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1. 甘肃榆中美丽乡村充满什么“故事”
盛夏的到来,让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分豁岔村村民周云的农家乐每日都宾朋满座。紧邻国家4A级景区兴隆山的分豁岔村素有“春登青山、夏避酷暑、秋打麦田、冬观雪山”的自然景观,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让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村落充满了“故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在外打工的周云属于分豁岔村先富起来的人。2014年兰州开展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他从中看到商机,依托于此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农家乐。每年的“五一”小长假之后开始营业至十月底结束,六个月的经营可以为他带来数万元的收入。
“我们确立了‘一心多景、一轴三廊、四片联动’的发展格局。”城关镇书记许先文表示,分豁岔村建设美丽乡村,以“传承九磨文化、做足山水文章”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自然资源,尤其是天然水源的优势,打造溪水潺潺、水磨滚动、风景怡人的美丽村庄,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村致富上台阶。
同时,2016年分豁岔村建成2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球场,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历史文化艺术墙,打造了24孝文化墙,让民众每天都能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淳化家风,促使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分豁岔村自古就有金县八景之一的“烽火夕照”的传说,2016年建成烽火夕照长城墙、山神庙观景平台和小游园,同时恢复了重阳民俗文化活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分豁岔村尊重历史记忆,对于有景观价值和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存,尽可能予以保留。
在广场建设和民宿建设中充分运用传统道德文化元素或符号打造特色,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留住乡愁的田园风光,为游客带来有场景、有故事、有温度的自然文化景观。
“让游客感受到分豁岔村的内涵美、文化美非常重要。”分豁岔村党支部书记罗斌仁表示,为了引领乡风民风向善、向上,不仅要生活富裕,乡村美丽整洁,还要民众的精神面貌有大的变化。
为此,分豁岔村在全村开展道德培育、崇礼明信、立规树矩、明纪普法、模范引领、环境提升、移风易俗、家风建设、志愿服务、文化共享“民风建设十大行动”,继续加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榆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怎么样
简介:榆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是榆中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内又是县政府容行使扶贫开发职能的直属事业机构,扶贫开发办主要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制定扶贫开发的中、长期规划,编制扶贫开发年度计划。提出具体实施内容并组织落实,负责按计划拨付扶贫资金;对各项扶贫建设项目进行筛选、审查、上报,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检查,做好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负责移民安置规划和计划,落实移民任务,协调解决移民安置的有关问题;研究制定全县农村小康建设中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全县农村小康建设工作,并搞好小康达标乡(镇)村的跟踪管理;负责统计、汇总全县有关扶贫开发的资料和报表。
注册资本:67万人民币
3. 栖云田园小镇有哪些旅游项目
榆中县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2017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也是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距兴隆山大景区2公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项目规划占地26500亩,其中核心区8300亩,按照千亩花海区、栖云田园小镇、生态田园区、养生养老区、田园野趣区、亲子体验区、生态养殖区、榆兴农庄体验区、智慧农业生产区等9大功能区域规划布局,全力打造智慧栖云田园小镇、西坡精品民宿、农业种植、千亩观赏花海、特色餐饮、亲子体验、开心农场体验、康体养生养老、休闲娱乐、盆景园、森林王国、农产品检测中心、作坊一条街、农耕广场、民俗街、农耕博物馆、栖云画家村等46个重点建设项目。经过近3年的发展建设,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成效初显,榆兴农庄、千亩花海、农业种植、智慧农业产业等多渠道齐发力,不仅拓宽当地群众的致富路,也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闲暇娱乐的好去处,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1 千亩花海即将绽放
提到花海,一定会先想到榆中县花间田的千亩花海,百万株颜色各异的鲜花相继盛开。记者再次走进花间田景区,工作人员分工有序正在加紧为迎接五一小长假的到来做准备。
“现在正在进行花海的整体规划布置,已经将部分郁金香进行移栽,预计4月28日就可以对外开放。”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花海将以郁金香、醉蝶花、波斯菊、向日葵、虞美人、马鞭草等为主,实现鲜花春、夏、秋三季“长跑”,将在4月28日—30日试营业,5月1日正式开园。
据了解,花海于2019年五一小长假投入运营,并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配套了彩虹桥、花间田飞索、喊泉、迷宫等网红“打卡”娱乐景点。连续举办了花间田摇滚音乐节、农民丰收节暨艺术节、千人书法大赛、冰雪旅游节等十余场主题活动,客流量达到50万人次,收入突破400余万元。
与此同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平台,吸引了大量周边就业人员务工。参与景区花卉整体布局及种植的白银小伙林广巍在网上看到榆中县千亩花海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后,便投入到花间田景区花海种植项目中。“我一直从事花卉种植工作,以前在其他地方打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现在来到这里可以拿到5000元。”林广巍介绍,景区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正在修整鲜花的张清芳已经在花间田景区工作快三年了,来这里之前主要靠家里的几亩薄田为生,每年的收入不过五六千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而现在,在家门口就业,让她的生活也充满了色彩。“现在每月工资可拿到3000元左右,一边工作一边赏花,别有一番滋味,工作的心情和动力也跟着倍增。”
2 智慧农业大棚带动农户创收
恰逢周末,上午10点的榆兴农庄已经接待不少游客,大棚采摘、水上餐厅、垂钓、儿童娱乐等一站式休闲体验,与田园风光来个亲密接触。在榆兴农庄智慧农业采摘大棚,利用多项领域传感器,通过手机控制棚内卷帘、通风、浇水等日常工作,并对数据进行采集,实现不同蔬菜在同一大棚种植的场景。记者看到各类果蔬食材正享受着“日光浴”茁壮成长,硕大饱满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郭小燕一家是地地道道的榆中县李家庄人,过去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一年收入只有4万元左右。如今,通过“企业+农村”的经营模式,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起初是村上帮助农户贷款建造智慧大棚,现在我家已经承包了三个智慧大棚,主要种植西瓜、西红柿、草莓,不仅收入翻了几番,管理也更加规范。”
4. 兴隆山景区在哪啊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东南的榆中县境内,南靠临洮,东临定西,西北与兰州毗邻,属祁连山的东延余脉。保护区总面积约33301公顷。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马麝和天然原始老云杉林及其生态系统。
兴隆山景区项目位于兴隆县大水泉乡迷子地村,由中景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独资开发建设,规划总投资约15.61亿元,一期投入约10亿元。景区规划控制面积约38平方公里,核心面积约15平方公里。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兴隆生态山水为脉络,以村落共享建设为依托,扎根地方,深谋发展,着眼趋势,跟紧节奏,将兴隆山旅游景区打造成集生态保护育、观光揽胜、运动休闲、避暑养生、乡村度假、旅游富民等多元功能效益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景区规划打造成 “一心两口、一带四区”的旅游景观游赏布局体系,即: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白云寺次入口和白马川接驳口、恒河亲水游憩带、风水境地体验区、生态山林休闲区、品质乡村度假区、有机林果采摘区。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景区大门、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换乘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游步道、客运索道、餐厅以及A级旅游厕所系统、景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系统、标识标牌系统、智慧景区智能化系统、景区内游客短交接驳系统等项目内容。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度假休闲养生会所和高级酒店群等高档休闲度假服务设施。
根据兴隆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兴隆山景区项目还将整合红河漂流,统一打造和经营管理,实现“呼吸云水间,脉动兴隆山”的旅游新格局。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兴隆山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可达200万人次。
(4)榆中县乡村旅游发展计划扩展阅读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主要是石质山地发育的灰褐土,此外尚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和新积土。阴坡林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主为千枚岩、玄武岩、砂砾岩、火山岩等残积物、坡积物以及黄土物质等。
一般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1.63%,但土层较浅。阳坡次生林地和灌丛地的地带性土壤为碳酸盐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与阴坡相同,但由于处地坡度较大,排水性好,光照充足,蒸发快,而碳酸盐反应强烈,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差。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因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低,植被多以灌丛、草本为主,故土壤由亚高山草甸土过渡到高山草甸土。
5. 甘肃榆中是如何脱贫的
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高营村家家户户携老扶幼,参观建在家门口的“沁园春”梦幻田园。作为该集团的工会主席,村民牟正武负责组织引导同村的村民,为田园的开业庆典做好准备。
和平镇近年来通过探索,培育农民增收产业。“沁园春”梦幻田园项目成为集观光旅游、艺术花海、休闲养生、文化娱乐、农事农林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有助于和平镇推进“三变”改革、解决贫困问题、增强农村内生动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眼红”于榆中县官滩沟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牟正武相信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他已经开始谋划,游客逐渐多起来之后,他要和家人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农家乐,真正当老板。来源:中国新闻网
6. 澄迈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分析
<澄迈县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海滨,咖啡,古村,古塔是澄迈旅游的标签。澄迈县委县政府根据自身的资源区位优势,提出“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高三产”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以打造“海口的后花园,琼北旅游新热点”为目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努力打造澄迈旅游营销品牌。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齐心塑造一流的旅游投资环境,现在旅游业呈现了一派强劲的发展势力,且具备了深层次发展的条件。《历史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丰富》
澄迈县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海榆中西线国道和西线高速公路,奥海铁路纵横穿越境内,是海南西部旅游走廓中的第一站;北部有海南最大的港口群,是连接中西部地区和通往的交通要地。
澄迈历史悠久,是西汉时期海南三大历史邑(即玳,紫贝,苟中)之一,西汉元封年(公元前11年),设置苟中县,县治美亭境内,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更名澄迈,县治老城墟,清代光绪壬辰年(公元1892年)县城迁往现在的金江镇。
澄迈县物产丰富,气候怡人,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发景广阔,是镶嵌在琼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灿明珠。目前主要景点有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福山咖啡文化休闲旅游区、九乐宫温泉旅游区、红岗济公山风景旅游区、金江金山寺、新吴奇石岗,老城老街、大成殿、广德桥,罗驿李氏宗祠,加笼坪
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宋代美榔姐妹塔等。其中美榔姐妹塔为我国罕见的宋代建筑,被文化部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三面环海,沙白细软无泥,海水碧蓝纯净,还有独特的地下温泉,现已衩步发展成为海南旅游的新热点。名优特产有驰名海内外的福山咖啡、万昌苦西茶、桥头无核荔枝、瑞溪牛肉干、福山烧烤乳猪、白莲鹅肉、永发乳羊、老城海鲜等几十种风味小吃构成,让您在浏览山光水色的同时大饱口福。《旅游发展由北向南推进》
今年7月7日省旅游局通过澄迈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据规划,澄迈将资源类型、特点,以滨海度假旅游、咖啡文化休闲游,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为基础,利用邻近海口区域条件,大力打造琼北品牌景区,促进与海口及西线景区的交流整合,衔接琼东和琼西旅游产业带。澄迈旅游资源以自然生态与历史文人并重。位于该县北部的盈滨半岛,已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根据规划,澄迈旅游将实施梯度发展战略,即旅游空间发展由北向南逐步推进,并与海口捆绑促销。近中期,澄迈旅游将以改造建设北部的历史文化古镇老城镇,开发盈滨半岛和福山咖啡文化品牌为重点,突出该县“海南历史文化村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奠定“文化澄迈”的基础,树立海南的坎昆”的形象。
据了解,坎昆(Cancun)是墨西哥著名滨海旅游胜地。在这个21公里长的狭长小岛上,已建起80多座豪华旅馆及餐馆、购物中心、娱乐场所,每年吸引200多万国际游客。参评专家表示,盈滨半岛的地形、地貌、沙滩、阳光、大海等自然元素,与坎昆相似,其周边的历史文化景观在海南具有独特影响力。《形成“一城一带多组团”体系》
根据澄迈县旅游分布、交通格局城镇布局及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规划确定澄迈旅游发展空间将沿海、沿路形成“一城一带多组团”的结构体系。“一城”即历史文化旅游名镇老城镇,使之成为澄迈旅游格局的中心。老城镇的形象定位为:老城、老桥、老殿。老城的古渡头曾上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上岛和离岛之地;老桥为初建于宋代的澄江广德桥,现存桥体;老殿则包括建于隋朝的通潮阁和建于宋朝的文庙。在产品设置中,开发和修复老城镇的古建筑及古驿道和古驿站,结合老城工业开发区,开展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海鲜美食消费场所等。
“一带”即北部滨海旅游带,以盈滨半岛滨海度假区为核心,沿北部滨海地带发展,功勇定位为度假、休闲运动和旅游区。开发景区包括盈滨半岛度假区、太阳湾假区、花场湾红树林休闲区、玉包港和新兴港的休闲渔业区等。“多组团”则有以侯臣咖啡文化村、福山咖啡休闲馆等为主要内容的福山咖啡文化休闲旅游区,以石矍村冼太夫人文化主题公园、罗驿村和新吴老墟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区,以九乐宫温泉为主要内容的红湖生态旅游区。
瑞佳花园的打造者用前瞻的战略眼光和睿智瞄准澄迈的旅游优势为购房者在澄迈居住、休闲、投资精心打造了这个后花园。可以说,瑞佳花园是澄迈快速发展和时代进步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澄迈旅游业的发展,瑞佳花园的增值潜力不言而喻
7. 榆中县和平镇是农村吗
还可以吧,我朋友就是那儿的。有几所大学在那,如兰州交大的博文学院,兰州商院的陇桥学院,最高的就是博文的教学楼吧,大概10层多吧。去兰州市东岗1块钱的车费。兰州在城市东扩,会扩到和平,马路都加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