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城市入境旅游人次排行

城市入境旅游人次排行

发布时间: 2020-12-25 02:25:54

A. 上海市每年入境旅游人数(1978年-2009年)

第八章 浙江旅游业
第二节 浙江海外客源市场
一、浙江旅游业概述 (一)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奠定了浙江作为中国重要旅游省份和重要旅游创汇基地的地位。 (二)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四)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五)综合功能全面发挥,拉动效应日益明显。
2003年,由于受突如其来的“非典”的影响,浙江省旅游业受到了重创,但浙江省旅游业变危机为机遇,变困难为动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抓要素整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抓区域联合,积极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通过抓宣传促销,重建旅游者消费信心;通过抓管理整顿,促进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抓队伍建设,展现了良好的行业风采。
二、旅游区域开发布局 浙江各旅游区的发展和建设将以交通发展和资源配置为导向,以旅游城市为轴心,沿杭甬、上三、杭金衢、甬台温、金丽温等高速公路交通线发展,实现梯度推进,沿线开发,最终形成全省旅游大网络。
(一)杭绍旅游区(含杭州、绍兴地区) 杭州 三大重点是: 一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 二是做好西湖文章,深挖内涵,推陈出新; 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绍兴 要抓住机场通航、公路交通改善的有利时机,将旅游体系纳入杭州大旅游圈,以创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为目标,挖掘江南水乡、越地风情内涵,做好越文化文章,深层次开发名人书法、水乡、桥乡、酒乡、佛教等专项旅游,搞好以“祭禹”、“国际书法节”、“黄酒节”和“水乡风情”等龙头项目的配套建设,加紧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和水乡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挖掘江南水乡、越地风情的内涵,
(二)宁舟台旅游区(含宁波、舟山和台州地区) 宁波 作为全省的旅游第二中心,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利用海港、空港、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的优势,以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海港口城市为依托,发挥浙东旅游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作用,以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里、儒商摇篮、佛教胜地为基本特色,形成全市一圈四带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布局,建设以现代化城市形象为核心的,辐射浙东各市地旅游区的多层次旅游网络,尽快使宁波发展成为全国重要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海内外闻名的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舟山 充分发挥海岛、海洋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加入上海及长江流域旅游网络,利用机场将客源市场拓宽至全国,突出海天佛国和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两大主题,以中国沙雕节为基础,开发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系列旅游产品,开拓朝拜寻根旅游、玩海休闲旅游、国际海员旅游等,使舟山尽快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
台州 以建设“中国东海岸神往的台州”市场形象为中心,创建“看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中国到台州”和“山神、海韵、山海经”等旅游特色,完善天台山佛教、济公故里游、茶道、名品果园观光等四大旅游专项产品,开发大陈岛、千年阳光名镇、大鹿岛岩雕、蛇蟠岛等海洋黄金旅游线,形成以临海古城、长屿硐天、仙居漂流、皤滩古镇为主体等旅游名品,把台州建设成具有鲜明山海风光特色、在全国和国际有影响的综合性人文山水旅游区
(三)温丽旅游区(含温州、丽水地区) 温州 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抓住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的改善,突出“瓯越风情”的地方特色,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继续旅游产业的“温州模式”,以雁荡山和楠溪江为重点,加速以温州为全省旅游副中心的辐射型旅游网络建设。在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发展国际旅游;在推出名山大川游的同时,积极开发商务投资、社会经济等专项旅游,使温州的国际和国内旅游同步提高,别具山海特色和经济格局的海内外著名旅游地。
丽水 要以浙江高原、秀山丽水、全国生态示范区、畲乡和名品(宝剑、青瓷、石雕)之乡、中国摄影之乡、黄帝文化为重点,抓住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等交通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瓯江旅游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形成以瓯江为纽带,以丽缙青、龙泉为重点、以中国休闲养生基地为长期卖点。抓好缙云仙都、龙泉山(又称风阳山)、百山祖、东西岩——南明山、石门洞、畲乡旅游和青田石雕城、云和仙宫湖的规划建设,通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把丽水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休闲养生基地”。
(四)金衢旅游区(含金华、衢州地区) 金华 要发挥浙江中部旅游副中心的地位,搞好浙中南与浙西旅游线的吸引与集散。充分挖掘四省九地市的客源市场。重点抓好北山双龙风景旅游区建设,加强“黄大仙”旅游线和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的市场开拓与促销,争取金华成为港澳台、东南亚黄大仙信徒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做好横店影视文化的建设与包装,使中国农民旅游节成为我省高规格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搞好兰溪诸葛文化、义乌小商品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建设。加快六洞山、仙华山、方岩、武义俞源、郭洞等景区建设。启动兰溪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武义温泉度假区开发,使金华成为我省旅游在中西部的有力支撑点。
衢州 充分利用交通要道、浙闽赣皖四省旅游线结合点的有利区位,逐步建成以衢州为旅游集散中心,以城区孔庙与烂柯山相组合的名城文化旅游区,并以东部的龙游石窟为龙头,西部江郎山为代表的两翼进行建设布局。以及构建衢南紫微山、九龙湖组成的山水文化旅游区,衢北太真洞、白塔洞、两头洞等组成的溶洞景观旅游区和常山、开化钱江源森林公园、三衢石林旅游区所组成的旅游发展区域布局。并延伸拓展开发至千岛湖、杭州、温州、金华等省内旅游线及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歙县、江西三清山、龙虎山、庐山等国际旅游线。
(五)嘉湖旅游区(含嘉兴、湖州地区) 嘉兴 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潮、湖、河、海、古镇等地方特色,发展历史文化和水乡度假等专项旅游。抓好“钱江观潮”、“南湖第一船”、“东海西湖”、“水乡古镇”等精品开发。完成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海水变蓝工程、西塘古镇和乌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程;完善盐官、南北湖等景区的配套建设;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客源市场优势,开发休闲度假娱乐产品,使嘉兴成为苏浙沪旅游网络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会议基地。
湖州 以太湖和吴越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推出“南浔古镇”、“中国竹乡”、“莫干名胜”“太湖风光”四大品牌,突出蚕丝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和湖笔文化特色,加快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抓紧太湖水上运动中心、南浔古镇区、安吉黄浦江源景区、德清吴越风情景区和长兴古生态景区等项目建设。开通太湖水上通道,连接苏州、无锡构筑环太湖风情旅游圈;开通莫干山至安吉绿色通道,连接临安、余杭构筑浙西北生态旅游圈。使湖州成为太湖南端重要旅游枢纽阳华东旅游线上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旅游线路开发 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是旅游线路的组织,“十五”期间,全省将重点进社五条旅游干线,以干线为基础,形成多条环形旅游线,从而带动全省旅游的整体开发。
(一)浙东风情旅游线 杭州——绍兴——(余姚)新昌——天台——临海——奉化——宁波——普陀——嵊泗——上海。 (二)浙西山水旅游线 A、杭州——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黄山 B、杭州——建德——兰溪——衢州——武夷山(三清山) (三)浙北运河古镇旅游线 A、杭州——嘉兴——或上海或苏州 B、杭州——湖州——苏南(苏州、无锡、南京) C、上海——湖州——皖南
(四)浙中南生态文化旅游线 浙中南主线为杭州(衢州)——浦江——东阳——金华——武义——永康——缙云——丽水——青田——温州;温州——楠溪江——雁荡山——玉环——温岭——台州;温州——瑞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南麂。 (五)滨海海洋旅游线 上海市——嘉兴或宁波——台州——温州——福建
四、浙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一)旅游总收入相当国内产总值比重 2005年10.2%,2010年11.5%,2020年13%。 (二)接待海外旅游者总人次 2005年,接待201万人次,年均增12.3%,2010年,接待300万人次,年均增8.4%,2020年,接待480万人次,年均增5%。
(三)旅游创汇 2005年,创10.3亿美元,平均年增15%,2010年,创21亿美元,平均年增15%,2020年,创43亿美元,平均年增7.5%. (四)国内旅游接待人次 2005年,9100万人次,平均年增9%,2010年,14000万人次,平均年增9%,2020年,27500万人次,平均年增7% (五)国内旅游收入 2005年,855亿元,平均年增14.8%,2010年,1720亿元,平均年增15%,2020年,3500亿元,平均年增7.5%。
第三节 浙江旅游客源市场 一、入境旅游 (一)入境旅游人数
1、旅游者构成
2、区域分布
3、国别 2002、2003年,浙江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按接待量排序),位居前十名的是: 2002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泰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 2003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泰国、德国、意大利、印尼、法国
4、城市接待量 在浙江的11地市中,接待入境旅游者最多的杭州市,基本上要占到47-50%的比重,宁波市次之,嘉兴市近几年发展较快,超过了温州市、绍兴市,金华市也后来居上,2003年已位列全省第四。
1995—2003年,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者接待量情况
(二)入境旅游者特征 1、性别 2003年,来浙江的人境旅游者中,男性占66.7%,比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女性占33.3%。
2、年龄
3、职业
4、旅游目的
(三)旅游外汇收入 1、总量 列全国第六位。
2、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旅游外汇收人情况如下表:
(四)入境旅游者花费 1、人均天花费 2003年,入境旅游者在我省人均天花费188.3美元。
2、主要市场过夜旅游者人均天花费 2003年,浙江省入境旅游者主要市场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费见下图:
3、人均天花费 2003年,入境旅游者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费构成见下图:
(五)停留时间 2002年,入境旅游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48天,与上年基本持平。2003年,入境旅游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6天,与上年延长0.12天。
二、国内旅游 (一)国内旅游者人数 2003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8429万人次,同比增长5.1%,列全国第六位。 1、按是否过夜划分 2003年,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占64.6%,外地一日游占23.7%,本地一日游占11.7%。 2、按居民类型 2003年,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中城镇居民占87.6%,非城镇居民占12.4%。 3、按旅游方式分 2003年,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中通过单位组织占21.5%,旅行社组织占11.3%.个人或与亲朋结伴占67.2%。
4、按来源地分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本省游客占42.5%,上海14.8%,江苏11.3%,安徽2.9%,广东4.3%,北京4.2%,山东3.9%,福建2.5%,江西2.0%,四川2.0%,其他9.6%。 5、按停留时间分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在我省停留1夜的占39.3%;停留2—3夜的占35.4%,停留4-7夜的占23.1%,停留8在以上的占2.2%。 6、按旅游次数分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平均旅游一次的占45.9%,2-3次的占36.8%,4次以上的占17.3%。
7、按城市接待量分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
(二)国内旅游者特征 1、性别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男性占62.4%,女性占37.6%。 2、年龄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65岁以上的占4.2%,45—64岁占17.5%,25—44岁占62.6%,15-24岁占14.3%,14岁以下占1.4%。
3、职业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 公务员占10.3%,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占10.9%,工人占9.3%,企事业管理人员占28.7%,服务销售人员占14.2%,离退休人员占3.4%,农民占3.6%,军人占1.2%,学生占5.1%,其他人员占14.3%. 4、旅游目的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观光游览占38.3%,休闲度假19.8%,探亲访友占8.9%,商务活动占16.7%,会议占5.3%,健康、疗养占1.1%,宗教朝拜占0.9%,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占3.2%,其他目的占5.8%。
(三)国内旅游者花费 2003年,全省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为824.9元,同比增长4.4%。主要用于住宿、购物、餐饮、长途交通。停留时间,国内过夜旅游者在浙江平均停留时间为2.5天。
三、入境旅游市场 (一)亚洲市场 1、日本
2、韩国
3、东南亚 (1) 马来西亚 2002年,马来西亚来浙游客9.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6%,是增幅最大的客源国。 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马来西亚来浙游客8.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7.8%。
(2) 新加坡 2002年,新加坡来浙游客6.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3%,增幅仅次于马来西亚,在所有客源国中名列第二。 2003年,新加坡来浙游客5.7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0%。
(3) 泰国 2002年,泰国来浙游客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9%,增幅创历史新高。 2003年,泰国来浙游客3.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2.5%,跌幅创历史新高。 单位:人次
(4) 菲律宾、印尼 2002年,菲律宾、印尼来浙游客达到1.98万和2.23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6.4%、23.8%。 2003年,菲律宾来浙游客达1.43万,比上年下降27.6%;印尼来浙游客达2.40万人次,是东南亚唯一增长的国家。
(二)欧洲市场 1、德国 近些年欧洲市场在浙江发展比较平稳,波动不大。德国是西欧市场中来浙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2002年来浙德国旅游者达到3.00万人次,增长8.5%。2003年来浙德国旅游者达2.76万人次,下降8.2%。
2、法国 法国近年来浙旅游人数增长较快,2002年2.85万人次 ,增幅高达28.9%。2003年来浙人数2.24万人次,下降21.5%,在欧洲国家中跌幅最大。
3、英国 近几年来浙旅游人数呈稳步增长态势。2001年来浙人数1.63万人次,增长15.5%,2002年来浙人数2.09万人次,增长27.7%。2003年来浙人数1.99万人次,下降4.5%。
4、意大利 意大利市场基本与英国相似,来浙的意大利旅游者以商务散客为主,2002来浙人数2.58万人次,增长18.6%。2003来浙人数2.69万人次,增长4.4%。
5、西班牙、俄罗斯 西班牙、俄罗斯是浙江省欧洲市场中新兴的市场。2002年,西班牙来浙旅游1.54人次,比上一年增长12.2%;俄罗斯9767人次,下降13.4%。2003年,西班牙来浙旅游1.18人次,比上一年下降23.3%;俄罗斯9686人次,下降0.9%。
6、瑞士、瑞典、荷兰 2002年,瑞士、瑞典、荷兰来浙旅游人数分别达到3750人次、5862人次、11618人次,其中瑞士、瑞典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10%、1.7%,荷兰增长17.1%。 2003年,瑞士、瑞典、荷兰来浙旅游人数分别达到4378人次、5785人次、11371人次,其中瑞士增长16.8%,瑞典、荷兰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1.3%、2.1% 。
(三)美洲市场 1、美国 美国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外国人市场之一。2002年,来浙游客达到9.07万人次,在所有客源国中排名第四位, 增长24.3%。2003年,来浙游客达7.51万人次,下降17.3%。 2、加拿大 加拿大近几年来浙人数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002年,来浙游客达到2.29万人次,增长11.2%。2003年,来浙游客达1.97万人次,下降13.9%。
(四)大洋州市场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作为浙江省新兴的客源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2年来浙游客1.96万人次,增长17.3%。2003年来浙游客2.02万人次,增长2.9%。
(五)港澳台市场 港澳台市场是浙江省入境旅游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来浙的港澳同胞30.29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0.6%,台湾同胞52.42万人次,增长31.3%。2003年来浙的港澳同胞31.18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9%,台湾同胞42.71万人次,下降18.5%。 1、港澳市场 2、台湾市场
四、国内市场 浙江省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市场是本省居民,省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东六省一市每年为我省输送79%左右的国内旅游客源。
(一)一级市场 1、浙江市场 浙江本省居民是我省国内旅游最大客源市场,2003年,本省游客达到3582万人次,占全部国内旅游者的42.5%。 2、上海市场 上海市是我省省外首位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每年的市场份额在13—17%之间,2003年来我省的上海游客达到1247万人次,占全部国内旅游者的14.8%。 3、江苏市场 江苏为我省第三大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江苏来浙旅游人数一直占我省接待全部国内旅游者的10%左右,是一个潜力比较大的市场。2003年来我省江苏游客达到952万人次,占全部国内旅游者的11.3%。
(二)二级市场 广东、北京、山东是我省发展较快的几个市场,近几年来我省的国内游客基本呈稳步增长态势,市场份额在4—5%之间,是值得继续大力开拓的市场。2003年三地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分别达到了362万、354万和329万。
(三)三级市场 福建、安徽、江西、四川来我省的国内游客所占份额在2%-3%之间,这几个省是近几年稳居我省国内旅游前十位的客源市场。2003年四省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分别达到了211万、244万、169万和169万。
五、浙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拓展 拓宽客源市场是旅游产业一切要素运行的核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加强市场研究,制定市场开发策略,研制适销产品,加大市场促销力度,是实现“十五”目标,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旅游市场总体形象策划 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众多,然而我省缺乏鲜明主题的旅游形象。通过全国范围内征集旅游整体形象口号,根据浙江省旅游资源特色 浙江旅游整体形象口号: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构成浙江旅游总体形象的理念基础是:江南水乡、文化之邦、名山名湖、休闲胜地、钱潮奇观、海天佛国。浙江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突出性,展示出“忆江南,最忆是浙江”的风采。
(二)旅游市场分析 1、入境旅游市场 基本特点:发展平稳,分布集中,以洲内市场为主体,有竞争紧迫感。 时空分布: 浙江入境旅游时段主要集中于春秋二季。 在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杭州
客源构成:“十五”期间,入境旅游市场方面,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出“新华东线”、“新江南游”等产品后,浙江入境客源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省推行了入境倍增计划,加大了对台湾市场、东南亚市场促销,台湾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入境旅游水平有了较大增长。
国内市场基本特点:快速增长、网络化发展、江浙沪市场为主、观光休闲兼容。 时空分布:浙江国内旅游主要分布于春夏秋三季,春节前后出现一个小黄金周。从1999年以后,除了12月、2月出现旅游人次稍有下降外,全年基本无淡季。
市场客源结构:浙江国内旅游市场客源构成以江浙沪为主流。市场竞争力:浙江国内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产品大量涌现。 “十五”期间,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消费结构中商务和会展旅游比重将继续上升。 随着浙江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将与文化观光旅游成为浙江国内旅游产品的三大主流。
2、出境旅游市场 基本特点:增长快、幅度大、效益显著、时段集中、洲内市场为主。 发展速度:按照“加强管理、适当控制、搞好服务、稳步发展”的总方针,形成浙江第三大出境旅游热潮。此外,浙江为著名侨乡,以探亲访友形式的出境旅游在浙江也很活跃。 时空分布:浙江出境游多集中于杭、绍、温、台、甬等地区。出游时段多集中于春节、暑假和五一、十一等黄金周时节。
3、国际旅游市场开拓 浙江省海外旅游市场特点:东南亚市场是浙江重点市场。日本、韩国是浙江省主要海外客源国,位居浙江外国旅游者第一、第二位。新、马、泰、菲是浙江重要客源市场。欧美市场平稳增长。海外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十五”期间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总方针是:重点吸引,推陈出新,以洲内市场为主,全面拓展。加强民族历史、佛教、道教、书法、茶文化等专项产品研究,扩大日、韩市场,主攻新、马、澳市场,拓宽欧美市场。推出投资商务等专项旅游,巩固台湾、香港、澳门市场,延长逗留时间。

B. 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超过百万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东等十多个,这说明旅游活动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在过去几年中,接待入境游人数最多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版京和上海。我国接待权入境游客人数最多的城市是广州,游客主要来自港、澳、台三地。
以入境游游客的国别来分,亚洲以韩国游客最多,日本次之。再次是蒙古和新加坡。美洲以美国游客最多,加拿大次之。欧洲以俄罗斯游客最多,其次是德国和法国。大洋洲以澳大利亚最多,新西兰次之。

C. 中国入境旅游客源都流入了那些省份和城市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在过去几年中,接待入境游人数最多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回、北京和上海。我国接待答入境游客人数最多的城市是广州,游客主要来自港、澳、台三地。

以入境游游客的国别来分,亚洲以韩国游客最多,日本次之。再次是蒙古和新加坡。美洲以美国游客最多,加拿大次之。欧洲以俄罗斯游客最多,其次是德国和法国。大洋洲以澳大利亚最多,新西兰次之。

D. 年入境旅游人数超千万,中国“最洋气”的城市是哪个

我国是地域辽阔的文明古国,但近些年很多城市都发展飞速,成为了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我国前有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后有杭州、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要说我国最“洋气”的城市,很多人都能想到魔都上海,或是购物天堂香港,又或者是有着“东方瑞士”之称的青岛。其实不然,从“年入境旅游人数”数据来看,我国最洋气的城市非深圳莫属。


深圳是一座浪漫小资的国际大都市,与香港相比消费又低很多,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来到深圳旅游。就连街道上来来往往的都市男女,都是深圳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你们去过深圳旅游了吗?认为它和上海谁更“洋气”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河南的下一个“郑州”,区位优势堪比武汉,低调的它才是接班人

E. 美国入境游客对中国的哪些城市,景区感兴趣

外国人游中国的首选20个城市

1. Beijing 2. Shanghai 3. Xi'an 4. Guangzhou 5. Guilin
6.Shenzhen 7. Hangzhou 8. Chongqing 9. Cheng 10. Kunming
11. Hong Kong 12. Yichang 13. Suzhou 14. Datong 15. Zhuhai
16. Luoyang 17. Huangshan 18. Lhasa 19. Haikou 20. Sanya

美国去中国旅行团的主要目的地

Beijing, Xi'an, Shanghai,Hangzhou, Suzhou, Tongli (water town),Guilin, Long Sheng (Dragon Spine Terraces), Yangshuo,Cheng (Panda Center), Chongqing, Yangtze Cruise,Lhasa, Tibet Holy Lake, Lijiang, Dali, Kunmin, Stone Forrest,

F. 国外游客入境偏爱哪些城市

不一定,有些喜欢大城市,有些喜欢探险。上海选择最高。

G. 求助!国内入境团队旅游城市线路

我设计的这条是从北京入境——西安——桂林——广州——上海出境,你可以根据客人需求来适当调整一下行程。
景点我列了些认为入客人必游的,我是做出境的没做过入境,这些是平时积累来的,如果不是十分准确,也到八九分了,给你做个参考,也是帮助我自己学习成长哈。
注意安排国内游和入境游的一些行程的景点是有不同的,一些国内游的景点入境游不走。另外,接待入境客人行程安排不宜太紧张,以免客人因环境不熟悉过度疲劳,另外外国游客多是喜欢闲逸松散的旅行,那些背包客就是好例子了。
第一天入境北京(根据抵达时间来安排游览景点),鸟巢,水立方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王府井
第二天,八达岭长城,十三陵
第三天,故宫,颐和园,什刹海(后海),前门大街,秀水街,南锣鼓巷(根据第四天航班安排第三四天行程)
第四天,飞机往西安,钟鼓楼,大雁塔 小雁塔(考虑车程和旅途辛劳问题,抵达后市区内游览)
第五天,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
第六天,飞机飞桂林,市内游览(七星公园,象鼻山,中山路步行街,两江四湖夜景)
第七天,船游小漓江,往阳朔(遇龙河,月亮山,大榕树),晚游览西街(安排住阳朔一晚,西街夜景不错,小地球村,来自各国各语种的人在此游览,有些已经定居阳朔)(如果还有时间的话,还可以住一晚龙脊梯田的吊脚楼,梯田顶看日出,很壮观,我是亲身体验过的)
第八天,返回桂林飞机往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陈家祠,夜游珠江,或者上下九街
第九天,飞机往上海,抵达游览外滩,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世博园,夜游老城隍庙
第十天,飞机返程。

H. 我国哪一座城市年入境旅游人数位居榜首,摩登风格十足

我国地大物博,有663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城市发展迅速,经济、科技、文化、政治交流中心的首都北京,东方巴黎之称的魔都上海,购物、美食天堂的东方之珠香港......但这些都不如今天要说的城市洋气。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最摩登的城市,深圳,年入境旅游人数位于我国榜首,网友表示:实至名归!

I. 中国入境游哪些城市最有吸引力

与上一年度相比,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呈现众多新特征,福建三城市跻身“入境旅游综合市场吸引力最高城市”前五名,其中,福州蝉联榜首宝座,泉州、厦门分获第三名和第四名。

J.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8年统计公报》

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国家旅游局 (2008年8月)
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外国人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香港同胞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台湾同胞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2139.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 港澳同胞292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 台湾同胞40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6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7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一成以上幅度的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18.2%,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5%,市场份额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速,入境人数同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7.7%、13.1%、14.1%和29.1%。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之上年均有增加。2007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比上年增加0.1天;人均天花费为196.39美元, 比上年增加21.32美元,同比增长12.2%。
16个主要客源国2007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
序号 国家 入境旅游人数 比上年增长
(万人次) (%)
1 韩 国 477.68 21.7
2 日 本 397.75 6.2
3 俄罗斯 300.39 24.9
4 美 国 190.12 11.2
5 马来西亚 106.20 16.6
6 新加坡 92.20 11.4
7 菲律宾 83.30 18.3
8 蒙 古 68.20 8.0
9 泰 国 61.16 3.3
10 澳大利亚 60.74 12.9
11 英 国 60.51 9.5
12 加拿大 57.72 15.5
13 德 国 55.67 11.2
14 印 尼 47.71 10.2
15 法 国 46.34 15.2
16 印 度 46.25 14.2

2、港澳台地区市场
2007年,香港和台湾市场继续发展,澳门市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较上年略有下降。
——2007年,香港市场入境人数为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过夜旅游者2539.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占32.6%;一日游人数5255.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占67.4%。
——2007年,澳门市场入境人数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其中:过夜旅游者390.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占16.9%;一日游人数1927.8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占83.1%。
——2007年,台湾市场入境人数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200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7311.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湖北、陕西、湖南、安徽、天津、河南、河北、重庆、海南、山西、江西、吉林等25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460.87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4242.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黑龙江、广西、湖北、四川、福建、陕西、天津、湖南、安徽、河北、重庆、海南、河南、山西、吉林、新疆等25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628.5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黑龙江、湖南、陕西、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安徽、河南、河北、海南、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西藏、贵州等28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87.06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序号 地区 国际旅游 接待入境
(外汇)收入 增长 旅游人数 增长
(万美元) (%) (万人次) (%)
1 广东 870 552 15.6 2 460.87 17.8
2 上海 467 297 19.7 520.10 11.9
3 北京 457 962 13.7 435.48 11.6
4 江苏 346 900 24.5 512.55 15.1
5 浙江 270 790 27.0 511.18 19.8
6 福建 216 936 47.5 268.75 17.0
7 山东 135 185 33.3 249.64 29.3
8 辽宁 122 786 31.4 200.09 24.0
9 云南 85 958 30.5 221.90 22.6
10 天津 77 871 24.4 103.23 17.2
11 黑龙江 64 270 30.5 141.42 32.9
12 湖南 64 218 27.6 120.57 24.2
13 陕西 61 211 19.8 123.13 16.0
14 广西 57 708 36.4 205.52 20.3
15 内蒙古 54 485 34.9 149.45 21.3
16 四川 51 243 29.7 170.87 21.9
17 湖北 41 264 28.9 131.82 24.9
18 重庆 38 231 23.8 76.17 26.3
19 安徽 34 400 51.7 106.43 32.4
20 河南 31 801 16.2 88.09 16.3
21 河北 30 911 27.1 81.76 12.8
22 海南 30 160 31.6 75.31 22.1
23 山西 22 171 35.0 73.79 28.6
24 江西 19 554 40.1 66.47 33.7
25 吉林 17 931 30.6 54.36 25.0
26 新疆 16 190 26.5 43.84 20.9
27 西藏 13 529 122.0 36.54 136.0
28 贵州 12 918 12.2 43.00 33.8
29 甘肃 7 021 11.6 33.12 9.2
30 青海 1 590 20.0 5.00 18.5
31 宁夏 261 7.5 0.94 8.2
五、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桂林、南京、青岛、天津、西安、厦门、大连、重庆、成都、昆明、无锡、宁波、黄山、中山、泉州、福州、武汉、三亚、长沙、沈阳、烟台、温州、哈尔滨、威海、洛阳、郑州、延边、承德、乌鲁木齐、南通、秦皇岛、长春等39个,比上年增加3个; 另有漳州、济南、拉萨、九江、汕头、太原、海口、南宁、大同、贵阳、合肥、石家庄等12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7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天津、青岛、西安、桂林、南京、大连、重庆、成都、珠海、昆明、黄山、厦门、三亚、武汉、宁波、无锡、沈阳、长沙、福州、威海、烟台、延边、温州、洛阳、乌鲁木齐、秦皇岛、承德、哈尔滨、南通、长春、郑州、拉萨、中山、太原、南宁等41个,比上年增加2个。
——2007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珠海、苏州、南京、天津、厦门、青岛、福州、大连、西安、泉州、宁波、重庆、无锡、桂林、长沙、沈阳、成都、南通、三亚、烟台、武汉、漳州、中山、昆明、黄山、哈尔滨、温州、秦皇岛、威海、郑州、乌鲁木齐等36个,比上年增加3个;另有洛阳、长春、连云港、济南、承德、太原、合肥、延边、汕头、拉萨、九江等11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上海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6.73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6个旅游创汇大市的具体情况是:
序号 城市 国际旅游 接待入境
(外汇)收入 增长 旅游人数 增长
(万美元) (%) (万人次) (%)
1 上海 467 297 19.7 520.1 11.9
2 北京 457 962 13.7 435.5 11.6
3 广州 319 147 14.1 611.3 8.3
4 深圳 262 328 15.8 831.3 18.7
5 杭州 112 665 24.0 208.6 14.6
6 珠海 90 240 3.3 282.0 1.5
7 苏州 88 916 18.9 161.2 16.9
8 南京 80 764 19.3 116.1 15.0
9 天津 77 871 24.4 103.2 17.2
10 厦门 71 880 21.7 93.2 3.3
11 青岛 67 507 24.4 108.0 26.4
12 福州 59 868 137.3 58.9 87.1
13 大连 58 125 25.0 84.0 20.0
14 西安 54 300 16.3 100.0 15.3
15 泉州 49 398 15.2 60.2 8.3
16 宁波 43 070 27.8 68.9 27.0
17 重庆 38 231 23.8 76.2 26.3
18 无锡 36 249 14.5 69.5 -2.6
19 桂林 36 006 36.9 128.6 16.2
20 长沙 30 440 26.6 47.6 39.3
21 沈阳 28 993 25.2 45.6 14.0
22 成都 26 142 29.5 73.7 27.1
23 南通 24 728 41.3 22.4 24.0
24 三亚 24 408 43.0 52.2 34.3
25 烟台 22 950 38.3 30.7 28.2
26 武汉 22 828 17.2 53.0 15.5
27 漳州 22 469 148.9 18.7 0.7
28 中山 21 678 0.0 68.3 11.4
29 昆明 20 784 9.5 71.3 0.8
30 黄山 17 507 60.3 68.6 25.7
31 哈尔滨 15 316 14.8 27.0 13.5
32 温州 14 083 28.9 28.9 14.1
33 秦皇岛 13 073 25.6 22.2 11.2
34 威海 12 447 39.4 26.7 30.5
35 郑州 10 884 4.6 26.2 12.9
36 乌鲁木齐 10 587 20.8 23.2 14.1
六、全国星级饭店的规模和经营情况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3583家,比上年末增加832家,增长6.5%;客房157.38万间,增加11.39万间,增长7.8%;床位296.94万张,增加18.40万张,增长6.6%。
——到2007年末,全国星级饭店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98.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96%,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13583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16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上缴营业税1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员劳动生产率9.87万元/人,比上年上升5.2%。
——全国5806家国有星级饭店,200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19.92亿元;上缴营业税41.1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01万元/人。
——全国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资兴建的592家星级饭店,200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84.82亿元;上缴营业税19.6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万元/人。
——在13583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369家,比上年末增加67家;四星级饭店1595家,增加226家;三星级饭店5307家,增加528家;二星级饭店5718家,增加20家;一星级饭店594家,减少9家。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具体如下:
饭店数 客房数 床位数 营业收入 客房出租率
(家) (万间) (万张) (亿元) (%)
合 计 13583 157.38 296.94 16470.31 60.96
按经济类型划分
国有企业 5806 66.61 131.22 6199.19 60.42
集体企业 914 8.87 17.05 732.11 58.24
股份合作企业 342 3.46 6.63 295.57 60.55
联营企业 78 1.15 2.09 109.89 58.94
有限责任公司 2665 33.43 61.22 3646.51 61.36
股份有限公司 646 9.00 16.54 944.16 61.83
私营经济 2309 18.89 35.56 1420.24 59.35
其他企业 230 2.37 4.45 272.24 61.75
港澳台投资经济 354 8.17 13.33 1686.90 65.30
外商投资经济 239 5.43 8.85 1163.49 65.87
按规模划分
客房数500间以上 146 10.46 17.37 2177.07 63.52
客房数300-499间 578 21.09 35.87 3381.74 62.62
客房数200-299间 1083 25.95 46.31 3072.87 63.79
客房数100-199间 4058 55.23 105.51 4564.31 61.22
客房数99间以下 7718 44.66 91.87 3274.31 57.90
按饭店星级划分
五星级 369 13.73 21.47 4010.67 64.64
四星级 1595 33.69 60.06 5028.52 63.84
三星级 5307 64.76 124.33 5197.58 61.25
二星级 5718 42.04 84.72 2117.68 56.73
一星级 594 3.16 6.36 115.87 56.84

七、旅行社的规模和经营情况
——到2007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18943家,比上年末增加98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797家,比上年末增加143家;国内旅行社17146家,比上年末增加843家。
——到2007年末,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5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际缴纳税金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2007年,全国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游客1373.04万人次、5821.87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22.1%;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为2175.14万人次、6378.70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0.9%。
——2007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旅游者8424.48万人次、26391.76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5.1%;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旅游者为10631.69万人次、23742.4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1.2%。
八、出境旅游情况
2007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加。
——2007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因公出境603.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因私出境3492.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2007年,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987.4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4.40万人次,增长17.1%,其中:组织出国游502.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组织港澳游485.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另外共组织边境游4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4%。
——截至2007年底,除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已有89个国家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按市场正式启动的先后顺序,89个国家分别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越南、柬埔寨、缅甸、文莱、马耳他、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尼泊尔、德国、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南非、克罗地亚、匈牙利、巴基斯坦、古巴、希腊、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芬兰、瑞典、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塞浦路斯、丹麦、冰岛、爱尔兰、挪威、罗马尼亚、瑞士、列支敦士登、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突尼斯、塞舌尔、肯尼亚、赞比亚、约旦、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斐济、瓦努阿图、英国、智利、牙买加、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秘鲁、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老挝、蒙古、汤加、格林纳达、巴哈马、孟加拉、叙利亚、安道尔、摩洛哥、摩纳哥、保加利亚、乌干达、阿曼、纳米比亚、阿根廷和委内瑞拉。
——2007年,我国内地居民首站赴香港的旅游人数为1613.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赴澳门1277.02万人次,增长29.1%;赴泰国71.69万人次,下降6.5%;赴新加坡64.76万人次,增长16.2%;赴马来西亚57.35万人次,增长31.8%;赴菲律宾16.00万人次,增长15.7%;赴韩国131.25万人次,增长19.5%;赴澳大利亚39.84万人次,增长15.5%;赴新西兰6.83万人次,增长16.6%;赴日本145.81万人次,增长13.9%;赴越南92.03万人次,增长81.7%;赴柬埔寨14.05万人次,增长70.7%;赴缅甸16.38万人次,增长61.2%;赴文莱0.26万人次,下降7.1%;赴马耳他0.08万人次,增长19.3%;赴土耳其2.39万人次,增长38.7%;赴埃及3.30万人次,增长52.0%;赴尼泊尔2.86万人次,增长81.9%;赴德国27.16万人次,增长5.4%;赴印度6.98万人次,增长48.2%;赴马尔代夫0.95万人次,增长47.3%;赴斯里兰卡0.69万人次,下降4.7%;赴南非3.88万人次,增长22.6%;赴克罗地亚0.10万人次,增长24.2%;赴匈牙利1.60万人次,下降10.9%;赴巴基斯坦2.64万人次,下降10.7%,赴古巴0.39万人次,增长18.6%。
九、旅游教育培训情况
——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校生39.74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1所,比上年减少70所,在校学生37.64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641所,在校学生为77.38万人。
——2007年末,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320.9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4.42万人次,增长12.0%。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