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特色乡村旅游开发

特色乡村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 2020-12-26 06:01:52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乡村来旅游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山合水自易规划设计院解析,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近70,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农村情结。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其特点是:
第一,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 第二,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 第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第五,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Ⅱ 如何打造农村特色旅游

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不同于简单买进卖出的产品售卖(卖桔子),也不同于较短周期即能产生回报的生意投资(养鸡),它更像是养儿子,得有因材施教长期培育的心理准备。具体而言,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以下四项基本认知是必须知道的:
1.
投入大、产出慢、可持续性强。旅游是一个长效投资产业,快速投资、快速回收的短平快投资理念在旅游投资领域注定要碰壁。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也不例外,特点在于,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但一旦建成,却能产生持续回报。
2. 个性化主人思维型产品。乡村旅游综合体要想从同质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突围,得致力于差异化定位与差异化产品打造,个性化主人思维型产品将大放异彩。
3.
因地制宜。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人文风貌,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基底。因此,开发过程中,无论进行游点设置、旅游产品策划,还是道路规划、景观设计,因地制宜便显得尤为重要。
4
.商业模式不可或缺。好的商业模式,能突破乡村旅游投资高投入与慢回报之间的矛盾,运用杠杆,一定程度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采取了类地产开发模式,其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本身并不盈利,而是靠类地产收益支持。

Ⅲ 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有哪些

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
(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几个结合
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 与农村扶贫相结合
据估算中国农村目前大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万人左右。从中短期看,中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 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2001年中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最近10年期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六)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Ⅳ 特色资源的乡村旅游如何做旅游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群对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绿色服务与绿色产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拥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具有文化、生态、农业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在规划中将旅游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相结合,如何打造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景观?这一系列问题,将成为此类村庄规划关注的重点。
品牌塑造。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建设思路,强调村庄品牌塑造,依托现有的景观资源,围绕品牌塑造、旅游特色策划、产业带动、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特色节点设计、民俗节庆设计等方式。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同时展现民俗风情文化、体现乡村生态文明。铭智旅游策划有丰富的乡村旅游策划规划经验。在村庄景观的设计、营造与风格,项目的选择、命名和内容,标识的设计、色彩、选材等方面,都要突显村庄的“品”。
产业带动: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 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新型农业,诸如琼中山鸡饲养、种桑养蚕、冬种特色瓜菜等。一方面可以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这些特色农业也可作为旅游产品,同时也可作为生态农业观光节点,满足旅客购物休闲需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环境的培育等多重要素的协调发展,使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互促进。

Ⅳ 乡村旅游,如何游出特色

将时尚、新潮的文化创意活动形式融入乡村旅游当中,也是破解千村一面的回关键所在。答在江西,许多地方也开始努力尝试将新颖的创意融入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中。在庐山脚下的温泉镇归宗灿村,用完全原生态的方式种植水稻,并让游客亲身体验种植、收割水稻的全过程。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在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时经常提出的口号。而在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时,要让城市居民能够留得住、记得住,关键在于保护、挖掘好乡村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同时不断让创新的文化形式与乡村共享。这样,乡村旅游才能真正独树一帜、游出特色。

Ⅵ 应该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以乡村社区为旅游场所,通过乡村独特的生产形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解释到:通过生产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园风光等的合理开发,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需求。乡村旅游和农业统筹规划可以从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形式入手,开展乡村旅游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Ⅶ 乡村旅游,该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

虽然目前抄我国乡村旅游的大好形袭势是上下重视,发展如雨后春笋,但是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同质:政策之雨滋润的不能仅仅是一片春笋,更应该是百花争艳;二是粗放:乡村百花中,不仅要有艳丽之花,更要有馨香之花,不仅要有多品种,更要有高品质;三是忽视乡土性:有些地方乡村旅游产品一追求就丢掉乡土特色,以为城市化、洋化是高档。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目前大多数政府和企业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
其次,资源开发各自为政。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第三,乡村旅游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策划。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Ⅷ 看各地乡村旅游如何打造特色

近年来,由于消费市场需求扩大以及国家政策加持,乡村旅游市场欣欣向荣。但风口上的“乡村旅游热”,也逐渐显露弊端--千村一面现象严重,乡村旅游并非简单的改造村庄、随便搞搞农家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产村一体化协调发展,是乡村旅游长足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基于多年来对乡村旅游的实战经验和研究,前瞻产业研究院归纳认为:
策划先行。乡村旅游策划注重从战略全局和产业发展大方向上把握发展规律,策划先行意识近年来日益增强。旅游策划师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策划之于规划来讲,更是先决条件,能避免走错路、走弯路。
契合市场。特色乡村旅游,顾名思义即以特色打造旅游功能的村庄,当前各类旅游产品已基本满足“食、宿、行、游、购、娱”等基本功能,怎么做才能体现特色呢?关注市场需求,以乡村原生态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基础,以乡村休闲业态为依托,拓宽配套设施服务,实现乡村休闲度假模式。
突出特色。目前,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风起云涌,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突出地方特色,保护特色建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延长特色产业链,让乡村旅游看有特色、玩有特色,有念想、有盼头,为游客提供“乡愁”服务。

Ⅸ 国内都有哪些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

中国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 1、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 计院的杰作,该项目是一个创新的创意休闲农业与高端 度假开发项目,是一个将乡村旅游、高端农业、文化创 意、风情园区开发相结合的玫瑰主题度假园区,不仅仅 是亚龙湾度假体系升级的重要支撑与亮点,同时也为中 国未来的都市休闲农业设计与高端农业主题度假项目开 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北京蓝调国际庄园 北京蓝调国际庄园是一个以“蓝色浪漫”为主题, 集特色餐饮,科普教育,养生主题温泉,加工体验,节 庆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精致休闲度假地。 3、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 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 设计院规划设计的一个以有机种植为核心,以休闲生活 方式为主题,以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小型会议接待为 功能的有机休闲农场。 4、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 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改造采用“一个片区, 多种模式”的多样化改造方式,通过对建筑立面、房屋 院落、村落街道、中心广场等区域的改造,真正的从实 际情况出发,为开远小坝心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 开远的乡村旅游和城乡统筹建设打造一张名片,“幸福在 哪里,开远告诉你”,是这里的旅游口号。 5、福建漳州山重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古山重乡村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春节前 后油菜花盛开时节,能够吸引大量的自驾车游客前来赏 花。

Ⅹ 乡村文化如何用于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文化涵盖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应该对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提炼,确定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表现主题,围绕着主题对乡村文化进行放大,形成乡村品牌形象。
(1)保留当初的风景文化的保护开发——特殊乡村景观的保留与环保开发
乡村景观,包含因地域环境形成的地域自然风貌、乡村聚落形态、后天农田景观等内容,是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原真文化的体现,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旅游开发时就应该以恢复和保护为原则。
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开发中,除了提升基础的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最重要的需注意提炼乡村本土的元素,还原乡村本土的风格,将原始的乡村风景保留,将最初的感觉保留,将历史的文脉保留,将乡村的味道保留。
(2)回归原始的情怀萦绕在很多人心中的“乡愁”,其实是远离乡土的人,对于家乡的一种记忆、一种儿时的情怀。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需要融入都市客群对乡村的一种原始记忆,儿时乡村活动,引起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一种归属感。
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节点,是乡村文化的展示载体,同时也是游客感知一个乡村的最直接表现,游客需要一种真实可触摸的乡村旅游;因此,文化的融入可以乡村农事活动体验、乡村农耕技术展示、乡村民俗活动体验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成为游客感受乡村,寻找儿时记忆的一种体验。
(3)还原最初的味道,文化的渗透放大——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与市场营销
乡村农产品,是乡村最真实味道的直接载体,也是涉及到村民最直接的产业经济问题。在乡村旅游中,我们会提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田”等内容,会解决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乡村的旅游要素配置和特色问题,会解决乡村旅游核心农田景观的营造问题……却忽略了农产品的开发与乡村文化的融入。有温度的产品,有文化的包装,有目的的营销,才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将农产品变成礼品,提升经济价值;将商品变成记忆,进行情感营销;将文化融入农业, 增加产品内涵;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和营销,不仅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还可通过游客,将本土文化进行传播,增强乡村的市场影响力。

(4)传承至臻的工艺文化的传承发扬——民俗文化/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