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养生旅游度假区
㈠ 青岛藏马山乡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规划依据
(一)规划依据
本规划遵循下列文件的原则精神:
1、胶南市委、市政府南发{1999}37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胶南市旅游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1998年11月)
3、胶南市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1999年11月)
(二)规划范围界定:
藏马山景区:东至张家楼镇边界,南至孙家屯水库,北至藏马山山脊线,西至大泊路(大村至泊里)。
鉴于景区范围较大,内容繁多,周期较长,资金筹措难等实际情况,景区规划开发期限为8年,分三期进行。
(一)第一期(1999-2004年),这五年主要是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景点建设,规划内容布局为:
A、将藏马山景区环山路进行拓宽整修,形成让游客坐车观光和徒步攀登探险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旅游线路:1、镇驻地-长阡沟-芦子-老龙泉-大葫芦峪-兵营遗址-瞎汉炕-围墙遗址-猴子蹲-八亩地神泉-大沟老母庙-陡崖子水库团岭-大坝-西水东调工程供水站-梨园-镇驻地;2、镇驻地-大沟老母庙-长阡沟-小崂前-小囡子里-小葫芦峪-大葫芦峪-兵营遗址-瞎汉炕-围墙遗址-猴子蹲-八亩地神泉-陡崖子水库团岭-大坝-西水东调工程供水站-梨园-镇驻地。
B、将具有藏南特色高效农业和果林园修整为园林式或庄园式的游客观光园,并让游客参与栽培、播种、剪枝、收获、品尝、购买等活动(注:园内园外道路要宽敞、要搞好绿化、美化环境,并提供简易购物、食宿场所,使游客玩的开心,食宿放心,逐年形成青岛地区农、林、牧、渔综合型生态观光基地。
C、恢复藏马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将民间传说的藏马山藏有“金马、银山”的故事遗迹选址建一座供旅客观赏的金马亭,增加景区内涵,将太平天国抗击清军的兵寨修复几段(其中有烽火台、兵营、炮台等),供游客浏览,把藏马山的奇峰异石刻字封号,提高景区品位。
D、规划开发库区浏览范围
陡崖子水库是整个景区的重点开发项目,该区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从规划开发部要高起点。(1)首先确定规划范围,开发内容要搞好环境保护,搞好生态平衡,在该规划范围内不能乱建、乱挖、乱占等现象存在。(2)在库区周围搞好道路建设及绿化美化,将电、通讯延伸到库中小岛上,在库心岛上建观景亭、休闲屋、餐錧、小卖部等供游客休息就餐。(3)在库区南岸建多处钓鱼台和简易游艇码头,供游客钓鱼、划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4)划出部分水域面积搞一处观鱼池,水上生物繁殖基地,逐渐形成水上生物观光区。
(二)第二期(2005年-2010年)这一期主要完善第一期开发项目的配套工程,如硬化路面,水、电、通讯向景区内部延伸,将接待设施向中档发展,逐步形成游、食、住、娱多方面服务,促成游客能留住,吸引回头客的旅游局面。
(三)第三期(2011-2015年),这一期根据景区的不断发展和客源市场的延伸,形成东与青岛、西与潍坊、南与连云港等城市旅游联网。规划在藏马山里建一处大型狩猎场和禽鸟园供周边城市游客来此休闲渡假;在库区建一座星级宾錧,增加接待能力。建科技含量高的观光农业园和生态文化乐园,使整个景区达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服务的、具有藏南特色的观光娱乐和疗养的旅游胜地。
五、藏马山景区规划的指导思想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服务当代,着眼未来,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分期建设,逐步完善,坚持标准,讲求效益。
㈡ 青岛藏马山乡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定位
2008年,胶南市藏南镇与青岛隆海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书,投资136亿元人民币开发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约31平方公里,建设周期8年。
在整体规划方案中,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把地区的湖光山色、田园牧歌的顶级生态资源与胶南文化资源完整的融合为一体。对于诸如田园、水库、节水塘坝、黑松、板栗及山体等生态敏感区域,给予重点规划和融合保护,以保证场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环境的良性影响,在充分尊重场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将通过系统性的开发组合构架,整合各种资源,以做到资源科学利用及经济合理回报。
同时通过“三带九区”的空间结构,为游客提供商务、体育、观光、娱乐、休闲度假等项目。平衡了区域的开发模式及环境容量,与此同时确定了实施运营规划。
据介绍,作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3年内将建成为4A级景区。
资源优势
闻名遐迩的藏马山风景旅游区位于青岛藏南镇境内,东与张家楼镇相接,北与铁橛山相依,西与大村、塔山接壤,南与原藏马县驻地泊里毗邻。镇驻地近靠204国道,开城路自景区穿过,东距市区15公里,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藏马山长约12公里,宽约3公里,主峰海拔395.2米,山西侧多高峰,东侧稍缓。群峰之中,有低山似马隐藏其中,故名藏马山。藏南镇地势北高南低,有4条丘陵呈“井”字形交错境内。形成沟壑密布,错落有致,数条季节河流经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地陡崖子水库就在境内,是市区西水东调的发源地,库容总量为6400万立方米,定为省中型水库。该区环境保护好,无污染,无噪音;这里山清水秀,峰峦迭嶂,林茂青翠,大型水库座落在群峰密林之中,恰似一面面镜子,照射出藏马山一幅幅大自然绝妙美伦的诗情画意,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成功地植入了蓝莓、香草、茶、有机疏菜等创意农业,不仅带动了度假地产的环境体系开发,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民俗旅游的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当地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带,走出了一条多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多端盈利模式引领的发展之路。“创意农业+创意农产品”,打造区域农业新品牌,培育区域内新的增长力。
青岛藏马山的创意农业经过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创意农业全产业链条.从而进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区域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持续增长。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创意农业不仅包括了蓝莓、香草、茶叶、有机蔬菜种植等产业的前端环节,而且重视种苗的栽培、下游产品的研发,通过产品的深人开发延伸成产业链条。
在藏马山项目中蓝莓项目占地1万余亩,主要产品有蓝莓鲜果、蓝莓洒、蓝毒果脯、1-5年生蓝莓组培苗,同时开发蓝莓主题旅游以及蓝莓主题的房地产。芳香植物园占地1000亩,主要产品有薰衣草、猫薄荷、兰花鼠尾草、罗马甘菊等芳香植物,深加工产品有精油、纯露、香包、花茶和苗木等。茶叶项目占地1000亩,主要产品有御品隆岳红、御品龙井、御品银针等高中档红茶和绿茶。有机蔬菜项目占地3000余亩,主要生产各种应季有机疏菜和水果。
开发条件
1、藏南镇社会概况
在青岛市和胶南(现黄岛区)的总体布局中,藏南镇处于经济开发先行地的优势地位,是胶南市所辖的一个新兴的山区经济建设强镇,全镇总人口3万人,一九九八年,荣获全市经济建设二等奖,完成社会总产值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9亿元,工业总产值2.3亿元,实现利税820万元,人均收入3735元。98年兴办三资企业4家,投资总额800万美元,增加值8424万元。旅游业在第三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发建设藏马山景区势在必行。
2、景区资源评价
风景资源是开发观光旅游业的重要条件,以景区内藏马山为框架,以陡崖子水库为依附的藏马山景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规划开发建设藏马山风景旅游区的物质基础,是评价景区资源的前提和依据。
A、充满神秘色彩的藏马山
民间传说藏马山藏着金马、银山,很早就被寻宝探险者视为寻宝之地。该区山势陡险,崇山峻岭,古树参天,繁生着若干动植物及名贵药材,山中多奇峰异石,有猴子蹲石、背姜婆石,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山中还有神泉,大旱不涸,大涝不溢。名胜古迹遍布,较知名的有老母庙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兵寨随山势自西向东延伸十多公里,现有断壁残垣依然可见。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是吸引旅客观光、揽胜、探险、狩猎的好去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B、明丽迷人的库区风光
陡崖子水库北依藏马山,南临镇驻地,座落在东陡崖村北,横河上游,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水面辽阔,碧波荡漾,整个库区山恋葱茏,溪水明秀,杨柳成荫,鸟语花香,到处给人一种清闲怡然的感觉,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神往,这里可以开展划船、垂钓、游泳等多项娱乐活动,这绝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怎能不明丽迷人。
3、规划开发条件
A、优越的旅游开发环境
藏南镇所辖的藏马山景区是胶南市(现黄岛区)旅游十五年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重点开发的景区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区位优势吸引大批游客,主要有东南临千古名胜琅琊台国家风景名胜区,东靠大珠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北依铁橛山,西与日照五莲风景区衔接,若把上述众多风景名胜区串联起来形成山区、海滨风光名胜旅游带,必将吸引大批旅客慕名而来,旅游市场存在极大潜力。
B、交通畅达、通讯便捷
藏南镇藏马山景区,内部道路纵横,驱车可到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山头、每一个景点。景区外联204国道纵贯全区东西,“同三”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到市区、到青岛港、飞机场、火车站非常方便,完善的交通网络为游客进出物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藏南镇新增1000门程控交换机,大大提高了通讯能力。开城路穿过景区而过,向西连接诸城市。规划中的西海岸新区南北大通道自景区西侧穿过,建成后,景区到青岛新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车程。
C、丰富的土特、旅游产品
藏南镇依山傍水,特产丰富,陡崖子水库的鲤鱼,以个大、肥、鲜而闻名于岛城及周边市区,大型瘦肉猪批发市场辐射胶东半岛及临沂市场,该区生产杏、梨、桃、苹果、石榴、樱桃、银杏、无花果、板栗、寿桃、冬枣等数十个品种,其中梨园中丰富的农特产品可供旅游者品赏和购买。
D、镇政府的支持是开发建设藏马山景区的可靠保证
藏南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促进带动藏南镇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成为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全镇经济腾飞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成立了由一名副镇长任组长专抓旅游开发的领导小组,逐步开发建成的藏马山景区将给国内外旅客及全市人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游乐环境,必将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㈢ 青岛藏马山乡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历史沿革
2008年,胶抄南市藏南镇与青岛隆海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书,投资136亿元人民币开发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约31平方公里,建设周期8年。
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市),度假区规划面积约31平方公里。该总体规划方案定位为:立足于大青岛日益发展的生态旅游的市场的典范。在规划中,应用一系列国内外标准的可持续性生态旅游发展原则。
2010年9月16日,青岛市政协组织视察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情况。青岛市政协主席石德才,副主席吴和平、苑星莲、王金栋参加视察,视察人员认为,加快推进藏马山区域综合开发与利用,打造黄岛区乃至青岛市生态旅游度假产业平台,对于改变青岛西海岸单一的经济结构,提升黄岛区西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加快董家口港城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㈣ 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土地流转怎么搞
乡村旅游开发绕不开农村用地问题,很多开发商也好、经理人也好、甚至是天天与农民打交道的基层政府官员,在与我接洽时都会抛出“这块地能用吗”、“基本农田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吗”、“木屋可以不需要建设指标吧”、“这个项目的用地需要到国土报批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实际反应的是大家对用地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仅仅把对项目的关注点聚焦在市场、产品、盈利性、运营模式等后端环节,而忽略了项目的用地基础合法性、开发流程合规性、以及土地作为一种高附加值资源的远期增值变现能力。
用地是农村项目开发遇到的基础问题,也就是项目开发的方向问题,需要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倾斜、战略扶持方向,也需要搞清楚土地流转、征收这些近几年的新生专业术语,更需要理清楚用地流程问题,包括征收征用、流转、承包、租赁、补偿等,也就是让土地活起来的“1、2、3步”怎么走。
文sir说的项目开发不涉及土地一级开发哦
土地一级开发,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
土地二级开发,即土地使用者将达到规定可以转让的土地通过流通领域进行交易的过程。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抵押等。以房地产为例,就是“卖房子的”和“出租房子的”。
先要确定开发涉及的土地性质
首先要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集体土地只要村委会同意,可以自行流转。国有土地的流转要经过国土局备案,变更登记。
(1)集体土地
所有者:由农村村民构成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在此类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建造的建筑物等,为集体土地附着物。
使用方式:分为两种,他用与国有土地类似,即将使用权转让、出租,获取收益;自用方面则与国有土地不同,除了可以生产工作自用外,还可以进行生活、经营自用,如作为宅基地分配给成员、建设集体住宅、娱乐设施、经营设施等。
收益渠道:集体土地收益渠道则更加宽广,既有使用权他用的转让、出租收益,又有自用土地及其附着物经营收益。
(2)国有土地
所有者: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公民
使用方式:一是他用,即通过使用权出让或划拨,用于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一是生产工作自用,用于建造办公场所、公益设施等。目前,自用的国有土地不能用于生活、经营用途,如建造住宅、酒店等。
收益方式:由于政府自用的国有土地不能用于经营,故国有土地的收益主要来自出让使用权获得的出让费。
旅游项目开发涉及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一般建议流程
文sir说,作为农村旅游项目开发最常见的一种土地使用方式,土地流转将在未来被反复提及。
(1)与地方政府签订意向性合作开发协议
(2)景区、旅游区等规模型项目需编制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参照上位土地利用规划给建设地块划定红线),若是小型项目则可形成简要的项目开发设计方案
(3)总体规划上会评审(通过后有法律效力)
(4)向所在地国土局提出流转申请(委托土地转出方向和土地转入方向两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办理)
(5)协调镇村政府同意土地流转(需召开村民大会或其他公示方式)
(6)双方土地流转中心作为中介人,负责信息登记、审核、评估、洽谈等事宜
(6)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国土发批准书
(7)签订流转合同(建议和村集体谈,如果直接和农民签租赁合同后期问题较多)
(8)到国土局登记获得土地使用证
㈤ 李家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5.1开吗
当然是开放的,现在就可以去。
㈥ 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案例,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入口服务区
1、生态停车场
与项目周边环境相配合,形成具有达成与片区环境相融合的环境,形成为片区服务。
2、游客服务中心
关于游客服务中心的一点说明:本项目中的游客服务中心由一组建筑组成,这组建筑包含“农庄酒店”的大堂、酒店普通客房、并兼具服务中心的功能。因此,这是一组复合型、多功能的建筑群。
3、原乡商街
一方面满足整个区域游客的旅游商品购物需求,另一方面成为山庄休闲度假区的配套。主要提供具有洋畲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以及游客必须的生活用品的购买。
(二)农庄休闲度假区
1、五彩生态谷
2、院落式农庄酒店
3、山地农庄
4、农家大屋
5、乡野农庄
6、生态养生会所
㈦ 青岛藏马山乡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介绍
藏马山位于抄黄岛区(西袭海岸经济新区)藏南镇,主峰海拔395米,总面积13000多亩。藏马山山峦跌宕俊秀,生态植被丰实,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加之候宜人,区位适中,素有“东有崂山,西有藏马”之称。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黄岛区藏南镇藏马山南侧,由青岛藏马山隆海集团投资开发建设,总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项目计划投资136亿元,用5-8年时间,打造成为建筑规模200万平方米,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能同时容纳1000人住宿,1500人会议的大型国际旅游度假区。
㈧ 求乡村旅游度假村开发策划案样本
乡村旅游度假村策划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专业的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一般乡村旅游度假村开发策划案应该包括:
1. 总论:立项背景,开发意义,策划依据,策划区域范围和建设期限等;
2. 资源条件现状和社会经济基础评价: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基础等评价和SWOT分析与问题诊断等;
3. 客源市场分析与市场开发策划:市场需求,客源现状,市场分析与定位,市场开发思路与方案;
4. 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产业链动力结构,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
5. 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附分区布局图),各功能区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各功能区建设项目(单体),各功能区农业产业或农村人文景观配置;
6. 重点观光休闲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农业产业或人文节点配景项目,标志性单体的形象设计和功能策划(标志性单体最好要附效果图);
7. 旅游要素策划:交通策划,导游队伍策划,住宿业策划,餐饮业策划,娱乐策划,旅游商品和农产品购物策划;
8. 建设分期和动态开发:总体建设期限,各功能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步骤和开放时间、功能区间、重点项目间的时间衔接方案;
9. 观光休闲线路设计:内部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式,附近城乡居民入园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案,本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与其他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的衔接方案;
10. 营销策略与促销方案:品牌策划、宣传策划、促销策划;
11.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资金、流动资金估测(附分区、分项目投资概算表),资金筹措方案,招商策划;
1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直接经济效益(附按功能区、按赢利项目的效益预测表)
㈨ 国内都有哪些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
中国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 1、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 计院的杰作,该项目是一个创新的创意休闲农业与高端 度假开发项目,是一个将乡村旅游、高端农业、文化创 意、风情园区开发相结合的玫瑰主题度假园区,不仅仅 是亚龙湾度假体系升级的重要支撑与亮点,同时也为中 国未来的都市休闲农业设计与高端农业主题度假项目开 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北京蓝调国际庄园 北京蓝调国际庄园是一个以“蓝色浪漫”为主题, 集特色餐饮,科普教育,养生主题温泉,加工体验,节 庆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精致休闲度假地。 3、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 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 设计院规划设计的一个以有机种植为核心,以休闲生活 方式为主题,以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小型会议接待为 功能的有机休闲农场。 4、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 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改造采用“一个片区, 多种模式”的多样化改造方式,通过对建筑立面、房屋 院落、村落街道、中心广场等区域的改造,真正的从实 际情况出发,为开远小坝心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 开远的乡村旅游和城乡统筹建设打造一张名片,“幸福在 哪里,开远告诉你”,是这里的旅游口号。 5、福建漳州山重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古山重乡村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春节前 后油菜花盛开时节,能够吸引大量的自驾车游客前来赏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