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本书不去旅行
❶ 世界名著有哪些
1、《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悲惨世界》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悲惨世界》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Jean Valjean)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1958年法国导演让.保罗·李塞诺拍摄过《悲惨世界》同名电影,2006年日本出品了根据《悲惨世界》原著改编的动画片《悲惨世界少女珂塞特》。《悲惨世界》也是百老汇著名的音乐剧,是音乐剧史上上演时间仅次于《猫》的旷世佳作。
2、《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 1482 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
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
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丝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突出了流浪人们的团结互助。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影响世人全部的思想情感。
3、《在人间》——高尔基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人公阿瘳沙十一岁时不得不到社会上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历经坎坷,饱尝了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4、《源氏物语》——紫式部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为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本书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
5、《红楼梦》——曹雪芹
《红楼梦》是一部网络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
世界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需要注意的是,广义的世界名著不仅仅包含文学名著,还包括社科名著,人文名著等。
❷ 罗兰.英格斯.怀德
罗兰·英格尔斯·怀德
罗兰英格斯怀德 一般指本词条
罗兰·英格尔斯·怀德(1867—1957),出生于威斯康新州的大森林,代表作品有《草原上的小木屋》等。
中文名
罗兰·英格尔斯·怀德
外文名
Laura Ingalls Wilder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威斯康新州的大森林
出生日期
1867年
快速
导航
早期生活婚姻作者的荣誉
人物介绍
罗兰·英格斯·怀德童年时的生活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15岁时就为拓荒者们开办的小学执教。婚后迁往密苏里州曼斯费尔德,抚养女儿罗丝成人。1922年罗兰获得欧亨利奖。1932年劳拉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65岁开始到她90岁去世的25年间,她总共出版了9卷系列图书,包括《农庄男孩》(Farmer Boy)、《草原上的小木屋》(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在梅溪边》(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在银湖岸》(By the Shore of Silver Lake)、《好长的冬天》(Long Winter)、《草原小镇》(Little Town on the Prairie)、《快乐的金色年代》(These Happy Golden Years)、《新婚四年》(The First Four Years),被后人称作“小屋系列”(Little House Books)。
早期生活婚姻
出生于威斯康星州大森林(大伍兹)的丕平村附近,父亲查尔斯·菲利普·英格斯,母亲卡罗琳·莱克·奎奈·英格斯。她是五个孩子中的老二,她的兄弟姐妹有玛丽·阿梅利亚,双目失明;卡罗琳·加勒斯蒂亚,昵称卡丽;查尔斯·弗雷德里克,9个月时就夭折了;还有格莱斯·珀尔。罗兰的出生地上有一座以前遗留下来的小木屋,被人称为“路旁的小木屋”,是用来纪念她的。
罗兰姐妹的合影
在罗兰很小的时候,爸爸将家安置在堪萨斯州独立镇附近的印第安人领土上,可是那里还不能分地定居。在好多年里,她的爸爸不知疲倦地领着他们不断地搬家,后来为了优先认领土地而到了明尼苏达州的核桃林,与明尼苏达州南特洛伊附近的亲属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经营一家位于爱荷华州奥伯尔的旅馆。从伯奥克搬回核桃林后,查尔斯·英格斯当过屠夫和治安法官。1879年春天,查尔斯找到了一份铁路工作,于是他到了达科他州东部。1879年秋天,查尔斯的家人也来到这里。从1879年到1880年的冬季,查尔斯·英格斯抵达南达科他州的德斯梅特申请宅地定居,在这里他和妻子卡罗琳、女儿玛丽渡过了余生。1880年那里还是一片大草原,那年冬天他们只能住在铁路测量员的房子里,后来德斯梅特逐渐发展成为小镇。随之而来的1880年到1881年的冬季,是达科他州有史以来最严酷的冬季,后来罗兰在她的一部书——《漫长的冬天》中有提到过。当他们定居在德斯梅特之后,她就开始上学,交了不少朋友,并遇到了来此申领土地的阿曼乐·怀德(1857-1949)。这一时期的生活,在罗兰的“小木屋”丛书中有详细的记录。
15岁时,罗兰获得了她的第一个教师职位,在一所仅有一间教室的学校里教了三个学期的课,而她自己则无法在德斯梅特的学校上学了。后来她承认,她不是特别喜欢教学,但觉得从小就有责任在经济上帮助家里,而女孩子获得工资收入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1885年8月25日罗兰和阿曼乐·怀德结婚后,她就不再去教书。19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气候很适宜,阿曼乐申领宅地的要求已经快要成功,两人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罗兰与阿曼乐婚后住在德斯梅特北部放领地上的新家里,她愿意帮助阿曼乐实现分地定居的愿望。1886年12月5日,她生下了罗斯·怀德(1886-1968)。1889年,她又生下一个男孩,没有取名,生后不久就死了。
婚后的最初几年他们经受了许多考验。阿曼乐感染了严重的白喉,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虽然他的腿几乎完全康复,但在余生中他仍然要借助拐杖来行走。祸不单行,他们还经受了其他的灾难,包括儿子的死,家园被大火烧毁,持续数年的严重旱灾,这让他们债务缠身,身患疾病,无法依靠320英亩(1.3平方公里)的土地谋生。关于他们在农场遭受不幸的故事,可以在罗兰的《新婚四年》里读到,这本书的手稿在她的女儿罗斯·怀德·莱恩死后才被发现,并于1971年出版。它详细地记述了他们婚后四年时间里,在达科他州大草原上艰难拼搏的故事。
大约在1895年,罗兰一家离开南达科他州,到明尼苏达州阿曼乐父母办得很红火的农场里休养了一年,然后又搬到佛罗里达州的韦斯特维尔短暂居住。他们想借助佛罗里达州的气候改善阿曼乐的身体状况,但由于已经适应了干燥平原上的生活,在南部高温潮湿的气候中,阿曼乐的病情更加严重了。1892年,他们回到德斯梅特,买了一座小房子(后来莱恩错误地指出这是租用的)。罗兰夫妇得到特别许可,可以让他们聪颖的女儿很早就去上学。阿曼乐打零工,罗兰做裁缝,这使他们能够积攒下足够的钱,重新开始经营农场。
1894年,捉襟见肘的年轻夫妇最后一次搬家,这次是搬到密苏里州的曼斯菲尔德,用自己的积蓄付定金在小镇郊外购买了一块尚未开发的土地。他们将这里命名为落基岭农场。一开始仅有约40英亩(0.2平方公里)覆盖着茂密树林和石头的坡地,一座没有窗户的小木屋。在以后20年的时间里,这里发展为一个面积为200英亩(0.8平方公里),拥有家禽、奶牛和果园的繁荣农场,破败的小木屋最终也被一座有10个房间的大房子及其他建筑所取代。
罗兰夫妇从贫困到富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仅有的收入来自从农场里清理出来的柴禾,阿曼乐把它们一车车拉到镇上,每车可以卖50美分。从地里清除树木和石头的工作虽然艰苦,但使农场逐渐变为肥沃的农田和牧场。苹果树七年也没有结出果实。住在新农场里几乎无法维持生计,19世纪90年代末,罗兰夫妇决定搬到曼斯菲尔德附近,租下一座小房子。阿曼乐找到了做石油推销员和送货员的工作,而罗兰则给本地铁路工人送饭,并在外面寄宿。他们的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改善农场和规划更加美好的未来之上。
罗兰和阿曼乐的合影
大约在这个时候,阿曼乐的父母来看望罗兰夫妇,并把他们在曼斯菲尔德租住的房子买下来,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这对于他们的经济状况来说,是一个很及时的援助。他们最后卖掉了小镇上的房子,这些钱使他们能够搬回农场长期居住,并经营好洛基岭农场。
农场经营多样化
到1900年,罗兰夫妇回到洛基岭农场后,开始集中精力专注于提高农场的生产率和产量。宏伟的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竣工于1912年,它们不仅是罗兰夫妇艰辛劳动的象征,同时也代表了他们从一片空地上建起一座舒适而可爱的家的决心。
鉴于在南达科他州只重视小麦种植的惨痛教训,洛基岭农场成为一个包括家禽、奶牛和大苹果园的多元化农场。罗兰总是积极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还是几个地方农业协会的倡导者,被大家认为是在家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方面的权威,因此经常受到邀请,到地方上的社团里进行演讲。
老年的罗兰和阿曼乐
当女儿罗斯·怀德·莱恩开始写作的职业生涯以后,罗兰也被激励着要自己写点儿东西。1911年,密苏里州《田园生活者》杂志邀请她写一篇文章,此后她便长期成为这家杂志的专栏作家和编辑,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她还在农业贷款协会做一份有薪水的工作,职责是在农场办公室给农民发放小额贷款。
罗兰在《田园生活者》杂志的专栏“一个农妇的所思所想”,把她介绍给欧扎克乡下的忠实读者,他们非常喜欢读她的专栏。罗兰专栏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家乡、家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其他国际事件,以及她女儿十分有趣的世界旅行和她自己关于扩大那个时代妇女权利的思考。
直到“小木屋”系列丛书畅销以后,罗兰一家才真正富有起来。而此时,农业劳作以及罗兰从写作和农业贷款协会获得的收入,让她们一家有了稳定的生活,最终使他们跻身曼斯菲尔德的中产阶级行列。
罗兰在俱乐部的女会友大多是企业主、医生和律师的妻子,她在俱乐部活动占据了大量时间,莱恩鼓励妈妈应该效仿自己利用这些时间给全国性杂志写稿。但罗兰似乎不能或不愿放弃密苏里的《田园生活者》,给稿酬更高的杂志撰写文章。她仅有为数很少的几篇文章在这些杂志刊登,而且还是经由女儿大量修改后,依靠她在出版界的关系才实现的。
退休
罗兰的女儿莱恩长期在国外居住(包括她深爱的收养了几个孩子的阿尔巴尼亚),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她一直和父母住在落基岭农场。由于她的自由写作生涯发展得很顺利,使她能够在欣欣向荣的股票市场成功地投资。
满头白发的罗兰
莱恩经济上的宽裕,使她能够更多地承担赡养年迈的父母的责任,同时她也为在阿尔巴尼亚和曼斯菲尔德“收养”的几个年轻人提供接受大学教育的资助。莱恩接管了父母早年建造的农舍,还建了一座漂亮的现代化的房子作为礼物送给他们。但是,当几年后莱恩离开农场,罗兰夫妇因为想念自己亲手建造的屋子,又搬了回去,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到20年代末,他们大大缩减了农业经营,罗兰也从密苏里州《田园生活者》杂志和农业贷款协会辞职。这时阿曼乐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自如地管理农场。他们雇人住在莱恩建起的房子里,帮忙照顾其余的农场工作。
他们的退休生活似乎是舒适无忧的,而到1929年,股市大崩溃摧毁了他们一家的投资。夫妻二人还拥有200英亩(0.8平方公里)的农场,但他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大部分积蓄都经由莱恩之手去投资了。现实是严酷的,莱恩必须在市场低迷的状态下写出更多的作品去出售,以使她能继续承担她所肩负的经济责任。罗兰夫妇也把莱恩看作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依靠她来生活。
1930年,罗兰完成了她关于拓荒时代的童年故事的自传手稿,并征求女儿莱恩的意见。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以及1924年母亲的去世,1928年姐姐玛丽的去世,似乎都在督促她记录下关于“拓荒女孩”的“生命故事”的记忆。她也重新点燃了用写作来赚取一些收入的希望。她的第一部书的最初题目叫《当奶奶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也就是后来的《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这部书取得成功以后,罗兰继续写作。妹妹琳琳与她一起分享童年时代的记忆,给她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合作完成“小木屋”丛书
莱恩在其母亲著名的“小木屋”系列丛书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围绕着这个问题有一些争论。一些人认为罗兰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写作天才”,她主要依靠女儿的鼓励以及女儿与出版商和文学经纪人之间的联系。另一些人主张莱恩拿到母亲每一部未经润色的粗糙手稿,然后把加工成我们所知道的系列丛书。
罗兰和阿曼乐的墓地
事实可能介于这两者之间:在写作“小木屋”丛书20多年前,罗兰作为一名农村新闻记者和随笔作家就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而莱恩作为一名编辑和作家的超凡写作才能也是毋庸置疑的。
现有的证据(包括双方关于该系列图书写作进展的通信,莱恩内容广泛的个人日记以及罗兰以第一人称写作的手稿)都揭示出她们之间存在着共同协作的关系。我们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罗兰的优点在于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讲故事的人,而莱恩则在戏剧节奏和营造冲突的文学构思上具有杰出的才能,这两个天才而富有主见的女人合作的结果是丰硕的。事实上,合作在两个方面起了作用:莱恩最成功的小说中的两部——《让飓风咆哮》(1932)和《自由的土地》(1938),是与“小木屋”系列书籍同时写作的,基本上是以成人的视角重述了英格斯和怀德两家的故事。她们的合作也给洛基岭农场带来了收入,弥补了她们在股市中的投资损失。简单地说就是:如果罗兰不写这套书,它们就不会存在,因为莱恩根本没有兴趣写她认为是所谓“青少年”的东西;但是如果不是莱恩修订这套书,它们就决不可能被出版,更别说成为名著了。自1931年《大森林里的小木屋》首次出版之后,这些书不断重印,并被翻译为40种文字。
虽然曾有人提出过罗兰和女儿合作的问题,但从来没有人公开讨论过。罗兰的第一次也是最少的一次版税,是从哈珀出版社领到的500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7300美元。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小木屋”丛书的版税给罗兰夫妇带来了稳定而逐步增长的可观收入,这是两个人结婚50年来从未有过的。各种荣誉、大量读者的信件以及赞誉都给予了罗兰·英格斯·怀德。罗斯·怀德·莱恩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也代表了她文学创作的巅峰。她的名字被显著地印在发表她的小说和文章的杂志封面上。《星期六晚邮报》支付她30000美元(约相当于2007年的40万美元)连载她的畅销小说《自由的土地》,而此时《让飓风咆哮》的销量也在海伦·海耶斯主演的广播剧播出后稳步增长。如今这部书仍以《青年拓荒者》的名字在重印。
作者的荣誉
20世纪30年代末期,莱恩离开了落基岭农场,在得克萨斯州的哈灵根和康涅狄格州的丹伯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她最终停止了小说创作,把她的余生花在写作和推广她的个人自由的哲学思想上。她成为20世纪中期美国较有影响的自由主义者之一。这些年来,罗兰和丈夫经常独自居住在落基岭农场。周围大部分土地(包括莱恩为她们建造的石头房子在内的财产)已经卖掉了,但仍保留一些家畜,照料花圃和菜园。几乎每天都有一群群的读者来拜访,渴望见到“小木屋”故事中的“罗兰”。罗兰夫妇独自生活,经济上毫无后顾之忧。1949年,阿曼乐去世,享年92岁。罗兰非常悲痛,但决心要独立生活,并留在农场,拒绝了莱恩让母亲与她在康涅狄格长期生活的请求。在接下来的8年里,她独自生活,由邻居和朋友照顾,这些人无法相信他们的“怀德夫人”就是闻名世界的大作家。在曼斯菲尔德,大家都认识她。她会让司机定期送她去镇上、去教堂或访问朋友。那时的她还与编辑、读者和朋友频繁地通信。
罗兰的手迹
在20世纪50年代,莱恩经常回到密苏里陪母亲过冬。有一次,罗兰飞往康涅狄格去探望莱恩。在1956年秋天,莱恩到曼斯菲尔德过感恩节,发现她89岁的母亲患上了尚未确诊的糖尿病和心脏衰弱,病得很厉害。在医院住了几个星期后,情况似乎有所改善,使罗兰能够在圣诞节第二天回到家中。不过她年纪太大,病得又重,从那以后身体状况迅速变差。但罗兰的精神极其坚韧,就像一个回到校园的孩子。她曾经对许多人说她要活到90岁,“因为阿曼乐活过90岁”。她没有食言。1957年2月10日,90岁的生日刚刚过了三天,在曼斯菲尔德的农舍里,罗兰·英格斯·怀德于睡梦中去世。
随着1957年罗兰的去世,洛基岭农场的使用权又回到了之前购买周围土地的农民手里。当地居民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社团买下这里的房子和土地,为了作博物馆用。莱恩认识到房子是比书籍更好的纪念地,她相信建一座博物馆会吸引人们长期关注母亲的那些书。她捐款买房子,建起博物馆,愿意每年捐很多钱来进行维护,并拿出家里的许多物品。这个博物馆受到人们的欢迎,现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曼斯菲尔德。
按照罗兰的遗愿,莱恩只在她有生之年继承“小木屋”丛书的著作权,在她去世后著作权交给曼斯菲尔德图书馆。1968年莱恩去世后,她的继承人罗杰·麦克布赖德获得了版权。麦克布赖德是莱恩非正式收养的孙子,同时也是她的经纪人、律师和继承人。麦克布赖德的所有行为显然得到了莱恩的批准。事实上,根据莱恩的要求,在罗兰和莱恩去世几十年后,当“小木屋”丛书中每一本书以及她自己的文学作品的最初版权过期时,这些书的版权又都以麦克布赖德的名字获得了延期。
麦克布赖德1995年去世后出现了争论。当时密苏里州曼斯菲尔德科赖特县图书馆罗兰·英格斯·怀德分馆(罗兰帮助建立)决定要回“小木屋”丛书的版权。随后的法庭审理采取的是不公开的形式,但麦克布赖德的继承人保留了著作权。图书馆也获得了足够的援助,开始谋划建造一座新建筑。
这些年来,“小木屋”丛书越来越受到欢迎,缔造了数百万美元的销售数量,还有后续的系列丛书(有些是由麦克布赖德和他的女儿写的),以及长期播出的由迈克尔·兰登主演的电视节目。在电视系列剧中,罗兰·英格斯·怀德先后由梅丽莎·吉尔伯特(1974至1984年),梅雷迪斯·门罗(1997年和1998年)和凯尔·查瓦里亚(2005年在电视连续剧)扮演。
罗兰曾经说过,她写这些书的首要原因是她想为以后的孩子保留下她童年的故事,帮助他们了解了在她那个时代美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993年,罗兰跻身密苏里名人堂,她的半身青铜塑像永久陈列于密苏里州议会大厦圆形大厅。
2006年,罗兰的名字载入密苏里州曼斯菲尔德星光大道,大卫·英格斯——罗兰的一位亲属,参加了庆祝仪式。
❸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什么呢
就想一直在路上,人各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
❹ 外出旅行需要带些什么
如今,人们总是会在闲暇的时候外出旅游,可是每次旅行之前大家都害怕带少东西,以至于给旅行带来不便。那么,我们外出旅行应该携带什么呢?
衣服的携带:我们在旅游之前,应该事先了解旅游地点的天气情况以及温度情况,从而根据旅游地的条件携带应季的衣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携带衣服并不需要过多携带,一般携带3套就可以了,要是旅游的话携带过多的负重,就会给旅游带来不良影响。
根据天气变化携带其他:考虑到天气原因,我们可以携带雨伞、防晒霜等;要是天气过于潮湿,可以多携带几双袜子。
❺ 面对目前的旅游业失业状态,旅游从业者该何去何从
2011年1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第三部)——2010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1年发展预测》。蓝皮书认为,中国旅游业虽保持增长态势,但发展也带来五大问题。 蓝皮书分析,中国旅游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面临五大突出问题:一是政策效应还未完全显现。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仍然不足,关于如何建设“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还未得到有效破解,局部出现旅游投资过热、盲目攀比国际化等新问题。二是市场主体发育滞后。一方面缺少龙头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活力严重不足、创新乏力,旅游企业距离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尚有差距。三是产业结构待优化。旅游产业链较短,一些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门票经济占较大比重,旅游业产业融合需进一步深化,地区间旅游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四是目前中国散客服务体系滞后,针对散客市场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五是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频发,为旅游安全敲响警钟,需更加重视旅游安全问题。 目前,中国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长效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实践中,除了蓝皮书所述的五个表象问题外,就现实来讲,中国旅游业普遍存在三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旅游行业的导向机制僵硬化、产业链条单一化与旅游形象低端化三个自身问题。
❻ 中国人为什么不去印度旅游
主要还是因为对印度的整体印象吧。
比如说:危险、治安不好。
印度的治安不好,这是世界公认的一个现象了,庞大的人口基础,外加上并不足够发达的经济条件,再加上种姓制度、等级杂多的长久的社会形态造成的阶级之间的断裂和矛盾,使得印度的社会现状,并不足够安定。
❼ 旅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可以学到另一个地域的文化,增长见识、开拓精神上的视野
可能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机遇,比如说:事业和爱情
其次,是愉悦身心
或者说,可以忘记、躲避某个人、某件事、某种灾难
❽ 关于读书的名言
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专洋大海中的灯属塔。——惠普尔(美国)
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4、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5、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7、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8、读书是学习,摘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❾ 怎样才能让自己变自信
你是什么:没有答案。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别人也会这么看你。
这是上个世界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自我意向。
---自己认为自己不够漂亮的人,你不可能漂亮。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勇敢人,你不可能勇敢。自己认为自己很愚钝人,你不可能变得聪明。
聪明和自信人的精神是开放的,反过来自卑人的精神是相对封闭的。其实很少有聪明与不聪明的真正区分。一个正常人只要经验是开放的,那么他肯定聪明。
消除自卑心理------找回自信
1,对自己的积极认同
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卑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在对比中产生的。所以对自己积极认同的同时,切忌把他人看的十全十美。自卑心理强的人没有这种意识:他也是人。既然都是"人",都有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接纳自己就意味着,接纳自己的短处和长处。
2,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首先要学会说:不!。
自卑心理是心理软弱的表现。关键是自信心不强,他们不敢将自己的思想向外表露。结果行动上随波逐流,毫无主见,没有魄力,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沮丧。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你自己觉得你自己蠢,那你就蠢。如果你自己觉得你高雅,你就高雅。。。因此,自卑心理是可以战胜的。但要战胜它,只有依靠你自己。
成功学上说:自立者天助之!
3,积极的自我暗示
学会内心里说:我也能做!
不妨自问:都是一样的人,他行,我也行。他能做,我也能做。
4,积极与他人交往
健康的心里不是想出来的。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向内部,朝向自己。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加之认识的局限,往往心理活动走向极端。一个人的心理不被她人理解是很危险的事情,即便这种心理自己感觉"多么超前"。交往健康的人,心里会得到净化,内心是坦荡的,经验是开放的。心理的阴影在活动中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