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旅行
① 孔子的游学思想,对今盛行的研学旅行有何启示
游学的本质,或者说是精神在于寻找人生的方向,重塑人生的目标。
古语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这样一个人类活动把读书行路都占了,
想必一定是会给一个人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升华。
② 有哪三个著名景点是为了纪念孔子的
山东曲阜,是始祖黄帝的出生地,也是是圣人孔子的故乡,这里人杰地灵,景色优美,还富回有悠久深答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您想一睹黄帝的风采,若果您想追寻孔圣人的足迹,一定要到山东曲阜明故城—三孔(孔府、孔庙、孔林)这是为纪念孔子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供参考。
③ 每到节假日来溧阳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作为溧阳人我非常高兴正如孔子所说的什么
每到节假日来溧阳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作为溧阳人我非常高兴正如孔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④ 孔子一次旅游碰到的那一个人是谁
碰到的那个人是一个很糟糕的导游。他跟孔子要钱,孔子说没有。然后他们就打起回来了。事情的最后答结果是,两个人进了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察说,孔子你不是个圣人嘛?怎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导游把你打伤了,你会进医院。你把导游打伤了,你会进拘留所。不论怎样都不会有好结果的,为什么还要打架呢?孔子回答道,士可杀不可辱,一点血气都没有的人,还算个男人吗?警察笑道: 你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那我不管啦!你们就在这里分出一个胜负来。孔子笑笑说,没有人比你们警察更坏。你以为我会上你的当?说完牵着导游的手离开了派出所。
⑤ 孔子周游列国 属不属于研学旅行
更重要的是孔子要传播他的仁义礼智信理念。希望其理念能够在国家政治上实施。虽不成功,但从周游列国中,孔子和其弟子都觉悟了许多,从这点上说有一些学习的含义,但与研学旅行相差甚远。
⑥ 孔子东游的游是游说的意思吗还是游览还是其他的意思
孔子东游的游是游说的意思,要说游览,游历,旅游,也说得通,但最好还是解释成游说。因为孔子周游列国是带有宣扬“仁政”的政治主张,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见这个国家的国君,努力说服对方施行“仁政”,这跟一般到处走走,看看风景的游览、旅游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从东游的目的来准确理解“游”字的含义。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⑦ 孔子旅行借粮食的故事。
传说孔子一行人如楚继叶,到了滍水南岸,所带粮食殆尽。 他们因碰到了长沮和桀溺,知道两隐士是当地有名望之人,就想找他们想法弄些粮食以度过难关,然后前行,孔子就派子路去完成这个任务。 当子路找到长沮桀溺,把意图说出来后,俩人并没马上答应,他们给子路出了四个问题让子路回答,如果答上来就派人送,如果答不上来就另选办法,答得妙就多送。 长沮先说:“什么高似天,什么低似地?” 桀溺随后说:”什么吃着香,什么吃不哩?” 子路挠挠头,觉得很难,仔细想了想,硬着头皮回答:“日月星辰高似天,泉水低似地。” 有点学问,”长沮说,“可以给点了。” 子路一听高兴万分,以为自己真的了不起:“谢谢啦,谢谢二位恩典”。 却不料桀溺拦住说:”那我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呢!'' 子路道:“猪肉吃着香,狗肉吃不哩。”"答得差不多。不过,只给你们一天口粮。"桀溺显得不冷不热。 这下子路犯了愁,好不容易答上来,人家只给一点点,跟没完成任务差不多。子路没办法,但又不死心,他想到了颜回,比自己聪明百倍,怀着希望问:”我找个人可能答得更好,行不?”“行啊。”两个人很痛快。 等子路返回把情况给孔子回报后,就指派颜回前去:“指望你了。” 于是子路就领颜回去长沮桀溺那里。 “父母高似天,子女低似地,糟糠吃着香,狗肉吃不哩!”颜回躬身施礼答到。 真神了!"长沮桀溺听后拍案叫绝。 随后,就给师徒们凑了半月的粮食。
⑧ 孔子国际旅行社怎么样
到济南旅游的地接就是这家旅行社。十一期间人多,据说地接的导游还是个旅行社的小领导,平时不带团,是十一实在忙不过来才带我们团的。行程安排都不错,尽管十一黄金周人暴多,但行程一直比较顺利(除了下泰山后的一点插曲)。不过,也多亏这导游的技术,比如,到曲阜那天早早给我们各种打预防针,说黄金周人如何如何多,饭店如何爆满,旅行社订餐如何费劲,上菜如何乱七八糟之类的,令我们大家的期望值降到前所未有的低点,然后,情况自然不是那么不堪,于是,大家非常满意。嗯,其实当时我还是大学生,凭学生证,这几天起码能省100大洋的门票的,但因为团里就我一个可以减免门票的(还有2个压根没交全价的纯儿童),这个家伙估计是嫌麻烦,一直没有让我持证减免门票……耿耿于怀很多年╭(╯^╰)╮第一天参观趵突泉的时候,我根本没听说什么叫做木鱼石,也是这个导游在车上大讲特讲,说团里一些人问他木鱼石怎么挑选之类的,各种给大家灌输兴趣,第三天从曲阜回来的路上,先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店,跟我们一顿说这家店不用买,进去坐5分钟就可以出来,大家帮帮忙,结果,5分钟后店家给我们介绍产品,他很凶的跟店家吵起来,带我们上车。当时大家一头雾水,心里对该导游好感度大幅上升。结果,30分钟后,到了一家专卖木鱼石的店,然后导游开始推荐如何挑选木鱼石的杯子。我和爸爸妈妈对这东西实在没有兴趣,于是没买,同团比较熟悉的人说,这家店比旅游景点的店卖的贵了3倍不止,但最后团里还是有几个人买了,尽管讲价打了7-8折,但这价钱……必须承认,这个导游在促销方面真的很有手段啊。
⑨ 关于孔子和弟子谈论出游的故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原文
编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另有两说:
1、“以”作“因为” ,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 。
2.“以”作“停止”,(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9)孔子说的旅行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
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 ;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
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