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黑龙江自驾游
⑴ 急!!!黑龙江 清明节三天去哪里玩
春天哈尔滨没啥意思,风太大,花花草草也少。公园因为天气冷不一定开门,冰雪景观已经化了,能去的地方有: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龙塔、太阳岛公园、东北虎林园,其他的可能真就没啥了。
1.索菲亚教堂,也就是哈尔滨建筑艺术展览馆,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教堂加上广场可以拍拍照留念,这是哈尔滨的特色建筑之一。如果不进教堂参观,是不需要花钱的。如果进教堂,据说是10块钱。
2.中央大街,距离索菲亚教堂不远,这是哈尔滨最有代表的步行街,两边的建筑都是当年俄罗斯人、犹太人等人修建的,路是石砖路,很有特色。总之这条路是欧式风格的,白天可以照照相,晚上赶上周末或节日,灯光效果会很好。
另外,、中央大街有一个马迭尔冷饮厅,这个冷饮厅是当年俄国人开的,历史很久,冰糕和酸奶都是传统口味的,可以吃吃。
3.防洪纪念塔,免费。其实顺着中央大街往江边走到头就是了,是当年抗洪留下的纪念碑,也是哈尔滨的标志建筑吧。应该去一趟,然后拍个照。
4.斯大林公园,免费。到了防洪纪念塔,江边就是这个公园了,开放式免费的,其实就是个堤坝,很多人在此锻炼、散步。
以上1~4距离很近,而且都是不用花钱的。
5.江北的太阳岛,这个得一天时间。可以在防洪纪念塔附近乘船去江北,有个俄罗斯小镇,如果在买船票的地方买俄罗斯小镇的票(我记得是20块钱)就免船票。
到了江北先去俄罗斯小镇,然后去太阳岛公园(30元),带点瓜子,因为有个松鼠岛,很多松鼠不怕人,到你手里来拿吃的。
太阳岛公园出口处有个极地馆,有人鲸表演。100多块钱。
6.龙塔,亚洲第一高钢塔,里面有各种展馆,还有三D影院和自助餐,有套票,总共下来200块钱够了。可以俯瞰哈尔滨。
7.哈尔滨游乐园。不知道开不开,因为天气还是有点冷。有套票,里面有特色的是摩天轮,以前是中国第一高,现在是第二了。
8.极乐寺、普照寺。从哈尔滨游乐园西门出来就是了,门票10块钱,如果去游乐园,顺道就去这里了。
9.东北虎林园,在江北,但是跟太阳岛公园两个方向,我也没去过,据说50元。
想想也就以上这些可以玩儿的了,欢迎以后合适的季节再来哈尔滨,比如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玩冰雪。
⑵ 清明节黑龙江哪里好玩
清明节建议不要出行 ,如果想缅怀故人,祈福自己,请去福利大菩提寺,或者佳木斯佛光寺,这里有相关法事。
⑶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清明二道街邮政编码多少
邮编查询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明二道街
⑷ 黑龙江剪纸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专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属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⑸ 清明节,忆先贤,传家风为主题的作文
据人民网2月20日消息,教育部拟在2008年月至2009年7月间,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课程的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同时,教育部确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初看该消息,我不禁从心里叫出一个好字,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京剧爱好者,我深知此举对于弘扬国粹京剧的重要性。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进入校园,有助于儿童了解进而喜欢京剧,也有助于国家发现和培养京剧人才,专家也指出,京剧进校园非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京剧进入中小学校园的消息在“哈韩”、哈日”蔚然成风的时代风潮下;在《九成孩子知圣诞没人知端午》这样的新闻标题下;在儿童“将墨汁当酱油”的笑话里,更显得振奋人心。
但是,在我为此举叫好的同时,有个疑问也一直在脑海中盘旋———京剧能够真正走进校园吗?
确实,京剧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剧种,与其他戏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徽班进京后吸收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衍变为京剧。但京剧在长达五六十年的演变过程中,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深,尽管有其他地方戏剧的元素,但京剧在骨子里与北京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所以,京剧本质上仍然姓“京”,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任何艺术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技巧,而需要在浓郁的艺术氛围的浸润下滋生、成长、盛开乃至遍地开花。带有强烈地方色彩和地方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更需要地方风情的滋养,当地浓郁的氛围使得学生容易有亲近感,有利于学生耳濡目染;另外,也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窘境。
但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遭遇着尴尬。2002年,佛山市率先将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舞狮、粤剧、武术等引进校园,而且有小学用武术取代了广播体操,在强健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弘扬了当地文化,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但佛山也同样面临着学生因学业压力大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家长对传统文化认知浅薄的困境,曾经火热一时的武术兴趣班也烟消云散。
粤剧在其故乡广东都面临着观众流失、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字正腔圆的京剧在广东的“遭遇”可想而知。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循序渐进,对于底蕴深厚的京剧的弘扬更是如此。《红灯记》是现代京剧的代表,其中的经典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求演员具有深厚的京剧功底,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京剧强烈的时代气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学到、悟到多少呢?有关部门可以尝试性地在中小学校开设一些京剧欣赏课程,让学生对京剧有起码的了解和感知,而不是一次性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教学生学唱京剧。
确实,京剧是国粹,但传统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每一种传统文化都镌刻着中华历史的烙印,弘扬传统文化真正的题中要义是让传统文化不要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真正形成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所以,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是要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