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博树乡村旅游节
❶ 637406是阆中哪个乡的邮编
阆中市博树回族乡人民政府
机构地址:
博树回族乡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博树回族乡人民政府
阆中市文成镇人民政府
机构地址:
文成镇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文成镇人民政府
阆中市东河航运公司
机构地址:
文成镇十村一社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东河航运公司
阆中市博树回族乡广播电视站
机构地址:
博树回族乡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博树回族乡广播电视站
阆中市文成镇广播电视站
机构地址:
文成镇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文成镇广播电视站
阆中市文成镇小学校
机构地址:
文成镇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文成镇小学校
阆中市文成镇云台初级中学校
机构地址:
文成镇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文成镇云台初级中学校
阆中市云台乡中心学校
机构地址:
云台乡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云台乡中心学校
阆中市清泉乡中心学校
机构地址:
清泉乡
邮政编码:
637406
查看更多 about 阆中市清泉乡中心学校
阆中市文成初级中学校
机构地址:
文成镇
邮政编码:
637406
❷ 四川省阆中市博树乡灯笼村修路村民集资合法吗
看国家有没有拨款,如果是地方上,那就是自愿,如果强行就违法
❸ 阆中在哪里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国土面积1878平方公里。
阆中,古称保宁,为四川省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
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8.19万(2010年),其中城区人口32万。为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境内拥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的阆中古城,位于阆中新城的旁边、嘉陵江畔。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参考:http://ke..com/view/5034.htm
❹ 阆中市有哪些镇
阆中市辖抄4个街道(保宁、七里、江南、沙溪)、22个镇(裕华、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七里、彭城、宝马、玉台)、46个乡(石子、垭口、高观、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大垭、共和、治平、东兴、清泉、红土、金城、土垭、西山、护垭、金鱼、天林、双庙、裕农、井溪、天宫、凉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小垭、田公、扶农、元山、盘马、云台、解元、护山、龙坪、狮子、大庆、构溪)、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
❺ 阆中古城按游览顺序作文150字
如果有机会去阆中,那一定要去看看古城。要知道,古城里有很多著名景专点哦!如张恒属侯祠、华光楼、贡院等等……
我还是先从张恒侯祠说起吧,张恒侯祠又称张飞庙。三国时,张飞是刘备部下的一位猛将,他的职责是守护阆中,听解说员讲,张飞在阆中遇害,被追谥为恒侯并葬于阆中。当时的人们因仰慕他的忠诚和勇敢,在他墓前立庙祭祀,现在它是驰名海内外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然后该说说贡院了,全国仅两处,俗称“考棚”,又称川北道贡院,科举时代仕子应试考场。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考试作弊后的惩罚,不但自己要被斩首,还要诛连九族,说明从古到今中国人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最后该说华光楼了,华光楼共三层,站在第三楼可以看见古城的全景,原来每家每户都住在一个个四合院里。哇,古城多美啊!
我希望大家能去看看阆中,去看看古城,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❻ 阆中风景区有那些
贡院\张飞庙\华光楼\民俗会馆\杜家客栈\李家大院\张家小院\胡家小院,可乘坐嘉陵江仿古游船畅游嘉陵江。
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北毗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现辖71个乡镇(48个乡、2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耕地64万余亩,人口86万,其中城市人口近20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回、蒙、满、苗、彝、壮、侗、水、黎、布衣、高山、纳西等民族。主要为汉族,人口占99%以上;其次为回族,设有博树回族乡。
阆中境内有两大山系:嘉陵江以东属巴山山脉,以西属剑门山脉,两大山脉分支余脉,在阆中市分别呈西北至中南,东北至西南走向,形成东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最高点为龙泉镇的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点为最南端的朱镇乡猫儿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内平坝、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属低山地貌为主和少数丘陵带坝地形。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C,月较差和年较差不大,常年无霜期29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33.8毫米。
阆中境内有“一江四河”:嘉陵江纵贯南北,东河、构溪河与西河、白溪河分别从东西两侧注入嘉陵江,与遍布全县的169条溪流结成树枝状水网,水资源丰富。嘉陵江上十三座航电枢纽工程,其中两座就在阆中境内,即河溪金银台和市郊沙溪场航电工程,这两大工程全部竣工后,不仅大大增加发电量,而且千吨轮船可以从上海、重庆经阆中直达广元。金银台大坝至阆中城长达25公里的宽阔水面,还是旅游开发的黄金水域。
阆中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豌豆、薯类为主; 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油桐、蚕桑、药材为大主;猪、牛、羊、鸡、鸭、鹅、鱼饲养普遍;药材、广柑、红桔、雪梨等畅销国内外。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遍布农村的蔬菜、瓜果、药材、蚕桑、林木、畜禽、水产、观光农业等产业带。已探明矿产10余种。井盐业开始于唐代,砂金开采于民国。阆中储油构造良好,石油、天然气自八十年代初开发利用。
阆中交通方便。除水上交通外,公路有国道212线、省道302线纵横通过。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至成、渝两地快捷方便。市内全部乡镇通公路。邮电通讯网联国内外,电话城乡普及。
古城简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为巴蜀要冲,川北重镇。据考古证实,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战国时为巴国国都,秦灭巴置阆中县迄今2300多年。历代在此设郡、州、府、道治所,蜀汉张飞镇守阆中7年,死于阆中,葬于阆中;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封治阆中;明末清初为四川省临时省会达10余年之久。阆中一直被封建帝王视为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水在山中,城在水中,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阆山阆水养育了世界西汉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辅佐刘邦还定三秦的巴人领袖范目、唐宋尹陈兄弟四状元和蜀中花木兰韩娥等无数名人、无数文人骚客慕爱阆中风光,来此旅游并留下大量珍贵墨宝和不朽诗篇。
阆中古城保护完整,风格独秀中华。古城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是四川唯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现有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
阆中文化底蕴淳厚,名胜古迹众多。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此孕育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雄浑、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寻踪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中心,唐代风水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在此隐居,阆中是中国状元之乡,从隋推行科举考试以来,共考中4名状元,116名进士,400多名举人。阆中宗教文化繁荣,儒、道、佛、伊斯兰、基督教五教并存。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福音堂、贡院、华光楼等文物景点200多处。味道纯正的民间灯戏,技艺精湛的皮影、剪纸,可以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阆中灵奥秀丽,阆中天下稀少;携无限风光,容万千云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阆中这片热土在中共阆中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更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朋友请来走一走看一看,定能让你回味无穷……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地理位置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与巴中、仪陇县相邻,西北与剑阁县毗连,西南、正南与南部县接壤,北与苍溪县交界。总面积1887平方公里,境内聚居有汉、回、藏、蒙古、高山、纳西等19个民族。
历史渊源
阆中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相传为中国远古帝王伏羲诞生的地方。商周时代,阆中是巴国北部重镇。战国中期(公元前330年),巴国由重庆迁都阆中。秦统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阆中县治未动,县名不改,是全国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县城。阆中历来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历代封建王朝都在阆中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清政府还曾在阆中设四川省会达17年之久。解放后,阆中曾属南冲地区管辖。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撤县设市后,成为我国的一座全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
阆中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城周有“锦屏春色”、“嘉陵秋水”、“梁山戴雪”、“云台仙风”等阆中十景。城内的古街道交错纵横,91条街巷中有20多条街巷仍保持着唐宋时的建筑风格。这些街巷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构造方法,细部装饰和材料选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现挂牌保护的居住点143处。这些官宅、民居的共同特点是:古、雅、幽、翠。临街的小木屋都有外柱廊,出檐数尺,供行人遮阳、避雨。建筑布局,大部分是四合院、一棵印、正方形、多子形。有些院内回廊曲径,古朴典雅,具有南方园林特色。在街道交汇处,往往有楼台拔地而起。其中“阆苑十二楼”之一的光华楼,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仍保持唐代风貌,楼高4层、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上覆琉璃瓦,配以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国内所罕见的古建筑。因此,阆中自古以来就有“蜀中胜地”、“阆苑仙葩”的美誉。
此外,阆中还是我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佛都”。众多的寺庙、道观、教堂都保存完好。有始建于唐、重建于元,结构宏伟的永安寺建筑群及“佛都”观音寺和五龙庙;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保存完好、国内罕见的佛身衣纹为凸文的唐代10米高释迦牟尼的佛石窟和唐宋碑刻;有伊斯兰教圣地的巴巴寺和技艺精湛、玲珑剔透的砖雕群;有与江西南昌腾王阁比肩齐名的阆中腾王阁;还有张宪祠、八仙洞、魁星楼、吕祖殿、清代考棚等名胜景观200多处。
阆中既是座历史古城,也是座文化名城。远在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这里已是我国天文研究中心,诞生于阆中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浑天仪,奠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浑天说基础,否定了“天圆地方”之说。他还于公元前104年创造了《太初历》,在中国延用了1000多年。随后,在汉哀帝时期和蜀汉时期,阆中又先后出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两代和周舒、周群、周巨明祖孙三代等多位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到了唐代,袁天罡、李淳风等天文学家也先后定居阆中,观测天象,研究天文。李淳风撰写的《乙巳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气象学专著。他在书中将风力定为8级,这在世界上是首创。李淳风和袁天罡最后都逝于阆中。今遗有淳风寺、淳风街和李淳风墓碑,袁天罡墓、天罡街和天宫院等遗址。
地理资源
阆中的资源十分丰富,北有潘龙山,南有锦屏山、北塔山,属低山地貌和少数浅丘带坝地形,土地肥沃。城区代偏居西部,三面环嘉陵江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因此阆中的各种农经作物出产丰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中药材等。桑、桐果、林颇具优势。“东河桐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1516年就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阆中的野生动植物也很丰富,刺犁、杜仲、白蜡、板栗等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多种。境内还有中华鲟鱼、大鲵、金钱豹、银杏、红豆树、楠木等10多种动植物列入珍稀保护品种。
经济建设
近年来,阆中市形成了以丝绸、棉纺、服装、食品、化工、皮革、机械、医药、建材、玻璃、工艺美术等门类齐全,具有较大规模的新兴工业体系。阆中是我国的老茧区、四川丝绸生产的重要基地,历代多产绫、绢、绸、彀等丝织贡品,有“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的美称。而当地生产的保宁醋,亦名保宁麸醋,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
❼ 阆中博树回族乡好看吗
阆中博树村回族乡好看吗?还是很好看的风景,非常不错,那你的环境保护也非常不错,还是有很多的景点,所以说如果要去旅游的话,还是可以去观看一下散散散散心,非常不错。
❽ 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
阆中博树回族自治乡是南充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
博树回族乡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城区20公里,东与东河相连,博树回族乡美景北与苍溪县云锋镇毗邻,地处偏僻,发展相对滞后。博树回族乡属典型的高山丘陵地形,山高谷深,境内文成山海拔650米,多硅土壤,自然生产条件差,物产贫瘠。乡境内水电资源丰富,东河绕乡而过,有罗家滩航电枢纽工程,白河水库与云台乡水库连成一片,受经济条件制约,水电利用率不高。全乡80%的村社和人口地处高山,干旱季节,群众仍面临缺水的严峻挑战,靠天吃水。博树回族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月温差和年温差不大,森林覆盖率为43%。
博树回族乡境内回汉杂居,回族主要居住在团结村和清真村等五个村,全乡共建基层党组12个,其中农村支部8个,实有中共党员337人:其中女党员65、回族党员55人。全乡回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多年来未出现过民族之间的纠纷,团结一家,意气风发奔小康。
座落在乡鼓锣半山腰的回民圣地——清真寺,古朴清幽,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更显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该清真寺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64年的历史。它是全乡回民的重要活动场所。每年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的开斋节,十二月十日的占尔邦节,三月十二月的圣纪节,由阿訇率领广大穆斯林同胞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有时宗教仪式完毕还要宰牛羊聚餐祝贺。 回族人视《古兰经》为“圣训”,这是他们的行为法则,他们有五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讲究五功(即念、礼、斋、课、朝)。回族人特别讲究清洁卫生,如象上厕所不用便纸而用水洗,不吃死亡的动物,不吃动物的血等。回族人生活简朴清淡,不食猪肉,以牛羊肉类为主,清真食品成为特色产品。回族人个性耿直,“遇事让三分”是穆斯林人的优良传统,但若“让三分”而仍不领情,那就“舍命不让人”。 回族青年男女到婚嫁年龄后,先请介绍人(媒人)介绍,双方见面同意后就算订婚。到结婚前男方向女方下聘礼。回族人不崇拜佛,婚前不抽签算命、不合八字等,因为这被看作是对回族宗教信仰的亵渎。只有遵守这些的青年男女才能到清真寺举行婚礼。在清真寺举行婚礼,请阿訇作主婚人,阿訇念“伊扎木”(音)(相当于证婚词),有3——5人在场证婚就算正式结婚(当然,现在从法律上讲,到政府领取了结婚证才算正式结婚)。新婚夫妇不拜天地,只拜父母、拜“真主”,祈求“真主”认同他们是正式夫妻。婚礼完毕再迎亲到家。回族人的迎亲队伍不搞吹吹打打,不燃放鞭炮(他们认为是一种浪费)。打“柏树皮”火把(后来演变成马灯,意为男方是打着灯笼火把去接的女方)是回族人迎亲队伍中特别壮观的景象。迎亲打火把有“明灯高照”的意思,主张红红火火,认为黑灯瞎火是极不光彩的。 名族和谐
回族人丧葬讲究一切从简。他们主张“早死晚埋,晚死早埋”(早上死了下午埋葬,下午死了第二天早上埋葬),人死后不停放,不穿衣服,女裹42尺白布,男裹38尺白布,石料做棺材,无底,体现“人死入泥”、“入土为安”,念经人念《古兰经》中的相关部分,送亡人讲究“洗(亡人在入土前要找三人从头洗到脚,回族人叫洗迈体)、穿(给亡者穿上由老师傅当场撕扯的白布衣服)、贺(由念经人主持念经,后人跪着听经)、葬(亡者下葬),亡者安葬后一般由念经人每天早晨或下午给亡者念经(意为超度亡灵,颤悔亡者生前所做的错事),一直要念够四十天。
❾ 阆中古镇风景
贡院\张飞庙\华光楼\民俗会馆\杜家客栈\李家大院\张家小院\胡家小院,可乘坐嘉陵江仿古游船畅游嘉陵江。
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北毗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现辖71个乡镇(48个乡、2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耕地64万余亩,人口86万,其中城市人口近20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回、蒙、满、苗、彝、壮、侗、水、黎、布衣、高山、纳西等民族。主要为汉族,人口占99%以上;其次为回族,设有博树回族乡。
阆中境内有两大山系:嘉陵江以东属巴山山脉,以西属剑门山脉,两大山脉分支余脉,在阆中市分别呈西北至中南,东北至西南走向,形成东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最高点为龙泉镇的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点为最南端的朱镇乡猫儿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内平坝、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属低山地貌为主和少数丘陵带坝地形。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C,月较差和年较差不大,常年无霜期29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33.8毫米。
阆中境内有“一江四河”:嘉陵江纵贯南北,东河、构溪河与西河、白溪河分别从东西两侧注入嘉陵江,与遍布全县的169条溪流结成树枝状水网,水资源丰富。嘉陵江上十三座航电枢纽工程,其中两座就在阆中境内,即河溪金银台和市郊沙溪场航电工程,这两大工程全部竣工后,不仅大大增加发电量,而且千吨轮船可以从上海、重庆经阆中直达广元。金银台大坝至阆中城长达25公里的宽阔水面,还是旅游开发的黄金水域。
阆中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豌豆、薯类为主; 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油桐、蚕桑、药材为大主;猪、牛、羊、鸡、鸭、鹅、鱼饲养普遍;药材、广柑、红桔、雪梨等畅销国内外。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遍布农村的蔬菜、瓜果、药材、蚕桑、林木、畜禽、水产、观光农业等产业带。已探明矿产10余种。井盐业开始于唐代,砂金开采于民国。阆中储油构造良好,石油、天然气自八十年代初开发利用。
阆中交通方便。除水上交通外,公路有国道212线、省道302线纵横通过。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至成、渝两地快捷方便。市内全部乡镇通公路。邮电通讯网联国内外,电话城乡普及。
古城简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为巴蜀要冲,川北重镇。据考古证实,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战国时为巴国国都,秦灭巴置阆中县迄今2300多年。历代在此设郡、州、府、道治所,蜀汉张飞镇守阆中7年,死于阆中,葬于阆中;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封治阆中;明末清初为四川省临时省会达10余年之久。阆中一直被封建帝王视为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水在山中,城在水中,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阆山阆水养育了世界西汉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辅佐刘邦还定三秦的巴人领袖范目、唐宋尹陈兄弟四状元和蜀中花木兰韩娥等无数名人、无数文人骚客慕爱阆中风光,来此旅游并留下大量珍贵墨宝和不朽诗篇。
阆中古城保护完整,风格独秀中华。古城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是四川唯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现有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
阆中文化底蕴淳厚,名胜古迹众多。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此孕育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雄浑、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寻踪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中心,唐代风水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在此隐居,阆中是中国状元之乡,从隋推行科举考试以来,共考中4名状元,116名进士,400多名举人。阆中宗教文化繁荣,儒、道、佛、伊斯兰、基督教五教并存。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福音堂、贡院、华光楼等文物景点200多处。味道纯正的民间灯戏,技艺精湛的皮影、剪纸,可以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阆中灵奥秀丽,阆中天下稀少;携无限风光,容万千云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阆中这片热土在中共阆中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更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朋友请来走一走看一看,定能让你回味无穷……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地理位置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与巴中、仪陇县相邻,西北与剑阁县毗连,西南、正南与南部县接壤,北与苍溪县交界。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