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城市群及特色旅游
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群的中心A、B、H依次为______A.宜宾、武汉、上海
(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的攀枝花.长江沿江地带已经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它们是以A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以B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H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以F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长江C三峡水利枢纽于2009年竣工,总装机容量为1 82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D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每年4至9月份为汛期,湖水上涨,最大面积达4 600平方千米.
(4)黄河③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④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
(5)②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④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河水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6)③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故答案为:(1)B;(2)三峡;(3)D;(4)D;(5)C;(6)黄土高原.
Ⅱ 首都城市群怎样!有哪些旅游景点!名胜古迹!
长城中外闻名,中国很多地方有长城,国内最著名的名为八达岭长城,国外最著名的名为慕田峪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达岭作为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1991年12月,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揭晓命名大会上(全国候选景点94个,回收有效选票48万张),八达岭因其景点着名,以37万张的绝对多票数,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2007年5月8日,八达岭长城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Ⅲ 南昌最值得去的景点有哪些
南昌最值得去的景点有滕王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绳金塔、秋水广场、潘阳湖等。
1、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2、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占地面积5903平方米。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5、潘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 、 吞吐型 、 季节性重要湖泊。
Ⅳ 用5句话介绍一个你旅游过的城市带中文翻译
Last year I travel with my mom and dad, Sanmenxia, Zhengzhou, Luoyang shangqiu in Anyang.
Ⅳ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路径研究作者是谁
摘 要: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长江中游各城市旅游合作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资源赋存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效率,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7222192.htm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一、前言
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之后,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即区域协同与跨区域合作竞争的新时代,区域整合体成为旅游业竞争的基本单位。在具体实践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旅游区域一体化“三驾马车”。与此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第四擎”,旅游经济增长快、发展空间巨大,旅游发展潜力日益显现,但是旅游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长江中游城市群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联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经历了从“中三角”到“中四角”再到“新中三角”的空间演绎格局[1]。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资源,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整合是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措施,实行资源整合,是培育旅游核心品牌,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国乃至全球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概况
(一)研究区域界定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武汉城市圈( 武汉、黄石、黄冈、咸宁、鄂州、孝感、仙桃、天门、潜江) 、襄荆宜城市带( 襄阳、宜昌、荆州、荆门) 、环长株潭城市群( 长沙、岳阳、株洲、常德、益阳、湘潭、衡阳、娄底) 和环鄱阳湖城市群( 南昌、九江、鹰潭、上饶、景德镇、新余、抚州、宜春、萍乡、吉安市部分县区) ,涉及3 省 31 市,国土面积约 31.7 万平方公里,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特大城市群之一[2]。
(二)区域旅游资源禀赋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之一,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鲜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数量多、种类全、分布广、品质高,散发着独特的魅力[3]。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自然资源类型中,各种构景地貌多彩多姿,名山大川交相辉映,不仅有大别山,庐山、三清山,衡山等名山,也有东湖、洞庭湖、鄱阳湖等秀美江湖。区域内河、湖、潭、池、泉,形态丰富,品种多样。区域历史遗迹众多,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蜚声海外,湖北大别山区、红安麻城、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以及董必武、李先念,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人的故居是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湖北拥有的名人屈原、王昭君,湖南拥有名人曾国藩、齐白石,江西拥有名人陶渊明、王安石等,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为区域旅游增色良多。区域内现代城市景观丰富,现代科技园区、人工科技场馆、名校名气等构成较为成熟的科教旅游资源。
截止到2014年末,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有世界遗产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处,5A级景区17处,4A景区154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
目前,武汉城市圈、襄荆宜城市带、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总体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处于发展较快的行列,拥有一批开发比较成熟的景区,三大名楼、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以及三峡等在海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旅游产品也日臻成熟。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推进,三省旅游产业的融合步伐加快,在客源互送、营销推广、线路设计等具体事项上加以突破,并利用高铁及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整合有效的旅游资源。2013年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共同发布“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主题旅游产品。此后各城市分别在北京、重庆联合开展旅游推介,推进“美丽中三角”之旅,并开发以三城旅游为主的名人寻踪游、历史文化游、休闲欢乐游等主题产品,以及名山名楼名湖游、红色故里经典游、世界遗产探秘游等众多专项旅游线路产品。区域旅游的有效合作,倍数级的打造出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产品的强强连着、差异互补等形成了大量的旅游产品组合,致使大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成效颇丰。
(二)劣势
湘鄂赣同处中部地区,人文经济以及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旅游资源虽丰富,但山水、人文古迹等旅游产品的雷同现象和可替代性较强,将旅游资源变为高品位旅游产品的效率并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就外国游客对中部地区旅游产品的认知度而言,以三峡和武当最为知名,其他景区的知名度仍不高,尚缺乏能够享誉国内外、竞争力强和代表长江中游城市群特色的创新品牌。
同时,区内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影响,城市群内旅游景区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格局特征,导致区域旅游存在同质化竞争,缺乏内涵式发展。区域内一些旅游景区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利用以及景区之间的恶性无序竞争造成对旅游资源的肆意破坏,影响区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另外,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区内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组合限制了区域旅游合作纵深发展,资源深度开发仍不够,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不能适应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机会
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中部地区的经济迎来了较快的发展,至2009年武汉、长沙、江西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中三角”的口号慢慢提出。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中提出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区区域”。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旅游业的深度合作,联合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可以说,近几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引导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环境。区域内各旅游企业也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加强沟通。2012年2月湘鄂赣旅游部门签署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后,中三角旅游一体化正式起航。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供保障。区域内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建成。城市群内部城市“三小时高铁网”的推进进一步加快了长江中游交通圈的建设,对游客量增长将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四)威胁
环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周,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成渝地区、西北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起步较早,发展的较为成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区域抱团宣传促销虽在积极推进,但旅游节亮点不足,旅游一体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旅游企业如景区、旅行社等主体参与不多,在宣传促销上没有形成合力,缺乏整体性,实质性成果不多。另外,区域内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游的配套水平较低,影响长江流域区域一体化进程。
四、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优化路径
(一) 深度整合资源,打造核心旅游品牌,构建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总体定位为指导,以各地区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为依托,分区定位,各有侧重,实现旅游产品错位竞争。武汉城市圈可依托长江、黄鹤楼、大别山等城市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科教旅游等;长株潭城市群依托洞庭湖、橘子洲、韶山等旅游资源,重点山水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环鄱阳湖城市群依托洞庭湖、庐山、三清山等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为内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
在现有“灵秀湖北”、“江西风景独好”、“锦绣潇湘”三省自己的旅游形象上,结合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发挥长江水道和高铁优势,整合发展长江三峡―荆州―长沙―洞庭湖(岳阳楼)―武汉(黄鹤楼)―九江(庐山)―鄱阳湖―南昌(滕王阁)沿江旅游线路,共同打造高铁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路线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
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提升改造,优化区域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型,积极开发各类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题旅游产品。继续推动红色旅游、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宗教文化,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突出内涵式旅游发展。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动绿色生态旅游、水上旅游,增加游客山水休闲体验。推动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旅游产品转化,推出休闲农业游、乡村旅游。促进文化、商业、体育等行业及部门与旅游充分融合,创新旅游产品,发展文化创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蜜月旅游、绿道自驾、低空旅游等。利用智慧旅游新业态,挖掘大数据,通过分析游客的旅游信息创新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二)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1.政府主导,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体规划与开发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打造一个深化区域合作,政府牵头,企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在对旅游资源类别、品位、地区以及客源市场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旅游资源规划,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确定旅游开发项目,并结合各地特色文化对各地区旅游发展加以定位区分,以避免无序竞争,提高旅游发展效率。同时,加强政府导向性投入,规划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规划,加大旅游交通的规划和协调力度,加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通达性,降低区域间旅游交通成本。
2.整体营销,加大企业整合力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联合营销成为开拓及占领旅游市场的有效途径。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合营销多以政府牵头,联合推介的形式进行,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以景区、旅游企业为代表的的旅游目的地的联合营销,强化企业参与,形成“区域联合、行业联合、企业联合”的全方位的旅游营销体系。
同时,联合营销的重点是要以区域品牌为核心,并形成区域大品牌链接各地旅游小品牌的多层次营销产品,以增强市场冲击力。利用国内外旅游媒体,选择与发展较成熟的旅游集团合作等形式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并发挥网络营销优势,利用微博营销、网络团购等宣传区域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产品。
3.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在发展智慧旅游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必须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要求各政府部门联合推进建设旅游信息系统。一方面,在各城市旅游交通枢纽如车站、机场、码头以及主要旅游景点、市中心、主要商圈、各星级饭店等设置电子化终端设施,提供电子导游、电子支付景区门票、参团订车等便捷化服务,让游客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旅游景区的有关信息。
另一方面,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旅游景区介绍、旅游信息发布、企业宣传营销、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采集、投诉受理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并将各旅游企业网站、各省份旅游网站与之相联接。
另外,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优势,加大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构筑“中三角数字化旅游”。在区域内各重点景区,尤其是4A、5A景区,实现WIFI全覆盖,同时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APP,实现旅游预订、资讯发布、虚拟旅游、网上景区等功能,并强化数字化监控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滨,邓祖涛.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 经济问题,2015(9)
[2]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2015
[3] 胡露露.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 拓庆阳. 陕西省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的区域差异评价[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5
[5] 薛增峰. 青岛西海岸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研究 [D]. 云南师范大学,2014,9
Ⅵ 沿淮城市群的黄淮海平原旅游区
1.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围绕皖西北魏晋文化旅游区建设,着力打造亳州老庄文化、魏晋文化、中草药文化、酒文化和原始文化等5个文化旅游品牌。围绕皖东北宿州楚汉旅游区建设,着力打造楚汉文化、奇石文化、黄河故道文化和军事旅游文化等4个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淮河阜阳段特殊地位和抗洪知名度,科学合理开发淮河沿线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从阜南县王家坝风景点开始,经南照古镇、古清凉寺、八里河风景区、临淮岗坝区、赛涧流泉牧野、寿州古城,至焦岗湖旅游区的淮河风情观光带。
充分结合淮河沿岸的众多历史遗迹和历史事件,开发淮河淮南段和蚌埠段旅游资源,打造淮宿地区淮海战役旧址红色旅游景点,重点推动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谯城商埠老街巷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到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2500万人次。
2.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高起点规划旅游业发展。立足旅游消费需求,抓好旅游点的建设、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遵循“尊重历史、保护环境、发掘文化”的原则,重点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动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上规模、上档次。
加快旅游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进入景点的交通,加强县乡道路建设。注重发展餐饮业,从传统饮食中吸取营养元素,创出品牌。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
Ⅶ 宝鸡一日游景点都有哪些值得推荐
宝鸡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宝鸡有很多旅游景点,如果第一次去的话,建议去以下几个旅游景点:
第四个旅游景点是法门寺。法门寺是全国闻名的一个寺庙,该寺庙始建于东汉年间,到了唐代,成为了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成为了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据历史记载,当年印度的阿育王为使佛教发扬光大,将佛祖舍利分送给各地,凡得舍利处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门寺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总而言之,以上几个旅游景点就是宝鸡非常著名的景点。
Ⅷ 长三角旅游攻略有哪些
长三角地区很大,首先你要确定旅游的意图,偏向与老街,小镇,山水风景区还是繁华都市,购物消遣一类的。
下面 我就分别推荐几条旅游线路给你
山水,名胜古迹推荐去九华山和杭州西湖(三潭映月、白堤、苏堤、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等)此外应该去岳飞庙、虎跑泉、六和塔(著名历史文化遗迹,且可观钱塘江大桥和江景)、灵隐寺,这几个是杭州的著名景点,然后到苏州看园林,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有佛教信仰的可以到普陀岛
欣赏城市风光、购物消遣无疑要选择上海了,上海南京路、豫园、徐家汇、黄浦江外滩、东方明珠、外白渡桥都是一流的购物消遣之地,上海的夜景也是非常漂亮,值得逗留一晚的
如果喜欢清净小镇,看看小桥流水人家,推荐去西塘、乌镇、周庄,景色十分怡人,让人流连忘返
长三角旅游业十分发达,可临时找当地向导,交通四通八达,距离很近,希望您旅途愉快。
Ⅸ 举办美食旅游文化节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首先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拉动消费推动生产, 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生活, 在文化上 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利于人际交流,发展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