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沿海城市海滨旅游的分布特征
Ⅰ 海滨旅游解释
海滨,是指与海邻接的陆地.
海滨旅游的意思是到海边的城市去观光旅游。
Ⅱ 我国海滨旅游资源分类
我不海滨旅游资源分类一般都是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周边环境的旅游。第二类就是,吸引外来游客。
Ⅲ 有什么沿海旅游城市
三亚呀,这时候去,就去三亚,暖和、阳光、沙滩、潜水。。。。
Ⅳ 如何理解沿海地区“可持续滨海旅游”的
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惠及包括我市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使得这些地区
应该先界定一下旅游形象,然后说说旅游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再提出一些我国旅游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旅游产品的写法跟上面类似就可以了
Ⅵ 推荐几个沿海的美丽旅游城市
三亚,中国最南的热带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阳光、洁净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资源,有着“东方夏威夷、中国巴厘岛”之称,是个被大自然宠坏了的地方。大自然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风情万种的少数民族、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还有就是很浪漫的城市大连.
环境优美,海水干净.就数大连了.
大连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
很美, 相信你会满意的.
青岛,我去过的,青岛-梦幻般的城市,尤其是青岛的海,在金沙滩景区尽管是夏天,海面上还是会时不时有雾吹到市区来,可能去的时候不一定遇的到,去看看海还是不错得,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洗个海澡,对身体很好,青岛还有一张王牌,中国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消费,住宿都很便宜,环境都很好,不需要住什么星级酒店。一样享受星级待遇。
Ⅶ 推荐几个游客少一些的海滨城市
如果是比较著名的旅游景区,到了旺季游客都不会太少。想要人少就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避开旅游高峰。现在国内适合旅游度假的传统景区就是海南、厦门、青岛、北戴河。
Ⅷ 著名的海滨旅游是什么地方
中国十大海边旅游地
大连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的最南端,东临黄海,西邻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东北大陆相连,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
三个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指的就是这里。因为是半岛城市,所以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夏天,大连成了令人向往的避暑胜地。
2001年6月5日授予大连为中国唯一、亚洲第二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为“北方明珠”,给大连定位“浪漫之都”。
秦皇岛
秦皇岛市历史悠久,是中国唯一以皇帝名号得名的城市,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
沿海区域为秦皇岛市重要沿海旅游资源区,有驰名中外的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这里的碧海、金沙、长城、别墅、森林构成了十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青岛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代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唐、宋、元、明清各时期,青岛崂山遍布道院、道庵,太清宫成为当时全真派道教第二丛林。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青岛旅游资源可概括为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五彩缤纷的节庆活动。
威海
威海,一座生态化海滨旅游城市。这里三面环海,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威海市旅游资源丰富,长达一千公里的海岸线上罗布着众多的海湾、岛屿、沙滩,有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刘公岛,世界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成山头,市区内有环翠楼公园、威海公园、国际海水浴场,有天鹅湖、石岛湾、银滩、环翠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有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圣水观、铁槎山,海湾奇观乳山口等八十多处旅游景点,十多处优质温泉驰名中外。
烟台
瑰丽的山水,灿烂的文化,赋予了烟台著名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特质,展现了人间仙境的绚丽风彩。这里有曲折漫长的黄金海岸线,十多处金沙碧浪的天然海水浴场,海上撒落着众多的岛屿。烟台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茂密,山体景观、生物景观婀娜多姿,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青山碧水,美不胜收。全市共有旅游区(点)60多处,其中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点)15个,蓬莱阁旅游区和南山旅游区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有近代开埠最早的烟台山领事馆基地遗址、人间仙境--蓬莱阁、海上仙山长岛、莱州云峰山魏碑刻石等名胜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998年烟台成为首批5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上海
上海古时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1927年设市。现为中国三大直辖市之一。
上海旅游业发展迅速,主要名胜有豫园、玉佛寺、龙华寺、动物园、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及鲁迅故居、嘉定孔庙、古猗园、松江方塔、醉白池、吴淞口炮台等。
厦门
厦门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旅外侨胞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厦门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先后与六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菲律宾和新加坡在厦门设有领事馆
厦门风景秀丽,四季如春,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国际游船观光口 岸。在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文明卫生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公认为中国最适宜生活的城市之一。厦门还是适合举办各类国际性会议、展览的理想天地,现每年的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经贸盛会之一。其它各类会议、展览活动接连不断,正在朝国际会议展览名城的目标迈进。
珠海
浪漫之城--珠海,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这座新兴的海滨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洁,空气特别好,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的海岸线长达690公里,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40个,有“百岛之市”的称誉。
市内沿海堤而建的情侣路幽雅宁静,马路两旁都是绿地,街边的建筑以白色为主调,与海滨城市的风格特别协调,令人赏心悦目。珠海的旅游业主要向“市容游览、环岛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购物、体育竞赛”这几个方向发展,这里每两年会举办一次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房车赛以及一级方程式赛车赛吸引了大量游客,已经逐渐成为著名的旅游项目。
三亚
提到三亚,人们总是要想起“鹿回头”,这座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鹿城”,她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在古代,三亚曾是不可企及的海角天涯,如今,发达的交通已经拉近了三亚与我们的距离,天涯海角不再遥远。风景秀丽的三亚有着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以其特有的海天景色、阳光沙滩和椰风海韵吸引着我们,在整个海南岛之行中,这里是最值得花时间游览的地方。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三亚还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南山文化旅游区、古崖州城、伊斯兰古墓群等。
北海
北海是个美丽的海滨度假旅游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被称为“南方北戴河”。
与海有关的一切都是北海的财富。海水、海滩、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滨旅游、海鲜……其中,最为令人神往的就是海滩,这里有着相当优质的海域环境,海水澄明,沙细浪轻。据专家考证,北海的海水浴场资源相当于大连、北戴河、烟台、青岛、厦门等地的总和,而且春、夏、秋三季均可游泳。当地还出产著名的“南珠”,因此北海又被称为“珠城”。
北海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游客可在北海前往越南。
两千年的历史赋予了北海丰厚的人文意蕴,有九百年历史的东坡亭和明清时期修建的文昌塔、魁星楼同为合浦闻名古迹;永安大士阁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Ⅸ 中国十大海滨城市是那些
中国十大海滨城市如下:
1、三亚,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
2、青岛,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初期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3、秦皇岛,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拥有长城、滨海、生态等良好的旅游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避暑胜地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昌黎黄金海岸等40多个旅游景区独具魅力,每年吸引上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4、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城市(原属中山县),珠海市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年、日温差小,属南亚热带与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
5、日照,日照旅游资源丰富。日照海、山、古、林兼备。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优质沙滩,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特色旅游项目众多。日照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
6、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厦门的地形就像一只白鹭,它因此被人称为”鹭岛”。
7、北海,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市区南北西三面环海,有涠洲(24.74平方公里)、斜阳(1.8平方公里)二个海岛,涠洲距市区大约20.2海里。
8、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
9、海口,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多,加之近年新开发了不少旅游区和景点,游览内容十分丰富。比较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秀英炮台、人民公园、万绿园、假日海滩、热带海洋世界、金牛岭烈士陵园、滨海公园、石山火山口等等景区各具一定特色。
10、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是浙江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Ⅹ 论述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及相应的开发策略。1500字左右
一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
域
由中国地形图及旅游资源分布图(见文末附
图)可清楚地看到这是中国旅游资源分布最显著
的地理规律。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接区域,即
青藏高原的边缘过渡区的昆仑山—— 阿尔金
山—— 祁连山— — 岷山—— 邛崃山—— 横断山
脉,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鸣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九寨沟、黄龙寺、剑门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岭雪山、峨眉山、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区、腾冲地热火山、瑞丽
江— — 大盈江、西双版纳等著名景区;在第二级阶
梯和第三级阶梯交界过渡区,即大兴安岭—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线,主要分布着五大
连池、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八达岭—— 十三
陵、恒山、五台山、野山坡、华山、洛阳龙门石窟、嵩
山、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武陵源、漓江等著
名景区。第三级阶梯向沿海过渡区的山脉主要分
布在长白山山脉— — 千山山脉— — 武夷山脉一
线,著名景区有镜泊湖、松花湖、长白山天池、鸭绿
江、凤凰山、千山、金石滩、胶东半岛海滨、泰山、九
华山、黄山、齐云山、三清山、千岛湖、武夷山等景
区。其次,我国的海滨和海岛旅游资源主要分布海
岸线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纬向构造带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富
集区
中国由北向南,三大巨纬向地形大约每隔8
个纬度分布着,居北的是天山— — 阴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游资源如天【l1人池、博恪达峰、吐鲁
番、长城、西夏王陵、秦皂岛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仑
山—— 祁连山—— 秦岭—— 大别山,其中的重要
旅游资源有昆仑山、祁连山、华山、武当山、大洪
山、鸡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岭,著名的景区如丹霞
山。参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图,
可以发现它们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区域,
构成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同规律分布现象。如以加入联合国
“人与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天山主峰博格
达峰、吉林长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的九寨沟、卧龙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阶梯和三大纬向构造分割的网状低矮区是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区
这尤其表现在第一级阶梯以东以汉文化为主
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国园林、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现代经济文化景观的分布充
分地证明着这一点。
(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区
中国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以及后备旅游资
源富集区正是中国贫困县域集中分布的区域。
中国贫困县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存在,其中
东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区,如江西、福建的红壤丘陵、沂蒙山区、大别山区
等。中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
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要素呈过渡性,敏感而脆
弱。这里有一系列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于陕、豫、川、鄂四省交界处,贫困县多大50
多个,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为怒江、澜沧江、金沙
江及横断山所封闭,大约有40多个贫困县集中于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贵州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区,贫困县多大
130多个;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区各县、内蒙古位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的通辽和赤峰市、辽宁省的努鲁儿
虎山的阜新地区等;黄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陕
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南部、甘肃古东部和青
海东部,贫困县约130个。西部地区为荒漠和高
寒环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为重要的贫困区,尤
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贫困县集中,另有一些
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区又与
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在空间
上重叠。
(五)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的生态脆弱
区
由于以自然为主的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
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布
在山区、高原、荒漠等区域,他们都是生态脆弱区
山区虽然还有较丰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胁,以及本身地质构造的复杂活跃、谷深坡
陡,一旦破坏,恢复困难,而且地质灾害严重,如横
断山区。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黄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农业生产力十分有
限。如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土质疏松、
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区溶洞、地下河发育,山丘崎岖、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资源较少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恶生态区域。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的成因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是自然和人文两大
因素通过长久的耦合作用决定的。旅游资源是环
境中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其中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来自其价值。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过
旅游资源的一系列美学效用特征表现出来,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样性、原始性等引起人们的旅游动机,在条
件成熟时通过去实地旅游获得审美需求的满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围暂时性的空间位移所引发的交
通、食宿等服务需求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间接吸引
力,对旅游企业产生吸引,它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
的一种体现。因此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寄生在
旅游资源美学效用价值之上的。旅游资源的美学
效用特征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质构造内在的决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态、地势特征。
地势地貌,特别是大型的地势地貌通过下垫面的
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再分配进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态
环境,决定生物资源的典型性和多样性,最终各自
然要素复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样性的环境区域、旅
游景区点。国家定义的相关概念充分地说明了这
一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欣赏、文化或科学价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
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
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州独特.围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定为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
邗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旅游、休
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带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
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
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历史遗
迹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区域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
在纯粹农业文明时期受的改造影响十分有限,工
业社会时期又相对远离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这一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整体上,它们是工农
业文明视为的恶地区域。当工农业的生产力足够
强大到波及它们时,人们开始了足够的环境生态
觉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间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优适宜性,并通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历史沉淀,累积叠加不断强化人文影响,从而
在不断创造现代文明旅游资源的同时,既衬托出
自身区域内历史文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衬托出边缘文明区残存古老文明的真实
淳朴与可贵、原始自然环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对人
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以上分布规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发展旅游业是合理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中国生态资源的重要途径
虽然中国经济不够发达,但由于悠久的农耕
开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工业经
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庞大的人El等因素的综合
作用,中国生态环境面临强大的压力。生态可持续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生态资源的匮乏是中
国将长久面对的现实。从森林、草原湿地等相对优
生态资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论述的区域,特别是森林资源更是盘【】此,中国三火森林 .第一
大东北林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f【J;西南林区
集中在横断山区为中心的区域;南方林区分布:f
闽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岭。河源区和分水岭
叠置在以上大地型构造带,也正是中国实施生态
屏障或森林绿化工程的重点区域,如三北防护林
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太行山绿化工
程也是中国十大重点绿化工程之一,第一与第二
级阶梯过渡地带是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所
以,中国生态资源脆弱区又是中国现有自然生态
资源的富集区。土地不适宜开垦种植,适合森林与
草原建设。但这些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比较优
势越来越突出,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除退耕还林还
草之外,重要的是发展旅游业,由于旅游业与工农
业相比对生态的破坏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确规划
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就能兼顾
生态与发展,有效利用我国的有限的生态旅游资
源。在这些区域发展旅游业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续
发展要求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实
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人类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旅游是开路先锋”,并倡导
“将旅游当作一种在敏感区域(诸如沿海区、山区
和具有大量生物种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工具”。
I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全面小康战略的
实现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
容。基于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点与中国旅
游资源分布地理特点的一致性,所以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将旅游业作为相关地区的主导与支柱产
业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一个
重点必定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才能最
终证明中国全面建设成了小康社会。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保
护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环
境对民风民俗形成的深刻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的
分布特征除历史上人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环境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横断山脉区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旅游业虽然对土著文化有负面影响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纯真性和典型性,、这些特性构成本地人文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竞争力,是区域旅游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认识各民族文化的
珍贵,激励大家去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导中国旅游资源的勘察调查,为其旅
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
中国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并已成为世界旅
游大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但是中国历次
国土资源调查,无论是单项资源调查,还是新近完
成的综合地质调查,都没有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
作。从中国大型的以自然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国家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而言,同时从地质作用对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发,
进而大地型对气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带的影响分析,即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考察,我们完全可以对
旅游资源进行预测调查分析,特别是在卫星图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的判读基础上,有重
点针对性的踏勘调查是可行的。调查的重点仍是
这些山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兰州一线以西,因为从成因上讲,该县以西应具有
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现有旅游资源图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区。
(五)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以旅
游生态产业战略为带动,全面实现高地中国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最重要的是良好通达性。通过交通的改
善,以旅游的方式规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场,培养新
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证
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
退得稳,还得实,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
态资源。由此使这些区域步入一个具有较强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模式和新时期。
因为中国主力旅游资源分布区整体上担负着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生态屏障功能,或者
说从全国区域分工角度而论,这些区域首先承担
着生态分工的新职能。必须对其实施生态优先和
生态产业优先两大战略。自身处于世界公认的生
态脆弱地带,并集中了中国最广大的贫困人口或
相对贫困人F1,少数民族聚居,许多地域还兼有国
防安全意义。因此,它们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
关键基础核心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