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乡村旅游网
㈠ 周末不知道去哪里玩,北京市里人太多,想去郊区,有没有好玩的地方,乡村旅游的
去植物园,玉渊潭没啥看的,
凤凰岭,爬爬荒山,还不错
红螺寺也可以去,附近有好几个景点,一个水库,一个雁栖湖,一个红螺慧缘谷(红螺慧缘谷5.1以后去好,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店家没开门做生意)
十渡,比较远,最好自驾,不过去十渡人多才好玩
现在还没到夏天,什么云蒙山什么的,就不推荐
㈡ 北京乡村旅游景点有哪些云游佳乡乡村旅游app
北京市民在周末时会选择到附近的农家乐游玩,一方面,可观赏乡村的秀美版景色,另一方面,还权可品尝农村的地道美食。在最近几年里,北京周边也出现了很多家有特色的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那么,北京周边农家乐有哪些特色呢?
㈢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人们也回更加渴望在典型的乡村环境中答放松紧绷的神经,享受优美的田园生活轻松与惬意。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就其问题谈到:对乡村旅游概念理解不深导致旅游产品雷同缺乏特色,将乡村旅游简单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掩盖其内容的丰富性,导致乡村旅游类型过于单一。盲目开发缺乏规划,导致开发和运营中出现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关键点在于对特色的挖掘与合理的展现。
㈣ 请问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八种新业态是指什么
北京市乡村旅游将全面“升级换代”,告别传统农家乐,进入全新时代。北京市旅游局全国首创总结推出了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 北京近年来形成了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区、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等,乡村旅游的新产品体系,北京市旅游局经过市场调研,又将规模介于民俗户与度假村之间的经营者总结推出了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包括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与民族风苑等八种。 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推出是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为打造第二代乡村旅游而提出的崭新概念,在国内乡村旅游领域中尚属首创,这必将改变京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现状。新业态充分考虑了市场与经营者的现状,市场对高品质产品存在供给不足,而经营者也有扩大规模的需求,一般民俗户将通过新的业态审核,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形成新的品牌。
㈤ 乡村旅游专家北京卓策旅游规划设计院怎么样
看看往年的分数线吧
㈥ 中国十大乡村旅游十大旅游胜地有哪些,云游佳乡上面能不能查询的到
2018年中国网名评选出来的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已经出炉了,本次最佳的乡村名单包含了很多新的地方,让当地居民为之振奋不已,毕竟这种评选可信度更高一些,下面给大家分享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详细名单大全。
北京市密云区
境内著名旅游经典一览:
红河哈尼梯田
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元阳县各族人民开山为田,引水种地,开垦梯田19万余亩,建成大小水沟4653条。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海拔在170米-1980米的山岭中。梯田级数最多的有3700多级;梯田单块面积最大者10余亩,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虎嘴
老虎嘴位于元阳县城南部50.5公里处,距老城街20.5公里。该景区包括赏勐品、硐浦、保山寨和阿勐控等连片的6000多亩梯田,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老虎嘴被法国报刊列为1993年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被美国摄影家称为最壮丽的田园风光。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位于元阳县新街镇到绿春县的“晋思”公路沿线,在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域内,距元阳县城35公里。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是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猛弄司署景点
元阳皇封世袭猛弄哈尼司署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距今269年。司署有四组台阶上下相接,共127级,每组台阶左右均有两层楼的厢房。正堂、屏风楼、厢房雕梁画栋,红墙黄瓦相映。
元阳县红叶温泉度假村
元阳县红叶温泉度假村位于南沙镇菱戈塘村民小组村旁,菱戈塘村民小组共73户,300余人,全村均是傣族。红叶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有百年芒果树、酸角树、常青树和天然霸王鞭园林。
㈦ 什么叫城市卫星型农村旅游最好来个案例说明
城市卫星型
我们认为,若农村旅游地的位置在距离大中城市这些重要的旅游客源地80公里以内(以旅游者自驾车大约1小时能到达的范围为准),则可以判断该农村旅游地的区位类型为接近旅游客源地的城市卫星类型。
我们认为,若农村旅游地的位置在距离大中城市这些重要的旅游客源地80公里以内(以旅游者自驾车大约1小时能到达的范围为准),则可以判断该农村旅游地的区位类型为接近旅游客源地的城市卫星类型。这样的地方大多有明确的大中城市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在一定的农业基础上主要通过人工来构建农业生态景观,或者是有意识的保留农村的古风民俗,来招徕城市游客。我国目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农村旅游,如“农家乐”等,大多属于这个类型。(完)
(1)生态观光
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大力开发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而许多地方的农村旅游正是以绿色、环保的生态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这样的旅游发展模式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促使他们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注意保护农村环境,维持“村容整洁”,在自觉自发的状态下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成都龙泉驿—花果山传奇
凭借着毗邻成都这座以休闲之风闻名的大城市的优势,龙泉驿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打的农村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今年来,每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都在龙泉驿举办,巨大的节庆效应,优越的地理位置,长期稳定的客源,让龙泉驿成为全国农村旅游中叫得响的地方。
龙泉驿发展农村旅游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良好,环境优美;生态农业特色明显,类型多样;人文景观丰富,极富开发潜力和价值。龙泉驿的生态农村旅游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赏花,采果休闲等项目吸引游客,旅游产品比较单一,旅游活动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层面上,缺乏对景区内生态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不利于当地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完)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网友心中的“NO.1”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8年,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命名为北京市昌平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北京著名的乡村旅游网(http://ly.bjnw.gov.cn/index.jsp)上,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到今天(2006年3月29日)为止,于休闲农园类别中排名第一。园区实行科学规划,分为设施农业示范区、花卉示范区、林木种苗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区等。经过长期建设,这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水、电、路、通讯、绿化美化等基本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要求的“重视农村供水、供电与沼气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在这里已经成为现实。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生态景观人工痕迹很重,几乎完全是人造景点。但由于其规划设计合理,布局精巧,能够让游人在认识了解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的同时,获得回归大自然、拥抱绿色生态的享受。这与我国古代私家园林造园追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如出一辙。
(2)民俗文化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村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民风民俗。无论是寺庙、祠堂、戏楼、牌坊,还是社戏、美食、集市、花会,乡野间左邻右舍见惯不惊的东西,却往往是城里人眼中的新奇货。发展农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型旅游,不但能够使城市居民获得旅游满足,也能使当地群众充分的了解到本地特色民居、节庆、文化习俗等本已见惯不惊的事物能为他们带来的利益。这样,农民们才会自觉自愿的保护“原生态”的文化景观,并令其持续的发展下去。
◆贵州天龙屯堡—明代文化“活化石”
贵州天龙屯堡是一个典型的屯堡村寨,居住着的屯堡人是朱元璋征南战争的屯军后裔,至今仍固守着明代江南汉族移民的民风民俗。六百多余年来,生活在天龙古镇的屯堡人,依然固守着祖宗过去的荣耀,这里的妇女身着宝蓝色的明朝汉族服饰,操着明朝的“普通话”古南京话;每逢节庆,这里的人民常常跳着明朝的军傩(地戏)。这些常常令到访的游人产生在看电影的感觉,可是这并不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屯堡人真实的生活。旅游的本质就是要发现与欣赏目的地与常住地之间的反差,而天龙屯堡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明朝古色”文化,风格独树一帜的屯堡建筑,让人眼花撩乱的石雕工艺,丰富多彩的节庆表演,琳琅满目的特色饮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旅游者,成为民俗文化型农村旅游的典范。最近,国家旅游局又公布天龙村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龙屯堡在实践中形成了“公司+政府+农户+旅行社”的运作模式,使当地的农民通过参与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尝到了甜头。
◆北京怀柔官地村—京郊民俗旅游典范
怀柔区官地村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的山坳里,立村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因明代长城守军曾在此开荒军屯,故此得名。1993年以后,官地村的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原有的村落布局和服务设施明显落后,特别是公共卫生设施及环境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官地村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11月,怀柔区根据北京市强力推进郊区农村发展的有关要求,把官地村列为市级试点单位,在全市率先进行并完成了对该村的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怀柔区在广泛征求专家与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科学规划、多方投入、培育产业、完善设施的整体改造模式。官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官地村的改造始终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特别是在村舍改造中,严格执行“尊重农民意愿,以村民自身投资为主,村集体出资为辅”的原则。通过旧村改造,官地村户均增加接待面积80平米,全村接待能力从原来的600人增长到了1200人,床位由360张增加到980张,增长了2.7倍。2005年“十一”黄金周,这个村共接待游客840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2万元。官地村农村旅游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此外,官地村民俗旅游产业还形成了较强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民俗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