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乡村民俗旅游

乡村民俗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1-23 08:43:28

㈠ 请论述下现在乡村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而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实际范畴比较有限,主要指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区域内,以田园风光为依托开展的休闲旅游活动。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20世纪,“乡村旅游”在我国就已经有了一些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受到较为广泛注目的事情,出现在1989年。那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会上,根据有关同志的提议,“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虽然由于多种原因,“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后来被“中国国内旅游协会”所取代(再后,“中国国内旅游协会”又被“中国旅行社协会”所取代)。但是“中国乡村旅游协会”的一度正式命名,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以1984年开业的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主要标志)及其随后全国发展的相当规模,反映着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研究者和有关方面对于此一领域所具有的视野和目光。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农家乐”层面,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所谓的乡村旅游其实还是农村旅游。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开发热点,很有市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易于操作,容易出成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少见效快。目前乡村旅游的基本模式“农家乐”,依靠乡村的环境或者特定产业比如养殖、种植等,不需要特大的投入,容易成型。但是“农家乐”再往下维持已经不行了,必须要转型升级,要向真正意味的田园乡村转型升级。

㈡ 乡村旅游模式有哪些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够发展旅游,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各地的发展经验来看,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有三类乡村,一是紧靠中心城市,汽车车程在两个小时之内的城郊乡村;二是紧靠现有景区的乡村;三是具有旅游资源良好的古村落、农村风貌、高科技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以及果业、花卉等特色农业发展或自然、生态比较好的乡村。铭智旅游策划总结中外乡村旅游模式,可以分为五种:
1、村落民居旅游模式
村落民居旅游模式是依托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筑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村落民居建筑按发展特点分为古代与现代两类,村落民居旅游模式也相应分为古民居旅游与新民居旅游两种。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以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乡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工艺游艺、体育竞技、信仰崇拜等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3、生态旅游模式
乡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田园、草原、森林、渔港等生态环境和各种乡村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稻作的梯田、放牧的草原、狩猎的森林与扬帆的渔港为特色,把乡村生态与乡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旅游与休闲结合起来,开发梯田游、草原游、竹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蕉乡游、果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
4、现代农业旅游模式
建设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未来趋向。山东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沂南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临沂罗庄飞龙花卉,形成乡村旅游的现代农业科技游模式。主要做法是,引进国内外种植高新技术和品种,使园区内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园内一般分为育苗区、栽培区、温室区,果木、花卉特色种植区。
5、综合旅游模式
综合旅游模式是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多元开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旅游业多元趋势的发展,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与选择也趋向多元化,乡村旅游发展又呈现出休息娱乐、收获品尝、运动养生、观光审美、学习体验等五种旅游类型趋向。旅游模式是旅游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发展模式会随之推进,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消费观念都将影响旅游发展模式的设计,休闲度假、现代农村观光、休学体验等旅游产品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㈢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特点
1、独特的活动对象
我国乡村地域广大辽阔,种类多样,加上受工业化影响较小,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乡村旅游活动对象具有独特性特点,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这种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2、分散的时空结构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为主,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游时间的可变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参与的主体行为
乡村旅游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和活动,还包括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层次
乡村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我国乡村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致使乡村旅游在文化层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乡村的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乡村社区的这种“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观念特色的非规范性”,使民间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朴性和诡秘性,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由于现代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和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因而是可持续旅游。

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魏小安在《中国三农旅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且采取这两种形式的旅游者不在少数。旅行社应关注这两种形式的市场开发,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旅行社转变角色,适应市场需求。

具体地讲,针对乡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产品设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满足乡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提高产品组合的灵活度,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线路设计的意见;提供一些代理服务,而不一定是包价旅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化咨询服务等等。针对单位团体乡村游,则应该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完善客户管理,根据单位情况量身定做产品,并且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

(五)适度关注乡村游的延伸性项目

乡村游不只局限于农业旅游,还可以开发一些拓展性项目。比如林业旅游,观赏林业;渔业旅游,海上鱼类养殖的观光,乡村池塘、溪流的垂钓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乡村游的延伸性项目融入旅行社的产品中去,丰富产品的内容,增强趣味性。

(六)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

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再加入一些体验性元素,让旅游者深入体验乡村气息,体验浓浓的乡情。但是,在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则需要与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卫生间的设施,基本的住宿条件,以及目的地的卫生状况等等,使游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产品供给的特点

第一,资源特点。乡村游本身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资源种类较多而丰富。比如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等。

第二,产品特点。目的地产品同质化、近距离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发展不够

㈣ 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属于乡村旅游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独特的文化魅力将有助于乡村旅游发展。以成都彭州的实践为例,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相关产业互为促进。
2013年6月,第四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办。从2007年以来,成都作为我国唯一的承办地,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国际“非遗”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非遗之都”。人们普遍认为,“非遗”是世界的。然而,“非遗”更是本土的,对成都享誉全国的乡村旅游而言,也需要借力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特殊遗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然的特殊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活态性、地域性、民间性等方面。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
主要包括六大类:一是口头传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的载体的语言。二是传统表演艺术。三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是有关自然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五是传统技艺和经验,如传统的生产技术、医药、体育健身活动等。六是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乡村旅游中“非遗”的存在空间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这需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发挥旅游资源中文化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非遗”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在世界各地迅速展开。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非遗”抢救和保护工作也就势在必行。通过乡村旅游科学、合理的方式来保护“非遗”,能够使珍贵的“非遗”能够完善的保存下来,同时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能够反哺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从远处说,“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近处说,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非遗”保护和传承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转移富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由于乡村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外出,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出现,而现目前乡村也是犯罪率比较高的“重灾区”,缺乏文化的熏陶,让乡村沦为文化的“沙漠”,不利于乡村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所以“非遗”保护和传承,加速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坚守文化基石,对于乡村来说意义非同小可。

㈤ 乡村旅游有哪些类型

1、按核心资源分
传统观光型:以不为都市人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摘、观赏, 享受田园乐趣。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在城内或郊区等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能为城市提供时鲜产品,又能结合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
休闲度假型: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草原、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领略自然生态、住宿度假等多种休闲度假活动。
2、按地理位置分
城郊型:位于大中城市附近,为满足城市巨大的旅游需求,在原有农业和现代农村聚落景观基础上,以现代科技、现代美为主要特色。
边远型:距离城市较远,一般交通不便,大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发展相对滞后。
景区边缘型:位于著名风景区的边缘,大多依靠现有的旅游资源,采取与景区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旅游。
3、按村落形态分
水乡型:村落内水系纵横,建筑大多临水而建。如江南水乡村落上海嘉定区毛桥村、金山区画村等。
山地型:村落依山而建,有明显地势落差。如浙南山区的丽水松阳县安民乡村;还有部分少数民族村落,如浙江桐庐莪山“畲乡山寨农家居”等。
荒漠型:村落大都位于高原,濒临荒漠或位于荒漠之中。如陇东黄土高原区的窑洞民居,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村落等。
滨海型:村落位于海边,充分利用渔村特色。如上海崇明岛前卫村、瀛东村、三门三特渔村、舟山沈家门渔港等。
草原型:村落位于平原或高原地带的广袤草原之中。如张北坝上草原的欧式风情度假村,还有内蒙古及西藏自治区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草原度假村落。

㈥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4分
人文第一第三城市(4分)
(2)
3分
乡村旅游景观与城市景观差异大,特色明显;乡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环境质量比城市高;交通通达度日益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普及。(3分)
(3)
2分
乡村旅游规模小,旅游线路短,旅游资源类型单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多以本地为主,距离近。(2分)
(4)
5分
有利: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答对3点得3分)
不利:物价上涨;导致文化资源被不正当的商品化;造成文物古迹的损坏。(答对两点得2分)

㈦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乡村游主要是田园风光游,侧重于玩耍。
农业游是农业成果观光和农业劳动体验,侧重于参与体验。
民俗游是观光体验民间风俗。
三者联系较密切,可以综合开发。

㈧ 打造乡村民宿旅游需要什么条件

打造乡村民俗旅游需要条件,首先民宿所在的地方要风景优美,或者有些特点。同时要有温馨的,干净的房间,特色的菜肴,还有方便的交通等条件。

㈨ 民俗文化怎样与乡村旅游规划相结合

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规划相结合,可以考虑规划成民俗风情小镇,像贵州梵净山傩仪风情小镇那样,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挖掘了贵州铜仁地区的“傩文化”这种特有的古老文化,将它与梵净山的神秘联系起来,打造出一个以傩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小镇,其物业主要以商铺、客栈、酒店为主。也有珍藏梵净山珍惜野生动植物标本的珍惜动植物博物馆等文化参与、娱乐体验设施。通过提炼和演艺傩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转变形成大众类的旅游产品。同时发掘贵州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点缀其中,形成一个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参与的大众游憩场

㈩ 民俗文化怎样与乡村旅游规划相结合

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规划相结合,可以考虑规划成民俗风情小镇,像贵州梵净山回傩仪风情小镇那答样,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挖掘了贵州铜仁地区的“傩文化”这种特有的古老文化,将它与梵净山的神秘联系起来,打造出一个以傩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小镇,其物业主要以商铺、客栈、酒店为主。也有珍藏梵净山珍惜野生动植物标本的珍惜动植物博物馆等文化参与、娱乐体验设施。通过提炼和演艺傩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转变形成大众类的旅游产品。同时发掘贵州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点缀其中,形成一个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参与的大众游憩场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