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旅游城市
❶ 中国最美的六大古镇是哪六个分别在哪里
1、中山古镇。中山古镇位于重庆江津区南部的笋溪河畔,历来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重庆綦江、四川、贵州、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交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用品从水路运到该镇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进行交易。
2、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又名大研镇,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
3、乌镇。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4、和顺古镇。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
5、古北水镇。北方历来缺水,要打造江南水镇景观谈何容易。不过,在北京古北口,靠司马台长城之古韵,借鸳鸯湖水库之碧波,打造乌镇西栅的那帮团队,硬是将江南水乡搬到了北京。
6、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系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
❷ 全国排名前十的5A景区有哪些
全国排名前十的5A景区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区、黄山市黄山风景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八达岭长城。
1、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康熙四十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把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❸ 请给我推荐一下7、8月份国内旅游的经典线路: 大概2-3个景区,可以跨城市。优先考虑三峡、九寨沟等景点。
重庆,九寨沟,若尔盖,峨眉乐山等,均可安排合理的线路。
九寨沟自由行网,根据您的要求,合理预算,打造完美的自助游!
❹ 中国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有哪些
中国的十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1.威海。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恰好处在中国南北平分线上,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威海拥有中国城市中最长的海岸线,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及沿海旅游城市。2006年,威海被联合国授予“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荣誉。威海,不仅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同时也是“欧洲旅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
(4)中国典型旅游城市扩展阅读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宜居城市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
“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80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60以上、80以下的城市,称为“较宜居城市”。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60以下的城市,称为“宜居预警城市”。
❺ 国内12月去哪旅游最好
12月可以去长白山、海南三亚、玉龙雪山、厦门、香港等地方玩。
1、长白山
长白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景区是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长白山12月份已经正式进入寒冬,正是赏雪,玩雪的季节!冬季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壮观景色就是雾凇!寒江雪柳,把您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❻ 1、请简述我国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列出不同时期典型旅游城市及其特点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位于长江、巢湖流域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5500年。考古专家认为,凌家滩在远古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并具备了初级的城市规划水平。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据传夏的第一个统治者禹,在嵩山之阳修筑城池,建立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作为都城。夏王朝实施的分封制,使封侯逐渐具备了影响管理分封地域的能力,纷纷筑墙围城,由此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很多作为统治中心的早期城市,形成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记载当时已经有了100多座城市,分布范围从黄河两岸向南向北扩展。现在长江流域许多著名城市,如苏州(吴)、成都(蜀)等,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史记》记载,当时的齐国国都临淄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该城由大、小两城相套构成。大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城围约12公里;小城是宫殿区,位于大城的西南角,呈长方形,南北、东西长各约1.8公里和1.23公里。有7万多户居民,人口约在20万人以上。
学术界一般把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1)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各行政中心都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建立起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统治中心——城市系统。秦始皇强化中央集权,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广修道路,沟通各地陆路交通,这些措施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秦朝鼎盛时期约有800到900个城市。首都咸阳的人口规模达80万之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城市的空间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推进,拓展了沿运河、长江两条城市的发展轴线。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汉族大量南迁与汉族政权南移,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梁武帝时(公元502~548年),建康(今南京)“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总人口逾百万,是我国都城发展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隋、唐时期隋唐两代是中国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隋统一中国后,开辟运河贯通南北,密切南北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为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运河沿岸,因南北航运而使一批运河沿岸城市兴起,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为“四大都市”。
(4)五代、宋、元时期该时期城市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达40多座。中国目前的历史名城大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大的转折。北宋以前城市“坊”、“市”分区,即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区分。北宋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打破。北宋都城汴梁(开封)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汴梁位于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点。
(5)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的时期。明代全国共有大中城市100多个,小城镇有2000多个。特别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地建设了北京城。成为中外历史上的经典的城建之作。明、清两代出现一批专业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业为主的景德镇,在明时人口已达10万,清初已扩大到方圆10余里。清代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所描绘的就是乾隆时期苏州城外塘路市面的繁华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