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收藏家
① 人们采用过那些方式进行环球旅行将自己知道的环球旅行家的故事填写在下面的
他们到过马尔代夫的环礁,在亚丁港停留过,然后船队顶着狂风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肯尼亚的蒙巴萨……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马达加斯加海域。
郑和的非洲之行是中国人远征海外的巅峰。1419年郑和返回时,一批非洲国家的使节也随他来到中国,当然随他回来的还有一只长颈鹿。1420年,这些非洲国家的使节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宾客应邀参加了紫禁城的落成仪式。
郑和下西洋期间,海外国家与明朝的“通贡”由洪武年间的几国增加到了30多国,从东南亚输入中国的货物多达185种。众多的海外货物输入中国,为中国动物植物学、医药学和瓷器、玻璃等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外来成分。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贸易途径,郑和成功地构建起一个中国东南亚经济贸易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贸易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历久不衰。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航海技术和装备-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肯定派: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
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1377)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质疑派: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
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44丈“宝船”。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
即便采用质疑派的说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航海技术: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郑和档案被毁之谜: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朗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
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图。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以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除此以外,该图更附有对美洲土著(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肤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制品)的描术。唯一缺憾是该航海地图中没有不列颠岛的记载。根据该地图的收藏家中国律师刘刚称,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从一个上海商人处购得该地图,并且因为读过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而得知该航海地图的历史重要性及意义。
② 旅游门票有收藏价值吗
时下,收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投资热点,而门票(主要指旅游景点门票)作为参观游览风景名胜的资费凭证,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成为民间收藏品的重要门类。比起钱币、邮票、书画、古玩等收藏品而言,门票充其量还是一株刚刚出土的幼苗。
就全国门票收藏活动的总体情况而言,行家公认江、浙、沪等经济发达省份最为火爆,交流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参与收藏门票的人数也最多,西安属中上水平。据一位专职收藏家估计,西安收藏门票的不下3万人,大多数则处在自发和个体的收藏阶段,主要通过自己到旅游景点实地参观获得门票,少则百十张,多则几百张。由于缺乏交易和有组织的交流,其收藏数量和水平受到很大限制。目前西安的门票交易地点除了八仙宫和朱雀路中北古玩市场外,大南门外的松园内也形成了独特而专门的门票交易市场,且持续了10多年。每个月的第二个礼拜天为交易日,各地的门票收藏爱好者汇集于此,互相交流、交换,购买自己喜欢的藏品,其市场规摸与热闹程度不亚于常见的集贸市场。素有"西安门票大王"美誉的张长生,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收藏门票,如今他手头拥有门票超过4万枚。他多次利用节假日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昆明、贵阳等地交易门票,由此也结识了许多门票收藏界的朋友。每到外地,都有这些朋友鼎力相助,使他的门票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因而他拥有的门票数量之多、区域之广、类别之繁、品相之好是一般门票收藏者所无法企及的。走进他的单身宿舍,那简直就是一个门票的天地,书架上,书桌旁,床头边,大大小小的纸箱里,全都是门票。他对收藏的喜爱的确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许多从事收藏活动的人,都把门票作为其中的一个门类,同时兼有其他收藏,如烟标、火花、邮票、彩票等,单一从事门票收藏的较为少见。相比之下,收藏门票的人比其他收藏的人更多,市场更为广阔,拥有广泛的参与者。所以每逢省上举办民间收藏品展览会,大批外地的收藏者涌进西安进行门票交易就不足为奇了。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共有旅游景点(出售门票的)4783个,保守的估计,近20年来发行的门票大约10万种。要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收集那么多的门票简直不可思议,因为每个人旅游的机会和旅游的区域毕竟有限,即便是以旅游为职业的人,也不可能走遍那么多景点,这就为门票收藏活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一位退休的老者说,他收藏门票已经10多年了,手头拥有500多张全国各地不同景点的门票,其收藏秘诀是:广泛发动亲朋好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笔者有位朋友是西安收藏协会会员,对此非常投入,业余时间全都泡在里边。节假日他频繁地穿梭于本市的几个古玩市场,寻找购买自己喜欢的门票。虽然收藏门票的时间只有3年,可他拥有门票的数量却相当可观。他曾经对笔者说:"对有些东西,你喜欢,感觉它好,尽管花钱去买,不一定要有功利性的考虑,如果一味想着赚钱,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客观的说,门票收藏是收藏大家族中最年轻的小字辈,充其量也不过几十年的历史,远远比不上古玩、书画、钱币等收藏历史悠久。也从来不曾登过拍卖会那样的大雅之堂,几乎不存在大家公认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珍品门票。据说,有人不惜以300元的价格购买一枚1977年西安市劳动公园的门票,但这毕竟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性。在民间收藏品中,门票被公认排列在第6位。在西安,门票交易的价格一般在1-3元,稍上档次一些的5元左右,上10元的门票并不多见。尽管如此,如果将手头的门票放置一段时间,认准时机再去出售,门票收藏的经济回报率还是相当不错的。
门票收藏如同其他收藏一样,它可开启人的心智,增长人的学识,既是一种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它可以让你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获得一份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宁静,体味的就是收藏过程中的那番乐趣。只要你在这条崎岖坎坷的山道上攀登了,付出了,就会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回报。
③ 中国十大旅行箱品牌有哪些
中国十大旅行箱品牌有雅士、威豹、皇冠、汉客、外交官、森象、达派、苹果、金猴、COBO。
汉客拉杆箱是广州洛熙菲奇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主要产品包括:拉杆箱、旅行箱、行李箱等箱包服饰,是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箱包品牌,因为他们拥有专业的人才,精明的团队,打造出最全面的现场解决方案以及最完善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其销量很好。
④ 旅行箱哪个品牌好
今天我们为您介绍十大拉杆箱品牌排行榜,来看看什么样拉杆箱适合您吧!
第一位:RIMOWA(日默瓦)
1898年创立的Rimowa,百年来坚守德国传统工艺设计,独特的铝镁合金及防弹塑胶材质,辅以精确的手工制作品质,让Rimowa成为「德国制造」的完美精工典范,亦是全球知名的高阶精品旅行箱顶级品牌。 Rimowa已在数不清的好莱坞电影中出现,多被用来装载精密仪器与贵重物品,其坚固而轻便的口碑,简约耐看的百褶沟槽设计,深受各界时尚名流与明星艺人的青睐。艺人罗志祥与大S都是Rimowa爱用者,其他如王菲、SHE、隋棠、孙芸芸等也都人手至少一咖呢! Rimowa已进入无数个国家,且在部分国家,例如日本,Rimowa已是豪华精品的市场领导品牌。
第二位:Adeele FENDI(阿黛勒·芬迪)
阿黛勒·芬迪国际著名箱包品牌,1920年始创于罗马。优秀而卓越的产品质量、与时代同步的设计风格、考虑周到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使阿黛勒·芬迪,赢得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在意大利,阿黛勒·芬迪拥有90%的知名度,而在欧洲的知名度也高达50%。
位于意大利罗马的阿黛勒·芬迪专卖店
品牌故事
阿黛勒·芬迪,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享誉世界的箱包品牌。阿黛勒·芬迪不只是专业的旅行箱制造商,只要是包包,都能包的好好的。阿黛勒·芬迪,以高科技人工技术及先进原料,一直是行业的领头羊,它努力研究及发展新产品并重新定义耐用性、多功能性、合乎人体工学的设计及安全标准。
1920年刚创建时候推出的旅行箱
1920年阿黛勒·芬迪品牌由当时只有25岁的阿黛勒·芬迪创建,当时阿黛勒·芬迪只是想有一个结实漂亮的箱子装自己那些华丽的服装,但是当时整个罗马的箱子都很贵,并且都是木质结构,笨重并且容易坏,不利于远行,在1920年阿黛勒·芬迪并与好友一起开发了一款帆布箱子,在罗马VIA DEL PLEBISCITO最繁华的地方开了第一家门店,专门为远行的定制行李箱。
第三位:LouisVuitton(路易威登)
来自法国的Louis Vuitton,是身分地位的象征与时尚精品的指标,其出品的古董旅行箱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 1854年以旅行箱起家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推崇旅行风尚的概念,至今拥有近160年的悠久历史,足以作为经典代表的箱包品牌。据说,从沉没的铁达尼号里打捞上来的LV旅行皮箱,不仅滴水未进,里头物品也保存完好,是Louis Vuitton传奇性的故事之一。 2010年11月,Louis Vuitton更出版了《100 Legendary Trunks》,载述LV经典特色旅行箱的历史轨迹,可谓集Louis Vuitton大成的回忆录。
第四位:Samsonite(新秀丽)
1910年发源于美国,如今Samsonite已是闻名国际的专业级旅行用品品牌,被誉为行李箱的第一选择。当年它出品的是木质衣箱,在那个以车马为主要工具的年代,新秀丽是理想的行李箱,现在则是世界上最专业的行李箱品牌之一。今日,Samsonite的新口号──“Life's a Journey”(尽享人生旅程),象征Samsonite能够融入旅行人士的不同生活范畴。迈入崭新纪元的Samsonite,运用百年经验,将不同的创新材质及科技融入设计里,继续秉承品牌实用性及灵活性的优点,并以时尚及摩登的外型取代一向给人「稳重及保守」的旅行箱观感,赢得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
⑤ Delsey(法国大使)和American Tourister(美国旅行者)哪个质量好些
作为旅行箱业内人士谈定得看着你们讨论大使和美国旅行者哪个品牌更好,然后去A组流水线上拿了一只大使,B组拿了只旅行者,看来看去,还是大使那个像屁股一样的Logo比较性感。质量?没什么区别,几乎相同的执行标准。
⑥ 求动漫流小说类似于穿越者公敌,漫游收藏家无限也可
少女契约之书
希灵帝国
无限之召唤笔记
型月世界的旅行
纯之境界
多世界的动漫同内人写得好的很少 除了希灵容帝国 少契 无限召唤笔记这几本无论是逻辑还是文笔都算不错的 其它的不是作者脑袋有问题写的主角像个路人 就是无脑伪无敌bug满天飞
如果lz喜欢动漫同人的话还是有几个不错的推荐的
⑦ =世界上的旅行家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⑧ 北京旅游
这位朋友你好,到北京旅游一般五天差不多就能把重要的景点游内览完,帮你安排个北容京五日游吧!住宿的地方一般住在二环以内,到景点去都比较方便,交通便利,像崇文门、前门一带有好多连锁性的酒店,价格也算合理,到了北京办张“市政交通一卡通”,坐公交才四毛,坐地铁只要不出站任意换乘,两元,非常方便。
第一天.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故宫、景山公园、北海公园(晚上在前门大栅栏逛逛,去尝尝东来顺的刷羊肉还是不错的)
第二天.颐和园、圆明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晚上在王府井步行街转转,吃吃全聚德的烤鸭)
第三天.天坛、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鸟巢水立方夜景(晚上到簋街吃饭)
第四天.八达岭、十三陵(两个地方游玩下来很累,晚上早点休息)
第五天.什刹海一带、南锣鼓巷、烟袋斜街、恭王府、九门小吃(就在后海那儿找个酒吧坐坐,还可以去尝尝九门小吃)
驴友们都在推荐一种叫“品游电子导游”的导游器,说是完全代替了真人导游,到了景点自动讲解,能查询公交地铁站的位置,查到后告诉你如何到景点去,还能查询美食小吃,非常方便 ,朋友祝你旅途愉快。
⑨ 经常出差和旅游的你,最喜欢去哪里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会爱上那个人所在的城市。这就是爱屋及乌。你要问我喜欢回到那里旅游?那答我告诉你:我喜欢去有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的地方旅游。这十大传统名花是: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杜鹃花。那个地方举办有这些名花的文化节、花会、展览。只要我有空,我就会轮着去凑热闹。那又为什么呢。我告诉你吧,花朵是美好的象征。自从喜欢手机拍摄以来,拍摄得最多的也就是那些花花草草的图片。从此与花便有不解之缘。所以,中国那些有高大上名花的城乡我都喜欢去旅游。
⑩ 我需要5名著名的旅行家资料、中国,外国都可以
古代旅行家--徐霞客
徐宏祖生於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一生钟情於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探析大自然的奥秘。远足34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考察并记载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20多个省市的山川地形,呕心沥血凝成《徐霞客游记》。他因此被誉为"千古奇人"。
凭一双脚踏遍中国,最后失落於罗布泊的--余纯顺
余纯顺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他打算用10年时间将中国55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走访一遍,并完成80个探险课题。1988年7月1日,他挥手告别上海,踏上万里征程。从华东到华北、东北,经内蒙古高原南下,辗转至青藏高原。他的一双大脚走过了川藏、青藏、滇藏、新藏、中尼5条路的全程,穿破57双鞋。在他去逝之前,他去了3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完成了59项探险。他撰写了50多万字的游记,拍摄了5000多幅摄影作品。 余纯顺在往罗布泊的途中逝去,他去了,他的父亲接过了他的背包,走著他未走完的路。
是中国第一位到达世界三极的女性--李乐诗
李乐诗是第一位提出"白色力量"的人。所谓"白色力量"指南极与北极。李乐诗3次去过北极,第三次,李乐诗才如愿以偿到达北极点,将五星红旗插在地球的最北端。1987年,李乐诗登上世界最高极的喜马拉雅山。从那以后,李乐诗的生活开始了大的转折。她的生活重心已由旅游摄影转到地球生态环境的科考上来。
足迹遍布南极、撒哈拉、亚马逊河流域、帕米尔高原--马中欣
祖籍浙江东阳,生於兰州,长於台湾。作过工程师、当过珠宝商、环游世界20载,著有三本著作有《天涯历险》、《三毛真相》、《冰裸南极》马中欣走过127个国家和地区。最为人争议的是他的撒哈拉之旅。他沿著作家三毛的足迹一路寻访,发现三毛在当地人眼里是个怪异的老处女,其笔下的至亲爱人荷西根本是子虚乌有。马中欣的一系列关於三毛真面目的文章刊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骂他哗众取宠,有人则对他大加激赏。
用6年多的时间,走遍了 30个省、市、自治区--傅庆胜
傅庆胜在6年多时间里,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走遍了3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相当於绕地球一圈半。先后访问了41个少数民族的500多个村寨、800多个风景名胜和建设工程;结识了几百位当今名人;拍摄了8000多张少数民族的风情照片;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游记,湖北人民出版社已将他的游记编辑出版,定名为《中华十万里记游》。 另外,他还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中国》、《傅庆胜历险记》的两部文字著作及一本《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中国》的摄影集需在世界内寻找出版商合作出版。
中国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刘雨田
世界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登喀喇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雅鲁藏布江旅行,两次试登珠穆朗朗玛峰,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及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横穿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长江行者--步雨青
步雨青走长江从上海开始逆流而上 ,现已走过8个省到达西藏。1998年春季开始长江上游万里冲刺 。她将面临青藏高原的沼泽雪山、野兽出没、气候无常,还有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沱沱河400里无人区,最后到达6720米海拔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她的丈夫贾千里一直陪同她。中央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昆明市电视台已作了7集专题报道。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出生于克罗地亚的考尔楚拉岛。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