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探讨

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 2021-02-02 23:28:33

① 体验经济下的情感营销模式

论体验经济下的旅游体验营销
摘要: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提出了体验营销的要求,而旅游的体验本质决定了旅游业更需要体验营销。文章通过对旅游体验营销的定义、特点及现实意义的分析,认为可以通过重新设定旅游市场营销思考方式,运用战略性体验模块创建旅游体验营销模式及重组旅游消费流程等措施来发展旅游体验营销。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体验;体验营销

1 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营销与旅游的契合
在大众旅游阶段,旅游需求主要以“五官需求”为特征,代写论文即看、听、闻、尝、说。然而随着旅游的不断开发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者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需求阶段,即“参与体验满足我个性化需求的旅游经历”,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这一活动中并产生极度的愉悦感和兴奋感,从而获得旅游的“体验性”价值。
2 旅游体验营销战略模块
旅游体验营销需要旅游企业转变传统的营销思考方式,从旅游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设计定义自身的旅游市场营销思考方式。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将这些不同的体验形式称之为策略性体验模块(Strategic experientialmoles,SEMs),以此来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如表1所示:
3 旅游体验营销模式
3.1 娱乐营销模式
娱乐营销以满足游客的娱乐体验作为营销的侧重点。其营销模式要求旅游企业巧妙地寓销售和经营于娱乐之中,通过创造娱乐体验来吸引游客,达到促使游客购买和消费的目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了传统营销中严肃、呆板、凝重的一面,使营销活动变得亲切、轻松和生动起来,而这一特点与旅游的本质特征是相契合的,因而在旅游产品的营销中大有创作的空间。
3.2 审美营销模式
审美营销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通过选择利用美的元素,如色彩、音乐、图案等,以及美的风格,如时尚、典雅、华丽等,配以美的主题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依托于自然资源的旅游产品在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突出自然元素的作用,淡化人工色彩,在设计时注重整体协调感而避免画蛇添足的现象。
3.3 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是以旅游者内在的情感为诉求,代写毕业论文致力于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要。这就要求旅游企业结合旅游产品特征、探究旅游者的情感反应模式,创造出与目标顾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具有心理属性的旅游产品。如针对那些寻根觅源的旅游者就应牢牢抓住情感营销这种模式,又如在日本,人们甚至可以租回“女儿”、“儿子”、“孙子”、“外孙”,体验家庭的融融温馨和亲情。
3.4 生活方式营销模式
生活方式营销就是以消费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通过将公司的产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征甚至是一种身份、地位识别的标志,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建立起稳固的消费群体的目的。乡村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以及那些深度旅游产品可借助这种模式吸引旅游者,使他们在接受某一生活方式的同时购买旅游产品。运用名人效应来营销,不仅适合于普通产品,也适合于旅游产品。
3.5 氛围营销模式
根据产品的风格定位,为旅游者营造适当的氛围,优化体验效果、创造不凡体验。如以顾客体验为价值诉求的美国“星巴克”,虽然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馆陈设不见得一样,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们所传达的都是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性的文化,提供的是雅致的聚会场所、创新的咖啡饮用方式和过程,在这里,每一位顾客都是咖啡鉴赏家,细细品味着星巴克带给他们的非凡体验。
4 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旅游企业出售的是一种“完整的经历”,从旅游产品设计、组合(包装)、销售到售后服务,它所提供的是旅游者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全面顾客体验。因此旅游企业应重视每一个消费环节,剔除那些多余的、不利于与旅游者交流沟通的流程,建立便于与旅游者直接面对面的平台,实现旅游消费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4.1 让旅游者成为产品的协同设计者
在体验化的旅游产品中,旅游者从结果消费转向过程消费,因此通过吸纳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提高旅游者与旅游企业、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程度,而旅游企业则可以增加生产能力,减少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体验产品个性化生产而导致的规模经济的丧失。
旅游企业可通过观察学习法、产品制定法和在线反馈法让旅游者成为产品的协同设计者。这里重点推荐的是在线反馈法。现在已有少数旅游企业借助三维全景虚拟技术,把景区的真实场景数字化,全方位搬到网络上。观众只要轻松点击鼠标,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远的观看景区风光,再结合景区导航地图、导游解说,让观众实现边走边看,虚拟旅游。更重要的是,潜在旅游者通过与旅游产品的初步接触,可以发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给予改进意见。
4.2 运用体验模型剧场协调旅游产品和服务
美国服务营销专家格鲁夫和菲恩克认为:面对面服务体验经历同演戏相似,代写英语论文都需要演员、布景和演出效果。在旅游企业的体验剧场模型中,演员就是一线服务人员,是旅游体验的主要生产者;布景就是旅游资源,是生产旅游体验不可或缺的工地。因此体验营销首先要从一线人员做起。企业应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每一次与旅游消费者的接触都是一个“关键时刻”,它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应注重自身服饰、举止、风度等各个可能给旅游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细节上。
4.3 提供附加产品
附加产品不是核心产品,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可起到支持核心产品发挥最大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的作用。旅游者在旅游归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受到旅游经历余波的影响,旅游企业则可组建旅游俱乐部或bbs,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分享体验,交流经验,鼓励消费者不断回忆这段体验的美好,并激发他们出游的新需求。这事实上也是为消费者提供另一种体验,一种知交满天下的体验。
综上所述,成功的旅游企业必须要为旅游者生产快乐的体验,从本质上说,旅游企业要努力搭建一个快乐剧场,在时间、空间上,在旅游产品的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和良好的整体形象,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体验,最终实现旅游体验和旅游期望差值为零,甚至是正数,达到企业和旅游者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美).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Business Review,1998.
[3]马连福.体验营销一触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4]扬杏月.旅游体验营销刍议[J].经济视点,2006,(10).

浅论体验营销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零售业 体验 营销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零售业已进入体验消费的时代,如何密切关注这种变化,认真研究和把握体验经济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体验营销策略的实施,来满足消费者体验的需求,是零售业成功的关键。

零售业作为销售商品与提供服务的终端,直接接触最终消费者,它的商品组合方式、服务态度和环境气氛都会直接影响到顾客的体验。在零售活动中,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又有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如果有体验的场景和气氛,那么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体验营销是适应体验经济时代消费需求变化的理性选择,它通过为顾客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从而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体验营销的核心是顾客参与,把顾客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及时回应顾客的感情诉求。由于人们的购物意识逐渐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顾客认为购物活动不仅是一项满足他们物质需要的活动,还是一种休闲活动。越发精明的顾客、日新月异的技术、更加激烈的品牌竞争,使得传统的营销和品牌模式变得过时,企业采用4P营销,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功能性特点,而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会对整个体验,而不仅仅是对产品感兴趣,企业可以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沟通,独特的顾客经历,酷的网站、有吸引力的店铺和有亲和力的销售人员,把这种体验传递给消费者。因此,作为零售业,应在营销环节中关注细节,以细节打动顾客,创造效益,而体验营销正是一种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体验与体验营销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书中指出“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的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它虽然和服务一样是无形商品,但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是外在的,而体验则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它可以在一段时期内,给消费者带来难以忘却的感受,使消费者得到心灵的慰籍和充实。它关注顾客的所有消费行为以及他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注重企业和消费者在沟通过程中的情感互动,并且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感受。
体验营销的概念是1998年由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提出来的。体验营销要求企业必须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方面创新定义、设计营销策略。这种思考方式突破了“理性消费者”的传统假设,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外,还包含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
传统营销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以及价格优势,体验营销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体验营销是系统化的营销思路,是以服务为重点,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消费情境,在情境中通过消费者的参与、互动,给消费者留下一个独特、美好的回忆,最后达成购买的过程。

二、体验营销的特征

随着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当物质极大丰富时,人们对商品的价格变得不再敏感,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变得越来越重要,精神需求逐步超越物质需求而成为人们的主导需求。体验营销具有以下特征:
1.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因为体验会涉及到顾客的感官、情绪等感性因素,也包含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人的遭遇、经历或生活中某个场景片段的结果。因此,体验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了解顾客内心深处的想法,激发顾客内心深处存在的东西,得到他的回应。要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震撼顾客和感动顾客。
2.关注个性。良好的体验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的头脑中,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感受,体验无法复制,只能回忆,这就显得弥足珍贵。体验营销注重顾客在购买环境、氛围、商业品牌等方面得到满足的程度,而不是停留在产品表面特征和基础功能上。
3.在营销过程中为顾客创造快乐。体验营销注重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不断地为顾客带来新的体验与满足,从而给顾客带来快乐。例如:购物广场中轻柔的背景音乐,整齐而又有创意的商品陈列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刺激和快乐。
三、零售业实施体验营销的策略

1.变革营销组合模式。传统的基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4P营销组合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体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体验营销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体验模式,不断创新设计体验,给消费者带来多角度的愉悦享受和情感寄托。要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定制体验产品,根据营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娱乐体验、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虚拟体验等模式,推出多元化的体验产品,创造设计出新的体验业务,最大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设计产品时,有意识地为产品和服务增加愉悦、美感,并在外观、包装、陈列和品牌标识等载体中充分体现出来;在确定价格时,按顾客的需求定价,让顾客体验到心情愉悦而乐于付费;在规划渠道时,要突出差异化特色和响应的及时性;在促销时,加强与顾客的交流,鼓励顾客参与,强化顾客对体验的认识和感受。
2.精心营造环境,提高顾客满意度。体验营销要求购物环境具有一定的气氛和情调,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虽然与交易本身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它可以影响消费者在购物时的心境和兴趣。精心策划的购物环境是为了创造知觉体验,充分利用感情信息,通过影响消费者更多的感官、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和行为。在体验经济下,商家出售的是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体验,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营销要带给消费者的是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需要引入有形的东西来让消费者把握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充分刺激消费者的感官。让顾客在购买前能够知道将得到什么体验,通过营造一种氛围、设计一种场景,开展消费者参与的体验式活动,为消费者营造体验的氛围和场景,说服消费者购买。
3.发掘消费者心理需求,注重营销策划中的互动。在零售业的营销活动中,要从单一的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需要向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增加顾客体验转变,重视对顾客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在当今个性化消费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的产品,而是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要重视产品形象、个性、情调、感性等方面的塑造,营造出与目标顾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心理属性,帮助顾客形成某种感兴趣的体验。体验营销能营造出一种消费者精神世界所需要的生活和文化氛围,从而帮助消费者找出潜在的心理需求,激发其购买欲望。
4.在服务中融入更多的体验成分。体验营销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已经给零售业带来了新气象。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越来越表现得同质化,良好的服务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有助于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度,在服务中增加体验成分,可以增加消费者参与的机会,突出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企业应有意识地向顾客传递体验,不仅要做好企业所承诺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还应实现企业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不仅使消费者满意,还应使消费者感动,使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成为消费者难以忘怀的经历。
5.挖掘新顾客,稳定忠实顾客群。售后服务的状况对企业意义重大,是零售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的重要手段,按照80/20法则,企业80%的销售来自于20%的顾客,创造企业80%销量的是企业的忠诚顾客。购后体验会促成顾客的重复购买,零售商除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外,还应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技术建立顾客档案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从而影响顾客情感,培养顾客忠诚,让体验存在于企业与顾客接触的所有时刻,包括零售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过程中以及售后服务中,清楚地掌握消费者的所有消费行为,更加关注消费者在购物前、购物中和购物后的全部体验,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的特色与文化。
6.建立零售业体验式营销队伍,提升服务品质。零售业通常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营销人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顾客体验的效果。体验的主题再明确,体验设计再完美,却会因为员工的依次疏漏或怠慢而大打折扣,甚至将体验破坏。在体验式营销中,营业员和销售人员的角色较传统营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们要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法,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使顾客亲身体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应用在体验营销上,使消费者体验产品,确认价值,促成信赖后达成交易。因此,营销人员的积极心态、高尚的品质、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体验营销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体验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
[2]白战风:《消费心理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3]汤小平: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情感营销策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7期
[4]陈凌云:《世界上最有效的营销法则》[M].地震出版社,2005年第1版

② 李同升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 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空间类型及其综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宝鸡地区为例( 49671023 ) 1997~1999 (项目负责人)
( 2 )国家教委优秀回国人员基金项目:人地关系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1995~1997 (项目负责人)
( 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宝鸡市农村社区类型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1996D07 ) 1997~1999 (项目负责人)
( 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线两带”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2003D06)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
( 5 )国土资源部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方案研究
2001~2002 (项目负责人) ( 1 )李同升 . 乡村地域共同体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 . 西北大学学报, 1998 ( 5 )
( 2 ) 李同升、厍向阳 .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为例 . 西北大学学报, 2000 ( 3 )
( 3 )李同升、刘笑明、陈大鹏 . 区域小城镇的空间类型及其发展规划研究 . 城市规划, 2002 ( 4 )
( 4 )李同升、罗雅丽 .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村镇建设思考,经济研究参考, 2005 ( 70 M -5 )
( 5 )罗雅丽、李同升 . 制度因素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人文地理, 2005(4)
( 6 )罗雅丽、李同升 . 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2005 ( 5 )
( 7 )李慧栋、李同升 . 社区规划的发展进程与多维透视,城市发展研究, 2006 ( 6 )
( 8 )沈锐、李同升 . 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城市问题, 2005 ( 4 )
( 9 )李同升、程叶青 . 我国西部地区大中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人文地理,
2002 ( 4 )
( 10 )程叶青、李同升 .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 5 )
( 11 )刘小鹏、李同升 . 国际 BOT 投融资方式在陕西农业建设中的应用,西北大学学报, 2003 ( 1 )
( 12 )李同升等 . 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0
( 13 )曹明明、李同升 .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 系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的机理(动力机制)研究,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态测评体系和研究方法,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政策与制度的制约和激励研究,并以大西安地区和宝鸡市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2) 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研究,通过对乡镇地域系统的剖析,提出乡镇社区的理论概念,分析了其结构与功能,并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建立了描述其的指示因素和指标体系,以关中地区为例,进行了乡镇社区空间类型划分和发展模式研究,开展了以社区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乡镇规划研究,提出了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发展与规划思路。
二 经济地域系统演化与调控研究
1 支撑项目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区域开发的地学基础”( 40131010 )(项目负责人为陆大道院士)之子课题: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的典型研究 2002~2005 (项目负责人)
( 2 ) 973 计划项目“东北亚生态系统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2005CB724801 )
一级子课题:西伯利亚自然-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其地域开发功能和方向 2005 - 2007 (项目负责人)
(3) 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流域 PRED 系统及其时空协同研究”
( 20060697004 ) 2007-2009 (项目负责人)
( 4 )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陕西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 2003K12-G5 )之专题三 —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及其解决方案
2004-2005 (项目负责人)
( 5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 2004DGS3D026 )专题五 --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及其解决方案 2005-2006 (项目负责人)
( 6 )陕西省政府研究项目:西部大开发中陕西重点开发区域及优先项目选择 1999~2000 (项目负责人)
( 7 )西安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项目: 西安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2004—2005 (项目负责人)
( 8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西安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创新模式和促进机制研究
( HJ06005-07 ) 2006—2007 (项目负责人)
2 代表性成果
( 1 )李同升、徐冬平 . 基于 SD 模型的流域水资源 — 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 .
地理科学 2006 ( 5 )
( 2 )程叶青、李同升、张平宇 . SD 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源刊), 2004 ( 12 )
( 3 )徐冬平、李同升 . 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水土保持通报, 2005 ( 3 )
( 4 )程叶青、李同升 . 矿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西北大学学报, 2004 ( 6 )
( 5 )李同升、韦亚权 . 工业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 ,生态学报 , 2005(4)
( 6 )李同升、韦亚权、周华 .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研究,经济地理, 2005 ( 5 )
( 7 )李同升、陈文言 . 我国西部自然资源开发的体重创新和立法问题,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 2 )
( 8 )李同升、赵荣 . 西部大开发与陕西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水土保持通报,
2000 ( 1 )
( 9 )厍向阳、李同升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及协调度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0 ( 2 )
( 10 )刘小鹏、李同升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产业建设综合绩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以宁夏中北部为例,水土保持通报, 2001 ( 3 )
( 11 )李同升 . 西部大开发 — 观念、政策与行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 ( 1 )
( 12 )李同升 . 西北地区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 1997 ( 1 )
( 13 )赵荣、李同升 . 陕西文化景观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
3 学术创新
( 1 )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立足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陕西和黄土高原地区,在区域分析和地域经济系统动态模拟的理论与方法、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演化及其优化调控、陕西城乡聚落系统结构及其空间演化等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特色。
( 2 )在理论上,以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汲取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学科交叉、多视点系统解析,注重对经济地域系统的组织结构、影响因素、运行机制和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模拟,探讨其发展规律和优化调控方法措施,进而指导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的实践活动。对黄土高原经济地域系统的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模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及其空间结构、西部大开发的地理学研究都体现了上述思想。
( 3 )在实践上,重点开展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县综合开发与治理规划、产业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等研究。研究成果均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采用。
三 科技园区及其技术扩散研究
1 支撑项目
(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扩散的机制分析及其示范推广模式研究 ( 05BJL07 ) 2005 - 2007 (项目负责人)
2 代表性成果
( 1 )李同升、罗雅丽 . 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及其优化途径,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 1 )
( 2 )刘笑明、李同升 .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 ,经济地理, 2006 ( 6 )
( 3 )王武科、李同升 . 农业技术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 3 )
( 4 )方维慰、李同升 . 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分析与评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 11 )
( 5 )张建忠、李同升 . 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农村经济 , 2006(12)
( 6 )刘笑明、李同升 . 由失败案例透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 3 )
( 7 )刘辉、李同升 . 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 3 )
3 学术创新
( 1 )突破了传统的技术创新扩散 S 型分析的基本假设,选择典型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技术创新源地,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创建了描述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多样化模式,总结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规律。
( 2 )根据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研究了公益性技术、经营性技术和中间性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扩散模式,提出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 3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功能尚可,但技术扩散和示范推广效果则不尽人意。项目研究在国内首次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
四 产业旅游、生态旅游和景区规划研究
1 支撑项目
( 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001~2002 (项目负责人)
( 2 )西安市软科学项目:西安市观光农业现状调查、发展预测和政策研究 2001~2002 (项目负责人)
( 3 )陕西省政府: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2002-2003 (项目负责人)
( 4 )武汉三特索道公司:神农架大龙潭景区、小神农架关门山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3-2004 (项目负责人)
( 5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杨凌示范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2003-2004 (项目负责人)
( 6 )山西丹朱岭旅游开发公司:丹朱岭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5 (项目负责人)
( 7 )邯郸市人民政府:邯郸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长郭来喜,副组长王兴中、李同升) 2006 (副组长,专题负责人)
( 8 )宁夏自治区政府:宁夏金沙湾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发展规划 (组长郭来喜,副组长王兴中、李同升) 2006 (副组长,专题负责人)
( 9 )西安市政府: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06 (项目负责人)
( 10 )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西安经开区现代农业主题公园项目策划 2006 (项目负责人)
( 11 )西安市雁塔区旅游局:雁翔民俗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 2007 (项目负责人)
2 代表性成果
( 1 )李同升、马庆斌 . 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 . 生态学杂志, 2002 ( 2 )
( 2 )杨新军、李同升 . 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通报, .2004(2)
( 3 )刘笑明、李同升 . 西安市观光农业空间结构研究,人文地理, 2005 ( 3 )
( 4 )李同升 等 . 西安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 5 )李同升、张洁 . 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世界地理研究, 2006 ( 3 )
( 6 )李慧栋、李同升 . 以工业旅游为主导的景区规划研究,城市规划, 2006 ( 10 )
( 7 )张洁、李同升 .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西北大学学报, 2007 ( 3 )
( 8 )张洁、李同升 . 工业旅游项目策划研究,人文地理, 2007 ( 2 )
( 9 )刘笑明、李同升 . 农民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5 ( 18 )
( 10 )杨永波、李同升 . 基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的西安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旅游学刊, 2007 ( 11 )
3 学术创新
( 1 ) 以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建立起了观光农业宏观布局与微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指出:综合区划理论和环城游憩带理论是大中城市郊区观光休闲农业宏观布局的理论依据,而区位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景观生态理论则可作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以西安市为实证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资源条件和市场开发前景进行研究,对其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做出合理安排,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西安市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了观光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其中;选择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项目设计,选择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进行观光农业规划与休闲体验设计,选择西安杜陵进行皇家上林苑观光农园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 。该项研究获得 2005 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2 )以山西丹朱岭旅游景区为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工业旅游为导向的景区规划研究”,对我国正在兴起的工业旅游开发有示范指导作用。
( 3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都市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尤其在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分类和评价方法、 基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的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方面开展了探索性工作。
五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研究
1 支撑项目
( 1 ) 973 计划项目“东北亚生态系统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2005CB724801 )一级子课题:西伯利亚自然-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其地域开发功能和方向 2005 - 2007 (项目负责人)
2 代表性成果
( 1 )李同升、黄国胜 . 俄罗斯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析,人文地理, 2007 ( 3 )
( 2 )李同升 . 中国与中亚国家沿桥经济合作的前景分析,经济地理, 1998 ( 3 )
( 3 )李同升 . 迈向 21 世纪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地理, 1997 ( 2 )
( 4 )李同升、陈宗兴 . 关于我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规划与建设的若干思考,经济地理, 1997 ( 1 )
( 5 )李同升 . 原苏联地区新的政治地图,人文地理, 1997 ( 3 )
( 6 )李同升 . 原苏联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分析,世界地理研究, 1997 ( 2 )
( 7 )李同升 . 莫斯科大都市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发展特点,人文地理, 1995 ( 1 )
( 8 )杜德斌、李同升、冯春萍、赵媛 . 世界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六 高等教育和教学研究
1 支撑项目
( 1 )陕西省高等教育面向 2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地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982029 ), 1999-2001 (项目负责人)
( 2 )陕西省 21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基于能力和素质的考试改革研究( 0204003 ) 2003-2005 (项目负责人)
( 3 )陕西省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
2 代表性成果
( 1 )李同升、赵荣 . 国内外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特点分析 — 兼论我国人文地理学教材改革问题,人文地理, 2000 ( 4 )
( 2 )李同升 . 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 2002 ( 2 )
( 3 )李同升 . 基于能力和素质的考试改革探讨,高等理科教育, 2005 ( 6 )
( 4 )李同升 等 . 《人文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 3 学术创新
( 1 )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道德素养 + 创新能力 + 交流能力”的综合培养模式,该研究获得了 2001 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 )提出了本科生 “过程考核+资格考试 + 口试+项目训练”的课程考试新模式。
( 3 )提出了地理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该研究获得了 2005 年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