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渭南旅游城市

渭南旅游城市

发布时间: 2020-12-27 04:17:57

A. 渭南市户外最近有什么新旅游路线

弄个导航软件比较方便查看路线,避免走错路
我觉得腾讯地图就不错,我自己内在使用,产品好评非常容高,兼容性很好腾讯地图
最省流量:支持离线和在线方式浏览地图,按城市下载数据,零负担使用。
多图层选择:美食娱乐信息一览无余,实时路况,远离拥堵,一路畅通
精确定位,周边搜索:秒速定位,随时知道自己在哪儿,周边的吃喝玩乐地点全搞定
云收藏:将收藏的地点同步到云端,随时查看,永不丢失
出行方式任你选:提供打车公交自驾多种路线查询,支持全国近400个城市
多功能助手:提供收藏,分享,短信发送位置信息,语音搜索,支持方言识别

B. 关于延安的资料20个字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

(2)渭南旅游城市扩展阅读:

延安的景点:

1、黄帝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中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

2、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又称为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是名城延安的标志,是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3、钟山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千米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云冈石窟之下”、“第二个敦煌”。

C. 咸阳市与渭南市相比的经济状况等一系列。。。

咸阳市统计局
2015年3月13日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三期叠加”新压力,积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优环境、惠民生等工作,实现发展新跨越,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优”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07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72亿元,增长5.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9.88亿元,增长13.5%,占58.7%;第三产业增加值535.73亿元,增长8.2%,占2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197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约为6833美元。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3.28亿元,比上年增加12.92亿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68.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3%,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6.48万亩,比上年下降2.0%。其中,夏粮335.55万亩,下降0.2%;秋粮250.97万亩,下降4.2%。棉花种植2767亩,下降1.4%。油料种植36.11万亩,下降1.4%。蔬菜种植138.16万亩,增长2.8%。
全年粮食总产184.14万吨,比上年减少5.29万吨,减产2.8%。其中,夏粮产量95.78万吨,增产7.7%;秋粮产量88.36万吨,减产12.1%。其中,主要粮食产品中,小麦产量95.64万吨,增产7.7%;玉米产量84.44万吨,减产12.4%。全年棉花产量130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4.77万吨,增长14.8%;蔬菜产量411.85万吨,增产6.3%。

全年果园面积420.75万亩,比上年增长1.2%,挂果面积342.23万亩。其中,苹果面积322.66万亩,增长0.3%。水果产量561.73万吨,增长2.9%。其中,苹果产量461.6万吨,增长1.7%。
全年肉类总产量21.87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猪肉产量16.49万吨,增长3.3%;牛肉产量1.49万吨,增长3.2%;羊肉产量1.11万吨,增长5.4%;禽肉产量1.66万吨,增长0.4%。年末生猪存栏202.27万头,下降2.1%;生猪出栏229.76万头,增长2.9%。禽蛋产量11.21万吨,下降0.2%。奶类产量80.99万吨,增长2.4%。其中,牛奶产量70.05万吨,增长2.2%。
当年造林3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7.31万亩。零星(四旁)植树849.66万株,新育苗14.1万亩。
全年水产品产量9300吨,较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军工)912.83亿元,增长14.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军工)775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7.34亿元,同比增长1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123.23亿元,增长6.5%;集体企业55.48亿元,增长7.2%;股份合作企业4.56亿元,增长12.4%;股份制企业2477.18亿元,增长1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3.34亿元,增长13.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83.55亿元,增长17.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28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能化工业1206.8亿元,增长10.3%;装备制造工业570.49亿元,增长22.5%;食品工业505.32亿元,增长21.7%;建材工业232.69亿元,增长17.0%;医药工业125.3亿元,增长16.4%;纺织服装工业117.48亿元,增长17.7%;电子工业55.72亿元,下降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5个大类行业中32个比上年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279.1亿元,增长18.2%;纺织业产值97.4亿元,增长17.2%;通用设备制造业152.5亿元,增长19.2%;专用设备制造业102.3亿元,增长2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92.95亿元,增长4.0%。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产值10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8.11亿元,增长18.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6.52亿元,增长3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88亿元,增长3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4.23亿元,增长1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38.52亿元,增长4.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330.72亿元,增长4.6%。
在统计的7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8种比上年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8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利润总额317.21亿元,增长16.0%;税金总额216.79亿元,增长27.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6户,比上年增加20户;建筑业总产值54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03.27亿元,增长0.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946.11亿元,增长4.4%。全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76.4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新开工面积1114.57万平方米,下降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98.57亿元,增长21.6%;跨地区投资42.78亿元,下降6.0%;农户投资51.08亿元,增长0.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97.83亿元,增长33.1%;第二产业投资786.3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1514.42亿元,增长25.0%。

全年民间投资1477.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房屋施工面积1226.1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新开工面积218.1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销售面积218.6万平方米,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92.4亿元,增长10.0%。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0.29亿元,增长22.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8.18亿元,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04亿元,增长13.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66.91亿元,增长16.3%;商品零售458.31亿元,增长14.0%。在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4%,家具类增长75.3%,建筑及装潢类增长34.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32.1%,日用品类增长34.3%,五金、电料类增长28.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3%,汽车类增长27.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35.39亿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出口28.28亿元,下降4.4%;进口7.11亿元,下降9.7%。
全年引进合同项目274个,合同引进资金2856.5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62.6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个,当年实际使用外资103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0%。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增长15.0%。其中,接待乡村游客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增长25.0%。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公路客运量75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479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188万吨,货运周转量2017036万吨公里。市辖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41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4632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3275辆。境内公路里程1507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28.34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2.6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9.6亿元,年末全市电话用户达502.7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5.45万户,移动电话中的3G用户202.1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2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64.02万户,增长12.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政总收入210.1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3亿元,同口径增长16.3%。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8.2亿元,增长6.4%;非税收入27.1亿元,增长11.5%。全市财政支出272.27亿元,增长5.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8.5%;比年初新增153.64亿元,同比少增87.53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2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比年初新增137.6亿元,同比少增29.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0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比年初新增139.46亿元,同比多增23.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64亿元、比上年增长6.6%,比年初新增15.57亿元,同比少增27.8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比年初新增105.83亿元、同比增加28.92亿元。金融存贷比为45.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全市保险主体机构39家,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19家。全年保险保费收入51.4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3.64亿元,增长17.1;寿险保费收入37.77亿元,增长9.4。全年保险业机构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8.03亿元,赔(给)付率为35.1。其中,产险赔付6.61亿元,赔付率为48.4%;寿险赔(给)付11.42亿元,其中长期险给付10.63亿元,给付率30.6%,比上年提高7.76个百分点,短期险赔付0.8亿元,赔付率29.0,比上年提高6.68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中学297所,专任教师26508人,在校学生28.1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37%。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专任教师1570人,在校学生5.0万人。小学1026所,专任教师22537人,在校学生30.67万人。幼儿园893所,在园幼儿17.99万人。
评审了咸阳市2013年度科学技术科技成果奖63项,其中,最高成就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2项。申报1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049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110项,其中发明347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1.7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196.5千册(件),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有线电视入户率50.4%。
全市拥有医院161家,卫生院197家,社区服务中心(站)10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医院床位21508张,卫生院床位428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534张,妇幼保健院(所、站)床位78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5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690人,注册护士14141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31个。成功申办省十六运,成为我省实行省运会申办制度之后第二个承办省运会的城市。全市共有372名体育健儿参加省十五运16个项目的比赛,以89枚金牌、总分8821.2分的成绩位列于金牌榜、团体总分第六名。先后承办了2014年国际搏击金腰带争霸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和全国女子足球联赛等比赛活动。全年共实施乡镇健身工程90个,实施社区健身路径工程15个,人均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8平米。全年新增体彩网点22个,全市体彩网点达294台,销售总量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
十一、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总投资18.9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5平方公里,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50.3万人。东庄水库、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建设顺利。渭河综合治理投资1.2亿元,完成堤防改造工程1公里,堤顶绿化6公里,堤外绿化3.2公里。
全年完成投资1.2亿元,新打、修复机井137眼,改造抽水站14座,衬砌渠道110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羊毛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00多万元,建成抽水站4座,衬砌渠道14.3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5.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3万人,人口出生率10.14‰;死亡人口3.05万人,人口死亡率6.16‰;人口增长率3.98‰,比上年下降0.04个千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36.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9.09万人,减少5.0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7.7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8: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3.34:1),比上年缩小0.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万人,登记失业人数1.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就业培训3.05万人,创业培训0.9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1亿元。
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25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300多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35万人,发放基本养老金39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2.6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5.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4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参保249.86万人,56.87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参保率和发放率分别达到99.65%和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65万,共为919.18万人次补偿医药费16.11亿元。
全市社会福利院59个,共有床位19064张。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5.72亿元、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0.92亿元、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899万元、高龄补贴2.74亿元、抚恤补助资金2.26亿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16天。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19万吨,比上年削减2.43%。氮氧化物排放量8.66万吨,削减6.6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11吨,削减1.5%。其中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2万吨;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19万吨。氨氮排放量0.57万吨,削减1.44%。其中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量0.43万吨;农业氨氮排放量0.14万吨。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07起,死亡64人,经济损失1687.4万元。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17人死亡,交通事故损失271.97万元,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火灾事故损失1314.1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工业行业大类由原来的39个调整为41个,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行业分类也按新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4、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渭南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
渭南市2014年生产总值完成1460.9亿元,增长10.5%,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5亿元,同口径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6725元和8534元,增长10.6%和12.8%。
一是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5.6亿元,增长20.3%。28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3.7亿元,国道108渭南至汉村段升等改造等33个项目建成投用,渭玉高速等76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沿黄公路渭洛河大桥等40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渭南热电联产、富平热电联产等项目相继获批,秦电8号机组通过国家核准。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和3D打印暨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35个,到位资金570亿元,增长12.9%。
二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富平生态水泥、蒲城70万吨烯烃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陕西黑猫焦化成功上市,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淘汰小水泥、小钢铁等落后产能185万吨,关闭烟花爆竹生产点104家。工业园区发展到2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8.1%和12.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4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57家。“大荔冬枣”、“蒲城西瓜”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富平荣获“中国羊乳之都”称号,白水被评为“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扎实推进,“史记韩城·风追司马”、少华山、潼关古城、合阳洽川、富平陶艺村等景区建设全面提升,潼关国家级黄金矿山公园通过评审,华阴荣获“中国十大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全市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亿元,增长19.7%。信达商业街加快建设,万达城市综合体主体完工,湭河老街美食城一期建成运营,电子商务企业蓬勃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试点市。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01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8.6亿元,增长14%。新引进、设立金融机构5家,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64.6亿元,贷款余额811.4亿元,分别增长9.3%和11.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中心城市首位度不断提升,实施建设项目19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打通了6条“断头路”,实施了三座大桥及湭河亮化,完成了民生路中段拓宽改造及连霍高速西出入口改造主体工程,渭河城区段退耕还河还湿地初见成效。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形成了大荔同州湖、富平两河一路综合改造、合阳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达标等新的亮点。19个省市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实施项目130个,完成投资21.9亿元。12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完成投资3.9亿元。10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基本达标,洽川等4镇5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村,大荔美丽乡村建设受到省上肯定。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新增绿地74.2万亩,白水林皋湖、富平石川河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蒲城被评为全国生态工程示范县。渭河治污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扎实有效,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引进纯电动公交车24辆,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20天,超出省考目标80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四项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4.3%。
四是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安全稳定得到加强。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4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8%。备受群众关注的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城市供热“煤改气”投入运行,新增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抽黄供水工程试验段基本建成,多年未解决的乡镇机关供暖设施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启动建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村)48个、涉及1.4万人,实现脱贫18.6万人。33.5万人饮水安全得到解决,30.4万城乡低保人口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参保277万人,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5.47万套,农民进城落户13.7万人。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持续实施,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渭南中学、渭南初级中学和渭南青少年体育学校建成投用,改建公办幼儿园31所,城区“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大学区改革受到中省肯定。合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韩城通过省级“双高双普”验收,渭南技师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县市列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澄城医改得到国家肯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天国的百合花》荣获全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顺利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列入全国公交一卡通试点城市,潼关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免费数字电视。“六五”普法通过中省中期验收,信访“三无”创建得到加强,临渭区医患调解经验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平安渭南建设扎实推进,公众安全感持续上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是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和“权力清单”制度,分三轮先后下放、取消、转移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171项,市场活力充分释放。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县行政机构改革方案报省上审批,镇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县市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基本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工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化解和商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惠民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惠及群众5万多户,农村土地确权等全面推进。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成运行,韩城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创新型县市试点,“大荔模式”实现乡镇全覆盖。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1%,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亿元,招引高层次人才346名。渭南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开关开检,我市与韩国龟尾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西渭融合发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等进一步加强。
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干部作风切实改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纪律作风大整顿大排查、“当好标杆,向我看齐”等活动深入开展,全市集中整改“四风”问题3974个,会议经费、“三公”经费支出分别下降43.5%和21.7%。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拓展,“百姓问政”、“向人民报告”、邀请公民进政府等活动受到群众好评。依法行政示范市通过省级验收,人民网留言办理被评为全国示范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工作力度持续加大。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答复,办理质量明显提高。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全面进步,统计、气象、地震、档案、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趋好,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省前五;渭南3D打印产业化培育基地破土而生,华山旅游门票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简政放权、医改、教育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公务用车改革等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渭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D. 延安是什么地方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4)渭南旅游城市扩展阅读:

延安气候:

延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1、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2、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强度大,10月至次年5月仅占年总量的29%,旱涝相间,春旱严重。

3、干旱年平均4.61次,最多达6次,旱期年平均209天,中等强度干旱居多,占55%;83%年份有冰雹,并伴有暴雨,阵性大风;40%连阴雨发生麦上场和秋作物灌浆成熟期。

延安的四季,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17%,3月平均气温4.5℃,5月平均气温16.9℃,最高可达36.5℃,遇较强冷空气侵袭时,最低气温可降到0℃左右,出现霜冻。

夏季炎热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总量的57%,多为阵性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季内月平均气温21.1~22.9℃,7月最热为22.9℃,季内最高气温39.7℃,无酷热期。

秋季降温迅速,湿润,多阴雨大雾天气,9月降水日数11~12天,9~10月雾日占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结。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干冷,多西北风,季内降水仅13毫米,占年总量4%,1月最冷,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25.4℃,相对温度平均为54~60%。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