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修建政策
① 都江堰的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那些地点
虹口,龙池
都江堰的农家乐现在太多了,郊区多的是
青城山附近(脚下),街子古镇的乡村旅游也很多啊
往青城山去的路上经过的中兴镇,很适合乡村旅游爱好者去,风景美食都不错!
② 都江堰旅游开发中对环境的破坏
朋友没有那么好找的.很少有人去过多的关心那个.
专家统计的也都发在各大网站了.我这有一些,但我也是帮你找的复制过来的.你看看有没有用吧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态学、旅游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生态旅游不仅迎合了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且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形式,是中国西部两大地形阶梯的转折点,建于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业、农业、环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头,被称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都江堰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内两大植物区系交汇,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极高价值。拥有2处世界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国家森林公园(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911.5公顷,其中,龙池原始森林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重要景观33处,有国宝大熊猫和珙桐等多种珍稀动植物3012种,1994年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使都江堰市成为成都平原一方绿色宝地,而且“生态牌”已成为市域可供长期利用十分可观的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魅力。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增长的巨大空间
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确立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坚持防治结合,营造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塑造环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环境方针和“建立绿色政府、经营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文明”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全市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全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和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障体系,认真实行综合决策、统一监督与齐抓共管、环境投入、公众参与四项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投入、宣传、科技四个关键环节,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近年来,全市大兴植树造林,大力实施“长防”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1.11万亩。在城市绿化方面,采用“腾地造绿,破墙透绿,借地还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扩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建成了“一个绿色心脏、五条绿色彩带、六条绿色长廊、十八颗绿色宝石”为支撑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了以“大环境为依托、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河堤绿化为骨架,专用绿地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全市绿化覆盖率达54.02,森林覆盖率达53.86,总绿化率为94.73。2000年,都江堰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验收,获得“人间天堂都江堰”的美誉。2001年,都江堰市政府系统及都江堰景区、青城山景区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通往国际社会的“绿色名信片”,在全国县级政府系统首开先河。2003年,成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着力培育旅游精品。一是打造观光旅游精品。形成了以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巨作、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最古老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生态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为核心的都江堰景区;以山林幽深、古道幽静、山花幽香、鸟鸣幽趣、亭阁幽雅、溪流幽清为特征的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景区;以自然环境独特,山峦重叠,林海幽深,集湖、石、林、瀑于一身,融奇、险、幽、雄为一体,春看杜鹃,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赏冰雪的龙池景区。二是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充分利用独特的内陆山水田园风光、优良的植被、水和空气,突出生态特色和川西民居的优雅舒适风格,建立了以青城、两河、玉堂、向峨、龙池、虹口等为重点的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的“点”发展向片区发展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会议、度假、休闲游相结合转变。三是打造城市旅游精品。都江堰市背靠千里岷山,前拥万顷平畴,既有河渠纵横的“水城神韵”,又有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山城风彩”,按照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三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要求,精心组织城市建设,实施了城市总体风貌改造、绿色通道和节点建设工程,配套城市服务功能,增点留客,使之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四是打造运动休闲旅游精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运动型、体验型旅游转变,高起点策划、高质量推出了虹口漂流、龙池滑雪、青城高尔夫等旅游项目,增加了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精品内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青城山、都江堰、龙溪—虹口自然生态保护区三大各具特色的著名景区,培育了以千年古堰无坝生态水利工程品牌、“青城天下幽”品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品牌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精品,都江堰市的旅游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旅游与生态、人文环境等相互协调的市域经济发展模式。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扩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近年来,都江堰市投入巨资,先后实施了成灌高速公路出口开放整治工程,S106线旅游路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混凝土路面高等级旅游公路68.3公里,沥青路面84.9公里,游山道125公里,日供水能力达万吨的旅游区自来水厂4座,变电所3座,高低压配电线路134公里,邮电所3个,开通国际国内直拔程控电话1800多门,移动电话基站3处,景区大型停车场9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从1999年起,都江堰市开展了申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遗产工作,对都江堰、青城山及其周边环境实施了有史以来投资最大、效果最好的环境整治,共投入2.06亿元,搬迁民宅1097户,拆迁和关闭景区内企业、矿山61家,搬迁学校1所,拆迁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经过整治,还遗产地以自然、历史的本来面目,景区面貌焕然一新。2002年—2003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投入5000多万元,在城区景区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环境秩序综合整治,依法关停了市域内所有不法排污企业和最后7家小煤窑。2003年非典防控期间,我们抓住游客稀少的时机,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拆除了青城后山又一村上千平方米的乱修乱建房屋,并按城市总体风貌和山乡民居特色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造。
——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成立了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执法、统一营销,在景区制定并严格执行了旅游经营资格准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同时,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的三权分离思路,于2003年成功对青城外山实施了旅游开发权转让,并着手制定市域内各涉旅乡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精心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着力探索旅游开发“国有民营”的新路子。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旅游业与农业的合理“嫁接”,以发展农家生态休闲旅游、无公害农产品、旅游商品等为重点,实施了都江堰-青城山农业生态示范观光带,规范了临近旅游景区三个乡镇初具规模的农家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接待点,重点发展了以川芎为主的中药材、以红阳猕猴桃为代表的优质水果、以苦丁茶和优质花卉苗木等为特色的旅游商品,今年4月,青城镇成功通过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关停的“五小”企业投资生态旅游业,使一批过去经营小煤窑、小矿山、小石灰窑等业主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生力军。
(三)巨大的产业联动效应——促进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给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通讯、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各产业间的联动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宾馆、饭店、度假山庄等200多家(其中,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饭店6家),总床位达2万多张;“农家乐”约125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5万人;旅行社6家,旅行社门市部9家,导游56人,景区讲解员200多人;旅游客运公司、出租车公司28家,车辆830余辆;景区旅游观光索道4条;星级餐馆1家;旅游商品加工贸易区1个,“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基础产业要素规模正逐步壮大。2003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已由2001年的15.8:38.6:45.6调整为2003年的12.5:44.7:43.4。今年以来,我市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3月,接待游客58.67万人次,同比增长23.5,实现门票收入1495万元,同比增长67.8,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60.3。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对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性认识。“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当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加剧甚至激化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二是缺乏系统的生态旅游专业规划。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然而,在开发中,许多地方重视旅游本身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规划,而忽视生态建设规划。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构物与自然环境的气氛不协调。
三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目前,许多景区所有权、规划权、开发权、经营权集于一体,其对资源保护与开发仅仅依靠财政的投入和经营收入,无法对资源实施最有效的保护和长远的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主体缺乏活力与生机,出现了有的资源因无序开发而耗费巨资进行整治、有的资源长期闲置等诸多问题。
四是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作保证。如都江堰、青城山、龙池、虹口等生态度假精品旅游区建设及旅游绿色快速通道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旅游景点景观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特别是交通、排污等设施较为落后,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五是缺乏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涉及旅游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技术较为复杂。但目前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外语导游缺口较大,整个旅游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如龙池景区内部分导游没有经过专业知识不熟悉,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③ 都江堰市喜舍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都江堰市喜舍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16-03-29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内册地址位容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龙池镇红色社区5组20号。
都江堰市喜舍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510181MA61U1UG75,企业法人韩国,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都江堰市喜舍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为社员提供乡村旅游的相关市场信息;组织技术辅导和服务培训;推广乡村旅游标准化和品牌化经营;组织社员从事旅游相关产品的储藏、销售;提供其他社员所需的服务;组织采购、供应成员苗木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采购、销售成员种植的苗木;引进苗木种植的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都江堰市喜舍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④ 都江堰怎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拥有世界自然、文化两处遗产之地——四川省都江堰市迎来大量境内外游客。无论是在举世闻名的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还是熊猫乐园、熊猫谷、安提曼国际度假区、灌县古城、“壹街区”等景区景点,都随处可见各国游客徜徉其间。
今年以来,都江堰市还先后与比利时布吕热莱特市、爱尔兰莱特肯尼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与新西兰皇后镇湖区委员会签署关于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此同时,都江堰市还积极依托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等本地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以旅游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正让都江堰市进一步与世界联通。
⑤ 都江堰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怎么样
简介:都江堰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提供都江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咨询服务。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⑥ 成都市社保政策跟都江堰市社保政策一样吗
成都市社保政策跟都江堰市社保政策一样的,全国都是一样 的。
⑦ 都江堰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态学、旅游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生态旅游不仅迎合了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且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形式,是中国西部两大地形阶梯的转折点,建于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业、农业、环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头,被称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都江堰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内两大植物区系交汇,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极高价值。拥有2处世界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国家森林公园(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911.5公顷,其中,龙池原始森林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重要景观33处,有国宝大熊猫和珙桐等多种珍稀动植物3012种,1994年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使都江堰市成为成都平原一方绿色宝地,而且“生态牌”已成为市域可供长期利用十分可观的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魅力。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增长的巨大空间
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确立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坚持防治结合,营造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塑造环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环境方针和“建立绿色政府、经营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文明”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全市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全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和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障体系,认真实行综合决策、统一监督与齐抓共管、环境投入、公众参与四项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投入、宣传、科技四个关键环节,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近年来,全市大兴植树造林,大力实施“长防”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1.11万亩。在城市绿化方面,采用“腾地造绿,破墙透绿,借地还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扩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建成了“一个绿色心脏、五条绿色彩带、六条绿色长廊、十八颗绿色宝石”为支撑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了以“大环境为依托、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河堤绿化为骨架,专用绿地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全市绿化覆盖率达54.02,森林覆盖率达53.86,总绿化率为94.73。2000年,都江堰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验收,获得“人间天堂都江堰”的美誉。2001年,都江堰市政府系统及都江堰景区、青城山景区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通往国际社会的“绿色名信片”,在全国县级政府系统首开先河。2003年,成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着力培育旅游精品。一是打造观光旅游精品。形成了以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巨作、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最古老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生态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为核心的都江堰景区;以山林幽深、古道幽静、山花幽香、鸟鸣幽趣、亭阁幽雅、溪流幽清为特征的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景区;以自然环境独特,山峦重叠,林海幽深,集湖、石、林、瀑于一身,融奇、险、幽、雄为一体,春看杜鹃,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赏冰雪的龙池景区。二是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充分利用独特的内陆山水田园风光、优良的植被、水和空气,突出生态特色和川西民居的优雅舒适风格,建立了以青城、两河、玉堂、向峨、龙池、虹口等为重点的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的“点”发展向片区发展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会议、度假、休闲游相结合转变。三是打造城市旅游精品。都江堰市背靠千里岷山,前拥万顷平畴,既有河渠纵横的“水城神韵”,又有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山城风彩”,按照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三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要求,精心组织城市建设,实施了城市总体风貌改造、绿色通道和节点建设工程,配套城市服务功能,增点留客,使之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四是打造运动休闲旅游精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运动型、体验型旅游转变,高起点策划、高质量推出了虹口漂流、龙池滑雪、青城高尔夫等旅游项目,增加了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精品内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青城山、都江堰、龙溪—虹口自然生态保护区三大各具特色的著名景区,培育了以千年古堰无坝生态水利工程品牌、“青城天下幽”品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品牌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精品,都江堰市的旅游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旅游与生态、人文环境等相互协调的市域经济发展模式。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扩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近年来,都江堰市投入巨资,先后实施了成灌高速公路出口开放整治工程,S106线旅游路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混凝土路面高等级旅游公路68.3公里,沥青路面84.9公里,游山道125公里,日供水能力达万吨的旅游区自来水厂4座,变电所3座,高低压配电线路134公里,邮电所3个,开通国际国内直拔程控电话1800多门,移动电话基站3处,景区大型停车场9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从1999年起,都江堰市开展了申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遗产工作,对都江堰、青城山及其周边环境实施了有史以来投资最大、效果最好的环境整治,共投入2.06亿元,搬迁民宅1097户,拆迁和关闭景区内企业、矿山61家,搬迁学校1所,拆迁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经过整治,还遗产地以自然、历史的本来面目,景区面貌焕然一新。2002年—2003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投入5000多万元,在城区景区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环境秩序综合整治,依法关停了市域内所有不法排污企业和最后7家小煤窑。2003年非典防控期间,我们抓住游客稀少的时机,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拆除了青城后山又一村上千平方米的乱修乱建房屋,并按城市总体风貌和山乡民居特色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造。
——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成立了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执法、统一营销,在景区制定并严格执行了旅游经营资格准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同时,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的三权分离思路,于2003年成功对青城外山实施了旅游开发权转让,并着手制定市域内各涉旅乡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精心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着力探索旅游开发“国有民营”的新路子。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旅游业与农业的合理“嫁接”,以发展农家生态休闲旅游、无公害农产品、旅游商品等为重点,实施了都江堰-青城山农业生态示范观光带,规范了临近旅游景区三个乡镇初具规模的农家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接待点,重点发展了以川芎为主的中药材、以红阳猕猴桃为代表的优质水果、以苦丁茶和优质花卉苗木等为特色的旅游商品,今年4月,青城镇成功通过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关停的“五小”企业投资生态旅游业,使一批过去经营小煤窑、小矿山、小石灰窑等业主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生力军。
(三)巨大的产业联动效应——促进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给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通讯、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各产业间的联动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宾馆、饭店、度假山庄等200多家(其中,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饭店6家),总床位达2万多张;“农家乐”约125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5万人;旅行社6家,旅行社门市部9家,导游56人,景区讲解员200多人;旅游客运公司、出租车公司28家,车辆830余辆;景区旅游观光索道4条;星级餐馆1家;旅游商品加工贸易区1个,“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基础产业要素规模正逐步壮大。2003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已由2001年的15.8:38.6:45.6调整为2003年的12.5:44.7:43.4。今年以来,我市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3月,接待游客58.67万人次,同比增长23.5,实现门票收入1495万元,同比增长67.8,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60.3。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对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性认识。“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当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加剧甚至激化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二是缺乏系统的生态旅游专业规划。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然而,在开发中,许多地方重视旅游本身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规划,而忽视生态建设规划。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构物与自然环境的气氛不协调。
三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目前,许多景区所有权、规划权、开发权、经营权集于一体,其对资源保护与开发仅仅依靠财政的投入和经营收入,无法对资源实施最有效的保护和长远的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主体缺乏活力与生机,出现了有的资源因无序开发而耗费巨资进行整治、有的资源长期闲置等诸多问题。
四是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作保证。如都江堰、青城山、龙池、虹口等生态度假精品旅游区建设及旅游绿色快速通道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旅游景点景观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特别是交通、排污等设施较为落后,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五是缺乏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涉及旅游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技术较为复杂。但目前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外语导游缺口较大,整个旅游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如龙池景区内部分导游没有经过专业知识不熟悉,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⑧ 都江堰社保局新出台的社保政策我现在已经52岁了,可是社保只买了四年。我能一次补交完吗然后退休得了吗
社保补缴方式:
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是单位原因版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权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
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
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给补缴。
缴费单位(不含个体、自由职业者)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应带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费个案补缴:
职工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
《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表》;
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明细表等;
其他相关材料。
为弥补因企业迟缴职工养老保险费,造成职工个人账户金额损失,补缴养老保险费按照济劳险字【1999】7号文件执行。计算方法如下:
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缴费工资基数%应补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比例*补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