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旅行手抄报
Ⅰ 国庆节手抄报
1、先写上欢度国庆几个主题文字。
2、画上边框和小星星。
3、下面画上地面然后回画一个天安门,两答边画上气球,中间画上礼花。
4、给欢度国庆涂上不同颜色的文字,天安门城墙涂上红色和深红色,地上的草坪涂上绿色,气球涂上不同的颜色,烟花也涂成各种颜色,最后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Ⅱ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
欢度国庆手抄报内容一年级,画法详细又好看,很轻松就学会了
国庆主题手抄报内容,非常适合小学生和初中生
Ⅲ 国庆手抄报内容,不要太多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回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答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
Ⅳ 国庆节手抄报图文内容资料
国庆节资料: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各国国庆节由来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历史由来 :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Ⅳ 大手牵小手,国庆文明出游涂片手抄报
参考文字如下:
无锡是中国着名的“鱼米之乡”,能够生长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让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次国庆长假,妈妈带我游览了一趟古运河,让我更热爱我的家乡。
今天下午,升段赛刚结束,爸爸妈妈就带着我来到了南禅寺。我们买了三张票,就上了一条游船。“还能坐船?”我开始兴奋起来了。在船上看两岸的风景,跟我以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一路上妈妈不停地给我介绍着那些我早就认识的地方:跨塘桥、大公桥、中国丝绸博物馆、清名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惊讶地叫一声“啊!”尤其是来到清名桥时,妈妈还重点向我介绍:清名桥,原叫清宁桥。是单孔石拱桥,全是花岗岩堆砌而成。因两岸地势高低关系,东西石级不等。桥栏上没有雕饰,每侧立两个望柱,显得十分古朴。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着名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漂亮吗?”妈妈问我。我眼睛盯着离我越来越远的清名桥,不停地点头:“漂亮!漂亮!”是啊,以前妈妈的学校就在清名桥附近,我也经常在清名桥上走过,但从没想过原来清名桥也能用“漂亮”来形容呢!
接下来我们又一路来到了南水仙庙、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祝大椿故居,最后又回到了南禅寺。但这趟运河之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清名桥,我希望所以来无锡旅游的朋友们都能来古运河上看一看,你会发现,我们无锡,真的很美!
Ⅵ 关于国庆的手抄报内容
走在节日的萍城街头,一盆盆鲜花簇拥着大地,各式各样的彩旗迎风飘扬,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工作了一周的市民们走出家门,来到大街小巷、广场、公园,感受节日的热烈氛围,国庆的萍城处处呈现一片祥和的盛景。
欢乐的公园
鹅湖公园分外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入公园,参加多种娱乐活动,还有湖中泛着的小舟,人们的欢声笑语无不透露着市民们喜庆的心情;在人民公园的一角,有两位竹笛爱好者在放情吹奏,优美的笛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市民驻足欣赏。
喜庆的广场
在秋收起义广场,人流如织,鲜花锦簇,音乐喷泉喷出一簇簇洁白的水花,在空中舞出美丽的图画,仿佛在为祖国的生日祝福;跃进路的绿茵广场却是鼓声阵阵、鞭炮声声,各路商家为了回报广大市民,纷纷在广场举行大大小小的活动,一个个精彩节的节目赢得了如潮的掌声和欢乐声,一直笼罩在广场上空。
热闹的街道
跃进路、八一街、凤凰街、广场路以及市区各主要街道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沿街叫嚣的小贩,熙攘的人群,一切景象生气勃勃。各式各样的甜点小吃令人垂涎三尺,稀奇有趣的商品使行人伫足不前,各大商场小店推出的促销活动吸引着市民们的眼球……
国庆见闻
国庆节那一天,市政府广场披上了节日盛装。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休闲、渡假,整个广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个20多米高的旗杆矗立在广场的正中央,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旗杆下面有六百四十盆鲜花将旗杆紧紧围在当中。广场的北面是火炬大厦,大厦前面的天空中,飘着6个挂着条幅的大气球,条幅上写着庆祝节日的标语。广场西边的市政府办公大楼的楼顶正中央也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国旗下悬挂着金色的国徽,楼顶前边有25面刀形彩旗,使大楼变得既庄重又充满了节日气氛。东边是辽宁大剧院、博物馆和电信大楼,虽然从这些建筑物上见不到更多的彩旗和标语,但它们的白、青、绿的色调显得比往日更加洁净。广场的南边布置成一个立体大花坛。它由三部分组成:中心花坛呈圆形,其外部直径达24米,花坛中心为直径15米的圆形音乐喷泉,可随音乐节奏的变化喷出8种水形,中心水柱高度可达15米;中心花坛东侧是一座长10米,宽4米高3米的“庆祝建国55周年”立体组字花坛,它与中心花坛交相呼应;中心花坛南北两侧,各摆一座直径为2米,高为1.8米由鲜花组成的大型花篮。
很多青少年学生争先恐后地照相,一个男中学生敞着怀,手插在腰上,昂着头,挺着胸神气十足;一个小学生穿着校服,手里拿着红色的气球抿着嘴笑;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他们都穿着白地红色条纹上衣,蓝色牛仔裤,都拿着弹球和玻璃球,并肩站在一起,两个圆圆的小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他们也许是一对龙凤胎吧!
两位青年夫妇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老人家两眼炯炯有神,虽然没有听到她说什么话,但她那微微的笑脸足以表达了她那愉快的节日心情。
这真是美丽而又热闹的国庆节! 祖国母亲的54岁的生日终于来了,10月1日的晚上,我们一家子一齐去市中心去游玩,看到了热闹的景象。
我们第一个目的地是天一广场。车子还没开到市中心,交通就堵塞了。车开的还是人走的快。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到天一广场。到了天一广场,只见游玩的人们把广场挤得满满的。我们费尽吃奶的力气,才进去。天一广场内,好不热闹。人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看喷泉,有的在购买东西……大约八点的时候,水幕电影开始了,人们像遇到了宝贝一样,纷纷跑来观看。不到五秒钟,人们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得围住了水幕电影。现在你要想进去,嘿,你根本进不去!
我们从天一广场出来,来到了第二个目的地:乐购。在乐购里面购买东西的人不比在天一广场里观看水幕电影的人少。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自己所需的东西,然后排队收银。我们选购好了东西,来到收银台。收银台里,人们排着长龙。我们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才轮到我们。
我们从乐购出来,已经快十点了。我们坐上了公交车,回到了家。
Ⅶ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英文:National Day
[编辑本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National Day)。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就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同志在神圣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聚集了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右下图为摆放花卉庆祝国庆的天安门广场。
gq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
游行结束,人们经常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
中国国庆节
2008年国庆节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广播。
人们在过国庆节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详情请看电影《开国大典》。
史海回眸:开国大典即景
摄于1949年10月1日[3]1949年10月1日,历史定格在天安门城楼。
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新中国成立大典开始。毛泽东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军乐队随即奏响了庄严激越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响彻云霄的国歌声,礼炮轰鸣,毛泽东庄严地按下升旗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旗杆上冉冉升起……
升国旗鸣放礼炮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决定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