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旅行车
『壹』 十万左右的车,哪款比较好
十万级别的车可以入手的车型还是很多的,比如本田的小钢炮飞度,大众的polo以及荣威i5和i6系列,我给推荐的车型就是荣威i6,因为这款车我比较熟悉,我妈妈开的就是这款车,现在我来说说这款车的性能。
这款车无论在外观,配置,动力上性价比都是很高的,i6的动力和三大件都是让人很满意的,外形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可以用十全十美了。
『贰』 巴顿的军事思想
乔治·巴顿(1885年——1945年),美国著名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屡建战功,被誉为“血胆将军”。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毕业于私立维吉尼亚军事学院,从事军人职业。巴顿在少年时就学会了骑术,19岁被保送进入西点军校接受高等教育。因数学成绩欠佳,多读了一次一年级,但巴顿依然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所以,他经常鞭策自己:要变成要人,受人赏识,受人喝彩。他热爱体育运动,对足球、田经、击剑等都很擅长,特别是击剑方面颇有盛名,并认为“这是最好的宣传。”在这种出人头地的心理和目的的指导下,他不断发奋图强,从不懈怠。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巴顿把杰克逊的一道训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让恐惧左右自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于是他经常有意地锻炼自己,向恐惧心理挑战。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后,被派往芝加哥附近的萨里州堡的一个骑兵部队服务,任命为少尉。1910年,他与比阿特丽丝结婚,比阿特丽丝是麻省富商之女。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生有一男一女。1911年,巴顿被调到华盛顿附近的梅叶堡服务,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里可以使他和政府中的要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他曾临时充任过陆军总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侍从官。
1912年,奥林匹克项目中增加了一项叫做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1915年,巴顿自费到斯德哥尔摩去参加比赛,拼命去夺取胜利,凭借顽强的毅力,他终于在43名竞赛者中获得了第5名,成为美国正规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随即,他到法国去旅行,按其夫人比阿特丽丝的说法是度第二次蜜月,而巴顿却以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骑兵学校深造剑道。这种努力使他获得“剑道大师”的头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要去法国参战的请求未被批准,便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指挥下的第八骑兵团任职。在这里,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了第一个高峰。1916年,他随潘兴到墨西哥干涉农民革命,颇出风头,得到潘兴的赏识,成了潘兴的副官和亲信。1917年4月17日,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他感到在将军的参谋部里工作虽然很荣幸,但这里却与墨西哥大小相同,在美国远征军庞大而复杂的机构中,巴顿不仅干不成大事,还显得十分拘束。9月初,巴顿去见潘兴,请求调到战斗岗位上去。此时,正值潘兴要设法组织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之际。他对巴顿说:“我提出两个职位供你选择,一个是去指挥一个步兵营,一个是去组织坦克部队。”巴顿选择了后者。
巴顿作为第一个奉派参加坦克兵种的美国军官,首先去参观了英法两国的坦克训练中心,以便使自己熟悉此种武器的性能和用法,然后写出一份详细的报告,他当时的主要思想还是用坦克支援步兵,以便突破对方防线。1918年初,巴顿在南格里斯开办了一所训练坦克、战车人员的学校,并用当时法国的轻型坦克将其所训练的人员编成一个旅,他本人也由少校升为中校。在圣耶布尔会战中,巴顿率领两个坦克营参加,表现出勇往直前的精神。战后获得勋奖,由中校晋升为上校。1919年,巴顿凯旋回国,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在那里,他结识了西点后期同学艾森豪威尔,两人对任何将装甲兵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机动兵种,进行了见解一致的讨论,然而1920年的国防法案改组了美国陆军,把装甲兵的位置摆在步兵之下,并降低了正规军官的军阶。巴顿被降到少校,回到骑兵部队任职。之后的20年间,巴顿在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担任过十几个不同的职务,并被送入骑兵学校,指挥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
1940年7月,55岁的巴顿回到装甲兵,出任第2装甲师的装甲旅长,不久升任第2装甲师的少将师长。1942年初,美国宣布正式参战,巴顿便升任为第1装甲军军长。由于他熟读兵书,精通战史,对富勒、利德尔·哈特、吉德里安等提出的新的作战理论也还比较了解,所以,他对装甲兵在作战中的运用有独特见解。随着战争的发展,巴顿预见到美国军队有被派往北非和中东作战的可能,便在美国南部开办了一个沙漠战地训练中心,对其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7月间,在决定执行“火炬”作战时,巴顿被选派充任美军战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占领了法属摩洛哥,并担任了驻摩洛哥的总督。1943年2月,在突尼斯战场上,轴心国军队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发动反攻,美国第2军溃败,艾森豪威尔立刻调巴顿接管第2军,挽救突尼斯败局,并授予恢复美军士气的重任。巴顿到任后,即下令整顿军风军纪,规定每个军人必须随时戴钢盔、扎绑腿,连护士也不例外。不到一周,即把他的战斗精神贯注到部队之中,在他的指挥下,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勇猛顽强,战绩卓著,与英军配合歼灭德意北非军队25万人。巴顿被士兵称为“顶呱呱的鼓气人”。不久,他升任中将,把军长的职务交给了副手布莱德雷。7月调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官,在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的指挥下,配合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登陆,攻占了巴勒莫等地。巴顿作风粗鲁,曾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舆论的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
1944年1月,巴顿乘飞机离开非洲,前往英国接受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在这之前,因为殴打士兵的事件,许多人是反对把一个集团军交给巴顿的,但艾森豪威尔深知巴顿的战术天才,还是选择了他。巴顿到任后,便进行“大君主”作战的一系列计划准备工作。战役开始,联军地面部队在蒙哥马利统一指挥下,布莱德雷的部队于6月6日登陆并确保了滩头阵地。盟军在这次战略性战役中共出动各型舰艇9000余艘,飞机1.37万余架,总兵力达287万余人。巴顿的部队于7月集结在柯腾丁半岛上。为了打破在灌木墙地区的战争“静态”,7月25日开始发动“眼镜蛇”作战。这个突破性的作战,很适合巴顿的军事天才。其实,这个突破性的作战计划正是受到巴顿1944年设计的一系列大胆计划的影响而做出的。这个计划的实施,导致了“霸王”作战名垂青史的胜利。
“霸王”计划开始执行,巴顿的任务本身是向西攻占不列坦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性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顿指挥的部队已经向鲁昂进击,占领了雷恩,抵达富热尔,并继续向瓦恩挺进。但是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战绩和创造的良机并不兴奋,认为这只不过是早熟的果子。他感兴趣的是果断而持续地进攻地维尔周围的中央战区的陆军,并将其消灭,使之无法退却到齐格菲防线。巴顿理解最高统帅的意图,拼命地进攻。经布莱维雷同意,8月13日进攻到阿金坦一线,三天之后向东进至寒纳河,堵住了残余德军的退路。随即,联军再次发动进攻,巴顿趋向巴黎与奥尔良之间的缺口。他用半个装甲师作矛头,一路不停,8月底到达缪斯河上。9月间,在补给和燃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渡过莫斯里河并攻占南锡。10月停止进攻一个月,11月8日,再度进攻,不久即进至齐格菲防线。12月22日,他带领三个军向巴斯通进攻,与被困的美国伞兵师会合。接着,又经过一个月的进击,抢先渡过莱茵河,长驱直入德境。此时,德军已全面崩溃,不久,联军便与苏联军队会师。这时,巴顿已是四星上将。
欧洲战场结束后,巴顿由于反对肃清纳粹余孽政策而引起轩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到有名无实的15集团军充当司令官。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战史写作任务。
1945年12月9日,也就是巴顿预定退休返回美国的前夕,突然在一次车祸中负伤,经医治无效,于 12月22日死去。
巴顿是美国历史上颇具个性的一位将领。他热衷战争,为此熟读兵书,钻研军事历史;他思想敏锐,对新技术和兵器及其在战斗中的运用刻意探求;但由于在战略特别是政治战略上的浅见,作风的粗暴与骄浮,他备受非议,即使在战时也是几经沉浮。尽管如此,他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