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浙江绿水青山迎来乡村旅游热潮

浙江绿水青山迎来乡村旅游热潮

发布时间: 2021-01-27 21:39:43

㈠ 处处皆风景时时可游玩全域旅游美了哪里

南方夏季,烈日炎炎,阵雨频繁,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出游的好时机。然而,在浙江杭州的西湖边,无论阴晴昼夜,随时随处可以遇到不同肤色、讲世界各地语言的游客。他们有的观赏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体验悠悠晃晃的手划船,还有的抓拍雨雾缭绕的重湖叠山,沉醉于“诗画江南之美”。

几年前,像杭州西湖景区这样“风雨无阻受客追捧”现象尚算孤例,而伴随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各类旅游新产品、新线路和新业态在浙江相继崛起,浙江省域景区化特征愈加明显,旅游淡旺季界限逐渐模糊,吸聚了大量游客的青睐。仅2016年,全省旅游接待游客就达5.8亿人次。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旅游产业增加值1650亿元,增幅为15.5%,大大高于全省同期GDP的增幅。




浙江省旅游局感到,只有依托共建共享的模式,通过旅游发展把“大家园”建成“大花园”,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才能真正把旅游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战略支柱产业,率先建成全域旅游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让浙江在新一轮的生态绿色发展中勇立潮头。

浙江真是个,好地方。有美景还有美人。

㈡ 浙江乡村旅游取得了哪些成功

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按照国家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浙江全域大景区和打造“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把乡村旅游作为浙江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和发展载体,全力提升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与发展品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全省全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2亿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300.7亿元,同比增长17.9%;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1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12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4个,省级精品民宿122个(其中白金宿6个,金宿17个,银宿99个);积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累计创建24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3个省级示范县,2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9个中国美丽田园,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达290多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出官方的数据是:自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起,截至2017年底,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2017年,浙江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11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同比增长9.1%,是全国13432元的1.86倍,连续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㈢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山青山就是什么银山的意识

增强绿山青山来就是金山银山的源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了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在总纲中增加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这一表述。



(3)浙江绿水青山迎来乡村旅游热潮扩展阅读

意义

“两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生态论”,通过科技创新,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论是生态环境生产力理论生动、朴实和富含哲理的印证:

“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当然,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也有矛盾,绿水青山是真正的金不换,“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因此,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㈣ 一年吸引15万人打卡,安徽黄山市徽州溪口镇祖源村有什么魅力能吸引这么多人

旅游行业的兴起让国内很多小地方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古城古镇都吸引了一大批的游客,安徽黄山市徽州溪口镇祖源村历史十分悠久,风景秀丽。而这个村子就在一年内吸引15万游客的打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安徽的这座古村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前来游玩。

一个小山村能够吸引众多游客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祖源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虽然祖源村并不是一个非常出名的村落,但是能够将古建筑,房子保存至今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诗人孟浩然就曾对安徽溪口优美的的风景就行了称赞,小山村承载了历史的辉煌,更是见证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㈤ 为什么近年来的乡村旅游为何越来越火

为什么近年来的乡村旅游为何越来越火?

都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这个全民提倡环保的年代,青山绿水已经成了大自然留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窑里村作为善琏镇的一员,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内流水潺潺,四周青山环绕,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现阶段的青年,社会压力过大,工作生活基本都是在大城市里,见多识广,却依然还是心心念念那个最原始的洗涤心灵的状态,回归乡村,看看那些与世无争的世界,看看那可爱懵懂的少年的自己,也是一种放松和自我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现在很多旅游发展到回归乡村,更加自然和淳朴的生活状态,是大家都向往和追求的。


来到窑里村,必不可少的便是来到窑文化馆体验制陶工艺,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玩着泥巴,自己也忍不住捯饬了一番,看着这些千奇百怪的成果,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如果玩泥巴玩累了,还可以来这里的蚕咖啡吧坐坐,细细品味这里的特色农产品,同样别是一番风味。

㈥ 浙江省内风景优美或者人文景观丰富的地方有哪些五一出游,三四天。

浙江旅游风光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传统旅游线

浙东水乡佛国游。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喂蚕、织布、印蓝花布等活动。主要景点有南浔丝业会馆、小莲庄、方丈港蚕村、西塘、南北湖、乌镇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江涌潮,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旅游者。

新江南秀丽山水旅游线

新江南秀丽山水旅游线以口岸城市及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为纽带,分为A、B两条线,覆盖了全省11个市 。主要特色是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与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相互结合,景中有文化,文化在景中,凸显出浙江独特的文化品位。

A线从上海至嘉兴桐乡,经杭州、千岛湖、金华兰溪、衢州龙游、丽水仙都、新昌、绍兴,返至杭州离浙。沿途可看到街道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西塘、南浔,美丽的西湖,江上渔民特殊的民俗婚礼,“江南悬空寺”建德大慈岩,千古之迷龙游石窟,还有以奇峰异石为特色的缙云仙都,以“酒乡”、“水乡”和“名士之乡”闻名海内外的绍兴古城,充满神秘氛围的兰溪诸葛八卦村。

B线从上海到湖州南浔,经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普陀、台州天台、临海、路桥、温州雁荡山,返至杭州离浙。沿途有舟山普陀山、奉化溪口雪窦山、台州天台山、温州雁荡山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江南古长城”所在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等。

专项旅游线

浙江有20余条专项旅游线 ,如江南蚕乡风情游、青山绿水生态游、书法造纸探访游、新三国旅游寻踪游、唐诗之路寻根游、千年古村探秘游、农家风情游、民间雕塑艺苑游、水乡古镇游、浙江经济探秘游等。

㈦ 电视剧《青恋》是如何诠释两山理论的

花棉袄、黄土地,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人和景,这是人们对传统农村题材剧的印象,但聚焦青年返乡创业的现代青春励志电视剧《青恋》却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同样是农村题材,《青恋》与之前的传统做了切割, 其延续并阐释了浙产剧“以百姓故事讲述时代史诗、以浙江风情展现时代风貌”的艺术风格,并为之增加了新的维度,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观察农村。


历来创业之路就不好走,而林深此番挑战“要金钱不要环境”的旧有观念更是给他的创业之路增设了重重障碍,即使背靠“两山”理论的支撑,在这场“新旧观念博弈”中,林深又将怎样应对为剧情发展埋下一个个悬念。剧中不仅展现了以林深为代表的一批创业青年克服困难挫折,实现人生理想的群像,还通过不同人物的情节设置,展现了时下多个社会时政热点,如:回乡创业热潮、农村基层选举、招商引资、生态经济和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休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等。

㈧ 浙江省的自然环境对浙江省生产生活的影响(初中历史)

日报记载生态文明与生活品质
——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之二
沈轩理近日,省委宣传部、湖州市委宣传部、安吉县委、县政府召开以“生态文明与生活品质”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来自全省25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大家认为,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让全省人民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生活品质,是浙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应有之义和根本目的,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A提高生活品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

与会青年学者指出,在工业文明的早期,马克思就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在饱尝了传统工业文明人与自然之间不合理的物质变换的后果之后,在生态经济学的知识不断积累之后,在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持续推动之后,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的理论。因此,真正能够论证与揭示生态文明的社会状况与实现道路的理论,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吸收世界一切科学思想的理论。

与会青年学者认为,人的生活品质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洁净的空气和水,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马克思说:“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们营造了美的氛围,以美的气息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世界。另一方面,人在审美活动中又会自觉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从而对生态环境以美的呵护,用美的原则塑造生态环境,从而使生态环境更美,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建构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念,在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有助于人们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地球的可供给能力存在着极限,生产和消费都不是无限增长的过程,而生活方式又是持续的过程,因此必须考虑社会和人类世代生命延续和持续性发展。即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既要考虑生活质量的“代内公平”,即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实现当代人在发展机会上的平等,满足当代人要求过较好生活的愿望,又要考虑生活质量的“代际公平”,即当代人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损害后代人应该享有的发展条件,包括资源利用分配的公平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的效益。目前,在全球资源已经十分匮乏和整个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情况下,按照生态环境对于资源的可供给能力进行适度生产和消费就十分必要。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该考虑资源的临界性,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系统,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与会青年学者认为,要始终坚持把提高生活品质作为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始终将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放在发展的首位,把维护人民群众生态权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价值标准。为此,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发布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各市城区的空气质量、集中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情况等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对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并注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序有效的监督渠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人民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全省人民享有“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活品质。

B公众参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和公众的参与。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公众参与的程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公众是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对环境保护最有发言权;公众是各种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公众的消费行为对环境保护有着巨大的影响;公众有能力影响决策者的行为,而依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又是国家政府的职责和需要。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目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还不高,生态文明理念还没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部分领导干部仍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思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下大力气治理突出环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守法治污的自觉性和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仍不高;部分群众缺乏绿色生活消费观,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全民参与度不够,广大群众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诉求比较被动,生态文化的自觉意识和主动参与精神还不强,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相对滞后。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公众环保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据《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绿皮书》显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62%上升到2008年92.4%以上。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信访有增多趋势,有些地方甚至频繁发生因生态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一方面说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敏感度逐步增强。这一切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群众基础。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法律赋予的权力。《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国际环境规范性文件均规定了公众参与制度。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另外,《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也作了相关规定。总的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在公众参与方面依然严重不足,参与机制和渠道不畅,其中特别是环境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公众无权利或机会维护自己的环境生存权、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总之,要完善环境决策与立法程序,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要推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公众环境权益,除法律层面加以硬性规定外,还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稽查制度,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切实加强生态执法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生态环保公众参与制度。充分依靠和发挥人大、政协、舆论、各类社会组织包括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监督力量。进一步拓宽环保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恳谈会和生态保护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媒体、政府公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定期发布生态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听证会、社会公示和新闻曝光制度。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推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受益面最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善美观、生态良心、生态平等、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等,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履行生态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必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要把生态道德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要利用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如每年的世界水日、气象日、地球日、环境日等,广泛宣传生态理念,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组织生态文明专题教育讲座、建立生态文化知识教育基地、环保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览等。

深化各类生态创建和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创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开展生态文化艺术活动,在文学创作、书画、摄影等群众参与面较广的文学艺术领域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文艺团体的作用,积极创作反映时代特征,有现实意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生态保护题材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绿色进社会”、“送生态保护知识下乡”、“保护母亲河”等环保科普与实践活动。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要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形成一种推进环保文化建设的巨大民间力量,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沟通政府决策与民意诉求,宣传环保知识,唤起公民环境意识,提升环境公德。

C转变生活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路径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生态文明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促使传统生活方式按照生态学的要求嬗变、转换和创新。现代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理应蕴含生态文明的内容。也就是说,现代生活方式应该是一种与自然界充分和谐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生活方式。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现代生活方式必然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按照社会生活生态化的要求,培育支持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创建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要求人们充分尊重生态环境,重视环境卫生,确立新的生存观和幸福观,倡导绿色消费,以达到资源永续利用,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的。绿色生活方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避免和减少消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能够通过绿色购买这一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引导企业从事绿色生产,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绿色化”。在现实生活中,要鼓励消费可循环产品,鼓励开设“绿色商店”、“绿色超市”。深入开展“绿色饭店”、“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建筑”和“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现在“碳排放”已成人类社会发展瓶颈,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基本途径,我们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培养责任意识,推崇环保、节能、经济的生活方式。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应先行发展低碳交通。首先,改善公共交通体系。继续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鼓励使用醇类、燃料电池等节能降耗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推行电车、自行车的使用,可借鉴杭州市推广免费自行车的经验,减少对轿车的依赖、减少交通拥堵;其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公交周、无车日、周末不开车、单双号通行等活动,减少私人轿车的使用;再者,制订新政策来减少交通方面的排放,强制淘汰超标排放车辆,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使汽车尾气排放100%达标。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要大力提倡使用低碳生活用品。一是不断提高空调、冰箱等高耗能家用电器的节能标准,对大多数家用能源设备实施最低能源效率标准。二是倡导群众尽量选用节能型家用电器,如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型空调、节能灯具等。鼓励群众更新能耗较高的老式家用电器,及早维修制止室内制冷制热设备的泄漏等;三是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白天尽量用自然光照明,电脑、电视、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器不用时不要处于待机状态。

有的青年学者认为要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严格执行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比例不低于5%),新建12层以下建筑全部实施与建筑物统一的太阳能供热技术。全面建立政府机关办公楼和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管系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普遍应用,尤其是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推广。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拓展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范围。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推广水源、地源热泵技术。同时,健全建筑节能改造标准,高耗能公共建筑50%以上实施节能改造。还要研究制定新的环境友好型建筑设计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新建筑以减少碳排放,对于原有建筑则需要进行改造促其减排。

D美丽城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与会青年学者在进行理论研讨的同时,也深入安吉农村实地参观考察,并畅谈了体会认识。他们对安吉以“中国美丽乡村”为总载体,集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把整个县域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表示高度肯定。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浙江多数地域是农村,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创建生态乡村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垃圾乱丢、污水横流”、“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进门穿拖鞋、出门穿雨鞋”的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是以往多年来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关系最密切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各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农村人居条件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个重点,把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庄道路建设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最基本要求,注重抓好村庄的改路、改水、改厕和改塘工作,由点到面、由重点到一般、因村制宜地开展“三化”到“八化”的整治。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营造好农村环保的软环境,“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善待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打生态牌,招生态商,走生态路”的发展之路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导理念。以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建立为抓手,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的传统陋习明显少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最大优势”等全社会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

有的青年学者指出,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全省各地积极发挥生态、人文、区位等优势,运用生态经济、循环发展的全新理念,借环境整治之力,推动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开辟农民创业增收的新增长点。地处生态源头地区、老区山区和海岛渔区的村庄,把生态乡村创建、古村落保护开发与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结合起来,拓展了农民就业增收的门路;在欠发达的山区,发展“农家乐”更是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农民增收路子实现了由过去“卖山头、卖山货”向“卖生态、卖环境”转变。从直观上看,生态乡村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从深层次上看,它很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了环境改善、文化传承、生态优化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安吉是浙江省农家乐的发祥地,是我省最早建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的县。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机制,并日益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致富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方面。与会青年学者参观考察安吉农家乐之后认为,要积极推行旅游开发型、文化保护型的创建模式,把生态文明村创建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在生态文明村创建中,要充分发挥各地山水风光秀丽、农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利用田园景观、农村资源和乡村文化,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要充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和乡土景观景致,大力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要结合古村落的修复、保护和完善,挖掘民俗婚庆、舞龙、祭祀等民族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土风情旅游;要结合农村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大力发展垂钓、采摘、体验、品尝等休闲观光农业游。

这些青年学者将按照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的统一部署,围绕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以挂职蹲点调研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综合研究浙江地方生态文明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浙江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中蕴含的丰厚的生态文明理念与思想资源,着力探求富有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