自然条件优越,林果茶鱼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特色鲜明,特别是“三潭枇杷”闻名遐迩,故有“中国枇杷之乡”之美誉。
深渡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镇内拥有二星级宾馆一家,旅行社三家,“农家乐”3家,游船和快艇公司各1家,游船16艘,船位2300个,快艇27只,景区画舫2艘,年接待游客30万人。省861重点项目——黄山千岛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建设项目用地500余亩,总投资5.18亿元,建设项目包括:产权式酒店、度假别墅、景观防洪堤、购物和小吃一条街、长三角写生基地、农民新村建设等,该项目的推进有力地促进深渡镇的小城镇建设,提高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旅游接待能力。随着凤凰岛景点、半岛凤池村、九砂民居、将军埠古戏台、千年古樟树、徽州女儿十里红妆、万亩枇杷园等景点的不断完善,景区内涵不断丰富,旅游品位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深渡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镇区内有友谊化工、蓝天方圆、春晖化工等企业,驻开发区内企业涉及服装制造、电容器、电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公园、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教育、卫生、计生、综治、民政、武装、老龄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深渡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旅游特色镇”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农村经济、旅游经济和城镇建设为出发点,围绕打造“旅游大镇、文化大镇、生态大镇”目标,努力把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旅游商贸重镇和现代经济强镇建设步伐,率先实现经济腾飞。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江西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着力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典范”——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成长基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独具特色和极具优势的资源型产业重要加工基地,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富裕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
近期规划
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达到富裕的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辐射中东部的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鄱阳湖区规划范围内38个县(市、区)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4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达到2275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5%;利税年均增长30%,达到21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60%。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区内工业经济总量50%左右。力争10个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39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0亿元,80%以上的工业园区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中长期规划
到2020年实现地区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生态宜居、经济发达的新型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的象征,中国现代化的缩影标志性区域。为到2025年前后基本实现高等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宜春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航空产业基地:以南昌、景德镇为中心,积极参与民用飞机制造,承担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任务,重点建设南昌中国国家航空工业城。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环湖中心城市为重点,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变速器、柴油车超低排放后处理装置。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全球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余江、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
九江: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次中心城市、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
景德镇:依托千年瓷都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工艺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瓷都、赣东北工业重镇和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以景德镇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浮梁、鄱阳、万年县城和乐平市区,形成以鹰潭、景德镇、上饶为中心的赣东北城镇群。
鹰潭:发挥铜产业基础、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铜都、赣东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依托中心城区,向东逐步与贵溪城区连接成片,向南逐步建成宝山片区,进一步建设余江县城。
新余:着力发展光伏、钢铁和旅游产业,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以主城区为依托,重点建设下村、罗坊工业基地。
抚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和文化产业,创建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以新城区为依托,联动建设东乡县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
7. 对一个旅游景点进行形象策划,拜托啦,很急的
我相信楼主这个帖子肯定也看到过了,我是学旅游的,不过对云南的景点不熟悉,只能给你发下这个帖子,你可以参照人家的模板写一个你熟悉的景点啊,比如说丽江,“风花雪月”等等,时间估计来不及了,楼主你抓紧啊!
腾冲县旅游形象策划
一、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腾冲旅游发展的机遇、独特区位和特色旅游资源,突出腾冲火山地热和腾越文化特色,以建设滇西精品和核心旅游区为目标,努力树立:“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形象,将其建成云南领先、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康体度假旅游区和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和枢纽。
具体为:
(1)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为契机,以云南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国际大通道等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针;
(2)深刻认识腾冲通往南亚和东南亚“桥头堡”、“中国极边第一城”的区位条件以及火山地热、腾越文化和二战文化等为特色旅游资源;
(3)拓展和提升腾冲旅游功能,提高腾冲旅游区点的开发水平和深度,优化腾冲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产品配置,突出腾冲火山地热和腾越文化特色;
(4)以建设滇西精品和核心旅游区为目标,以产业互动、区域协作发展为助力,努力树立“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园”的主题形象,努力打造腾冲旅游品牌;
(5)建设成为云南领先、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以休闲康体度假为主,同时发展观光、科考科普、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旅游胜地,逐步融入云南和东南亚南亚旅游发展协作圈之中,使之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以及对内连接滇西北、滇西南和滇中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和枢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发展的原则
1.开发与保护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以市场为主导,多市场辐合的原则
3.以建设精品为主导,分级分期开发的原则
4.突出地域特点和优势,实行网络开发的原则
5.乘势而上,实现产业联动和社区联动发展的原则
6.实施价值工程,促进旅游提质增效的原则
7.实施对外开发战略的原则
三、旅游发展的基本方针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旅游发展原则,腾冲县旅游发展的方针建议为:“一个强化,二个加强,三个投入,四个互动,五个联合”。
“一个强化”——强化旅游发展的品牌意识。
“二个加强”——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产品多样化、高级化。
“三个投入”——一是加强政策性投入;二是加强资金投入;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的投入。
“四个互动”——一是实现旅游发展与城镇乡村建设(包括县城及猴桥、滇滩、和顺、固东等)的互相促进;二是实现产业间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实现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如和顺、绮罗、老滚锅等)的共存共荣发展;四是实现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如高黎贡山、热海、火山等)的良性循环发展。
“五个联合”——联合德宏州各县市,联合保山市其它各县市、联合怒江州泸水等县、联合缅北、进而联合南亚,借“10+1”国际大通道建设、胞波情谊、二战文化、滇西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等,实现区域合作,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四、旅游区性质定位
腾冲火山地热观光休闲康体度假旅游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和枢纽。
五、.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规划建议腾冲县采用“一个中心、二条主线、三大片区、四条线路、八大重点项目、九大产品”的形体布局方式,通过规划的实施,形成一个特色鲜明、重点突出、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南亚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指腾冲县城,一级旅游接待中心、游客集散地、主要旅游目的地。
两条主线:融入滇西精品旅游线、边境跨境线。
三大片区:中南部腾越文化——火山热海旅游片区(包括以火山公园、火山节理谷等为主体的火山景观亚区,以县城、和顺为主体的腾越文化综合体验亚区,以热海为代表的温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亚区)、东北部高黎贡山旅游片区(包括界头及其附近的山村生态文化体验亚区,高黎贡山生态旅游亚区)、西北部边境旅游片区(包括猴桥口岸亚区、滇滩亚区等)。
四条线路:指四条需重点建设的旅游线路,即县城——云峰山——滇滩——界头——火山——节理谷——北海湿地——大牛场——县城;县城——和顺——猴桥——荷花——热海——县城;隆阳——潞江坝——腾冲——梁河——盈江——陇川——瑞丽——芒市;县城——和顺——猴桥——黑泥塘——甘拜地——密支那。
八大重点旅游项目:热海中国SPA康乐园、火山观光科考娱乐旅游区、北海湿地生态旅游区、和顺侨乡文化生态村、云峰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区、猴桥边境跨境旅游区、腾冲山水文化园林城等。
九大产品:休闲度假游、火山科考科普娱乐游、腾越文化寻秘游(含乡村旅游产品)、生态文化游、边境跨境游、滇西抗
六、旅游形象策划与市场
1.主题形象定位与宣传口号设计
(1)腾冲旅游的文脉主线
● 板块缝合线上跳跃着的神奇火山热海
● 横断山脉中深藏着的富饶美丽和气候舒适的腾冲
● 祖国大西南边境线上历史悠久的商贸重镇
● 传承古今荟萃中外的文化积淀——腾越文化
(2)主体形象整体定位
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园
促销形象:
● 火山热海休闲地,腾越文化翡翠城
● 腾冲:中国神秘、温情之乡
● 中国极边第一城,腾越文化翡翠都
● 地球之窗,火山温泉度假之乡
● 神秘腾冲,温情四季
● 神秘:腾冲;寻梦腾冲:水火不容实相容,石沉大海石不沉,缘木求鱼鱼上树,石不雕凿自成柱
● 腾冲旅游——充满神秘,凝聚温情
● 走进腾冲,走入神秘、温情的休闲度假世界
● 火山给你以激情,热海给你以温馨,腾越古城给你以文化,高黎贡山给你力量
● 体验火山热海,品味腾越风情;探寻物种宝库,揭秘翡翠商城
● 腾冲:中国北海道,温情乐土
● 腾冲快乐:温馨度假地
● 腾冲:神秘、温情的休闲度假世界
(3)主要宣传口号
● 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园
● 游万年火山热海,走千年古道边关,览百年翡翠商城,探神秘高黎贡山,品深厚腾越文化,赏边地民族风情
● 七彩云南快乐天堂,生态SPA大不同——水火不容实相容,石沉大海石不沉,缘木求鱼鱼上树,石不雕凿自成柱
● 火山热海休闲地,高黎贡山翡翠城
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客观发育程度和旅游偏好,推出不同吸引力的宣传口号,来强化腾冲“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园”的旅游形象,打造“腾冲――中国生态SPA康乐园”的形象。对国内旅游者,结合观光旅游强调腾冲神秘的自然风光和腾越文化及休闲度假;对东南亚旅游者,利用古今商贸文化和休闲度假功能加以宣传; 对西方旅游者,强调自然生态风光科考价值的同时也应突出腾越文化的科考价值,特别是生态SPA康乐园价值。
8. 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四大总体功能区
2010年1月31日,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了四大总体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和19个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整体规划原则上体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内涵要求和“全域成都”理念。
编制规划、布局原则坚持四个原则:体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内涵要求;体现区域合作;符合“全域成都”规划,与市域生态本底相协调;体现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规划方案中明确,城市和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根据成都市域不同区域资源禀赋,规划市域总体功能分区。其中:
旅游重镇“生态屏障”: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的山区。
农田区域“城在田中”: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以平原为主,是成都市都江堰精华灌区、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应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中心城区“园在城中”:中心城区,重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布局。
扩展区域“城田相融”: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成都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以丘陵为主的地区。
五大区域产业合作: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德绵、成资遂、成眉乐、成雅和成阿五个区域产业合作区,其中:成德绵合作区主要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为主;成资遂合作区主要以汽车制造、旅游产业合作为主;成眉乐合作区主要以新材料和石化下游产业合作为主;成雅、成阿合作区主要以旅游产业合作为主。在区域合作基础上形成产业功能合理分工、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充分协调的一体化格局。
13个市管区统筹发展:产业功能区分市管产业功能区和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按照战略性重点产业功能,成都市共划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区、金融总部商务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石化产业功能区、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规划同时还初步确定了市管产业功能区的选址、范围和定位,提出了资源配置方案。
定位“一区一主业” 按重点产业功能分区
在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重点产业功能,确定各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分别为:
锦江区重点发展中央商业区(东区)、以传媒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以工业设计为主的总部经济区;
成华区重点发展以数字音乐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区、以装备制造为主的总部经济区;
金牛区重点发展以综合交通为主的总部经济区、火车北站客运枢纽综合功能区;
青羊区重点发展中央商业区(西区)、航空产业基地、以文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武侯区重点发展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以轻工设计及电子信息服务为主的总部经济区、城市商业物流配送中心;
新都区重点发展机电装备产业区、家具产业区、西部公路物流枢纽(北区);青白江区重点发展冶金建材产业区、现代物流商贸产业区;
郫县重点发展电子电气设备产业区、川菜产业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温江区重点发展国际医疗服务中心、通信及视听设备产业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双流县重点发展国际体育赛事产业区、临空经济综合功能区、以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龙泉驿区重点发展西部农产品(果蔬)物流中心、西部公路物流枢纽(东区);
金堂县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区。第二机场规划确定后,设立以临空制造为主的市管空港经济功能区;
彭州市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物流区、塑胶及服装产业区;
都江堰市重点发展聚源文化创意综合功能区、健康食品产业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崇州市重点发展家具及皮革产业区、乡村旅游区;
大邑县重点发展轻工产品与通用机械产业区、安仁文博旅游区;
邛崃市重点发展农副食品加工及中成药产业区、精细化工产业区;
蒲江县重点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区、印务包装产业区;
新津县重点发展临空经济综合功能区、水上运动休闲产业区、金融后台中心。
9. 高家堡古城的商贸重镇
高家堡自古即为商贸集散重镇,北通河套,南接河东,物资畅阜,商事如流版,人称“旱码头”。当地民权众农商并举,长于营谋,旧谚说:“若要富,买卖带庄户”。明清至民国间,该地商事以盐碱、皮毛、铜铁制具、茶叶、烟土为重。明末清初的盐碱业极度兴盛,有“十六家盐行半座城”之说。《延绥揽胜》说该地盐碱皮毛生意利息畅旺,年营业额有60多万元银币之巨。同时,各地边商在此购买茶烟、布匹、日用百货赴蒙古各旗贩卖,数量之巨,难以估计。据一些古庙碑刻所录,明清间有各色商事字号百余家、当铺4家、钱庄1处。清末,巨商宋宪宇已开始发行银票,名叫“帖子”;韩士恭创办瑶镇碱厂,首开陕西化工企业先河。其时,以“杭(营边宿富杭荣)、韩、彭(儒商彭鹤年)、宋”为代表的老“四大家族”形成,财势纵横,称雄塞上。民国间,新“四大家族”刘(大荣)、寇(瑞生)、亢(万里)、张(子英,国民党二十二军伊东游击纵队代司令,驻堡兼商)崛起,农商兼营重实业,如日中天。刘、寇、亢创办的马莲河“三盛长”碱厂,生意之隆,冠甲一方。解放后,该厂成为陕西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