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乡村旅游富农家

乡村旅游富农家

发布时间: 2021-01-06 12:08:57

1. 有哪些适用于农家生态旅游的新型农业

(1)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生态农业强调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少用或不用化肥,减少环境压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更多地强调人和化学能的低投入原则,把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衔接和保证资源环境的持续性放在首位;生态农业的核心是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农业自然生态系;把生物工程技术引入农业,进行战略性资源替代,最大限度地克服石油农业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建立起来,具有生态合理性、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的最大特点是把农作物从阳光那里得到的能量和物质多次利用,循环使用,这样可以在较少的土地和较小的空间、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使排出污染环境的废物最少。生态农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2)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亦称“有机耕作法”,类似的还有“有机园艺”,是总结了东方传统农业发展几千年长盛不衰的经验后提出的。它是指不使用化肥、农药,而代之以有机肥料和机械与生物防治病虫害,在生产操作上具有特定的精确标准特点的作物栽培系统。有机农业准确定义为,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生物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特点:一是天然性。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安全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的有机食品,解决了当前农产品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需求。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所拥有地域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3)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又称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是通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来调节生物体生活的环境,使之最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锐减、气候异常等因素,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稀缺的国家,设施型农业显得更为重要。现代设施农业管理可通过计算机将生态环境控制在最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水平,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也能生产新鲜蔬菜,使农业能像工业那样有计划、有规模地生产。我国农业资源短缺,设施农业是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重要途径,建立在现代农业与工程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设施农业将促进我国农业走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4)生物农业。生物农业就是利用自然条件,采用多种农作物轮作肥田、天然杀虫、生物多样化等科学方法种植农作物,在不使用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条件下,建立农业开发管理体系,生产出接近天然植物的农产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修复被工业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扩大农业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价值,是生物农业的一项内容。生物农业发展目标是生产不含残留化学制剂、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尊重自然环境,应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不断增加和保持土壤的肥力。其研究领域有多个方面,如新植物品种和新的有机体的特性评价与生产,扩大耕作,多样化耕作,强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乡村环境保护等。生物农业强调农事和园艺操作中生物、技术、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相互协调。

(5)其他适于农家生态旅游的新型农业。立体高效型农业,是多层次配置、多时序、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主体种养结构,构建高效复合生态系统。扩大对空间、时间、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群体光合性能有效提高,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保健型农业,以生产保健型、营养型、鲜嫩型、食疗型等食品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培育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又有疗效的农产品,如抗癌粮、富硒蔬菜、大米、防病瓜、长寿果、健脑鸡、保肝蛋等。

工艺型农业,是以生产既可以食用又具有欣赏功能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效果的农产品为目的的农业。如白茄子、方形西瓜、黑辣椒、球形胡萝卜、方形树、彩色棉、鹌鹑鸡、猪肉狗,水果遮光化妆水果。

2. 农家生态旅游有哪些主要特点

农家生态旅游其重点突出一个“农”字,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如婺源“生态旅游观光村”、赣州的“宝葫芦农庄”、安吉的“竹乡农家乐”等旅游点,让游客吃的是地方特色的农家风味土特产,住的是青瓦木屋农民房舍,干的是田野农活,玩的是乡村民间娱乐,买的是农家的风味土特产及手工艺品,故其特点非常鲜明。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农家生态旅游充分显示农家特色。农家生态旅游大部分是利用农民闲置或兼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资源就地取材,都姓“农”,且具有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收费相对较为低廉。而城市近郊观赏娱乐型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型的农家乐旅游完全改变城市生活情调,充满农村乡土气息,对走上小康生活水平的城市工薪阶层则更具有吸引力。有了城市工薪阶层这一巨大的客源加盟农家生态旅游活动,全国各地的农家生态旅游将更有生命力。

(2)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农村广阔天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借助生态自然环境的优势。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空气清新,适宜休闲度假的优势吸引游客。如浙江省安吉县,地处天目山麓,濒临太湖,素有“中国竹乡”之称,又相继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景区景点的快速建设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从而加快了当地“农家生态游”队伍的建设。

(3)农家生态旅游经济效益较好。农家生态旅游由于适应市场需求(现阶段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具有投资小(利用自身现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回收快等特点。景点资源几乎是就地取材,稍加建设就能投入使用。餐饮资源自产自销,商业成本低。游客参与农事活动把农活的劳作又转化为娱乐而创收。农家乐旅游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边际效应大,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农家生态旅游有助于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地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规律,符合农民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 我国参与型的农家生态旅游主要有什么种类

(1)采摘旅游。我国内地的采摘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荔枝观光园后采摘园,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开展了此种观光休闲旅游活动,为城市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北京市开放观光采摘果园533个,总面积近28.7万亩,接待观光采摘达到335.5万人次,采摘果品2098万千克,采摘收入近9730.4万元,亩产效益比正常栽培的果园高出数倍。现在的一些观光果园平均收益为7000.8元/亩,其中最好的旅游采摘观光果园已经达到3万元/亩。各地观光采摘园除了果园外还包括了大量的菜园、农园等(图4-1)。

(2)务农旅游。参加此种旅游活动的游客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多为“重温旧梦”,实现某种“感情回归”,游客中既有早年离乡进城的老者,也包括大量的“返城知青”和高考进城的中青年人,他们着重体验“三亲”,即,亲知:了解农林业科技知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变革、家庭变迁等;亲行:参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乡村体育、乡村游艺等,其中参与制造农家美食尤其受女性度假者的欢迎;亲情:将度假者作为家庭一员,与其拉家常、结对子、共同娱乐等。

(3)垂钓渔业旅游。沿海渔村游,参与者可以感受亲自参加垂钓、捕鱼以及海带的采集、加工等劳动。我国沿海的许多渔村已对游客产生了浓厚的吸引力,山东省半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加之30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法定假日的改革,使得沿海的垂钓等渔业旅游蓬勃发展起来。日本岩手县的一个渔村50多家渔户常年都能接待游客。

(4)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一种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其魅力在于能够使游客欣赏到异地他乡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创造。从民俗生活的空间角度,又可以分为山村民俗游、水乡民俗游、渔村民俗游等。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也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俗游和语态民俗游等。民俗旅游重在参与和体验,讲求真实的融入。如“梅家坞茶文化村”、“蜂之语蜜蜂王国生态园”、“浙江(中国)花木城”等。2003年国家旅游局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民俗文化旅游占12个。

4. 农家生态旅游有哪些形式

(1)农产品提供型的农家生态旅游。主要向游客提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一般包括即时采摘、食用型,如广东80多座观光果园;提供情趣商品型,如鄂西北某少数民族向游客提供的称为“西兰卡普”的衣服;另一种是提供高科技的特色农产品,如转基因黄瓜、西瓜等。

(2)农业空间提供型农家生态旅游。利用农业特有环境和空间作为背景和条件开展农家生态旅游活动。一般包括:休闲观光型,如广东珍稀动物养殖场、民俗文化村;农业博览会型,如昆明世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型,如上海农业高科技开发区。

(3)民风民俗及农村体验型的农家生态旅游。向游客展示当地特有的风俗以及使游客充分体验当地农民的生活。如无锡马山的“生态旅游度假村”,北京某商场在通县搞的“农桑乐”,使都市人充分体验到农民的日常生活。

(4)综合功能型的农家生态旅游。集以上三种开发形式为一体,向游客提供综合的旅游农业服务。目前,全国综合功能型的农家生态旅游做得比较好的有:湖北的随州、四川的九寨沟和黑龙江的伊春郊区等。

5. 什么叫生态观光型农家生态游

所谓观光型农家生态旅游,就是利用农村的基本设备与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旅游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田园环境是农业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观光农业景区建设的基础。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此种观光型的旅游活动一般时间较短,多为“走马观花”。

生态观光型农家生态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典型案例 成都龙泉驿——花果山传奇凭借着毗邻成都这座以休闲之风闻名的大城市的优势,龙泉驿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打的农村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每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都在龙泉驿举办,巨大的节庆效应、优越的地理位置、长期稳定的客源,让龙泉驿成为全国农村旅游中叫得响的地方。

龙泉驿发展农村旅游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良好,环境优美;生态农业特色明显,类型多样;人文景观丰富,极富开发潜力和价值。龙泉驿的生态农村旅游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赏花、采果休闲等项目吸引游客,旅游产品比较单一,旅游活动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层面上,缺乏对景区内生态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不利于当地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 什么是农家生态旅游

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成果(农产品版),以及权农业农村的优良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等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工艺设计,并配之相应的服务体系,从而为人们(旅游者)提供观光、旅游、休闲、休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同时,结合季节性的鲜花、蔬菜、瓜果等实地自采现尝,开展趣味性郊游活动,以及参与传统项目、观赏特色动植物和自娱等,将农业、农村、农事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这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生态旅游形式,即所谓的农家生态旅游。

农家生态旅游的实质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与“农家生态旅游”一词意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名词很多,如:农村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等。

7. 应该如何使农家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更完善

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本身的发展都是必要的。例如: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会同市农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园林绿化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就提高乡村旅游可进入性、改善农村生态旅游的生态环境、营造农村生态旅游特色景观、丰富农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等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渐趋完善。

8. 农村如何靠旅游致富

把握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关系到三个方面――政府、投资商和农民,从而衍生出三个问题,即农民如何致富、政府如何满意和投资商如何获利。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就是以旅游产业为突破点,解决这三个问题。

1.农民致富

农民致富是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农民不能致富,即使经济再发展,环境再改善,对农民来说,还是镜花水月,他们不会去配合。而旅游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会产生出大量的机会,而且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文化素质。

·增加就业

乡村旅游投资较少、带动面大、经营方式灵活、价格相对较低,又能满足现代游客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化变化新趋势,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休闲度假模式。而乡村旅游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其中绝大多数是“就地取材”,尤其是在一些交通条件、区位条件、旅游资源较好的农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既为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支撑农民自主经营项目

在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新农村中,应积极调动农民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到旅游接待服务中来,如农家家庭旅馆、餐馆、娱乐、交通、购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其中餐饮是核心。在规划阶段就应该对这些项目进行指导和示范规范、在运营阶段帮助协调、提供咨询指导并进行规范和管理。这类项目能够在解决旅游淡旺季接待服务供求矛盾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一般来说,乡村旅游较为发达的新农村,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户均旅游收入在数万元。

·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和大面积的果园、菜园、经济作物、生态式的家禽家畜养殖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绿色无污染的粮食、蔬菜、禽畜等能够吸引游客进行餐饮消费;经济作物能吸引游客采摘、购买。依托这些农副产品可形成旅游商品,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从而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开发和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

·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在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生活条件、社会事业、社会经济等都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视野能等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让农民可以可持续的致富,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政府满意

政府满意是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而政府满意且愿意支持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这种模式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三农问题确实能够得到改善。所以这种模式,从最初开始,既要紧紧围绕相关政策的要求,给出新农村建设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落到实处。

·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根据各级政府的具体要求,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问题,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这要求从规划阶段开始,就要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如旅游产品的投资收益、农民收益、基数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控制、公共设施、公共事业、产业结构等的分析以及保障措施,并在各阶段的运营和操作中落实。

·符合相关政策和精神

这里的政策和精神,既可以是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也可以是其他相关领域的。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新农村建设,应根据乡村的具体情况和各地区的具体要求,符合、迎合(甚至引导)相关的政策和精神,如在知名革命老区,与国家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回馈革命老区的政策相结合;在能源密集型地区,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相结合;与发展农业、发展水利、小城镇建设等政策相结合。在帮助政府落实和推进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同时,达成自身的目的。

·与区域旅游发展相契合

这里的契合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意:第一,要溶入区域旅游氛围之中,不能破坏整体形象;第二,要与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郊区旅游发展的相关规划相衔接;第三,区域内应避免重复建设,要争取做到“一村一品”;第四,要加入区域旅游整体推进、推广的大环境中。

·政府投入产出性价比高

这里说的投入不光是资金,还是包括精力。旅游是一个藏富与民的产业,往往存在投入大、回收慢、盈利和纳税少的问题,而政府在旅游方面的投资也往往比较慎重。倘若能够吸引到足够的资金,甚至不需要政府投入,就给财政贡献大量的利税或极大的提高城市的影响力,而且符合相关的要求,这样的项目是政府欢迎的项目。资源、区位条件较好的农村往往可以率先启动,而科学的策划规划能够加速和保障这一过程。

3、投资商获利

投资商获利是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正所谓无商不活。而商人逐利而往,只有投资商的经营回报能够大于其对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的投资,他才会参与进来。

·科学开发旅游产品

高效的经济农业、林业、果业、养殖业,以及与之高度关联农业旅游就是投资商较好的选择;依托大城市和大景区的乡村,结合具体实际,积极开发旅游地产、高档旅游接待、休闲康体运动等项目,也是有效回收投资的保障;自身旅游资源较好,且具有独特性的乡村也容易收到投资商的青睐。但是旅游普遍存在投资大、回收慢的问题,如果不是旅游条件较好的乡村,很难吸引外来投资商的目光,所以必须通过科学的策划,在景区的经营之外,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盈利能力。

·利用相关政策

投资商在进行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建设时,应该积极和相关的政策精神相结合,如发展红色旅游、文物保护、生态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旅游小城镇等,并以此向有关部门申请相关的帮助,如现金、贷款、基础建设、营销、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从而减少自身的投入或者减少运营成本。

9. 如何构建农家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是农家生态旅游资源的主体,在旅游资源的构建中,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前提。因此,对农家生态旅游资源构建的重要方面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构建,在此前提下,再对资源的其他成分进行构建。

(1)田园景观。田园旅游资源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特色之一。农田和土地都属于景观,属于一种只有在乡村才具有的景观。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今天,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使农田更加符合旅游对景观的要求,使得农田不仅具有高的生产力,而且具有景观价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农田景观进行建设:

①农田规格和布局。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对农田面积大小和形状进行规划,产生具有大景观和层次感,满足平面广度和层次丰富的要求,形成合理的空间变化。

②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效应。比如,点(单株种植)、线(行状种植)、面(片状种植)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甚至可以种植(构造)出不同图案,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在作物品种选择方面,可以结合生产需要,选择在不同季节开花结果的作物,使得四季有花景,月月有新色。田园风光中的森林、草地、溪流等更是景色中的重要成分,它烘托着田园,体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技术的结合,具有学习和了解的价值。从旅游的角度出发,传统生产方式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现代人,特别是对于来自城镇的居民,它不仅可以演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讲述农业生产的进步。

(3)农产品。农产品不仅是重要的生活资料,通过有目的的生产,农产品也可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针对已成为时尚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在构建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时,应该充分利用传统生产方式、传统作物和畜禽品种,用“土”法生产出传统的农产品,这种“土”产品将会是很有吸引力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4)生活居住环境。农村的居住环境与城市居住环境截然不同。乡村的幽静、自然与城市的喧哗和污染形成强烈反差。现代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农业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居住环境有三个尺度范围:①自然环境。大尺度范围的环境,人们常说的生态环境就是这种大尺度的生态环境,乡村在环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展,使之成为旅游资源。②居住区“四旁”。这是指乡村住宅旁边的环境。在乡村的民居四旁传统上都进行绿化,有着较好的环境。③住宅和室内环境。乡民居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这些传统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

(5)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是文学、戏曲、各种文艺形式创作的重要源泉。地方戏、民歌、诗歌、故事、饮食、服装、民风民俗和历史遗迹等各式各样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10. 我国农家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条件是什么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了“扶贫”和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推出一系列方针政策,政府把旅游作为传统农牧业的替代形式加以大力推广。通过农业和服务业的结合,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从传统农牧业中脱离出来,投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去。这样既提高了农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据统计,中国在过去的25年,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有6000万~8000万,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4~1/3。

(2)绿色理念的产生。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反思人类过去的行为,绿色理念应运而生。绿色理念注重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的承受力相适应,注重有限制的资源开发利用,要求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农家生态旅游以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休闲和谐的乡村纯朴乡情为特色,正好满足了都市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要求。在农家生态旅游中,人们感受到的是田园风光、自然风景,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吃到的是新鲜的食物,体验到的是淳朴和谐的乡村风情,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它把都市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现代都市人的追求,也是农家生态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有强烈的心理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是农家生态旅游兴起的根本原因。

(3)供需机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大提高,消费总支出越来越多,按照一般经济规律,人们在温饱状态下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农业)的物质产品上;在小康时期,人们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加工业)的物质产品(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上;小康水平以后,人们的消费热点必然转向第三产业,尤其旅游业所提供的非物质产品转移。可以说这种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是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所在。再加上双休日和“黄金周”等休假制度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足够的闲暇时间,使农家生态旅游成为现实的可能。另一方面,农家生态旅游因其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而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所以由于供需机制的双重影响作用,而推动了农家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