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乡村旅游
Ⅰ 红高粱影视基地为什么被拆除了
红高粱影视基地就是高密的名片,为高密增添了多少活力,为百姓创造了多少福利,为什么要拆?真不知道政府是怎么想的?真是高密的悲哀😭😭😭全家都喜欢去那里游玩,好多外地人都是通过红高粱影视基地认识了高密!听到这个消息真是真惊,心痛!这是什么政府?简直是强盗嘛!😤😤😤
Ⅱ 高密风景有那些
峡山区,全称: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位于潍坊市东南部,北部和昌邑市交界,西部同安丘市接壤,南部毗邻高密、诸城两市,东部与青岛市相望,经坊子区与市区连为一体.全区总面积490平方公里,其中峡山水库面积144平方公里,设7个直属部门,4个街道办事处,共277个行政村,22万人.
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
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坐落于山东半岛,在潍坊市潍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诸城、安丘四县市交界处,库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花草树木繁多,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大型天然场所。
水库总库容 14.0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03亿立方米。库区涉及范围大,包括县市4个、乡镇11个、移民村97个。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城市及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
峡山水库旅游风景区的景点有:伯温祠、玉皇庙、王母宫、财神庙、观音洞、观景台、栈桥、峡山公园等等,尤其是刘伯温曾经生活过的伯温洞闻名天下,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旅游。
峡山水库水源地有丰富的水产资源,鲤鱼、甲鱼、鲫鱼、黑鱼、鲢鱼、鲶鱼、田螺、河蚌等水产品非常丰富。近年来,为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群众大幅增收,潍坊市将发展水库渔业增殖作为当地的一个亮点来抓,通过连年向水库中投放四大家鱼中鲢、鳙等品种幼苗,进行人工增殖和管护,资源量和年捕获量逐年增加,增殖效果明显。
峡山水库的地下泉水甘甜爽口,在水库的周围乡村正在进行户表工程,为沿库各村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利条件!
开发为促进峡山的发展,峡山于2007年被划出昌邑,成为由潍坊市直管的峡山经济开发区。大量外来投资正在逐步到位,未来的峡山将在旅游开发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建设。
Ⅲ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风光
1、峡山。峡山位于峡山水库北岸,象一只猛虎傍水而卧,俗称卧虎山、斜山。海拔.1米,前后均为峭壁,东南稍坡,山势雄伟,风光绮丽。山上建有玉皇庙、娘娘庙,山腰有吕祖洞、伯温洞,相传明朝刘伯温在此隐居。
2、野沟河。野沟河源于太保庄镇永旺屯村,向东经丈岭、北孟流入胶新河,全长约15公里,是一条保护较好的原生态河流。在丈岭以西1000米处开发建设了渔池湖休闲娱乐风景区,修建了拦河坝、渔池湖山庄,湖面拓展到200亩,规模宏大。
3、石坑河。西连潍河,东接胶新河,全长20公里,流经太保庄镇、北孟的部分村庄。因河道比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态面貌保护比较好。
4、七里兰岛。七里兰岛位于峡山水库南端,总面积约100亩(水位高时约60亩)。岛上树木丛生,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5、渠河、潍河下游水面宽阔,潍河新老河道之间的夹河套面积较大,风景秀丽,具有开发旅游的良好条件。
(二)水利风景
峡山水库。峡山水库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业及生活用水、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素有“齐鲁第一库”之称。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闸、放水洞、水电站组成。大坝总长32.91公里,坝顶高程为44米,兴利库容5.50亿立方米,相应水位37.40米。水库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水域广阔,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景色壮观。 峡山水库位于潍坊市区东南50里、昌邑、高密、安丘3县交界处的潍河河道上。它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10月竣工,是山东省最大的一座水库。
(三)人文景观
1、太保庄万亩生态林。位于潍河与引黄济峡工程之间的夹河套,土地面积约12000亩。林木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真正形成了“遥望一碧万顷,近看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象。
2、王家庄万亩生态林。位于水库西岸浅滩地带,总面积10000亩,已建成6000亩,林带与水库相映,库内碧波万顷,库外绿树一望无际。
(四)历史文化名人与文物古迹
1、 四公
在潍水沿岸,自古就流传着冰雹不打四公之说。这四公系指黄公、盖公、郑公、狄公。后是指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赵戈镇的黄公山、盖公山、砺埠山和狄山。
黄公,名黄石公,战国时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后隐居此山,去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该山的最高处,并把该山改称“黄公山”,以兹纪念。之后,又在他讲学的旧址建黄公祠(祠内黄公偶像端坐其中,韩信、张良置身其两侧,均为木雕),并派人看管。现不复存在。
盖公,生于本镇,是秦汉间有名的大贤,创立了“盖公之道”。晚年隐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后人们将其安葬在该山之巅,并将该山定名为“盖公山”,后又立祠纪念。现不复存在。
郑公(郑玄),名玄,字康成,东汉时人,著名经学大师。郑晚年被袁绍胁迫去随军,半道而亡,葬在他母亲的家乡,即现今的青州市郑母村,后又移葬其家乡潍水东岸的砺埠山上(此山在郑公管区郑公后殿村。)东汉末年,在其墓前立郑公祠,后经唐、清、民国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游人瞻仰。现占地5亩多,有三间二层结构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护。
宋渭春墓 (县级) 民国 岞山镇张百户屯
于荫堂故居 (县级) 清--民国 岞山西下湾村
胶济铁路岞山站(县级)近代 岞山镇岞山村
岞山遗址 (县级) 商周 岞山镇岞山山前
西北院遗址 (县级) 周 岞山镇西下湾村西北
明镐冢 (县级) 王家庄子镇朱子村
祖茔碑刻群 (县级) 清 岞山镇西下湾村东
龙柏 2棵 树围1.2米 岞山镇东章村
国槐 1棵 树围3.9米 岞山镇东章村
国槐 1棵 树围2.62米 昨山镇马家屯村
小叶朴 1棵 树围3.85米 丈岭镇下坡村
国槐 1棵 树围3.65米 丈岭镇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庄子镇朱子村附近与赵戈镇石头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遗迹;盖公山、黄公山、韩信潍水战,朱子祠等遗迹;黄旗堡镇杞城一带,汶河,潍河沿岸是原始社会文物密集区;原王家庄子镇李家古城村一带有故城遗迹、墓葬群。金线村抗战战场,诸城市的前凉台一带,特别是靠潍河地段,是文物重点调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迹简介
孙猛冢、昌安故城和邓袭墓,朱子村的三宝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镐冢等。
孙猛冢。孙猛是秦朝的一员大将,在与齐国的军队作战时战死。作战地点就在本镇孙孟村。孙猛战死后,葬于此地。后受人尊敬,其墓渐大,称为孙猛冢。现不复存在。
昌安故城和邓袭墓。现李家古城村为原昌安县故城遗址。昌安县,汉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县治徙此。北宋初安丘县治迁走,城遂废。昌安城作为县城前后历时八百余年,现尚存土城墙遗址一段,长约五百余米(后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邓袭(邓禹之子)为昌安侯,食邑于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许有古冢,相传即昌安侯邓袭墓。现不复存在。
三宝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镐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为塔寺并存的佛教圣地。三宝塔,何时所建,不详。但从重修三宝塔记事碑得知,该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发起的灭佛运动中被毁,隋朝开皇八年重修。这个被毁的年代,比人们称之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还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时建的说法不一。明万历《安丘县志》载,金崇庆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乡土志》载,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于何时,没有定论。
法林寺前面的石龟长2.8米,阔1.44米,高0.94米。其大,为全国庙宇石龟之冠,比孔庙内的石龟还大。因年久风化,其体多处裂璺,为抢救这一历史文物,在潍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于2003年6月29日将其北移至高处,并建亭等加以保护。
朱子祠。宋朝庆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讲学,后为纪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国成立后,这棵古槐依然奇特壮观,其粗难以用抱计量。下部环树有三个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绕树有大小不等的九个小枯洞,人称三门九窗。树上枝叶茂密,树下绿荫宜人,与朱子祠浑为一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来此凭吊。
明镐冢。在朱子村后,为县级文物。该冢与黄公山上的黄公冢和盖公山上的盖公冢,方位
成品字形,人称“三冢鼎立”。
Ⅳ 红高粱影视基地为什么被拆
因为是违建
Ⅳ 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
来自泉州,抄泉州是一袭座上千年的古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着“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美誉,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世界宗教的博物馆,也是一座活力的城市,是中国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泉州拥有中国四大佛寺之一的泉州开元寺,中国十大名寺之首的涂门清真寺,有中国最古老最高的孪塔(即镇国塔,仁寿塔),有中国最老面积最大的妈祖庙,还有老君岩,清水岩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是弘一法师圆寂处等等
Ⅵ 东北乡的文学概念
东北乡,亦称“高密东北乡”,作为一个文学概念,是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笔下的家乡高密东北方向的几个乡镇,是莫言小说许多人物的成长地方与主要活动地域 。莫言是以其故乡高密东北方向的大栏乡为原型用文字构建起的“高密东北乡”,地属山东省潍坊高密市。这是一个充满近乎乌托邦式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用过去的美好,反衬当下的丑恶,用理想中的纯真,来渲染现世的浮夸。
“东北乡”是莫言的文学地标。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东北乡一下子成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文学圣地。
“东北乡”地理位置就是在高密的东北部,今高密市夏庄镇部分区域、姜庄镇部分区域、胶河疏港物流园区这些地方。与“东北乡”相对应的即“西南乡”(高密市柴沟镇)。因高密“东北乡”因地势低洼,地下水极其丰富,往下打一两米就能出水,以前还经常涝。而且土地偏碱性,不能用地下水浇灌,浇三两次土地就会板结,很难调理过来。由此往南地势即高,各种农作物种植广泛。
从地理面貌上看,这里是一马平川的庄稼地,任何一座海拔超过一百米的山头都会令人觉得稀罕;有静谧的河水,肃静地、温婉地从村前庄后流过;有很多管姓、高姓、张王赵李姓皮肤黝黑、乡音朴实的老乡;也都有唱腔或悲凉或高亢的地方戏种,像流传于高密一带的茂腔,曾种植有大片的血海一样的高粱,如今又因为经济效益差而纷纷弃种。
高密东北乡是莫言的文学王国,为世界所熟知。尤其是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高密市倾力打造高密东北乡文化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举办红高粱文化节,倾力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红高粱”与高密东北乡是紧密相连的。高密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红高粱文化节,第四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于2013年9月26日至10月7日举行。红高粱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红高粱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红高粱文化的影响力,对于扩大“高密东北乡”的影响力,加快高密文化名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制定高密东北乡文化旅游区规划,倾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龙头。高密市正在全力制定高密东北乡文化旅游项目规划。该项目总规划范围面积为5190公顷,净用地40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59610m2。共建设:一心---莫言旧居百年乡村文化体验区;一环---红高粱文化休闲走廊 ;一带---胶河生态景观带;三区---青草湖都市还乡体验营、孙家口影视拍摄遗址公园、东北乡红高粱度假庄园;多点---红高粱种植基地、胶河钓鱼岛休闲码头、公婆庙惨案纪念馆、朱家文革旧址观光区、五七干校等 。建成后可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主要建设印象平安庄莫言文学体验区,总投资2400万。已着手进行一期项目的道路硬化、增设路灯、河道清淤等基础性工作。
三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高密东北乡”对外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体,对“中国·高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精心打造“莫言”、“红高粱”文化品牌,努力叫响“高密东北乡,莫言的家乡”、“文化高密,莫言家乡”等宣传口号,进一步树立了高密良好的文化形象,营造了对外招商的浓厚氛围。
Ⅶ 万州知名度旅行社有那几家
关于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旅游枢纽港口 和三峡生态旅游核心区的思考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它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近年来,万州旅游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4.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亿元,到20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1亿元,分别同比增加两倍多。尤其是国家六部委联合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万州作为“三峡库区旅游枢纽港口”和“三峡生态文化核心区”建设,使万州旅游业尽快形成支柱产业。为此,就如何抓机遇,加快万州旅游枢纽港和三峡生态旅游核心区的建设,推动万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万州将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黄金旅游带,是我国中部通向西部的桥头堡,临近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旅游资源高密区,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通航以及万州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万州在区域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即将成为海内外旅游重要的集散中心,成为三峡库区腹地的旅游中心城市。其主要优势是: (一)万州是三峡旅游的新起点 在传统的三峡旅游中,重庆、宜昌是起始点和集散城市。由于三峡旅游区的精华部分都集中在宜昌至夔、巫角一段,近年来,随着三峡蓄水,航运通航能力大大提高,在万州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后,相当部分旅游者选择了从万州顺江而下,游三峡或逆江而上游三峡至万州中转、离散,万州已成为三峡旅游区第三个中心集散城市。尤其是近年来,自助游的客人增多,给万州旅游增添了活力。 (二)万州是渝湘鄂旅游圈的西大门 渝湘鄂旅游圈是指由长江三峡、神龙架、武当山、张家界构成的旅游大区,该区旅游资源品位之优,集中程度之高在全国绝无仅有。随着万宜铁路的开通,万州将成为该圈西面的立体交通枢纽,是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成渝一线出入圈最便捷的通道。 (三)万州是三国旅游东西线的结点 三国旅游在国内和汉文化辐射内的日本、韩国、东南西地区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客源规模较大。其东线、西线分别是湖北、四川的拳头产品之一。成都至万州,万州至宜昌到上海将会形成万宜三峡精华线,会把三国旅游西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三国旅游产品。同时,三峡沿线有众多已开发和待开发的三国遗迹。因此,万州又将是三国旅游东西线,三国与三峡线的共同结点。 (四)万州是经渝东南至张家界旅游线的中心城市 万州—石柱—乌江画廊—黔江—张家界旅游线,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规划的两条旅游线之一,万州为中转城市和服务中心,连接西安、张家界两大旅游热点,辐射和带动资源密集的渝东南地区。加之,规划中的渝郑高速铁路建成后,融入国家四纵四横铁路网,万州将会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一定会更加发挥作用,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五)万州是三峡库区最具移民特色的城市 三峡工程建设举世瞩目,120万移民迁建安置,库区的发展,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此,万州是三峡库区最具移民特色的城市,它的移民占有量是整个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重庆市的四分之一,移民将是未来万州旅游新的亮点和看点。随着近期三峡移民纪念馆的建设,南北滨江路建成,四方井古民居、青龙瀑布群5A级旅游景区和锦绣三峡、天子城等重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更会凸显移民特色和旅游观展亮点。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展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交通部、水利部联合编制的《长江三峡库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万州为“三峡库区旅游枢纽港口”、“三峡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从国家旅游规划上,将万州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定了位。可以预见,万州利用三峡黄金水道的优势资源和移民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旅游的春天即将到来。 二、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旅游枢纽港和生态核心区的对策 最近,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具体要求,明确了长江三峡为国家旅游的重点,促进了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国家六部委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鼓励万州建设三峡旅游重要目的地,积极支持,加速推进建设三峡移民纪念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青龙瀑布旅游区,重庆市十大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绵绣三峡”等重点旅游项目。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的旅游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整旅游规划,把握好时机,真正把旅游当作支柱产业来抓,早日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旅游枢纽港口”和“三峡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 (一)高度重视,强化旅游市场推广宣传 区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工作,进一步提高旅游朝阳产业的认识,真正把旅游工作当作产业来抓,改变过去没有一个鲜明旅游主题,住在三峡库区黄金段,看到游船不上岸望而生叹,游客多数是过境游的尴尬局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峡黄金旅游发生了巨大变化,万州旅游宣传工作显得特别紧迫和重要。因此,宣传的重点应突出“新三峡的新起点”和“世界最大移民城”两大主题形象。一是要主办一次大规模外联会。邀请相关地区旅游行政部门率团,旅行社、航空公司、铁路局、海外知名旅游商参会,推介万州到三峡和中转周边的旅游线路,立推“万—宜”线,争取旅游商和航空公司把这条线路纳入旅游产品推广计划。二是加强新闻媒体宣传。邀请有关主流新闻媒体的旅游专栏作家、记者到万,由万州到三峡和周边旅游,宣传万州新貌和移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争取主流媒体连续报道,推荐万州旅游。三是精心设计制作万州旅游形象标识物、旅游画册、VCD光盘宣传品,利用各种对外交往联系的机会,广为宣传。四是建立万州旅游信息网点。在三峡之窗、重庆旅游网或其它重要网站建立万州旅游网页、发布信息、推广线路、推进旅游电子商务。五是在交易会、博览会等经贸活动中,选择特色的目标市场召开万州旅游产品推介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六是区政府每年要召开一次旅游工作会,促进我区旅游工作健康发展,适时举办“万州三峡移民旅游节”,扩大万州的知名度。 (二)整合资源,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万州有近20家旅行社,旅游新的招徕、组团、外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万州旅游中心城市的形成时间和规模,抓好旅行社,特别是提高其外联能力是目前我区旅游工作的重点。第一,把万州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唯一国际旅行社—重庆三峡国际旅行社作为区级重点企业,象抓工业企业一样抓。第二,引导现有近20家旅行社在保持万州岸接团和组织本地居民出游的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经营在万州中转线,从万州开始出入三峡精华线。第三,加速培育、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旅游高级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业务尖子,加快对相关旅游业的改制改革,着力培训城市万州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大力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和知名企业,创立高效率的用人机制和发展空间,达到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目的。第四,将万州的过境游培育为过夜游。随着万州立体交通的形成,尤其是今年万宜铁路通车,万州的人流、物流还要增大,如何将游客留在万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对于游客看什么?游什么?住什么?吃什么?都应认真研究,努力挖掘旅游的潜力,促进万州旅游客源市场的增长。 (三)加大投入,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加大财力的投入,否则,没有投入,支柱产业就难形成。据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业1元,相关产业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社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的基础上,明确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管理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每年从三峡产业发展基金拿出十分之一的份额来培育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下大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三峡移民纪念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龙瀑布群、“锦绣三峡”、重庆十大乡村游项目、“中国死海·三峡盐湖”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四方井古民居、城区南、北滨路和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公园、游园建设,不断推出新看点。起动五星级宾馆建设。三是依托城市肺叶歇风山、贝壳山、王二包、乌龙池、潭獐峡等市级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四是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条件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旅游产品。五是合理利用周边资源。与临近区县合作,打通到相关景区的快速交通线,使石宝寨、张飞庙、双桂堂、黄水公园、腾龙洞等在万州的半日游或一日游,做到资源共享。六是加快完善城区旅游设施。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完善旅游标识,加强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七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八是努力创造条件把过境游培育过夜游,开发旅游商品,发展游艇经济,拉动旅游消费。 (四)加快发展,早日建成库区旅游中心 国务院3号文件和41号文件把长江三峡作为国家黄金旅游带,国家六部委把万州作为“三峡库区旅游枢纽港口”和“三峡生态文化核心区”作为明确定位,加之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编制也把库区旅游作为产业发展来培育,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早日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的旅游中心。一是区委、区政府必须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真正把旅游当作“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要联动,共同培育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加强宣传、计划、财政、交通、城建、国土、金融、工商、公安、环保、教育、移民、卫生、民宗侨等部门的协作,齐心协力为万州旅游超常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信贷原则和旅游企业的旅游项目,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金融机构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要研究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安排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四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发展旅游业。区旅游局作为旅游业的主管部门,应向上级积极争取旅游资金,服务于旅游企业,协调区级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把万州区的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城环移民工委 王伦利 文) 《重庆人大调研》2010年第2期
Ⅷ 柴沟镇的简介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共有124个村,8.5万人口,辖区面积210.73平方公里,20万亩耕地。位于高密、诸城、安丘、胶州四市交界处。辖区面积209.83平方公里,村庄124个,林场1个,人口8.5万,是山东省“中心镇”,国家计委命名的“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试点镇”。先后荣获“潍坊市文明镇”、“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潍坊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2006年被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会、山东“财富论坛”组委会等单位联合评为“最具成长性的乡镇”。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平(度)日(照)公路、胶(州)王(村)公路、沂(山)胶(州)公路在镇区穿行交汇,下(营)海(青)公路纵贯南北,胶(州)新(沂)铁路横穿东西。
1991-1994年,投资220万元建起教学楼, 基础教育设施实现“六配套”;投资110万元建起医院门诊楼,改善了医 疗卫生保健条件;投资120万元,安装512门程控自动电话,并加入全国话网;投 资100万元,建成占地120亩的农贸综合市场,是高密市西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 散地;投资520万元,拓宽修铺平日公路镇区段,使之硬化、绿化、美化配套。 全面规划镇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大抓商贸型的小城镇建设。镇 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 设工业、商业、生活、房地产开发、娱乐和旅游六大 区域。镇区道路形成“八纵八横”的道路网络。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 振兴。镇区有饮食服务、商业、维修等私营户1100家,从业人员达8000人。1994 年, 第三产业总收入达9653万元,比1993年增长60.4%,与1991年相比,递增率 为63.2%。 1992年,柴沟镇获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被潍 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生工作严密,全镇无超生和 违纪现象。党员包户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柴沟镇党员包户工作而编写的茂腔戏 《根的呼唤》,于1994年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电影《莫忘那段情》, 在全国放映。4年内,获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潍坊市“农村卫生先进单位”、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等称号。
柴沟镇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8.1%;农村经济总收入125272万元,比上年增长22.8%;花生总产180万公斤; 粮食总产2312万公斤,比上年减少3.2%;大牲畜存栏0.39万头,比上年增长1.3%;猪存栏2.5万头,比上年增长3.6%;肉类生产995.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2.3%; 果品、 蔬菜总产18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乡镇企业总产值3267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775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13.8%。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1280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8.9%;农村用电量达到26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9880人,比上年增加51人,其中农业人口28782人, 非农业人口1098人, 人口出生率为14.17‰,自然增长率为7.34‰。 柴沟镇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亿元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百新工程试点镇”,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 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镇村企业。柴沟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本镇实际,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大力发展镇村企业。到1996年底,镇办企业从业人员已达9000人,固定资产净值已达1.20亿元。
1986年~1996年,共投入新建、扩建和改造企业的资金达9600万元,新上项目30个,合同利用外资3500万元,兴建了潍坊华达机绣有限公司、 潍坊泰联包装有限公司等6家中外合资企业。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能力超过1000万美元。1993年,柴沟镇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香港顺承贸易公司,是潍坊市在香港创办的首家乡镇公司。1995年,经省体改委批准成立的山东龙越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柴沟村邱温源经营的潍坊华安集团公司已跃居全国第87位私营企业,李家庄村已发展成拥有49辆运输车的运输专业村,袁家村组织运输专业户成立了运输协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克服了单门独户闯市场的弊端,任鹿家庄村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木材销售加工专业村。1996年全镇各级企业共完成产值6.06亿元, 实现利税1712万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9.58%和25%, 与198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49.3%和50.2%。工业产值占全镇总产值的74%。 1992年, 柴沟镇获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称号,1987年~1992年,连续六年获高密县“企业发展明星乡镇”称号。 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区环境。1986年~1996年,柴沟镇投资50万元, 建起老年人活动中心、敬老院、疗养院;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医院门诊大楼, 配备了现代化医疗设施;投资400万元建起镇一中教学大楼,建起微机室、语音室、阶梯教室,基础教育设施实现“六配套”;投资500多万元,安装了800门程控电话, 并加入国际话网;投资100万元,建成占地120亩、固定摊点3万多的农贸综合市场, 是高密市西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投资520万元,拓宽修铺了平日公路镇区段, 使之硬化、绿化、美化配套;投资120万元,修铺了镇区通往三个村的柏油路,迈出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第一步;投资30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和无线调频广播; 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五龙河岛屿护体工程,建起了五龙潭、 卧龙岛,在岛上修建了凉亭和长廊;投资5万元,购进马尼拉草皮,绿化了市场前三角地带; 投资1400万元,建起11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1992年柴沟镇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被省政府评为“百新工程试点镇”。
全面规划镇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柴沟镇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使一座功能齐全、地方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规模。 镇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设工业、商业、生活、房地产开发、娱乐和旅游六大区域。投资2000万元,拓宽、硬化了镇区主要街道,使镇区形成“八纵六横”的道路网络。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第三产业的振兴。柴沟镇从土地使用、水电配套、贷款扶持等方面鼓励开发第三产业。至1996年底, 平日公路镇区段两侧建楼房95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楼房化率达到了85%以上。 依托胶王公路在小庄村和前西旺村之间开辟了长3000米的三产经济开发带, 发展工商业户120家,发展木材经营、餐饮、加油、维修等经营项目10多个门类, 年增收250多万元。截止1996年,镇区有饮食服务、商贸、维修、书店等私营业户1600多家, 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针对镇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加的实际,成立了城镇居民管理委员会,为全镇的民办教师、机关、企业合同制工人、 部分工商业户共340人办理了城镇户口,使他们成为第一批居民。成立了镇容管理中队,年自装自卸垃圾1500多立方。1996年,第三产业总收入达7000万元,比1995年增长980万元。 1992年,获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1995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三产业先进单位”。
柴沟镇2003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利税5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2.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6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0元。被潍坊市评为“文明镇”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小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国家建设部命名的“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中心镇”、潍坊市“新型小城镇”。有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商场龙门商城一处,活牛、花生、木材等专业市场6处,建设用地1500亩,乡村旅游景地五龙河,100多家旅馆和2000多个个体私营业户, 三产从业人员达2.3万人。工业重点抓膨胀、抓招商。先后引进建成小云木业、嘉诚服饰、连云港正大集团公司,形成橡胶轮胎、机绣服装、建材制鞋, 化工木材等十大门类400多种产品的骨干工业体系, 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农业实施“三化三带动”战略基础稳固。稳步发展了芦笋、桑蚕、黄烟、速生林四大骨干产业。文教卫生长足发展。医疗、教学设施先进,突出教育战略位置,高密三中高考、镇中学中考上线率均居高密第一。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11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614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639.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78元。工业经济全面提升,先后引进项目44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过5000万元项目19个;44家企业增资扩产,增资额12.5亿元。现代农业,培育起黄烟、蔬菜、黑木耳、花生、林业、养殖等六大产业,建设了全程机械化黄烟示范方、李家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有机芦笋“福来”种植基地等3个市级千亩示范园;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600多个,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黄烟1.5万亩、黑木耳500亩、花生3.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各类标准化养殖场659家。现代服务业,物流运输、餐饮、商贸等产业蓬勃发展,大型运输车辆800多部,形成了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餐饮业发展到83家,新增各类商铺140多家。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立足村庄条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投资5100万元,修建“村村通”道路92.7万平方米,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70处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防洪灌溉能力进一步增强。争取上级投资1562万元,完成了刘戈庄社区、梁东村土地整理项目8000亩。建设了柴沟、柴北、李家埠等21个文明生态村,28个新农村“五化”建设示范村。
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科学规划和建设了14个社区,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和集中居住区建设,实施了五龙河集中居住区、青龙花园小区、府前街改造、土庄社区综合改造等9个项目,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全镇123个村用上了饮用安全水,村庄覆盖率达99.2%;稳步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共投资5000万元,修建维修校舍4万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建设马旺小学教学楼、注沟中学公寓楼等9处校舍工程,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建设完善了镇综合文化站、12处社区文化中心、93处农村文化大院、113处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等进展良好;努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83%,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农民参合率达到100%;狠抓计生工作不放松,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大力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确保了计生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Ⅸ 旅行txt全集下载
旅行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读书频道网友意见反馈
梁永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初见鞠兰臻,感觉朴实、执着。人说她是青岛的服装个体户,向往文学,才来到复旦作家班。这些年眼见不少从文的朋友半路出家,奔向形形色色的“市场街”,她这样的“逆向运动”,确实令人惊异。看来文学还有些磁力,复兴有日。
读了她的这本诗集,我才悟到:推动她走上创作之路的,不是文学之美,而是生活之真。古人曰,“劳者歌其事”。这本诗集,歌的正是她的半生艰辛、一路风尘。她从小生活在山东高密乡村,现在已是青岛即墨路上的服装户主——这一切后面,留下的是不得不辍学、不得不飘泊生存的种种无奈。可以说,她的主要经历,就是由一个个无奈构成的。
然而,鞠兰臻不是一个只属于物质世界的人,困顿之中她保留着自己的一方精神天地。从《母亲》、《婚姻》、《市场》等诗中,不难看出她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观察、体验和思索。这些积累升华为《思绪万千》、《日子》、《生命》等富于哲理的诗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