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最新出台乡村旅游政策

最新出台乡村旅游政策

发布时间: 2021-01-16 02:02:41

『壹』 发展乡村旅游如何用好土地流转政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子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灵活用地方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用于开发观光、采摘等旅游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这些项目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
土地直接或间接流转到外来投资者手中,是很多地方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针对旅游用地的多样性,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做出了明确规定。此次农业部印发的《规范》也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流转工作。
前瞻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分析,土地流转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一是乡村旅游开发需要旅游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厕所、住宿、餐饮等,这些都需要流转土地;二是乡村旅游企业需要突破单一农户限制,达到一定规模。目前,国内比较好的休闲农业与旅游企业流转的土地大多在300亩以上,规模最大的可以达到数千亩。
近年来,业界也在探讨土地流转的形式,其中,“股份合作模式”受到很多业界人士认可。这种模式下,农民变成股东,既收取土地流转资金也收取分红,将是乡村旅游土地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贰』 想从事乡村旅游行业需要加强哪些政策知识类别就可以了,谢谢

1.要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乡村旅游

应当将乡村旅游纳入当地整体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范畴,加强分类指导。通过整体旅游规划的制订,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能够大大提高投资的效率。
5.必须发挥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揽,要充分调动市场各主体的积极性,使乡村旅游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兼顾生态、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从事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1.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按照均衡兼顾的原则,对开发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努力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2.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优先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的休闲农业项目,要在节约、集约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现代农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等集中型农业园区开发农业旅游项目,利用大型设施农业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努力走出一条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又节约资源的发展道路。
3.要正确处理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体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拓宽社会参与、支持的途径和方式,培育或者引进新型农民群体,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实现乡村旅游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和可持续发展。

『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带来哪些乡村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

一号文件第13款中提到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版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权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肆』 政府如何推动民宿乡村旅游项目

可以结合当地的区域品牌,或者区域特产打造区域特色.通过乡村旅游、区域特产来引流,为民宿带来客源,在乡村旅游和区域特产的结合下,为当地留下“游客”,游客可以在当地购买特产,在家也能购买,实现了一次良性的循环。民宿可以同产品供应厂家合作,如床上用品,装饰品等,作为一个共享的场景,在获得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伍』 农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国家有哪些政策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引导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
包括生态补偿、绿色补贴政策、项目基金扶持、减税、免税、贴息、政府补助等多种经济支撑手段。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其综合竞争能力增强。
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是政府给予经济主体以激励其进行环境保护或污染削减活动的某种形式的财政支付
绿色补贴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首先,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鼓励措施;
其次,它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实现政策目标的;
再次,既包括对环境保护投资的补贴,也包括对污染削减行为的补贴;
最后,补贴方式是多样的,不仅仅限于现金支付,还包括信贷优惠、税收减免方面的形式。

按补贴内容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生态服务类补贴和公共服务类补贴。
生态服务类补贴是指对生态环境直接服务行为的补贴,既包括森林保护、植被养育、水土保持方面的补贴,又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补贴、化学农药减用补贴等等,对有机生态农业都着很好的补贴。
公共服务类补贴主要是指政府的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如环境科技研究、环保教育及培训、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农田灌溉系统、乡村道路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政府支出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间接的作用。
按补贴对象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环境改善类补贴和污染削减类补贴。
环境改善是相对于环境“自然状态”而言的,环境改善类补贴是对创造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对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补贴均属此类,一般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这方面涉及比较多一些。
污染削减是相对于环境“污染状态”而言的,污染削减类补贴是对减少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激励生产者主动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对工业企业采用烟气脱硫设备的补贴、对畜禽养殖户采用沼气技术的补贴、对农户减量使用农药或化肥的补贴属于此类
按补贴方式不同,绿色补贴分为一次性补贴和连续性补贴。
通常,一次性补贴是分摊生产者采纳亲环境技术的经济成本,从而激励采纳技术或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比如对采纳沼气技术的补贴,补贴只发生在技术采纳当年,一旦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政府就不给予后续的补贴。
连续性补贴通常是连续数年对生产者进行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环保而造成的收入损失,进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激励效果。比如政府对农户减量使用化肥而造成作物减产的补贴,这种补贴每年都有,只要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就能获取补贴。
绿色补贴与生态补偿、环境赔偿
绿色补贴一般是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退耕还林补贴、休耕补贴等;
生态补偿是政府对政府、政府对经济主体在某一具体事务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流域生态补偿是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在流域水质保护上的经济补偿,征地补偿是政府对土地产权人在征地事务上的经济补偿;
环境赔偿是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围绕环境事故的权责关系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关系,如排污企业对受污染居民的经济赔偿。
关于具体的补贴数额,根据地方的不同,额度也各不相同,需要咨询当地的农业部。其他更多新农业信息咨询,可关注发现良田。

『陆』 政策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开发

近年来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在全国实施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帮扶、百万乡村旅游创客、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扶贫模式创新推广、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等八项专项行动;2017年,《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全面实施规划攻坚、精品开发、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示范创建等旅游扶贫工程,加快推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2018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对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阿洛是浙江湖州培训班的学员。他回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后,对自己升级扩建“迪麻洛阿洛客栈”更有信心了。同时,他在安吉县参观时,想到可以把一些项目引进家乡,和乡亲们一起走上旅游致富路。自2014年以来,这样的培训班共举办了15期,有4000多名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受益。旅游扶贫培训已经成为旅游扶贫工作的“常态”。

『柒』 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哪些发展农家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

(1)1998年,国家旅游局开展“华夏城乡游”旅游年主题活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农村一景,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休闲农业主要有科技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垂钓餐饮等几种类型。科技观光体验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体现现代农业的乐趣。休闲度假型为游人提供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消费需求,让游人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生态旅游型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农业资源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使人们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垂钓餐饮型是一种功能较为单一的休闲农业,凭借其富有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垂钓、捕捞、加工等服务,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景。

(2)1999年,由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生态环境游”启动。该活动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秉承“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世博会主题,确定了自己的主题:“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宣传口号有:

①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

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③生态环境游——时尚的选择;④青山秀水探净土,清风明月近自然。

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培育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传统美德,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民间习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中国百姓生活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极富人文价值的旅游资源。据此,国家旅游局将2004年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百姓生活游”,并指出:中国的百姓生活独具东方特色,无论是民居、饮食、服饰,还是娱乐、节庆和风俗,都体现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为自由、独立与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确定百姓生活游的主题,目的就是让海外旅游者深入中国的社会、深入中国的实际,去体会独具特色的中国百姓生活,体察和学习中国劳动群众创造的优秀文化。

(4)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年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要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认真贯彻上述精神,紧密结合本地旅游业发展实际,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和农业旅游、农家生态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以推动农家生态旅游更快更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5)2007年3月20日,国家旅游局与农业部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家生态旅游发展合作协议。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三农”资源发展旅游业,全面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决定共同推进农家生态旅游工作,“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共同组织实施农家生态旅游“百千万工程”,建成具有农家生态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使已有农家生态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农家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农家生态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同时,通过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双方决定,成立全国农家生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机构,共同承担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规范管理、典型推广等工作。近期将重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一村一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营造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开展合作。期望通过5年努力,使我国农家生态旅游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旅游项目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农家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2009年,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并指出: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业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产品类型,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举办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旨在进一步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广泛宣传环境友好型旅行旅游理念、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切实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新风尚,把我国旅游业建设成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产业。要求各级旅游部门以“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线,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经营管理、消费引导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丰富生态内涵、提升生态品质、强化生态关切,做好主题演绎和口号宣传,切实营造出关注、参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一系列政策,为旅游部门发展新型旅游业指出了新方向;对广大农村来说,是发展农家生态旅游的新机遇。农家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具规模、最有代表性的形态,对促进我国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捌』 乡村旅游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通知》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提高旅游脱贫质量。

对于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通知》指出,各地要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各方扶贫资金、扶贫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贫项目倾斜,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宽旅游扶贫项目的融资渠道;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能够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玖』 乡村旅游将会带动乡村振兴吗

据报道,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703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27.5亿元,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8万人,带动2.92万建档立卡户、12.26万贫困人口脱贫,反映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富民效应。

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既是推进旅游强省战略和优质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发展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景区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旅游强省的中坚力量,希望乡村振兴可以早日实现!

『拾』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带来哪些乡村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

文件中着重强调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加大农内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容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通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勇先创景整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给乡村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等。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