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景观设计
⑴ 乡村旅游景观要如何提升
乡村景观,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正在彰显着乡村的文化景观艺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宋代大诗词家王安石笔下的村居景象,同时也是人们对于传统乡村旅游景观记忆的模样。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乡村景观是完全有别于城市景观。首先对于乡村景观而言,建筑体量相对较小,建筑形式多以当地的建筑形式为主,且建筑材料多以当地的石材、木材为主,房屋稀疏;其次,对于乡村的建筑大多会设置房前屋后的庭院,这也就在根本上有别于城市建筑。
同时,这也造就了乡村建筑密度低的主要原因。对于乡村中的建筑,我们更多的是要去传承其地域中特色的建筑形式,从而去打造更纯粹的乡村景观。因此对于在后续乡村景观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反映乡村景观所体现出来的场所精神,延续地域的历史文脉,从而区构造更具地方特色性的幸存景观。
⑵ 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乡村景观规划是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由于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专家道: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也丰富多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看,乡村旅游还是一个新事物,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很多设计院经验不足,规划设计时容易出现景观功能欠完善、形象品质不高、生态环境破坏或同质性等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⑶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规划,要注意那些事项
乡村旅游应是和谐发展的结果, 也是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结果, 且因有利于乡村自身综合发展才更具生命力。在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遗迹, 发展当地适宜又具地方特色的产业, 建立科学进步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才具有吸引力。
一、加强乡村景观规划, 科学设计本土景观
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 科学有序的规划能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和景观保护开发等的矛盾。乡村景观规划是围绕着人与景观共生发展的原理展开的, 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各种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 二者互利共生、和谐统一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 从尊重自然、人和地方精神角度出发, 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应积极做好景观规划工作。同时,乡土情结是乡村旅游需求的根本动机, 铭智旅游策划认为只有为游客提供本土的、原生态的乡村景观,才能长久地吸引游客。
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场所
1、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定规模、等级的乡村旅游区应该具有的服务性建筑, 它除了向初来乍到的游客展示旅游区概貌, 还为游客提供休息、观景、娱乐的场所,多位于景区入口附近。
2、游客食宿服务场所
乡村旅游区发展初期, 很少设置独立的游客食宿服务建筑和设施, 游客的食宿大多在农家宅院中进行, 是为玩农家乐的游客提供的附加服务。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 增加独立的食宿服务, 提升食宿服务的档次和品味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此外, 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 也正在出现餐饮一条街、茶馆、酒肆、乡村酒店这类建筑。从运作的情况看, 设置这样的服务场所和设施必须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开发的各方面条件, 避免盲目开发。
3、游客购物服务场所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必然现象, 大多数乡村旅游区都存在不小的游客购物需求: 乡村农产品、手工艺品以及乡村的农副土特产品等, 往往能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这样的买卖对游客与村民双方都是有益的,是双赢的。购物场所的设置应当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可以规划适宜的场地, 采用赶集的方式, 为乡村农产品买卖提供服务, 避免随意摆摊设点, 影响景观。也可以把购物与生产加工作坊结合起来, 形成前店后坊的购物街, 使游客参观生产性作坊之后, 能购买相关产品。
4、商务会议办公服务场所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区的接待服务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化,比如某些有商务会议服务需求的乡村旅游区, 可附属于乡村酒店等设置一定档次的会议场所。也可在某些乡村旅游区规划设置独立的小型办公会议建筑, 提供休息、会议、办公的需要。
三、乡村景观意象规划
乡村景观意象是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Mentalmap )。乡村景观意象具有以下特征:乡村景观意象的个性化、乡村景观意象的地方性、乡村景观意象的社会性。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基础上所渗透的景观意象思想, 它的形成离不开历史过程的积累、硬环境以及文化软环境的建设。着力乡村景观意象的规划有助于树立乡村整体目的的形象, 而一个能综合反映乡村地方特色、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的整体目的地形象, 是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的重要前提。
四、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乡村旅游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主要包括线状的车行道路、步行道路、马道、自行车道等和点状的停车场地。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一方面能令功能场地空间合理组织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能为游客带来交通体验的乐趣和舒适性。
⑷ 旅游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
旅游规划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如果是业内人士,对这些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如果不是业内人士,看不看意义也不大了。不过今天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下旅游规划的内容,这也仅仅是抽象的、概括的内容,事实上,做出一整套旅游规划的成果,最少在百万字左右,配图不少于百张,废话说多了,直接上干货。
1·首先是做旅游规划的目的:一般的目的有四个,这些目的既重复又独立: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申请旅游专项资金;招商引资;指导旅游开发。事实上,指导旅游开发是核心目的,但是在市场运作中目的往往就不那么单纯了。
2·旅游规划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规划地的区位基础条件分析(包括市场需求、消费结构、交通条件、资源本底等)和市场调研,明确提炼出规划的主题和发展战略,解决最基本的定位问题;
根据规划地的空间现状特征联系市场发展,确定旅游区划和空间布局,协调各空间发展,解决要素结构的定盘问题,实现旅游系统的优化;
通过重点项目设计、产品开发、线路设计来解决旅游具体发展的路子问题;
通过人力资源、机制制度、资金筹措、环境保护、开发运作模式等各方面来保障旅游规划的实施,解决旅游规划怎么落地的问题;
通过风险分析和危机管理,解决当旅游遭遇特殊情况爆发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3·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签订规划合同书;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室外实地考察;编制旅游规划;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组织规划的实行与修订。
4·旅游规划的成果:旅游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及附件。规划图表一般包括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空间分布图和重点项目示意图以及旅游经济类的相关数据分析测算表格。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一些关联基础资料。
参考资料:http://www.nmgguihua.com/Item/Show.asp?m=1&d=2926
⑸ 发展旅游业人造旅游资源比原生态旅游资源更重要的辩词
可以说开发旅游资源最原始的目的就是服务人类,为人类提供享受,供人类欣赏。人更了解人,了解人的心理,人的想法,和他们所想要的;而原生态的东西虽然来源自然,但更多的是要人类去追求。所以人造旅游资源比原生态的更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也更重要。仅供参考!
⑹ 生态旅游规划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根据生态旅游中相关步骤设置的原因以及农家生态旅游的内涵、目的和要求,确定农家生态旅游规划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农村生态旅游区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对乡村生态旅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现状、社会经济条件、上级相关规划要求、村民意愿等方面的调查。其中,地理位置包括地理区位和旅游发展区位,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村庄人口规模、三产收入情况、村民的素质、城建基础设施与环境基础设施现状、旅游发展现状等。
(2)旅游开发潜力和目标确定。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包括对所开发对象的区位条件、景观特色、生态环境、与周边旅游开发点的关系、旅游开发的软硬件设施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其开发优势与劣势。目标确定即确定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方向,在对区域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开发潜力研究的基础上,从突出生态保护与地方特色,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出发,对农家生态旅游开发指明方向。
(3)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功能分区是在生态安全原则下,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景观生态分布特色,对旅游活动进行空间环境上的分配,从而实现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适度地开发旅游活动。旅游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功能区划,各功能区的范围、基本特征、发展方向与要求。
(4)旅游环境容量预测。主要包括对旅游活动开发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气氛容量等的估算。
(5)农家旅游景观生态设计。农家生态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根据农村景观资源量与特色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从而展现旅游区所在的农家生态旅游区和谐、生态的景观特征,通过对景观的合理配置与设计给游客创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景观环境。它的“生态”主要体现在景观的设计是在尊重原有景观特征上的合理修整与修饰,并强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所用物种与相关材料的本土化。
(6)旅游服务设施生态设计。主要包括对旅游接待、交通、解说以及游客的食宿等设施的生态设计。生态化主要指在旅游接待、区内交通、农家服务设施的设计上充分考虑节能、物质循环、生态与环境保护,使得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7)社区参与。社区参与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提供相关资料;参与旅游发展潜力的挖掘与目标确定等,使规划能够符合当地情况与居民意志;参与功能分区划分,使分区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并为合理分配资源利润奠定基础;参与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使旅游活动的开展与游客的接待量在当地居民所承受的范围之内;参与景观生态与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发挥乡村居民的智慧,提高其对生态的认识;参与生态知识与技能培训,从而促进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
(8)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促进规划目标实现的组织、政策、技术、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措施。
(9)规划实施与监督、反馈。规划的实施是对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但不是整个规划的终结。通过对规划及旅游活动开展的监督管理,对规划中不足的地方、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反馈,可以不断丰富与完善规划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能持续改进的动态规划体系。监督与反馈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状况、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发展状况等。
⑺ 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乡土景观怎样应用
乡土景观是指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 景观为核心,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乡土景观在现今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铭智旅游策划认为理想的乡土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3个层次的功能。
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
从空间层次上划分乡土景观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微观层次
——乡土事物。一个或一组事物形成的景观,例如乡村小路旁的一棵大树、遗留在田边的一架水车等。一般是由具象的“物”所构成的,其具有具体的景观形态,给人较为直观的乡土感受、是生活艺术的体现。借鉴这样的元素,将原有的乡土景观艺术化、符号化,从而保留乡土的精神,可以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2.中观层次
——乡土片段。乡土环境中的一些景观片段,例如乡土聚落景观、农业景观、民俗景观等。这一层次的景观最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原生特色,也是乡土环境中最具感染力和代表性的风景。对于这一层次的乡土景观,应重在保留维护和更新,在规划和进一步设计中,保持其风貌,顺应其特色,营造出和谐美感。
3.宏观层次
——乡土意象。宏观层次的乡土景观即乡土意象,是乡土环境中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给人们的感受。它是以自然纯朴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由乡土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乡土景观意象是人们对乡土景观的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在乡土景观意象明确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乡土景观规划中。继承和保持传统景观和景观意象是最高原则。
乡土景观设计手法
1.乡土“ 物” 的表达
乡土“ 物” 的运用在乡村旅游设计中最为常见, 因此有时也会成为设计的原则之一,乡土“ 物” 的类型不一般可以分为2 类:
(1 )乡土要素的直接运用
主要指在规划造景中运用乡土的器物,如:水车、石磨、古井、古树等,并适当经过简单的艺术加工,比如摆放形式、摆放次序等,而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处理。这种乡土要素的直接运用常常出现在2 种环境之中,一种是在原生环境中利用这些原本具有生产功能的材料造景,带有强烈的地域标识性; 另外一种是在旅游产品设计汇总直接运用乡土素材,形成强烈的景观对比,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2 )乡土材料的加工利用
指旅游开发建设中直接运用乡土的自然材料, 如:植物、石材、木、砖、陶等,并通过造景手法处理使普通的材料变得不普通,这种方法在设计中最为普遍,使之成为新的景观观赏对象。乡土材料是最生活化、最方便可取的资源, 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征不同,进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资源特点。
2.乡土“ 事” 的表达
乡土“ 事” 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常以情景雕塑、景观小品等形式出现, 因其多为非物质形态,所以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处理。通过对乡土“ 事” 的归纳, 现实生活中场景的展现流传与民间的风俗活动、健身运动等通过自发或有组织的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中能表现出浓浓的乡情。
(1)现实生活中乡风民俗的艺术化加工
取材于当今的乡风乡情, 通过对现代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形成地域的典型景观小品,一般多以雕塑的形式出现。这种方式的表达建立在创作者和观赏者对地域生活或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共性认识才能形成共鸣,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
(2 )对过去值得记忆的历史事件、生活往事的纪念一般是通过小品复原场景或将遗迹就地保护, 对非物质形态的文化, 如历史人物故事、区域内的历史事件等也需要通过二次艺术加工变为物质形态的景观,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3.乡土“ 意” 的表达
乡土景观中“ 意” 的表达通常需要借助“ 物” 和“ 事” 来表现,通常对乡土“ 意” 的表达多表现在乡土自然风景片段的展示和乡土氛围的创造上。
(1 )乡土自然风景片段的展示
这种片段的展示需要一定的场所, 因此, 此类“ 意” 的表达常出现在度假村、风景区等地域相对广阔的园林中,某些区域需要恢复乡土气息,可以通过“ 物” 的运用营造场景,进而可以让游客到此品味乡土的意境。
(2 )乡土氛围的创造
多指“ 物” 和“ 事” 的联合运用,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量的积累和升华达到氛围的营造。通过浅层次即抄袭或模仿行为、中层次—符号象征、高层次——精神来体现原真性、地域性的乡土文化。
⑻ 地理信息系统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多学科新兴边缘学科。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针对特定的应用任务,存储事物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记录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可根据事物的地理坐标对其进行管理、检索、评价、分析、结果输出等处理,提供决策支持、动态模拟、统计分析、预测预报等服务。其结果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地图、影像、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加以直观表达。通过一系列空间操作和分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及企业经营提供对规划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深入到科研和教学的诸多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技术将给很多学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其对生态学的发展就更具深远意义。
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1)在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在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庞大的空间和属性数据以及复杂的数据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很难尽如人意。若依托GIS技术,建立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不仅可以方便地查询、管理、更新、修改这些信息,实现各类地图的电子化,而且借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还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研究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各项工作。
(2)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GIS技术主要用于各种开发规划图件的编制。如金丽芳、刘雪萍等采用GIS在浙江仙居风景区以地形图为底图编制完成了风景区总体规划图、综合现状图、风景资源分布图、保护规划图、服务设施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交通道路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景观风貌图、绿化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以及风景区区位图等12张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图件。
(3)在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因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生态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生态旅游区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山西太原晋祠泉流量逐年减少,甚至断流。因此,很有必要利用GIS技术,分析影响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因素,寻求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最佳治理方案。
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1)究景观生态系统及其空间格局 一方面,由于地理信息系统中贮存的有关底图文件数据,其加工功能强大,形成完善的人机对话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对遥感图像进行有关处理;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专题信息和专家智慧能对遥感图像进行专题监督分类,其结果以计算机地图形式输出。
(2)究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动态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中贮存大量专题数据和丰富的程序、模型和方法,利有计算机、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因而能采用多层次、多因子的区域综合和系统分析,既可以从时间与空间、质量与数量、内部与外部、静态与动态、自然人为等角度综合认识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进行景观功能模拟和动态预测。
(3)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 在综合、系统地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研究之后,依靠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专题研究模型,加上专家系统,首先对景观生态特征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具体的目的要求,产生其设计和规划模型。
(4)研究全球性问题 景观生态学经过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门涉及生物圈,地理圈和智慧圈等领域、把人类和环境统一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它力图为协调人类与景观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对于这样一门全球性科学的研究,单一学科、传统手段与方法已无能为力,而GIS对此则大有可为:首先,有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大容量数据库;其次是综合了各有关学科专家的智慧;第三,有先进的信息网络支持,可将在物理上离散的各地数据库、模型库联系起来共享;第四,处理数据的速度相当快,能在自然过程的形成时间之内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并提出对策。
⑼ 西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规划做的好的公司有哪些
西安生生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简称"生生景观") 中国高端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生生景观有着十多年设计经验的国际化专业设计公司.生生景观自成立以来,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设计完成百余项大型工程项目,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上引领市场方向,生生景观首先在业内倡导以景观规划为先的规划理念.主张通过人性的尺度,寻求有着人文内涵,人文价值的空间场所精神.从而也奠定了“生生景观”品牌.十年磨砺,生生景观在用地规划、城市更新、城市公共空间、住居区景观、商业景观、公园及风景区景观规划等领域创作了数百例高品质的设计作品,尤其是在地产景观领域,生生景观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大量经典案例,生生景观致力于打造中国地产设计行业第一品牌。
⑽ 乡村旅游景观文化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
旅游景观的要素是指景观内涵中各要素的构成。在乡村旅游景观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构成要素:建筑环境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辅相成,丰富地演绎着乡村旅游景观的广阔内涵。
要素一:建筑环境景观要素
乡村的建筑环境与城市建筑环境截然不同,城市的喧哗、污染与村落的幽静、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村落在居住环境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范围及周边自然环境上,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们常说的“大尺度的生态环境”。二是住宅周边环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进行了绿化,一般有古树、小溪等,同时与树木、菜地混为一体,也是我国山水画的传统主题,居住环境十分优美宜人。三是住宅和室内环境。传统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建筑风格也因地而异。不同民族之间,在山区和平原之间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异。这些传统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重要的乡村旅游景观。
要素二: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
农耕文化生存景观实际上更多还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改造了大自然,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印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黄土地上,景观各异的生存痕迹记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彰显着人类无穷的智慧。自然、历史、人文诸方面因素推动着社会前进的车轮,景观的发展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类对生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农耕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在谋求生存过程中的多种多样的农耕文化景观。比如有碾子、石磨、风车,以及锄、镰、锨、撅、犁、楼、耙具、筐篓、扁担、辘护、木制独轮车等农具。几千年来,土地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生产作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等。而现代旅游景观学认为,农田和土地都属于景观,属于一种只有在村落才具有的景观。
要素三:非物质文化要素
除了物质要素外,非物质要素在村落旅游景观的要素构成中也十分重要。村落旅游景观非物质文化要素是指村落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大体上,构成村落旅游景观的非物质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如:宗教、艺术、语言、文字、风俗、民间技艺等。这些因素是村落旅游景观的无形之气,其作用不容忽视;对它们进行研究,就可以透过景观的物质形态表象,深入到旅游景观内部,使村落旅游景观设计研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