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旅游 森林公园ROS分析
1.有资源条件了解——确定主题与可能的体验
天际岭位于长沙是南郊区,紧依长沙市汽车南站。是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同时是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有科研、公园、科普教育的功能。占地面积140公顷,内有水域面积6公顷,1992年原林业部下文,批准其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既有森林植物资源的收集、引种、良种培育、加工利用的科研基地,又是科普性的游憩地。园内设置植物分类区、珍稀濒危植物区、药用植物区、观赏植物区等10个区,共有森林植物1100种和花卉果树品种1800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区有珙桐、鹅掌楸、金钱松、银杉、红花木莲、金叶含笑、黄山木兰等珍稀植物111种,而药用植物区有植物600多种。
2.游客特征与期望的了解(如长沙游客占多少,株洲的占多少等)
3.游憩者年龄构成
4.游憩者职业构成
5.主要吸引因素
6.各种游憩活动的倾向性调查
7.分析问题
植物园的主题定位落后
植物园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偏差
缺乏兴趣中心,游憩者普遍的停留时间是半天以下
娱乐项目缺乏新意
娱乐项目与植物园的主题不符,不利于展示植物的主题,不利于提升植物的价值,只有24%的游憩者知道这里的珍稀植物的价值
部分项目与环境相违背,如园内的蒙古包
主导项目违背了游憩者的期望,健身与植物知识
相关的管理问题
8.对策
将天际岭植物园新的定位确立为:长株潭的休闲游憩地
改变环境景观管理理念的(从园林景观到自然游憩空间)
游憩策划
2. 近年来,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国际上新兴的热点
(1)学生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组团消费属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3分)面对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的利好,选择乘坐公交车到近处的风景出游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一种表现;(3分)在生态旅游中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体现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3分)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消费原则。(2分) (2)(2)①浙江旅游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分) ② 浙江旅游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面向市场需求,创新生态旅游的模式,打造浙江生态旅游的品牌。③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浙江旅游企业要把信誉和形象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展示浙江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3分)
3. 如何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生态旅游”一词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其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的发展政策
2.1 经济政策 为了维护美丽的景观和田园特色,实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对于一些对环境资源有破坏作用的产业部门,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不应引进。而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部门和野生动植物园的开发部门,虽然其短期经济效益不高,但其发展有利于提高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增强地方田园特色。从长远看,它可吸引更多的生态旅游者。这些产业部门应是当地政府支持发展的重点。 2.2 技术政策 生态旅游者到达旅游点的目的是欣赏纯净的自然,在高技术与产品随处可见的当今时代,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适用技术对他们越具有吸引力。根据自然规律衍化而来的具有浓烈的田园特色的生产技术使来自现代化城市的游客留连忘返。因此,一些民间技术和生产部门,虽然其技术含量不高,但也值得保存下来。一个融古老技术和现代技术的技术体系,如果保存完好的话,将是一个诱人的景观,但这些技术必须对环境无害。 2.3 环境政策 生态旅游是以环境良好的方式发展旅游,旨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不对环境构成危害。为了预防由于旅游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退化问题,在制订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时,必须弄清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主要的环境影响包括:①污水对当地淡水或海洋水体的污染;②由于不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壤侵蚀;③由于交通、空调和采暖系统气体排放引起的酸雨和全球变暖问题;④由于城市化和道路建设引起的人工环境的美学价值和野生生物环境的丧失;⑤由于过度开发或/和污染,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破坏。因此,对于在生态旅游区域拟建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正在建设或运营的项目,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有关环境法规,征收“环境税”或颁发“无污染奖金”,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4]。 2.4 社会政策 生态旅游不仅要使当代的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受益,而且要使未来的旅游者和居民能继续分享旅游带来的效益,也即,代间公平分享旅游景观资源的价值。生态旅游的目标受益者不是特定的旅游者、居民个人或群体,而是与旅游景观资源有着各种联系的所有个人或群体。利益的获得不得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即代内的公平性。旅游者和居民的社会活动必须与旅游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价值相协调,同时,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不损害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生活习惯为前提。
4.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
题号
| 分值
|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 (1)
| 4分
| 人文第一第三城市(4分)
| (2)
| 3分
| 乡村旅游景观与城市景观差异大,特色明显;乡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环境质量比城市高;交通通达度日益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普及。(3分)
| (3)
| 2分
| 乡村旅游规模小,旅游线路短,旅游资源类型单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多以本地为主,距离近。(2分)
| (4)
| 5分
| 有利: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答对3点得3分) 不利:物价上涨;导致文化资源被不正当的商品化;造成文物古迹的损坏。(答对两点得2分)
|
5. 什么是GIS规划
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二、GIS规划: ○ 数字化技术:输入地理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化形式的技术; ○ 存储技术:将这类信息以压缩的格式存储在磁盘、光盘、以及其他数字化存储介质上的技术; ○ 空间分析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完成对地理数据的检索、查询,对地理数据的长度、面积、体积等的量算,完成最佳位置的选择或最佳路径的分析以及其他许多相关任务的方法; ○ 环境预测与模拟技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模拟的方法; ○ 可视化技术:用数字、图像、表格等形式显示、表达地理信息的技术。
6. 旅游系毕业论文选题
提供一些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 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 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 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 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 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 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 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 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 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 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 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 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 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 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 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 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 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 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 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 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 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 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 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 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 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 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 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 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 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 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 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 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7. 旅游脆弱性因素的分析与对策论文
看看本文,或许对您有帮助。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在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中提出:生态旅游是通过环境上敏感的旅游和设施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或损害。据世界生态旅游大会宣称:现今世界生态旅游的年总收入达200亿美元。另据调查,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收入也已达52亿元人民币。然而,有数据表明:我国生态保护区中,有22%遭到破坏,11%的资源出现退化。这说明,生态旅游迅猛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破坏严重。生态旅游资源还有其非常脆弱的一面,若不重视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势必影响到生态旅游的发展,并有可能将生态旅游彻底葬送。 l.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概念的界定
"脆弱性"是指某事物由于受到外力(如拉力、冲击力等)容易破碎的性质或某事物本身具有不稳定因素而造成该事物的不稳定性、不坚强性及易消亡性。据此,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可从以下两方面的理解:一是把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定义为生态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破坏,从而失去自身的平稳性、坚强性,并最终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消亡。二是生态旅游资源本身具有不适应过度的市场发展和需求,即易受到市场影响,有与市场过度需求相矛盾的一面,也就是“不适应性”。 2.对生态旅游资谅脆弱性的几点认识 2.1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真实性
人们把某个生态区或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开发为生态旅游景点,就有了游人的旅游和消费等活动,生态旅游资源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恢复起来就没有在自然状态下快,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就会表现出来,且这种表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2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人为性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人的作用是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引起者,但不是全部。因为除了人的作用外,还有自然力的作用,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这些自然力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使生态旅游区失去生态环境或虽然生态环境还存在,但己失去旅游价值。二是人的作用是指人经常性的具有破坏性的作用,而非人偶尔的非破坏性的活动。三是人在生态旅游资源面前多数时候是"破坏者",而不是"建设者"。此话虽然偏激,但是事实。 2.3趋利避害,促进生态旅游资源再生
生态环境坚强性是指生态环境少受或不受人类的影响,其本身所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然而,生态旅游资源为人类利用后,由于受到人类强大外来作用的影响,遭到破坏而失去再生能力,所以才表现出了脆弱性。如何趋利避害,促进资源再生平衡,即是我的根本目标。 3.生态旅游资源脆弱住的表现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遭到破坏,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的破坏,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失去稳定性,或者使生态旅游的美学价值遭到损失,从而使生态旅游活动终止。二是表现为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和稳定,如在生态旅游区大搞狩猎、烧烤野味等活动,都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使生态旅游失去基础。三是表现为生态旅游创收能力下降,经济效益降低。这是由于前两方面的破坏,使生态旅游价值下降,受到市场规律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引起的。 4.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且以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是由于自然力作用而使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它引起的破坏力有大有小,小的破坏可在较短时期内得以恢复,大的破坏甚至在长时间内也不可能恢复。人为因素破坏是由于人类的某些行为,如过度开发等所引起的。这种破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态环境也是可以自动恢复的。但是,人的有些行为可能造成某些资源的永久破坏,某些物种的消亡或生态旅游价值丧失。因此,人为因素破坏是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引起的主要因素,且破坏也最持久和严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生态旅游区粗放经营,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生态性。部分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重开发轻保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损害。如,九寨沟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湖泊水位每年下降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化堤已经开始退化变色。另外,经营目光短浅,不顾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盲目扩大游人数、建筑数量;盲目发展机动车辆,致使污染增大。以索道为例,作为国家公园在山上修建索道都是应严格控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是明令禁止的,而我国则缺乏控制和管理,许多生态旅游区内,都有索道兴建。②政府宏观管理混乱或管理无力。由于主态旅游区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包括:林业、农业、水利、旅游局等。正是由于这种职能划分不明确,导致生态旅游区多头管理。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除在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外,还在其中开采矿产资源,兴建水电设施等,即政府想最大潜力地挖掘生态旅游区的各种资源。然而,这样只会使生态旅游区遭到破坏,而旅游主管部门又无力制止或干涉。③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欠缺或淡薄,可以说旅游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因为旅行社和各级政府把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等同起来,大加鼓吹。在缺乏全局的自然保护规划和不征求当地社区意见的前提下,全民发展生态旅游。黄金旅游周期间许多生态景区游客爆满,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甚至破坏是显而易见的。部分游客随地吐痰、乱扔东西、攀折花木、恐吓动物等,都是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的体现。 5.克服生态旅游资谅脆弱性的对策
生态旅游在开发经营、消费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过度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伴随经济效益增长的是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和传统习惯等代价的付出。生态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生态旅游资源也是有限的,那种对生态旅游资源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效益,造成旅游发展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的状况,并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总目标。因此,尊重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不断改善环境质且,促进人类和环境和谐共处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解决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问题的根本办法。 5.1 倡导和坚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基于各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规律是人类反思其历史经验,谋求在人类未来发展中实现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客观需求和规律。根据可持续发展规律,生态旅游开发商、经营管理者和消费者(游客)都要对生态旅游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担负起更多的责任。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高级旅游形式和产品,是实施可待发展的重要方式和行动,应充分考虑它对资源和环境、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5.2 认真做好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是应用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活动与环境特性有机结合,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合理布局的一种规划。在规划时要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和特性及分布、旅游者类别及需求特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旅游地生物多样性程度和保护条件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地公平发展和各方利益兼顾等原则展开。在不破坏生态旅游环境基本原则指导下,分析生态旅游地重要性,划出功能分区,确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步骤,制定旅游线路,选择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旅游和居民居住的规划方案。 5.3 加强教育,提高履行职责与义务的自觉性
生态旅游开发者、管理者往往是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因此,首先就必须对他们实施生态旅游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其次,生态旅游开发者、管理者还要调整理顺管理体制,以保证生态旅游管理的有序性。最后,生态旅游管理必须加强生态旅游法规条例的建立和执行。例如,规定生态旅游的消费模式、征收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费用;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 5.4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政府宏观管理包括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审批开发项目、监督、评估管理者和宣传教育工作。因此,首先,政府要制定出相应的宏观政策,这是发展的先导,是进行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在经济政策方面,支持那些有利于提高景观生态多样性,增强地方生态旅游特色,可吸引更多生态旅游者的产业;在环境政策方面,加强对生态旅游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有关法规征收一定环境税或颁发无污染奖金;在技术政策上,提倡保留一些民间技术和生产部门,尽量做一些融古老技术和现代技术的体系,使生态旅游区更有吸引力;在社会政策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生态旅游活动走上科学化、生态化的道路。
总之,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会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延续,随着人们合理化、科学化、生态化的开发保护而得以不断减弱。因此,认真做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并执行生态旅游发展政策;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审计,实施生态旅游管理和认真做好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等工作,才能保证生态旅游地环境容量不超载,生态旅游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原载《生态经济》2001年第12期)
热点内容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