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乡村旅游知识

乡村旅游知识

发布时间: 2020-11-23 17:39:48

1.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推行绿色旅游理念的哲学依据


”这一术语,最早由
(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
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
的保护,是
的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
斯·拉斯喀瑞(Ceballas-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
的觉醒,

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
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
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
”;针对现在
中出现的种种

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
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

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
和城市风光转为谢
斯。 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
优良的
,在国外定位为以
为主的优良
,这就使不少
成为生态
,其中
地区和非洲
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2. 生态旅游与畜牧养殖到底冲突不冲突

应该是有一定影响,畜牧会对环境影响。凡特施特有相关知识。

3. 搞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需要具备什么基本知识(以及自身应具备除了钞票以外的什么基本条件)呢 我现在

要想经营一家服务性的企业,知识结构方面应同时具备农业、畜牧业、心理学、经济内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方容面的专业知识。当然这只是一般性要求,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人脉关系的发展,首先以读书为最好,毕竟高学历的人事业方面成功率比较高,你的同学成功了,也就相当于你的人脉成功了。

4. 如何进行生态旅游者的培养

在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生态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建立生态景观解说系统及废物收集系统,设立环境保护和卫生指示牌等。

利用多种媒体,对旅游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门票、导游图上印制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通过完善制度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大力倡导文明旅游方式,如在旅游区进山的入口处分发印有环保口号的废品收集袋,要求游客把旅行垃圾放在袋内,交由出口处的工作人员统一处理。

(4)乡村旅游知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负面影响等情况下进行。例如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住宿多为帐篷露营,不乱扔垃圾,不惊扰动物,不采摘植物。使生态旅游成为认识自然、提高环境意识的天然课堂。

生态旅游者的特定性是其自身素质要求的特定性,由于生态旅游不仅用来表征旅游的区域和对象是自然物,而且更强调被旅游的区域和对象不受到损害,要达到这个目标,生态旅游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包括身体素质、道德素质、环保知识及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

5. 根据 生态经济学 知识,谈谈你的家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字数在800--1000字

自己找资料组织呀。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铜仁历史悠久,春秋属荆楚,秦属中道,明代设府,沿袭至今。全区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18023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6个民族。

铜仁具有风景秀丽、生态资源丰富的梵净山。它山体庞大,位于我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海拔2572米,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保存着14亿年前冰川时期留下的自然奇迹,“蘑菇石”、“万卷书”使游人流连忘返。众多的涓涓溪流向东汇集形成清澈透明的太平河,两岸自然景色古朴秀丽,如诗如画,顺流而下,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梵净山拥有四个气候带谱,是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繁衍着5000多种动植物,珙桐、黔金丝猴等40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和“人类的宝贵遗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此外,我区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及乌江百里画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铜仁九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玉屏舞阳河、石阡温泉群以及铜仁东山寺、松桃苗王城等一大批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一句话,可以用“一山(梵净山)两江(乌江、锦江)三特色(喀斯特、温泉、乡村旅游)四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来概括。

但是,由于我区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边缘地区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基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县市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几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使我区风景名胜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示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而我就不知我们即将竣工的梵净山索道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也不知面积十分有限的金顶能否承受如此之重?

3、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区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市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梵净山、九龙洞垃圾随处可见,锦江河里经常漂着各种白色垃圾。这些都致使政府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和治理。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区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三、 我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80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sua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给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报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新观念的诞生。报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报告指出:人类社会在以往虽然获得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严重限制了人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选择新的发展模式,构建新的发展观念,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基本内容包括:着重点在于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中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要求人们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不再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看作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综合起来看,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需求性四个原则。依此定义,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可持续旅游是:“旅游资源和吸引物的开发、使用,不以牺牲我们子孙后代对其利用为代价”,要求旅游设施的规划、开发和运营,都应以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在确保从旅游中获得收益的同时,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结构不会由于游客的到来而受到破坏。

是的,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挖掘开发我区生态旅游时应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系列中的基本准则。

那么,又如何来构建既具有我区特色又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态旅游呢?下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1、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防止环境恶化功能(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等),那么最终破坏森林的恶果将是人类自身的灾难。从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到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无不证明了一这点。

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即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且自身得到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这就为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区域环境。198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她以神奇的地貌和优美的环境向世人一展森林公园的风姿,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而我区的梵净山被认定为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10—14亿年前的古老地层,有冰川时期大自然留下的奇迹,繁衍着2600多种生物,成为人类难得的生态王国和动植物基因库。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就该好好利用,千万不要只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过多人为的破坏它。即将竣工运营的梵净山索道对梵净山生态旅游到底是利是弊还待“以观后效”呢?要知道,德国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的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公园内并无一条索道,若干条索道都是设在公园之外的。

2、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我区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完全可以在风景区外围建设。美国规定商业开发要在国家公园以外的地方,其黄石国家公园自被发现建立后,不仅禁猎、禁伐,而且陆续迁走了居住其中的印第安土著。这些发挥功能区分、区内观景、区外经商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问题,应加强研究,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般旅游区,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破坏容易修复难,一旦旅游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再来治理就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3、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严禁开发,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的人数等等。又如规定哪些地区禁止带火种,禁止狩猎和毁坏林木,禁止遗弃垃圾和生活用品。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4、加强宣传,转变旅游观念

我区在生态旅游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旅游业的干部及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具体做法:一是要通过立法,把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景点,并要求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改变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和几代、几十代人的旅游需要上,并以这种思想观念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教育计划,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三是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谐、有序,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四是以地委、行署的外宣品牌“梵山净土、桃园铜仁”为契机,把梵净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全新定位,从文化、生态等角度来建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以政府为龙头,大力向海内外宣传,使人们重新认识铜仁,让铜仁走向世界,让游客走进铜仁。

我想,我们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抛弃对自然的掠夺,用非野蛮的方式对待大自然,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结局。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区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更好地发展我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6.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图书信息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整合了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保护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结合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应用中的最新知识,在知识体系上突破传统的重开发轻保护倾向,将资源、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予以介绍,增强了该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强调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的结合,以培养既具有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内容新颖,实例丰富,有配套的教学课件,力求体现高职教育的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旅游类高职高专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景区员工学习培训、从事旅游开发策划和规划的相关人员的参考书籍。
需要电子课件者请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出版单位联系。 第一章 旅游资源综述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三、旅游资源的功能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与依据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
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
三、综合类旅游资源的形成
四、特殊旅游资源的形成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述
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文景观
二、水域风光
三、生物景观
四、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
一、遗址、遗迹与遗物
二、建筑与设施
三、人文活动
四、旅游商品
第三节 综合类旅游资源
一、风景名胜
二、乡村田园
三、野外民俗活动场所
第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区位理论
三、系统论
四、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五、竞争力理论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二、旅游区位分析
三、区域经济文化背景分析
四、客源市场分析
五、环境影响分析
六、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旅游地的开发规划
一、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分类
四、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基本方法
五、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基本程序
六、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分析
七、旅游地的形象定位
八、旅游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章 常见旅游地开发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
一、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原则
三、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开发
一、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原则
三、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三节 森林公园的开发
一、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森林公园的开发原则
三、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四节 历史城镇的开发
一、历史城镇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历史城镇的开发原则
三、历史城镇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五节 文物旅游地的开发
一、文物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文物旅游地的开发原则
三、文物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六节 乡村旅游的开发
一、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原则
三、乡村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七节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
一、旅游度假区的类型及资源特征
二、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原则
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八节 主题公园的开发
一、主题公园类型及其特征
二、主题公园的开发原则
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九节 世界遗产地的开发
一、世界遗产地的资源特征
二、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原则
三、世界遗产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十节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四、红色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五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与措施
第三节 生态旅游
一、历史城镇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历史城镇的开发原则
三、历史城镇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五节 文物旅游地的开发
一、文物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文物旅游地的开发原则
三、文物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六节 乡村旅游的开发
一、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原则
三、乡村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七节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
一、旅游度假区的类型及资源特征
二、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原则
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八节 主题公园的开发
一、主题公园类型及其特征
二、主题公园的开发原则
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九节 世界遗产地的开发
一、世界遗产地的资源特征
二、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原则
三、世界遗产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十节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四、红色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五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与措施
第三节 生态旅游
……
第六章 旅游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参考网站
……

7. 想从事乡村旅游行业需要加强哪些政策知识类别就可以了,谢谢

1.要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乡村旅游

应当将乡村旅游纳入当地整体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范畴,加强分类指导。通过整体旅游规划的制订,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能够大大提高投资的效率。
5.必须发挥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揽,要充分调动市场各主体的积极性,使乡村旅游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兼顾生态、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从事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1.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按照均衡兼顾的原则,对开发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努力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2.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优先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的休闲农业项目,要在节约、集约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现代农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等集中型农业园区开发农业旅游项目,利用大型设施农业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努力走出一条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又节约资源的发展道路。
3.要正确处理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体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拓宽社会参与、支持的途径和方式,培育或者引进新型农民群体,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实现乡村旅游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和可持续发展。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