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修学旅游的地方
A. 中国有修学旅行吗
中国没有修学旅行。
修学旅行是日本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一环,它是文化教专育交流的旅属游行。修学旅行目的地有国家之间,也有地区之间。日本修学旅行源于1882年,那时老师组织学生们参观东京、上野召开的"第二届实业发展促进博览会",这也成为了后来"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团体旅游"活动的开端。而"修学旅行"一词则在第二年长野师范学校(现信州大学)举行的类似活动中被命名,这次活动备受关注,并于1887年(明治20年)4月20日发行的《大日本教育杂志54号》上发表,该词汇从此被人们使用。
修学旅行以学习为目的,学生更容易从旅行中学到知识。日本的修学旅行因学习的内容不同被细分成若干类别,比如历史学习,主要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旅行多去京都、奈良和东京等地,这些地方古迹多。还有体验大自然的森林修学旅行和农业修学旅行等。
B. 苏州修学旅游有哪些
苏州大学
C. “修学旅游”这个概念具体怎么解释
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出门旅行(没有父母的陪伴),在旅途中靠自己的能力和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处理各种问题,这本身就是是一种学习
D. 修学旅游有哪例子
其实就是在旅游的过程当中进行学习,或者说以学习某类东西为目的,进行的旅游过程,跟游学的概念类似.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E. 关于英国修学旅行
贵了
我同学去了一个月才20000人民币
F. 修学旅游市场分析
一、出境旅游者人数
1.出境旅游人数发展趋势
2000年日本出境人数为1781.9万人,比上年增长.9%,增长146万人,比1997年的1680万人增加了100万人,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自1964年取消对海外旅行的限制后,在1965年出现了第一次海外旅行高潮,达到了15.9万人;1970年大型喷汽式飞机的使用使当年海外旅行人数达到 66.3万人,比上年增长34.6%;1971年出现第二次海外旅行高潮,达96.1万人,比上年增长44.9%;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当年的赴海外旅行人数比上年仅增长2%,结束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出境人数为 233.6万人;之后进人平稳增长阶段。到 1980年遇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当年出境游人数比上年减少 3.2%,为 390.9万人;1986年日元升值带来了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当年出境人数达551.6万人,比上年增长 11.5%;次年又增长 23.8%,达682.9万人;第三次旅行高潮因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结束,当年出游人数下降3.3%,为1063.4万人;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使当年出游人数增长13.8%,为1357.9万人;1995年日元汇率达历史最高点,出游人数为1529.8万人,增长12.7%。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日本出游人数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和交通状况。无论如何,持续或高速增长是日本出境游市场的总趋势。
2.各县的出游人数及出游比例
秋田县、山形县和新渴县的出境游人数在1999年均是负增长,在2000年实现了正增长。2000年各县的出游人数增幅为5%-16%,显示出全国范围的增长趋势。大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自1994年关西机场投人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阪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 15.6%。
2000年日本各都道府县中出国旅游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数(8.9%)的有北海道、福岛、群马、石川、福井、山梨、长野、歧阜、静冈、爱知、三重、滋贺、奈良、鸟取、冈山、山口、德岛、香川、高知、福冈、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冲绳。
对出游比例的分析显示,2000年全国的出游比例为14%,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对各县数字的分析显示,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秋田县最低,为4.2%。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结果显示大都市地区出游比例高,日本各地区出游比例差距明显。
3.各月出游人数
2000年除1月外各月人数均比1999年有所增长。l月因千年病毒影响下降1.3%。以前游客较少的月份 4月5月在月、10月、11月出游人数有所增长,出游高峰月份( 8月3月)峰值减缓。
4.各机场出境人数
机场离境的分析显示,5l%的游客,即908.8万人从成田机场出境;26.l%的游客,即464.7万人从关西机场出境;近80%的游客从上述两个机场出境。名古屋机场出境172.8万人;福冈机场出境94.l万人;上述4个机场共出境1640.3万人,占92.l%。
所有4个机场出境人数均有增长,成田机场增长7.6%;关西机场增长9.9%。所有机场(高松机场除外)的正常国际航班均比1999年有增长。
5.出境旅游者的目的地
对2000年出境旅游市场的细分显示,47.6%的游客去了亚洲(比 1999年增加 2个百分点),31%去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去欧洲的占13.3%,去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占7.l%。
去往亚洲的游客人数增长了13.6%,去往欧洲和中北美洲的游客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6%和4.3%,转变了前一年的下降趋势;去往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游客与1999年基本持平。
连续两年韩国都是日本游客的第一目的地,2000年达247.2万人,比上年增长13.2%;去往中国的游客为220.2万人,增长18.7%,取代美国大陆成为第二目的地;之后是美国大陆和夏威夷,增长率只有5.6%和1.7%。
去往亚洲的游客继续保持着高增长,中国香港增长17.7%,泰国增长13.2%,新加坡增长8.4%,中国台湾增长11.l%。
1997-2001年日本出境、来华及来京旅游者人数
出境人数来华人数(人)来京人数(人)来华占出境%来京占来华%来京与上年相比%
1997 16803000 1581747 430439 9.4 27.2 0.22
1998 15806000 1572054 435156 9.9 27.7 1.10
1999 16358000 1855197 456451 11.3 24.6 4.89
2000 17819000 2201528 543319 12.4 24.7 19.03
2001 2385700 506662 21.2-6.75
二、海外旅行方式
1.市场组成与规模
据"海外旅行状态调查"对2000年出境游客的目的和性质的调查(答卷者按性别、年龄、就业状态、婚姻状态和其他标准分成12组),中年男性组所占份额最大,为18%,其次为已婚男性和中年女性。2000年,60.4%的答卷者出行1次,26.1%的答卷者出行2次,平均1.7次,多次出游率比上年有所增长。市场细分显示,中年男子出游次数最多,为2.3次;其次是已婚男子1.8次;单身男子和老年男子都是1.7次。6%的游客是初次出行;16%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16%是第四次或第五次旅行;20.4%是第六次至第九次旅行;40.2%是第十次或更多次;平均为第 12.2次。
2.旅游目的地与市场
东亚地区如韩国是大众趋向,但对中年男性市场显示出不均衡性。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趋向于欧洲,有很强的偏好性。单身男性和已婚男性去美国西海岸的比例较高;家庭主妇去澳大利亚、夏威夷、关岛、塞班的比例较高。
来中国的游客中,中年男性占30.7%;老年男性占15.l%;中年女性占10.8%;老年女性。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均占8.8%;未婚女性、女学生、男学生、职业妇女、家庭主妇分别只占4.4%、2.8%、2%、1.6%和 1.2%。
去往欧洲和俄罗斯的以老年、中年和单身女性居多,家庭主妇、单身和已婚男性较少。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喜欢海滨度假地,如夏威夷、关岛和塞班。男学生去大洋洲的比例高。女学生、单身和已婚男性去美国大陆的多。
3.旅行目的
2000年主要的海外旅行以旅游为目的,占65.8%(含蜜月旅行);商务旅行占11.5%;探亲访友占6.l%。1997年以来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比例从70.4%开始下降,商务出行比例上升。70%的女性游客(女学生除外)和老年男性游客的出游目的是旅游;男女学生修学旅游的比例超过15%;3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中年男性是商务旅行。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访问美国大陆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探亲访友的比例达13.8%。
4.旅行时间和住宿地的数量
海外旅行l-4天的占22.3%;5-7天的占35.9%;8-14天的占33.6%。大部分出游5-14天。尽管如此,4天以内的短途旅行年年增多。超过15天的长途旅行和最近流行的5-14天旅行呈下降趋势。
5.在目的地的活动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购物占58.5%;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占58.1%;参观文化和历史古迹占44.6%;之后是品尝美食和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近年来,购物、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一直是海外旅行的主要活动,购物跃升为首位。赴韩国和亚洲国家旅行的增多导致了购物活动的增多。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等观光活动占很高的比例。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休闲比例高,占40%。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日本游客在中国旅游景感兴趣的是文化遗产,主要以万里长城和故宫为代表;其次是大自然馈赠的众多自然遗产,山水风光、自然风景;各地有特色的美味佳肴,对于日本游客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外,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华丽的民族歌舞和各种戏剧为代表的娱乐,作为中国旅游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据日本旅行业协会调查,近80%的旅华日本游客集中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旅游,其余的约20%则以中西部地区为目的地,这其中又有80%到西安旅游。来中国的游客中,82.l%是历史文化观光;64.3%是自然风景观光;44.6%是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33%是品尝美食;31.3%是购物;观看戏剧、表演、音乐会和电影的占17.9%;休闲的占5.4%;探亲访友和打高尔夫球的各占3.6%。
6.旅行花费
2000年海外旅行人均花费30.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l.7万日元。总花费中含参团费16.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8000日元);5万日元当地旅行费用,含当地食宿、交通费(下降9000日元);7.5万日元购物支出和 1.4万日元杂费。 1997年以来参团费和当地旅行费用连续下降,购物支出从1999年的占23.l%上升到24.4%。2000年赴中国的游客参团费占总花费的63.2%;购物费占26.4%;当地旅行费占8%;其他费用占2.5%。日本游客在华购物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茶叶/食品,占 18.6%;丝绸/服装/棉毛织品占 14.2%;纪念品/手工艺品占 12.8%;中成药/保健品占10.7%;酒类/香烟占9.7%;字画/文房四宝占7.4%。
7.目的地与重游者
赴夏威夷和美国大陆的重游率最高,分别为63.1%和59.8%;重游3次或以上的占40%。重游率次高的是东亚、中国和欧洲/俄罗斯。调查问卷显示,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
三、旅行动机与旅行社的选择
1.海外旅行动机
调查显示,到海外旅游25.9%的人是出于对目的地的向往;20.l%是出于家庭或朋友的邀请;19.4%拥有假期;15.7%经常旅行。出于对目的地向往的老年人最多,占40%;其次是男学生、中年妇女和单身妇女,占30%。拥有假期是单身女性、职业女性和单身男性的主要出游动机;学生和中年妇女受家庭或朋友邀请的比例较高。不同的细分市场显示出不同的出游动机。
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大因素是阅读小册子和受亲友的推荐。传媒影响也起了一定作用。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15.2%是其他;6.3%没有回答。
制约海外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第二位要素是卫生条件,第三位要素是对餐饮卫生、旅游购物环境的放心,第四位是住宿饭店、客房情况,如卫生间、浴室、床单的卫生状况,第五位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2.来中国旅游的原因
日本旅华客源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交往。日本社会在众多领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今日本社会依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目前,大部分日本访华游客是中老年客源层。这一客源层的特点是:对学习非常热心。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日本接触、了解中国诗歌、电影、音乐、戏剧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在这样一个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所认识,又非常向往的外围环境完善以后,游客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对粗泛的解说是不会满意的。满足日本游客的求知欲望,就要求导游员掌握较深的文化知识和日语能力。
3.选择旅行社
通过旅行社预订的占44.l%;通过邮寄或电话预订的占21.9%,两者合计为66%。通过因特网预订的只占3.2%,上一年占1.4%,有显著增长。单身男性用因特同预订的较高,占7%。人们出游愿意选择旅行社,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是"提供满意的旅行"。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是包价旅行,占50.8%;其次是自助旅行,占34%;团体旅行占7.8%。与上年相比,自助旅行的下降了,包价和团体旅行的略有增多。女性选择包价旅行的多,超过60%(不含女学生)。男性自助旅行的多,超过40%(不含老年男性)。中老年旅游者选择全包价旅行的多,老年人高达80%。女学生、青年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选择自由行程的超过60%。赴中国旅行的包价旅行占39.5%,自助旅行的占36.8%;团体旅行的占10.8%;其他占9.4%。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
四、今后海外旅行倾向
1.海外旅行需求
调查显示,希望赴海外旅行的人占66.8%,比上年增长3.4%。明确在当年旅行的占26.2%,比上年增长0.3%。被动旅行的(例如回答如有机会的)占40.7%,增长3.8%。否定回答的(不是很想去和不想去的)占24.5%,下降0.6%。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和18-39岁的女性的80%有出游兴趣。女性出游兴趣较强,40.8%的单身女性和46.4%的已婚女性(18-39岁)有出游兴趣。单身男性的出游兴趣较低,持否定态度的占19%。在40岁以上者中,男性、女性倾向相似,否定回答的占30%,肯定回答的占20%,被动需求的占40%。
2.阻碍海外旅行的因素
37.5%的没有出游需求的人是考虑安全因素;考虑语言障碍的占33.9%,下降了7个百分点。其他阻碍因素有不喜欢当地饮食、健康因素、不喜欢乘坐飞机、费用过高等。
3.旅游目的地倾向
多项选择调查显示,自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占5l.4%)和夏威夷(占50.8%)一直是主要的旅游倾向。排在第3-6位的是加拿大、瑞士、意大利和法国。1996年以来这4个国家都是受欢迎地区,各占约40%,四者之间的顺序有所变化。中国在1999年排在第16位,占21.8%;2000年排在第17位,占22.5%;2001年排在第15位,占21.9%。
4.旅行方式倾向
对"旅游次数"的重视超过了"行程长短"。倾向于较少的旅行伴侣,而不愿随大旅行团。讲求住宿设施的质量与状态,而不是仅仅满足居住舒适。希望餐馆豪华而不仅仅是在当地人吃饭的地方。上述一切反映出人们在追求高档次的旅行。希望"旅行伴侣越少越好"和"方便的包价旅游"的超过70%。18-39岁的已婚者只希望停留l-2地;男人倾向于旅行次数少而停留时间长;女性希望停留时间短而出行次数多。除单身男性外,80%的人希望包价旅行;单身男性的此一比例不到60%,他们更愿意自己安排行程。18-39岁年龄组中,男人希望获得"当地的体验";女性希望"享受旅行伴侣"。40岁以上的已婚者中,情况刚好相反。
五、加强日本客源市场开发的对策
1.应重视青年女性游客市场的开发
在2000年的 1782万出境旅游者中,男性为 953万人,占 53.5%;女性为 829万人,占46.5%。男性年增9.5%,女性年增8.2%。就市场规模来讲,占份额最大的仍是20-29岁的女性游客,为265万人。2001年l-11月日本来华旅游者中,男性占73.5%,女性占26.5%。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占出境旅游者总数的比例,具有市场开发的潜力。
2.重视回头客
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日本游客尤其是中老年游客很喜欢重游。提高重游率一是要注重产品的质量,树立好的信誉;二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吸引回头客。
3.开发以旅游为目的的市场群体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商务旅游是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也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弹性最大,要加强这一层次的宣传促销。
4.针对日本各区域进行重点促销
大东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年出国人数为278.3万人次,占总量的 15.6%。自 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皈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15.6%。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所以,大都市地区应作为我们市场开发的重点地区。
5.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购物占58.5%。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增加购物消费,一是要开发女性市场,二是要保证旅游购物的信誉和服务。
6.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
中国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我们应增加游客在京的活动内容并重点宣传,如品尝北京美食,欣赏京剧,来北京购买特色商品等。
7.开发修学、蜜月旅行
从出游目的上看,海外修学旅行花费最高,为48.9万元;其次是蜜月旅行,为46.5万元。因修学旅行的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当地旅行花费和其他花费上涨。要加强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8.加强宣传品制作
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因此,注重宣传册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宣传能起到好的效果。
9.做好对旅行社的工作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中东/非洲的包价旅游和团体旅游所占比例高,合全包价旅游在内,比例超过80%。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所以旅行社仍掌握着来华的大部分客源,做好旅行社的工作意义重大。
10.增强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从今后的趋向看,"欣赏自然景观"和"参观历史遗迹"是总的旅行目的。40岁以上的已婚者修学旅行的偏好较强,含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18- 39岁的已婚者休闲旅游的较多。单身男女更希望接触新的文化,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女性购物需求较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G. 修学旅行说的啥
修学旅行是日本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一环,它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旅游行。修学旅行目的地有国家之间,也有地区之间。
日本学校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多彩,称为“部活动”,其中又以体育类的“部活动”为多,主要开展的项目有田径、棒球、排球、足球、网球、游泳、弓道、剑道等项目。上学期间,学生每天下午3时之后基本上都会参加自己的“社团活动”。 而到了放假的时候,初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们还会继续参加“社团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会从5月开始主要集中精力为考高中和大学做准备。
除了“部活动”以外,日本学生在假期还喜欢去修学旅行。修学旅行以学习为目的,学生更容易从旅行中学到知识。日本的修学旅行因学习的内容不同被细分成若干类别。比如历史学习,主要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旅行多去京都、奈良和东京等地,这些地方古迹多。还有体验大自然的森林修学旅行和农业修学旅行等。
另外,日本每年约有近200个学校、约4万名学生到中国修学旅行。
H. 什么是修学游
修学游,是指由学校或者学生组织地、有计划地出游修学旅游活动。此种旅专游活动不仅让学属生学玩两不误,而且让教育和旅游两个产业和市场也相得益彰。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出游的修学旅游十分盛行,并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规定,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完成在本国或国外的修学旅行。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明确将修学旅行及其载体青年旅舍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法,对修学旅行的课程、方式、时间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I. 修学旅游的简介
孔子以周游列国著称,他曾率领学生在艰难困顿中遍踏山川都邑,广求知识,丰富阅历,考察政风民情,宣传礼乐文化长达14年之久,堪称世界修学旅游的先师和典范。中国历代王朝接待来自欧洲、日本、琉球、俄罗斯、高丽、交趾等国人员来华修学旅游。盛唐时期,来华修学旅游盛极一时,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19岁在长安太学学习,后中进士第,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玄宗喜其才赐名晁衡[1],在华修学、旅游共53年,著有《古今集》传世;唐玄奘西天修学旅游取佛经也流芳千古;此后的马可·波罗在元朝任职、游学17年,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清雍正六年(1728)还在国子监中设俄罗斯专馆;陶行知也倡导修学旅行,并积极推动“新安小学长途修学旅行团”作全国性旅行,一路修学,一路放映抗日救亡电影,卖进步书报、演讲、劳军,成为当时闻名国内外的“新旅”,他和田汉共同作词的“新安旅游团团歌”成为30年代的著名歌曲[2]。
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代西方哲人、科学家、社会学家的求知修学旅游最早在此兴起。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等等圣贤都是在周游列国的交流、考察、讲学中形成著作和学术思想的。欧洲修学旅游的高潮兴起于17世纪的“大游学”(grand tour)运动,起初是英国、德国的贵族子弟到法国和意大利求学的“漫游式修学旅游”,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在英国,年轻人一到中学毕业,不等投考大学便被送往外国旅行,这已成为日渐浓厚的社会风气。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年轻人完成旅行归来之后会有很大的长进”。游学者一边游历名山大川、古城遗址、文化古迹,一边学习语言、文化、社交艺术、礼节礼仪等,游学人群逐渐扩大到了成年人,并且成为知识阶层和社会上层的一种生活方式[3]。至今,在英国仍然流行高中毕业后让学生们休学一段时间,开展旅游等社会活动的做法。 但是“修学旅游”一词却源于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鼓励修学旅行,它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生每年要在本市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初中生每年要在全国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高中生每年则要在世界范围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谓之“修学旅行”,1998年海外修学旅游学生达1 5万人。如今,学生有组织和有计划的修学旅游,成为发达国家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据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国际学生旅游联合会统计,90年代初, 该会每年就售出专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旅游优惠卡1 5 0多万张[4];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明确将修学旅行及其载体——青年旅舍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法,对修学旅行的课程、方式、时间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2.我国修学旅游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加,作为一项有特色和有意义的专项旅游项目,修学旅游呈现出进出两旺的势头。本文以入境、出境和国内修学旅游三个大类分别介绍其现状:
(1)入境修学旅游。成为我国目前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市场之一。1)从资源的角度看,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以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为主;2)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修学旅游品种多种多样,如苏州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系列旅游产品:以寒山寺等为载体的宗教专题旅游,以吴门书画为载体的书法绘画吴文化系列游,以古典园林为载体的世界园林遗产游,以评弹昆曲为载体的传统戏曲游,以苏绣、丝绸为特色的工艺美术实践游,以苏州特色餐饮为卖点的姑苏美食游,以大中小学校和特色教育机构为载体的古今修学旅游等。此外各地还有诸如胡同游、书法旅游、佛学旅游、著名学府游、学者故里游等品种;3)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看:这些地区的修学旅游顾客以海外为主,海外修学者来自世界各地,地区以欧美、日韩为主;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跨地域国内修学旅游尚未进入发展阶段;4)从各地重视程度和做法上看,以北京和上海为先导,1993 年北京市就专门成立了“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旅行委员会”, 2003年上海成立了“修学旅游中心”,还编写出版了《修学旅游手册》,邀请了120多位海外的中小学校长参加修学旅游活动开幕式,最近又提出联合江浙皖等地区打造华东修学旅游黄金线路;5)从发展趋势看,修学旅游发达的地区已经走出开发的初级阶段,从无序到有序,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修学旅游品牌,各地正在努力打造修学旅游核心产品和塑造修学旅游品牌,如苏州精心打造开发“活态修学”游,并将之看成是融入国际的契机,曲阜正在构建以孔子故里为历史背景、山东相关城市修学资源为补充的大文化、大修学旅游的产业格局,通过举办“孔子修学旅游节”等方式,挖掘并充分展示曲阜丰富的人文内涵,创新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提升孔子旅游文化品格,打造中国修学旅游第一品牌,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刘续兵说[5]: “从长远看,我们就是要创造修学旅游的‘曲阜模式’,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的第一品牌”。
(2)出境修学旅游。是近年来我国修学旅游市场的热门产品和热议话题。它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目的地以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为主,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也不在少数,多由旅行社组织和留学中介机构,以学习英语会话、感受外国高等教育等内容为卖点,目的大多为学生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这类游学活动的盈利目的性较强,因而活动本身的修学含量普遍不高,游多学少,而且费用较高,变成了贵族消费项目,难以大众化普及,背离了修学旅游的原本价值取向。
(3)国内修学旅游。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国内修学旅游作为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被广泛关注,正在逐渐兴起和推广。但是目前的修学旅游一是缺乏政策支持,2008年广东省率先把修学旅游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写进教学大纲,具体推动的实施措施尚在探讨拟定中;二是修学旅游项目缺乏规划和设计,不论从理念层面的确立,具体项目的设计,还是实施规划的方案,我们都应该从国家战略层面、国民素质教育和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谋划我国的国内修学旅游;三是修学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修学旅游行为的空间跨度,我国现有的中小学修学旅游项目基本以春游、科普参观、第二课堂兴趣活动为主,跨市甚至跨省的修学旅游少见报道;深度是指修学旅游设计对修学者素质影响的深远考虑,体现在各个层面和方面,就项目设计而言,应该摆脱单调、浅薄,流于形式的现状,尽管近年开发了爱心扶贫游、动漫游等多种新形式,但是我们还可以象国外那样更直接的把政治、经济、文化、职业体验和导向等内容融合其中,深度的另一方面是指项目深入的参与性、深刻的体验性以及深远的持续性。
尽管修学旅游自古有之,而且发展迅速、市场巨大;但是作为独立的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某种未来趋势的旅游产品,在理论上的系统研究尚未成熟,其概念涵义、性质、特征、分类、市场等问题有待于广大旅游实践和理论工作者深入探讨,形成理论体系。
J. 修学旅行是做什么的
修学旅行,这东西我们国家也有了吗???
只是频频在日本的动漫影视作品中才看到的说,再就是台剧中出现过“毕业旅行”。
让我联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春游。(十几年前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年都会有春游。当然时间啊,规模啊,比不得的说。)
来自网络的检索结果:
修学旅行(しゅうがくりょこう)是日本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一环,它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旅游形式。修学旅行目的地有国家之间,也有地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