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想旅行
❶ 我想阅读最新的英文版旅行杂志句子翻译
I want to read the newest English travel magazine
❷ 旅行,是心灵的阅读;而阅读,是心灵的旅行。请问是什么意思啊谢谢大家帮忙解答一下!
旅行过程中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也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这些风景、人、事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阅读才能品味其中乐趣;同样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书中那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从一本书的扉页到结尾,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我们往往容易代入其中跟随情节走完一段心路历程,因此每一段读书的经历都是自我心灵上的旅行。
❸ 读书和旅行是一个相互补充的过程
①读书可以触发对旅游的兴趣②旅游可以引起读书的愿望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是对后面所举的事例,“拿着《圣经》去中东旅游”可知此句“读书可以触发她的作品早已创作出来,可知“早已对旅游的兴趣”;第②处,根据后面内容“游览绍兴后想着去鲁迅小说中寻找原型”可以判断,强调游览后人们的行为,由游览感触所引发的举动,此处应该填“旅游可以引起读书的愿望”;第③处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主要强调读书在今天的重要性。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①处是对后面所举的事例,“拿着《圣经》去中东旅游”可知此句“读书可以触发她的作品早已创作出来,可知“早已对旅游的兴趣”;第②处,根据后面内容“游览绍兴后想着去鲁迅小说中寻找原型”可以判断,强调游览后人们的行为,由游览感触所引发的举动,此处应该填“旅游可以引起读书的愿望”。
❹ 适合旅行途中读的书有哪些
20本“旅行途中想看的书”
游记、散文、小说,总有一本适合你!
001
《温柔的夜》
作者:三毛
内容简介|《温柔的夜》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书虫推荐| 读三毛的书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心灵的旅行。翻开她的书,里面的地方让人向往,在书中带着读者从台湾出发,去世界的另一端;在旅行中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懂得对生活的欣赏,懂得爱,懂得珍惜。@ 开心果lw
002
《远方的鼓声》
作者:村上春树
内容简介| 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他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
书虫推荐| 在到罗马的火车上看完,对即将开始的旅程有点胆战心惊。注定不是和村上一样的旅人,但很赞同他作为全书收尾所说的,“疲惫才能增长知识,劳顿才能带来欢愉”。没在耳边响起过什么鲜明的远方的鼓声,但每至一处未曾踏足的土地,总觉兴奋与新鲜。@junepig
003
《普罗旺斯的一年》
作者:彼得·梅尔
内容简介| 一栋农舍,一片葡萄园,一颗逃离都市的灵魂,梅尔就是这样开始在普罗旺斯寻觅安宁。他用雅致而幽默的文字,记下这十二个月的生活和喜悦,引领无数焦灼心灵留驻于一种叫安享时光的幸福之中。
书虫推荐| 像日记一样悠闲地记录下在普罗旺斯的一年,很惬意,宛如远离世事烦躁的世外桃源。可惜的就是好像没有特别写薰衣草的,不过这才是普罗旺斯,一个不只有薰衣草的普罗旺斯。 @Haggressif
004
《不去会死 》
作者:石田裕辅
内容简介| 本书主人公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羡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书虫推荐| 在火车上看游记还是很有感觉的,而且变得很期待每天的到来。这本不去会死并没有辜负这种期待~@Sia
005
《带一本书去巴黎》
作者:林达
内容简介| 作者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书虫推荐| 在本书的带领下,我如愿以偿的找到了“伏尔泰咖啡馆”,坐在窗边的咖啡桌前,读着历史,感受着周遭的氛围,试想着作者当年在这里的情景。@蝌蚪
带了这本书去巴黎,巴黎就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一个肤浅的繁华世界。巴黎有血有肉,有深度有灵魂。@opal
006
《背包十年》
作者:小鹏
内容简介| 用100个故事串联起10年旅途。故事后会有点评,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
书虫推荐| 在我背包游的路上读完的这本书。背包的生活很令人向往,可是可遇不可求啊!趁年轻,珍惜大好光阴!努力做自己,不后悔!!!@鱼目丫JoyanceZ
007
《最好金龟换酒》
作者:傅真
内容简介| 惊觉迷失在世俗标准与别人世界里的傅真,决心用一场间隔年寻找自我。她与丈夫毛铭基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
书虫推荐| 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游记文学的印象,傅真真正把一场旅行当做人生体验。两个人穿越拉丁美洲,在墨西哥讨论死亡,在伯利兹浮潜,在危地马拉参加全封闭的西班牙语课程,感受玛雅文化,在尼加拉瓜活火山上滑板,在委内瑞拉山区尝试六天的徒步……古巴,哥伦比亚,玻利维亚,阿根廷……傅真笔下的拉丁美洲真的让人迷醉。因为世界就在那里,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忘川
008
《迟到的间隔年》
作者:孙东纯
内容简介| 中国“间隔年”概念标志性图书。2006年12月,东东离开广州,开始了他一个人的间隔年之旅。旅途从犹豫不定开始,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无法预料……
书虫推荐| 好像自己也跟着一起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亚洲行走,遇到朋友,做义工,辗转被骗,劳累困顿,内心冲突矛盾,释然,寻找自己的意义,俗人理论,有些事情说不准,有些经历很可贵。@风入蜃景
009
《威尼斯日记》
作者:阿城
内容简介| 阿城的一部经典随笔。阿城曾在威尼斯生活三个月,这期间,他走走停停,看风景,看行人,看俗世生活,他写感受、写景色、写文化差异。他在尘世中捕捉自己的兴趣点,那些关于文化的,艺术的感受别样而独特。
书虫推荐| 去过威尼斯再读,就会随着文字回到那里重游。阿城是最会讲故事的人。@催眠
010
《我们台湾这些年》
作者:廖信忠
内容简介| 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书虫推荐| 非常好看,翔实且有趣,不时冒出的带有台湾腔的描写就像漫画一样夸张又生动,让人抚卷大笑不止,许多细节于大陆人确实从未听闻,看后很想亲身到台湾旅居一番。作者语言轻松里带着一种可爱,后记里知道这本书是在天涯连载热贴而起,怪不得。@熊阿姨
011
《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蕾秋·乔伊斯
内容简介| 一个退休老人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书虫推荐| 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路上,不如说在心上。哈罗德在行走的途中,尘封的记忆逐渐浮现,解开了多年的心结。他行走的举动可以用疯狂来表示,但就是这样,他展现给我们的是坚持,是信仰的力量。@听书人
012
《窥视印度》
作者:妹尾河童
内容简介| 日本著名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情趣盎然的印度游记。在游走印度的途中,他以别样的好奇、韧性和深究底里的脾性边走边看边绘,展现一个另类日本人眼中的印度建筑、宗教、历史和文化。其独特细致的文字和绘画让你身临其境。
书虫推荐| 这是读过的最轻松的描绘印度的书,妹尾河童真是个可爱的老头子,而印度,印度就是那个最令人充满向往的多彩国度。@朴九月
013
《荒野生存》
作者:乔恩·克拉考尔
内容简介| 一个探索人类心灵深处某种追寻的令人震撼的故事。为什么富家子弟、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走进阿拉斯加荒野?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沿着他的足迹奔走于美国西部,阅读他留下的谜样日记、照片、书籍和信件,试图解开这个“阿拉斯加之谜”。
书虫推荐| 飞扬的灵魂、冒险的精神、荒野的诱惑,让桎梏在人际关系工作压力中的人心生向往。自由的意志和行动力成为最大的奢侈。克里斯在荒野中生存的几个月,却收获了最原始纯粹的大自然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而他那时也只不过和我现在一般大。如此彪悍的人生绝对满足我精神上的渴望。@虹口一条龙
014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吉米·哈利
内容简介|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书虫推荐| 很清新,吉米把每件小事都写得让人忍俊不禁,在火车上,看看窗外掠过的绿色风景,再念念这些文字,感觉都被治愈了。@仙先子
015
《伊斯坦布尔》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内容简介| 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书虫推荐| 回来的飞机上看完。好看的。配合自己在伊斯坦布尔的亲身经历,这本书给我多了一个体验的维度。写这个城市的“呼愁”,初恋和街道,哥哥、母亲和父亲,画画的乐趣和喜欢的画家,……希望永远不要完。@Cookie
016
《夜航西飞》
作者:柏瑞尔·马卡姆
内容简介| 《夜航西飞》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
书虫推荐| 书中太多让人心生向往的描写,原始神秘的东非穿插在一次次生死未卜的夜航中。@九莨
神秘又苍茫的非洲大地,狩猎驯马开飞机,精彩又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而作者用简洁有力的文笔,不带感情色彩地描述了自己非凡却又孤独的一生,孤独——就是我看毕的最大感受。@小明灯
017
《火车》
作者:宫部美雪
内容简介| 推理小说。停职期间的警察本间受侄子的委托,帮忙寻找他突然杳无踪迹的未婚妻彰子。本间循着彰子的过往,逐渐发现她失踪的背后暗含无限隐情,她似乎一边在亡命奔逃,一边又时欲登上那辆凄凉的命运之车。
书虫推荐| 非常的应景,但是绝对不想要自己遭遇如同书中的情节,旅途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游玩,但是总有一些时间自己会无所事事,这本书恰如其分的填补了那段空白。@张鑫
018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青山七惠
内容简介| 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
书虫推荐| 语言清新细腻,情节非常生活化,文字平淡,叙述自然,读来让人感到非常舒适,真的非常舒适。@罗青林
019
《理想的下午》
作者:舒国治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
书虫推荐| 这书不适合有急切旅行心情,或者在路上的时候读。因为一字一句似乎都有玄机,读太快怕错过,更适合在一个理想的下午,懒散翻两页。@石春凝
020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作者:安东尼
内容简介| 讲述兔子男孩安东尼失恋后,为找寻曾经恋人一心向往的那棵“开满鲜花的树”,而环游旅行的故事。延续安东尼一贯深受读者青睐的无标点文字风格,用淡淡的语言,倾吐少年恋慕和成长的酸涩心事。
书虫推荐| 旅行的途中,抓住一些细小的时间,读一部清新的小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安东尼的文字和故事没有波澜的情节、没有隐晦的寓意,有的只是关于爱的思考关于人生的思考。和安东尼一起走在路上,一起寻找爱,寻找生活中的明亮,旅途也变得明亮起来。@圣圣^^
❺ 如果旅行是一本书,那么走到哪里都是阅读,从中你能收获许多,以此开延伸为一段话
如果旅行是一来本书,那么走自到哪里都是阅读,从中你能获到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行的路上,你能看到当地本土的自然风俗,你能看到当地古远的历史,你能学到那里特有的语言.这都不只是书本上的只是,所以说,旅行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的书.
❻ 读书和旅行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选择的是读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如果读书多了,就如同行走过许多地方一般。而如果你只是盲目地走过万里路,能给予你的只是大自然的奇幻,人文方面的辉煌,但因为没有提前学习了解这方面知识,它们在你面前就只是一种美景美人好风光。
如果我只是去旅行,就像走马观花一般,很可能我能收获的就是嗯,这里自然风光很美,那些雕刻作品也很好。但是如果你不读书,不查阅资料,就无法知道再往上走,那长长短短的台阶以及它们的数量所代表的意义。
多阅读多了解,才能让旅行更加有意义。
❼ 以()的阅读旅行为题的作文
旅行
身体随着车子晃呀晃,心也跟着晃呀晃。
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高中生大都很恋家的,特别是我。想想家里舒适的沙发、好看的电视、可亲可爱的父母,心里就越发急切地想快点到家。只身旅行虽然好玩,却也充满了无限的忧伤。
从未像现在这样想过爸爸、妈妈,只想快点回家,扑进他们的怀里再也不出来,最好能美美地睡一觉。旅途漫长而艰辛,未知的路充满了希望也布满了恐惧。没有机会停下来休息,只能硬着头皮顺从着脚步走哪儿算哪儿。开始的时候我总是生病,脸色蜡黄,头昏脑涨。没有问候,只有被黑色的夜一点点吞噬。大多数人在脆弱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父母,我便也开始想起父母。本以为感觉会好些,可心里却越发难过了,只好哭,泪珠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亮。
终于,晨雾散去,可以享受到太阳的温暖,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我有些虚弱地迈着步子开始旅行,我要快点结束这一切,回家看看我的爸爸、妈妈。很想他们,非常!
以后的旅行总是困难不断,好在我没有再生什么病。困难虽然很多,我的精神却也日益见好。不再害怕、忧愁和难过,我游刃有余地享受着剩下来的旅行。最后几天总是遇上大风雪,空气冰冷地扎进肺里,天空白色迷离什么也看不清。我又病了,发着高烧。可我没有再倒下,而是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等待着阳光,黑夜奈何不了我。因为我身后有两个巨人托起了我,使我得到阳光最充足的沐浴。是的,那两位巨人是我的父母,那座山峰是我的家。我爱我家,只身旅行的目的地是———家。
❽ 有人说阅读就是一种旅行
写作提示: 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是难以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版心中不被太权多的自我、虚伪和傲慢装满,他的心中才可能装入他人、诚实和谦虚;一个人只有心中不被太多的无知、虚荣和金钱装满,才可能装入智慧务实与真情;一个人只有心中不被太多的邪恶、卑鄙和丑陋装满,才可能装入正义、高尚与美丽。人和人生来并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呢 ? 主要在于,前者总是“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最终固步自封,自己淘汰了自己。人生如旅行,每一个行将上路的青年,一定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各种有益于身心的营养,并在它们的滋润下最终成为栋梁之才。此为关系型话题,写作中要注意审题,注意立意的重点应该是“空”与“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因有“空”―――虚心、宽容、博大,才会有“实”―――充实、真挚、高尚……。仅仅从其中的一个概念切入,文章则不合作文要求。
❾ 以读书像一场旅行为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还有第二层。
其二就是,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 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 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的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 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作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有益”的断语,却是不妥当的。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这句名言是说什么书都读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么,那个人如果看了不良的书,看过瘾了,可能会做出不良行为。
果戈理《死鬼灵》中的比什伽秋,什么都读,他并非饱学之士,而是缺少鉴赏力的傻瓜;《庄子·列御冠》中的朱泽漫,他学了一门特殊的杀龙技术,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有龙可杀,他才明白世间无龙,其本领白学也。如此说来,如不加选择地开卷,总会事倍功半,害多益少!
作家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掏金’”。
梨子吃了对心脾有害;红枣吃了对牙有害;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做用。
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任为一切书皆读,而不取舍,不问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我们必须学灰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有所感悟的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才有益。
所以,我希望大家切记,开卷是未必有好处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本书的内容是全部正确的。